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朝治贪那么厉害,为什么贪官却越来越多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20
转发:0
评论:0
明朝治贪那么厉害,为什么贪官却越来越多,虽说,明朝算是农民翻身做主的政权,但是,官场的贪腐之风,甚至,远胜于其他朝代

  虽说,明朝算是农民翻身做主的政权,但是,官场的之风,甚至,远胜于其他朝代。太祖建国时,朱元璋曾大力度整治过朝廷的现象,甚至,做了一份《醒贪简要录》,不论哪级官员贪污,只要数额超过了六十两,那么,就一律砍头游街,还要剥皮实草以儆效尤。

  甚至,每个衙门旁的土地庙就是剥皮之所,也叫“皮场庙”,将贪污犯的皮剥下来填充稻草,然后,摆在衙门旁边震慑地方官,替他们敲响警钟。朱元璋倡廉的决心有目共睹,一杀就是好几万人,可是,就算是明太祖这样的铁血手段下,贪赃枉法之徒仍未被赶尽杀绝。

  掌管钱粮的官员中饱私囊,掌管量刑的官员则在判决上做文章,就连明太祖最终都不得不感叹道:“我想要杀掉所有贪官污吏,可惜的是,早上杀了一批晚上又出现一批,杀之不尽... ...”对于这种现象,史学家吴晗如此评价道:“现象是当时的社会制度决定的,并不是皇帝的一个举措能够根治的... ...虽说,朱元璋手握生杀大权,但是,却无法动摇社会制度。”

  简而言之,明朝时期的现象,完全是明朝体制性的后遗症。

  元朝以前,中华民族一直受儒教影响很深,但是,元朝时期,基本没有举行过什么科举了,至此,大部分将儒家圣贤之道都淡忘了。元朝末年,朝廷十分腐败,社会的道德程度日益下降,这些都无疑说明,元朝对中国的损伤程度是很大的。

  并且,更是因朱元璋早期经历,他痛恨贪官,所以,在其建国后有意削减官员的俸禄,从而也导致了很多官员虽然说是“高官厚禄”,但是,却依然贫困潦倒。尽管,在此期间有不少官员一再上书建议朝廷涨工资,但朝廷却不为所动。数百年间,官员的工资待遇没有根本改变。

  史料中的“循吏”之名,最早则见于《史记》的《循吏列传》之中,后为《汉书》、《后汉书》直至《清史稿》所承袭。吴晗曾将明朝贤臣收罗进《明史·循吏传》中,共计一百二十五人,以嘉靖皇帝为分界线,之前总共有循吏一百二十人,在其之后则仅有五人。

  难道从嘉靖帝登基后,直到崇祯驾崩的这一百多年时间内,明朝只出现了五名不贪污的好官?

  非也,宣宗时期的江南巡抚周忱,便被吴晗归纳到好官的行列,明朝前期名臣以善理财知名,所以,这人的确能替老百姓干些实事。但是,在与朝廷同僚相处时,周忱出手相当大方,对上面的达官显贵从不吝啬,对手下贪赃的小官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正是国难当头之际,应天府豪民彭守学则攻击周忱“多收耗米”,甚至,还攻击他“变卖银两,假公花销,任其所为,不可胜计”... ...户部竟也奏请“分往各处查究追征”。周忱希望能够通过金钱来铺平道路,可以说,这种行为已经反映出明朝时期体制性的顽疾。

  从《明史·循吏传》中好官的年代分布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明朝逐步走向衰亡,好官逐渐成了凤毛麟角,在嘉靖以后之风就像传染病一样在官场迅速蔓延,逐渐成了官场通病。

  嘉靖之前,官员们尚知廉耻,在被问到每年职权上的收益如何时都不好意思开口。嘉靖以后,官员们素质逐年下降,就连这最后的脸皮都不要了,公然行贿受贿。官员若接到吏部的委任状,倘若被分配的是个肥差便拍手叫好,若是个苦差难免大呼倒霉。

  “宦成之日,或垂囊而返,则群相姗笑,以为无能。”甚至,这一时期的官员以贪污为荣,颠倒黑白,因为,清正廉洁的官员比例太小,所以,经常会显得格格不入,时常受到,久而久之这些清官不是被同化成了官场的蛀虫,最终,就是被栽赃陷害离开官场。

  天启年间,有个吏部给事叫魏大中,数奉命出使任事,秋毫无所扰,为人清正耿直。有哪个同事下属上门行贿,他就向上举报,所以,根本没人敢向他行贿。曾偕同官周朝瑞等两次上疏弹劾大学士沈纮,语侵魏忠贤、客氏,又力请诛方从哲、崔文升、李可灼。

  但是,这样一个好官,最终,却被魏忠贤栽赃入狱,身陷囫囵,令人唏嘘。

  万历时期的张居正是个百年难遇的能臣,政治能力颇为出众,做出了诸多改革政策,拯救危明于倾覆中。可是,即便是这样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士大夫,也难逃之风的侵染。曾有刑部尚书送给张居正两个纯金打造的盘子,两个盘子中装着三尺高的名贵珊瑚。

  张居正死后,朝中百官检举张居正贪污,虽然,这些官员常年受张居正压制产生报复心理,但张居正贪污却也是不争的事实。神宗下令清查张居正宅邸,追缴了价值十万两白银的各种珍宝,张居正的儿子被抓后还供出有三十万两藏在其它地方,这些追查的赃款全部被充入国库。

  而且,张居正也险遭开棺鞭尸,家属或饿死或流放,之后,万历皇帝在的压力下中止进一步的。甚至,张居正在世时所用一批官员有的被削职,有的则被弃市。

  崇祯时期,首辅大臣薛国观收受贿赂案发,接连引出一系列的贪污案,许多朝官牵涉其中,在晚明上演了一出反贪大戏。御史大夫史范被查到有贪污行为,崇祯先是将其免职听候发落,史范花费数万两黄金上下打点,将钱财寄放在薛家,与薛国观商量办法。

  之后,二人的获知此事,向崇祯检举揭发,史范被打入大狱,死在了监牢中。由于,史范将财产全都藏在了薛家,在崇祯派人去薛国观家中搜查后发现此事属实,连薛国观也丢了乌纱帽。被罢免的薛国观只好返乡,在出城时,又被人检举说薛国观的马车上装满了赃款。

  最终,薛国观被崇祯赐死,成了明朝第二位被皇帝干掉的首辅大臣。也就是在这位明朝最后一个巨贪倒台后,明王朝溃于蚁穴,之后逐渐走向了覆灭。杜牧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我想用在大明朝,实在一点都不为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朱元璋剥皮填草为什么还治不了贪官?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治理最厉害的皇帝。由于他出生贫苦,元朝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逼死他的父母及家人,自己也不幸沦为乞丐、和尚,又由于他看到了元朝上下成风,致使原本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元统治者,一夕之间被农民起义军打回原形,逃到漠北,因此,开国之初,他严厉惩治官吏,发誓要杀尽天下贪官,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清明天下。朱元璋反贪的力度可以称得上空前绝后。其一、他亲手制定了整肃的纲领性文件《大诰》,里面记载了他整治的案例,阐述了他对待贪官的态度和处置方法。不但把这本书下发全国官吏手中,人手一本。而且还摘要张贴在人流密集的场所,给天下老百姓看。网络配图其二、他制定了对官员最严格的监督机制。所有的老百姓,只要认为哪个官员,都可以直接冲进官府,把官员抓起来,扭送进京。谁也不准阻拦。谁要是阻拦,就诛谁的九族。其三、他规定了严惩的底线。这根底线的标准非常低,贪污六十两银子就格杀勿论。其四、他治...
· 为什么明朝多贪官,清朝多清官呢?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翻开中国历史,就能看到奇怪的一幕,即:谈到明朝清官,翻来覆去就海瑞等少数几人,相反贪官非常多,但谈到清朝清官,却是一说一大堆,比如汤斌、于成龙、孙嘉淦、施世纶、刘墉、曾国藩等,前前后后至少10多个广为流传的。其实,不仅明朝给人印象贪官众多、清官稀少,而且汉唐宋元都是如此,唯独清朝给人清官多的感觉。那么,为啥清朝的清官如此之多?需要说明的是,清朝和明朝官员俸禄一样,而且明朝物价较低,清朝物价较高(明朝中后期美洲白银大量涌入中国,导致货币贬值),反正清朝官员靠死工资,基本上别想让一家人小康生活。首先,清朝历史上的某些清官,是不是真清官?受清宫剧戏说的影响,原本并非清官之人,如今堂而皇之的成了清官,最典型的是刘墉。刘墉名气非常大,鼎鼎大名的刘罗锅就是他,但刘墉爷爷刘棨是四川布政使,父亲是刘统勋。鲜为人知的是,刘墉当官不用参加科举,而是直接参加殿...
· 朱元璋为什么要狠心治贪官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没做皇帝之前是穷苦百姓出生,看透了那些压榨百姓的贪官污吏,所以对贪官非常憎恨。当了皇帝后他发誓要杀尽天下贪官。朱元璋规定,凡贪污六十两以上官吏,杀无赦!六十两是多少钱?也就相当于现在的3、4万块钱,在当时是一个县令一年的俸禄。朱元璋斩杀贪官的门坎如此低,可见治贪决心之大。在治贪方面,朱元璋从不心慈手软,从上到下,不管是谁贪,一律查办,就是亲属、功臣贪了,他也照杀不误。不过,他觉得一刀杀之太便宜,要让贪官死得很惨,那样才能达到震慑作用。于是,朱元璋在全国各地的衙门都设立了一个专门杀贪官的地方。这个地方叫皮场庙,查出来的贪官都在这里处决。而处决的方法也不是一杀了之,而是要让贪官受尽酷刑。起初,朱元璋用于收拾贪官的酷刑有挑手筋、挑脚筋、削膝盖等。后来觉得不够狠,又发明了剥皮揎草的酷刑。他觉得,以此酷刑杀贪官应该可以让上下官员收敛了。从明朝洪武二年开始,朱元璋对贪官展开了轰轰烈烈...
· 整治贪官发家的他,最后也成为当朝第一大贪官
:释义,贪,大之忌也!腐,病之态也!贪污腐化,即利用职权,非法取得财物,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最棘手的问题。于是,从汉代的御史,到今天的检察院,整治的机构和人代代相传。有一个人,他他靠整治贪官发家,最终却成了天下第一贪官,他就是和珅。天下第一贪官和珅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
· 李世民是如何整治贪官的?李世民整治贪官为何抓而不杀?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一页风云散,变幻了时空。这是历史的魅力,今天来讨论“李世民整治贪官”的话题,或许有您所想了解的答案。在历史上,整治贪官污吏套路最深的人是隋文帝杨坚,他曾经做过一次轰轰烈烈的“套路贪官大运动”,派自己信得过的人去假装行贿。结果,各台、省、院、部下属的令史等污吏纷纷中招。于是这场“套路贪官大运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数以百计的府史令史等官员贪贿被坐实,最后由隋文帝亲自监斩。史书记载:“潜令人赂遗令史府史,有受者必死,无所宽贷。”这一招实实在在起到了敲山震虎、杀鸡儆猴的作用,让所有的官员在收贿赂的时候心里都得哆嗦一下:这送钱的家伙不是皇上派来的探子吧?所以隋文帝时期,巨贪不多,官员们大多兢兢业业勤俭办事,国力空前强盛。后来,到了唐太宗时期,有人向他告密,说尚书令史们有不少人贪污,唐太宗猛然想起隋文帝的毒招。就使用同样的方法,悄悄派人去行贿。但是收效并不理想,中计者不多,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