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金代黄河多次泛滥成灾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有几点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6
转发:0
评论:0
金代黄河多次泛滥成灾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有几点,金太宗天会五年(1127年),金灭北宋。天会六年(1128年,即南宋建炎二年

  金太宗天会五年(1127年),金灭北宋。天会六年(1128年,即南宋建炎二年)十一月乙未,南宋东京留守杜充“闻有金师”,为阻金兵南下,约在卫州(今河南汲县)和滑州(今河南滑县东)之间人为决河,使黄河向东流豫、鲁地区,“自南清河(泗水)入淮”。从此,黄河开始离开了春秋战国以来流经今浚、滑一带的故道,南流入海的趋势日益增强,同时也拉开了金代黄河多次泛滥成灾的序幕。

  天会十五年(1137年)金朝政府将其扶植的刘豫伪齐政权废除,“河遂尽入金境”。4熙宗皇统元年(1141年),金与南宋议和,签订“皇统和议”(又称“绍兴和议”),规定“以淮水中流为界,西自邓州南四十里、西南四十里为界”,5还规定宋割唐(今河南唐河县)、邓(今河南邓县)二州及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市)二州之半予金,即东起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金与南宋的疆界。从此,黄河中下游地区进入金政权统治范围,黄河成为金朝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

  金代关于黄河泛滥的记载较少而且内容简略,即便如此,就以上这些史料仍不难看出,黄河在金代泛滥的间隔时间非常短,甚至有的时间段里年年发生洪灾。每次洪水泛滥都给金代社会政治、经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及引起了社会波动。金代黄河灾患基本集中在河北东、西路,山东东、西路,大名府路,南京路,即今天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以及江苏、安徽两省的淮水以北地区,所以这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造成金代黄河下游频频决口、改道的原因,有自然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

  第一,黄河自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发源后,流经了四个高度不同的区域:即从海拔2000米——5000米的青藏高原,到海拔800米——2000米的黄土高原再到海拔1000米——1500米的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海拔200米以下的华北平原。2 8这样,在两个区域相接的地方,由于落差悬殊,河道陡降,形成许多峡谷。如黄河水在青海龙羊峡,从海拔3000米以上奔腾急下,一泻千里。可是到河南孟县以东,骤然降到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水流减缓,所挟泥沙逐渐淤淀,河床不断抬高,成为“悬河”,自然容易淤决泛滥。总之,黄河灾害频繁的自然原因是水少沙多、降水量在时间和地域分布很不均匀以及河沙输送极不平衡。

  第一,黄河上中游地区森林滥砍滥伐、毁林开荒,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河水含泥沙量过大,是造成黄河决溢改道的最主要原因。中国本是森林广袤的国家,在六七千年前,森林和草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4;其中森林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一半。3 2但自战国时期开始,平原多被开垦,林区缩小。在秦汉时期至北朝时期,平原森林砍伐殆尽,已无成片林木存在。在唐代至宋代,由于采伐范围不断扩大,山地林木遭到严重破坏。所以,黄河中游地区森林面积的减少,是使黄河水患萌于周,浸淫于汉,横溃于宋金的重要原因。

  第二,由于金朝先后与南宋政权和蒙古政权处于对峙的状态中。统治阶级为了确保自身的长久统治将黄河也视为可以利用的战争工具,以致黄河在金朝的初年和末年多次出现人为决口或改道以阻敌兵的情况,如太宗天会六年(1128年),南宋东京留守杜充决开黄河堤,以阻金兵。哀宗开兴元年(1232年)正月,金朝为防蒙古军进攻都城开封,遣完颜麻斤出等率民万人,于开封西北“决河水卫京城”。二月,另一支蒙古军、汉军昼夜围攻归德府城,“攻城不能下”,蒙古军遂于归德凤池口(今河南商丘西北二十余里)决河,“水从西北而下,至城西南,入故睢水道”。3 3从此,这条岔流不再由归德至丰县之东入泗,第一次自归德府南入睢水,即经夏邑、濉溪,以及宿县之北,至宿迁入泗水。天兴三年(1234年),南宋军入汴,蒙古军决汴城金寸淀黄河水以灌宋军。而朝廷则根据统治阶级需要和战争状况来决定堤防的修葺和加固。所以说,统治者对黄河堤防的破坏,更是造成黄河多次决口、改道的直接原因。在金代,战争因素成为左右黄河是否发生灾害的重要社会因素。

  另外,相对于当今社会而言,金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科学技术不发达,土堤和埽坝工程不够牢固,防洪标准不高,金朝的社会制度和治理不当也都是黄河决口、泛滥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在后文中将会详细论述。所以,黄河在金代多次出现灾情险况,尤其是使黄河下游河段成为极不稳定的河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魏延除了能力之外还有什么原因是深受刘备信任的
提到刘备麾下大将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其实如果从正史的角度来看,有一人在刘备生前的地位还略高于赵云,此人就是魏延。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不提,此四人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受封为四方将军中的前右左后将军明显在众将之上。单单来对比下赵云和魏延的职位也许你就明白了:刘备进位汉中王后“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刘备称帝后“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赵云呢?无论是刘备称王还是称帝两次大规模封赏都没有赵云的份,赵云依然是刘备拿下益州时封的翊军将军,一直到刘备兵败夷陵病逝白帝城前赵云才升为中护军、征南将军(从刘禅登基迁赵云为镇东将军,并封为永昌亭侯可以看出赵云的征南将军应该是在刘备病逝前封的),以征南将军升迁为镇东将军来看,显然刘备生前赵云的征南将军是不如魏延的镇北将军的,所以以军中职务来看正史中显然魏延比赵云更有资格位居五虎之列。魏延在刘备生前深受信任,219年拿下...
· 清朝为什么多次大兴文字狱?其中有什么原因
清朝统治者一面开科取士,笼络汉族读书人,软化他们的抗清意识;一面用“文字狱”来打击、压制具有强烈抗清意识的知识分子,打击利益不同的政治异己分子。文字狱的受害者,多数是生员、秀才、举人、教师和官员。文字狱是封建时代的思想罪。由于作者文章中的某些字句,或由于整个主题,触犯了统治者的政治忌讳,而给作者甚至读者定罪,或者统治者捕风捉影,根据文章中似是而非的字句,强行解释为触犯他们的政治忌讳,而给作者罗织罪名。这样制造出来的案件,叫文字狱。文字狱在古代就有,但是清朝初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百多年现的最多,最严重,最残酷,大小案件数百起,因冤狱被杀头、抄家、充军、做苦役、做奴隶的人,不计其数。据说,有个书生写了句诗:“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被认为是讽刺满洲贵族的文明程度不高,就丢了脑袋。但开始大规模地制造文字狱,是在康熙帝时期,有两起大案。一个是庄廷鑨(lóng)的“明史案”。庄廷鑨是浙江归安...
· 黄河曾多次神秘改道,只为了一个目的,现在还没有解决
新莽魏郡改道公元11年,黄河在魏郡(今临漳西南)元城(今大名东)以上决口,泛滥清河(今县东南)以东数郡。王景、王吴治理黄河,使“河汴分流”,固定了从荥阳到千乘海口的新河道,即东汉到隋唐五代的黄河下游河道。从长寿津(今濮阳西南)与西汉大河分离,流经今濮阳、范县以南,阳谷、东阿以北,茌平以东,禹城以北,商河、惠民以南,东至利津入海。王景治河以后,黄河进入一个相对安流时期,原因除了中游地区由农变牧,来沙量减少外,也和这条河道距海较近,地形低下,水流顺畅有密切关系。该河道保持了800余年,至北宋景柏初始塞。北宋时期的“二股河”第二次改道是在宏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又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决口,河水泛滥后分为两脉:1034年七月,黄河从澶州(今濮阳西南)横陇埽(今濮阳东)决口,冲出一条新河道,称为横陇河,从今宾县以北入海。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河决澶州胡埽(今濮阳东)从今天天津市入海。这就是...
· 两伊战争的起因有几点两伊战争简介
两伊战争(阿拉伯语:الحربالعراقيةالإيرانية‎‎,英语:Iran-IraqWar),又称为第一次波斯湾战争,伊朗称为伊拉克入侵战争、神圣抗战、或伊朗革命战争,伊拉克称为萨达姆的卡迪西亚,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属于西亚。1979年2月,伊朗革命成功,以宗教领袖霍梅尼为代表的什叶派穆斯林上台执政。伊拉克是什叶派发源地,占人口55%的什叶派穆斯林中反政府势力活跃,从而成为伊朗输出革命的首要目标。伊拉克国富兵强,积极谋求海湾地区霸权,企图趁霍梅尼政权立足未稳之际对其进行打击,以消除所面临的威胁并彻底解决边界争端。两国关系日趋紧张,边境冲突加剧。战争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两伊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第一阶段,伊拉克全面进攻,伊朗组织边境防御和反攻。1982年2月,伊朗发展反攻势头,伊拉克被动挨打。1984年开始,双方展开...
· 揭秘黄河曾经多次神秘“改道”暗藏哪些玄机
1、新莽魏郡改道公元11年,黄河在魏郡(今临漳西南)元城(今大名东)以上决口,泛滥清河(今县东南)以东数郡。王景、王吴治理黄河,使“河汴分流”,固定了从荥阳到千乘海口的新河道,即东汉到隋唐五代的黄河下游河道。从长寿津(今濮阳西南)与西汉大河分离,流经今濮阳、范县以南,阳谷、东阿以北,茌平以东,禹城以北,商河、惠民以南,东至利津入海。图片来源于网络王景治河以后,黄河进入一个相对安流时期,原因除了中游地区由农变牧,来沙量减少外,也和这条河道距海较近,地形低下,水流顺畅有密切关系。该河道保持了800余年,至北宋景柏初始塞。2、北宋时期的“二股河”第二次改道是在宏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又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决口,河水泛滥后分为两脉:1034年七月,黄河从澶州(今濮阳西南)横陇埽(今濮阳东)决口,冲出一条新河道,称为横陇河,从今宾县以北入海。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河决澶州胡埽(今濮阳东)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