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胡则为官40年历经三朝皇帝,死后被封神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51
转发:0
评论:0
胡则为官40年历经三朝皇帝,死后被封神,中国从古至今都是农业大国。现如今的中国发展依靠农业,而对于古时的中国而言,农

  中国从古至今都是农业大国。现如今的中国发展依靠农业,而对于古时的中国而言,农业则是社会之基,农业活动可以说是国家最为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活动。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古时的农民地位是远远高于工人和商人的,而哪怕是皇帝也要在每年的特定时候有农业活动,哪怕是象征性的,也足以说明问题。中国是由农业供养的。

  正因农业与国之重,也导致了税收在农业上显得格外值得重视,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农业于中国而言是重要的。虽然重要,但并不能够意味着其发达程度。中国古时候的农业效益,更多时候并不是依靠人的力量,更不是掌握在人的手上,而是要看天气和自然情况如何。一旦干旱以及洪灾的情况出现,无人能够阻止巨大损失的产生。

  尽管农业发展极易受影响,甚至可以说极其脆弱,但这些并没有影响到征税的政策雷打不动地实行。尽管农民们饱受高税收之苦,也没有什么官员是会为农民说一句话的。

  毕竟在中央集权的国家中,统治者们最为看重的并不是良善仁义之心,而是执行能力。更何况中国占地面积之大,在这样一个广阔领土的国家之内,执行力以及工作效率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能否将政权掌握在手中,能否将政策即使落实以及实施才是最为关键的。因此,统一才是良策,为的就是能够避免各种特殊的情况的影响。

  所以说,如果有官员选择了为百姓说话,那么等待着他们的往往是惩罚。站在百姓的角度,即使不站在国家统治者的角度,即使有损国家权威的行为。

  对于这种形势,官员们通常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明智保身。毕竟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地位而不是百姓安危。

  在历史上,能够在关键时刻出现,为了百姓们遭受饥荒以及高税收的双重痛苦而求情的官员,还真的是很少有人出现过。不过也有过这么一个官员真的现身了。这个人就是北宋时期的胡则,哪怕自己的言论会遭受统治者们的鄙视和惩罚,仍然挺身而出了。

  在历史上,胡则是一个很有才气的人。他年轻的时候考取了进士,甚至是当地有史以来第一个考取进士的文人。为官有四十多年的他,历经的宋朝的三代皇帝,所任官职也从尚书户部员外一直到兵部侍郎,是一个非常有资历、有经验的老官了。

  上文所提到的他为百姓挺身而出的事件发生在北宋时期。那一年也是因为异常的天气,原本水资源丰富的长江、淮河流域,竟然也干旱无比。严重的旱灾无疑对于务农的百姓们而言无疑是致命的。因为颗粒无收而致饿死的人遍野皆是,惨状惊人。

  宋仁宗皇帝当时对于这样的状况是不敢相信的,毕竟一场导致长江淮河流域干涸的旱灾是前所未有的。虽然皇帝对于农业不会那么的了解,但是即便是凭借一个平常人对于农业的常识,也不会相信旱灾的严重程度至此地步。皇帝也是这样。因此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的心里想着的并不是解决之策,而是心生怀疑,认为有地方官想要逃税。

  在皇帝正式下令免税之前,地方官对于征税的政策一直都严格执行着。哪怕是旱灾遍地,农民饿殍,税收依旧在进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举动,才导致了当地的矛盾的激化。当地的情况实在严重,于是开始渐渐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仁宗上报此事。

  对于这样的情况,仁宗本就仁爱,心系天下,当然不会坐视不管。可是他并没有将此事的解决方案付诸行动,仅仅将其停留在“想”的层面上。

  就在人民苦不聊生的时候,胡则登场了。作为儒家的信仰者,对于天下百姓的安危他自然是非常重视的。他心中强烈的责任感也不允许他不作为。

  他首先将灾区具体情况向仁宗真实地、具体地进行了禀报。其实真实情况就是,因为干旱,地面干裂的缝隙大到可以伸入手指,为了能够生存,太多人已经离开当地,就是希望躲过税收。而沦为了乞丐的更是难以计数。

  那么,为这些惨状,胡则给出的建议是什么呢?

  他认为免除税收是最为重要的。对于实际情况来说这没有任何问题。只是作为一个官员的胡则,在没有得到皇帝的想法时就贸然提出这么大的建议,实在是太过于冒险了。税收对于国家政策来说,是致使能够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为了百姓而断税收,无疑是在要断掉皇上的经济来源。

  不过宋仁宗并非昏君,他的谥号“仁”字正是为他的仁爱而封的。他听取了这个大胆的官员的建议。不仅免除了受到了巨大影响的灾区的税收,还经过精密计算之后进一步将长江淮河流域覆盖的地带的人头税一并免除了。

  这一政策颁布之后,原本计划起义的百姓们解散了刚刚壮大的队伍,而背井离乡以及沦落到接头乞讨的百姓们也都开开心心回了家。而皇帝和提出建议的官员,也成为了这些百姓们心目中的圣人。

  胡则的这一举动被百姓们铭记于心,甚至在灾区当地还为胡则建起了庙宇以便于当地心怀感恩的百姓们前来祭拜。庙宇被封“胡公庙”之名,百姓纷至沓来。

  没有受到皇帝的惩罚的胡则可谓是好人好报。得到了百姓们拥戴的他后来的官路也是顺风顺水。

  胡公之名和壮举也是在历代都一直被宣扬的。到了明朝甚至深受朱元璋的赞赏,还为其追加封号,甚至称其为“齐天大帝”。一位被帝称之为“帝”的清官形象一直流传至今,也始终在百姓眼里是神明般的存在。

  对于这样一位心系百姓的官员,不会被百姓所遗忘,也不会在史书上淡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金华胡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则在千秋”,我怀着崇敬、肃穆,还有一种感动的心情,在宣纸上写下这四个字。签名之后,我又特意加上“敬题”二字。故事发生在浙江永康的方岩,方岩上有座胡公祠。胡公是真人,一个竭诚为百姓做事的官吏。那日登方岩,我们从山下拾级而上,过步云亭,谒蓬莱仙境,而后是垂直的数百级“天路”,天路尽处,巨大的拱石筑起“天门”。过了天门,又有“天街”。这里不似别处旅游景点,摆满了似是而非的纪念品,开设各色小吃店,这里是静穆的。静穆生发于崇敬。胡公祠香火历千年而不衰,因为前来谒拜的香客终岁不绝。数十年前,郁达夫访过方岩,记载说:“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朝山进香者,络绎于四方数百里的山道上。金华人之远旅他乡者,各就其地建胡公庙以祀公,虽然说是迷信,但感化威力的广大,实在也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我们在方岩巅峰拜谒了胡公祠。那里供奉着他的神像,脸是红的,须是黑的,形象有点像我们熟悉的关公,健伟、慈祥,也很亲切。...
· 历经三朝的太监冯保为何被抄家?
冯保评价冯保为明朝人。生于1543年,死于1583年,享年40岁。冯保在历史上是一名著名的太监,坚持推进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使明朝的政治、经济处于复苏的状态。除此之外,冯保在书法和音律上也颇有造诣,冯保鉴刻了诸如《启蒙集》、《四书》、《书经》、《通鉴直解》等等作品,备受后人的推崇。冯保作品欣赏在政治上,冯保和张居正为北宋经济的复兴做出了贡献。并且在生活中认真教育辅佐宋神宗,冯保的功绩不可忽视,冯保并在当时有很高的权力威望。冯保在政治上,得到李太后的赏识,教育辅佐十岁的皇帝宋神宗。和宰相张居正积极推行“一条鞭”法,为北宋的冗官、冗政、冗兵进行了精简,并且为北宋的经济复兴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而宋神宗也十分欣赏冯保的的做法,屡次进行夸赞,并且亲自赐送图章与冯保,内刻“光明正大”、“尔惟盐梅”、“汝作舟楫”等字词表扬冯保。但在后期,冯保恃宠而骄,做了很多为的权力,不惜伤害他人的事件。比如:王大臣事...
· 他历经三朝皇帝,扶立两朝皇帝成为一代名相
古代文人最幸福的朝代莫过于宋朝,据说宋太祖赵匡胤篡周建立大宋王朝后,立下了三条誓言,其中有一条就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所以,宋朝的皇帝基本上对待大臣都是很温和的,就算惹皇帝不高兴或者是党争失败,最多也就是发配而已,很少有被杀头灭族的,因此,造就了宋朝文人盛世,大臣都敢上述直言。尤其是像包拯包青天这种犯言直谏人,或许真的只能在宋朝出现,同时宋朝出现了很多有名的宰相,这与皇帝温和的对待大臣有关,今天就来说一说北宋名相韩琦。韩琦,是官宦世家出身,祖上三代都是当官的,他是老爸与丫鬟结合所生的,在三岁的时候父母就死了,他是被两个哥哥养大的。从小就刻苦读书,在20岁的时候他考中了进士,开始踏入仕途,那个时候宋朝皇帝是宋仁宗。刚开始是做了一个掌管宫室建筑、管理钱财的小官,几年之后升任为开封府推官,三年后又被任命为谏官。从这个时候开始,韩琦开始在朝廷崭露头角,就在他担任谏官的时候,因为他的一封...
· 他是太监历经五帝死后被曹操孙子追封为皇帝
太监,东方文化中独有的一种现象,一类人。网络配图在古代,太监一直被士大夫群体所诟病,自秦以来,历朝历代,均有为祸朝政的太监,他们兴风作浪,搬弄是非,废立皇帝。“指鹿为马”的赵高、汉灵帝时候的十常侍、葬送明朝精锐的大太监王振、九千岁魏忠贤、大太监安德海李莲英......不一而数。作为太监,权势滔天时候,能够当上丞相、大将军、封王封侯,这在历史上都不稀奇,可有这么一位太监,他历经安帝刘祜、顺帝刘保、冲帝刘柄、质帝刘缵、桓帝刘志五位汉朝的帝王,拥立汉桓帝刘志为帝,见过阎氏、梁冀等外戚势力的跋扈,也身经宦官势力的兴起,网络配图见过北宫的秋月,亦有南宫的风雪......生前权势滔天,封侯拜爵,汉朝桓、灵二帝时候的五侯、十常侍都受过他的恩泽,死后还能够庇护儿子、孙子几十年,百年之后,被重重孙子追封为高皇帝,这在中国历史上独一位,有且仅有这一位。他就是曹腾,大名鼎鼎魏武帝曹操曹阿瞒的爷爷。曹腾在皇宫之中...
· 历经夏、商、周三朝的故薛国
历经夏、商、周三朝的故薛国2013-9-2913:15:32|425195次阅读|来源:古薛国位于今山东滕州古薛城。明万历《滕县志・古迹志》载:“薛城,在薛河北、县南四十里,周二十八里,盖古奚仲所封国”。薛国自夏禹奚仲立国至战国中期愍侯洪被齐国所灭,历经夏、商、周三代,凡64世,共享国一千七百七十一年。愍侯洪之子,薛公子登被楚王请到楚国,封为沛公。其子孙在秦汉,直至隋唐、五代十国时期,一直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一、夏禹时的薛国奚仲因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薛国(今山东滕州古薛城),称薛侯。明万历《滕县志・古迹志》载:“薛城,在薛河北、县南四十里,周二十八里,盖古奚仲所封国”。《文子•自然》记载:“昔尧之治天下也,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大田畴,奚仲为工师”。‘工师’奚仲“造车、造船、造橇、造h,使得司空大禹治水时,能够“陆行乘车,水行乘舟,山行乘辇,泥行乘撬,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