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湖广填四川之前 为什么四川人口会这么少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53
转发:0
评论:0
湖广填四川之前为什么四川人口会这么少,民间传说和很多史料都说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期间杀了成千上万的四川人,导致

  民间传说和很多史料都说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期间杀了成千上万的四川人,导致了清朝时期的“湖广大移民”。持此观点的人都是源于一本叫《蜀碧》的书。其作者彭遵泗是乾隆二年(1736年)的进士,官为御林院编修,也就是说专门给皇帝写书的。按照儒家主流思想农民起义一般都被称为寇或贼。身为天下主人的满清,彭遵泗不写满清的文治武功,写满清人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出于统治阶级稳定民心的考虑,彭遵泗在此书里制造了张献忠屠四川的伪证。

  依据历史常识来看,自古以来四川历来就是全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根据地,秦灭六国、刘邦建立汉朝、隋统一中原,无不以四川作为根据地而展开。身为大西政权的领导人张献忠不可能不知道四川的重要性,在四川建立根据地,攻可出汉中定西北,下长江定江南;退则可割据一方。

  一些史料记载: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张献忠建国之后的施政,却不是大开杀戒,而是拼命招徕四川的人才,并发布“三年不征钱粮”的命令作为政治号召。建国二年后局势未稳,满清在1646年正月就已发出征讨张献忠的诏书并派兵入川。在大军压境,生存都难有保障的情形下,张献忠不去抗击清军,反倒去散居在四川各地的平民百姓,这可能吗?就算张献忠愚蠢至极,把六百万四川人杀得只剩下七八万人,这何以能够抵挡清军侵略?如果说张献忠的大西政权主张四川人,真的没有理由。

  但满清人就不同,满清有足够的理由屠川,其一,杀四川人以立威,让皇权震慑民众,不敢反抗,因为四川人富有血性,不屈不挠;其二,杀人灭口,斩草除根,历史上有名的文字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不难看出清军四川已是蓄谋已久。

  根据现有掌握的材料,满清在四川大规模的破坏共有三次。第一次是顺治三年(1646年)肃亲王豪格领兵进入四川,张献忠的大西军及南明各地方武装。豪格率领清军入川后第一仗就是在大西叛将刘进忠的引导下,于西充袭杀张献忠。有关张献忠被袭杀后清军的行动,王先谦在《东华录》如是记载“复分兵四出,破贼营一百三十余处,斩首数万级”,依据这则史料多数治史者认为清军杀的“数万级”都是大西将士。然而在《清史稿》中却有不同的记载:“抵西充,大破之,豪格亲射献忠,殪,平其垒百三十余所,斩首数万级。”这样来说清军对待四川的军民是一律斩杀。

  康熙三年(1664年),清军夔东十三家义军是对四川平民的第二次大规模杀戮。清军在击败四川起义军后,竟采取类似后来日军三光的方式,派出大批兵丁“四山搜剿”,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扫穴无遗类”。事后满清四川总督李国英上疏说“数万巨寇,……无一漏网”。清军所到之处杀人成魔。

  相比前两次,清军第三次屠川更为严重,得到了满清统治者的怂恿。康熙十二年(1673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先是吴三桂军攻入四川大肆破坏,如谭宏部“宏兵络绎不绝,勒索居民,十室九空,或涉深山穷谷人迹罕到之地,尚不得免,……生灵涂炭,怨声满路。”又如何德部“征调烦苛,怨愁之气,酿成瘟疫,上南之人,死亡甚众。”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在满清征服中国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对广大中国平民的疯狂杀戮。其中比较典型的事件如令人毛骨悚然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广州大”“江阴八十一日”等大规模杀戮。此外,满清军队还在其他很多地方也进行了惨绝人寰的。鲁迅说过:“满清杀尽了汉人的骨气廉耻。”

  但是,在梓潼七曲山大庙内,至今却有一座张献忠家庙。据说大西王张献忠死后,当地人为寄托怀念之情,于七曲山风洞楼上,为他塑像,绿袍金脸,甚为威武,香火不绝。梓潼人出于对大西王的崇敬,称七曲山张献忠家庙曰“太庙”,为遮避耳目,又称“大庙”。后来,乾隆初年此庙曾经遭地方官毁像。其后,又有人重塑张献忠像,但又被官方捣毁。几经反复,如今的塑像,是近年才重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湖广填四川
历史元末明初时四川遭蒙古、流寇等在四川地区的拉锯战所造成的人口锐减。因此从朝廷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省人口最多。第一次湖广填四川是发生在明初朱元璋的移民四川鼓励政策期间,第二次是康熙平乱后发布《招民填川诏》,规定新移民可免几年赋税;100年间大约有600万人迁入四川,其中湖广(湖北、湖南)的就有300万。大规模的移民潮甚至影响到了湖广行省本身的人口结构,遂又有江西填湖广情况的出现。目前四川省东部的居民(如广安和邻水等地),许多来自湖北(如从前麻城孝感乡)。另外,与临近四川的贵州中北部以及两湖西部等地的操官话的居民,也多半和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有关。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记录“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广占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路
· 湖广填四川论
湖南武冈紫阳乡唐氏占籍斗城湖广填四川明朝后期,由于朝廷腐败,爆发了农民起义,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进入四川,大肆杀戮“四川蛮子”(本地居民),只有少数人幸免于难。崇祯十年(1637年)张献忠率农民军至潼关分兵进军遂宁,经城东西会合于大板桥、五里垭、半是妇女兵,翌日向安岳挺进。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十一月张献忠再次举兵进入遂宁。顺治五年(1648年),六、七月,大饥,人相食。顺治六年(1649年),全蜀大饥,人相食,大旱赤地千里,逃亡殆尽,十室九空。顺治九年(1652年)清军入川农民起义军,与张献忠发生激烈战斗,四川人遭到严重杀害,加之瘟疫、荒灾等天灾人祸,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无人耕种,贡赋维艰。清兵入川进遂宁时,城池遭到严重破坏,民不满百家。顺治十年(1653年)遂宁撤县并入蓬溪县。顺治十一年(1654年)七月大水,四坝尽淹,顺治十七年(1660年)复置遂宁县,隶属川北道潼川州。康熙十一年...
· 湖广填四川始末
“湖广填四川”是发生在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较广泛的两次移动。元朝末,公元1351年(元正十—年)爆发了反对封建统治的红巾起义。转瞬之间,以湖北地区为中心的江淮义军蜂起,如黄州(湖北黄岗)麻城铁工邹普胜,蕲州(湖北蕲藩)罗田布贩徐寿辉(红巾军首领之一)与袁州(江西宜春)僧人彭莹玉等率众揭竿而起。长时期战乱频繁,河湖原野尽为沙场。元末—大批江淮百姓,特别是在军队激烈厮杀地区的农民为了“避乱”、“避兵”而自发入蜀。后来徐寿辉部将明玉珍率军入蜀,于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占领四川,建立大夏政权。当时四川处于地阔人稀情况,为了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明玉珍实行招诱湖北百姓继续迁移入蜀。这样移民便带有官方组织特点,明玉珍原籍是隋州(湖北隋县)人,入蜀后把整个湖北乃至湖广当作故乡,饱经战乱渴望庇护的湖广百姓乐于迁蜀,因而形成大规模的移动。明朝建立后(公元1368年)为了恢复发展农业、继续组织江淮移民入川...
· 清朝初――湖广填四川
四川人的老家不在四川,而真正的四川人却为了躲避战乱进了大山。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叫“湖广填四川”。这在历史上确有其事。明末清初,战乱烽起,许多人流离失所,更多的人死于战乱,全川从三百万锐减到一十万,天府之国”变成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呜”的荒凉之地。清朝建立之后,用动员、强制、封官等手段,大规模地移民入川,移民主要来自湖广、江西、陕西等省。许多人是在家乡遭难后流入四川的,入川后为防水灾,干脆住到山里去,也有人为了不再遇到战乱,而躲到密林深处。当时川内还有许多房屋是完好无损的,入川的人们,就如同进了山洞的阿里巴巴,面前放着肥沃的土地随你图占。从此,四川成了外地人的天下,而“当地人”则是那些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了。
· 明清湖广填四川,游姓人口激增
明清时期的游姓人,在经历元末明初、明末清初的战乱后,从宋朝时的巅峰发展阶段进入了平缓时期,显要家族不多,相对比较沉寂。明朝时的全国游姓总人口有8.7万人,排在全国各大姓氏人口的第150位以后。相比宋朝时的13万人来说,游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下降得很厉害。福建是游姓人口第一大省,有3万多人,其次人口较多的省份是安徽、广东、湖北、四川和山东等。明朝初期,山西游姓作为洪洞大槐树移民之一,被分迁到河南、山东、河北、湖北、陕西等地。同时,也有不少外省游姓人迁徙入川。明朝中叶后,福建、广东的游姓人开始进入台湾,两广、四川的游姓人播迁到了云南、贵州。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中,湖广游姓人大量迁入四川(含重庆),造就了四川如今一跃成为游姓人口第三大省的地位。明朝初年,湖广江西游姓人大量入川洪武2年(1369),住在湖广麻城县孝感乡高阶堰的游庆一、游庆二、游庆三,迁到今邻水县护邻乡观音岩。后来一人去了现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