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湖广填四川的正负影响是什么 对四川的生态环境有什么破坏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9
转发:0
评论:0
湖广填四川的正负影响是什么对四川的生态环境有什么破坏,正面影响三百多年前的“湖广填四川”给四川带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正面影响

  三百多年前的“湖广填四川”给四川带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四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甚至四川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和同化力也正是来源于厚重的移民文化,这些外省移民还成为多数四川人的先祖。

  负面影响

  然而,“湖广填四川”对四川的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破坏“痕迹”。

  资源破坏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蓝勇长年研究西南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曾对当时情况作出推测:“清初广大的成都平原和浅丘地区曾是农耕垦殖地区,但灌丛林、茂草和次生林的覆盖率已经恢复到50%左右,盆地内其他长期的垦殖地区此时也多为灌丛、茂林覆盖。顺治八年,川耕地不足1.2万公顷。”陈世松也介绍,从战后到移民高潮来临前的这一时期,森林植被有了短暂的恢复。“城市鞠为茂草,村尽变丛林”,就连曾经繁荣一时的成都府也变成了“城中杂树蓊郁成林”。清初川北巴山地区主要分布的是以楠木、松柏为主的针阔混交林。

  而移民入川后,四川的农业垦殖从最初平原荒芜地的复垦,逐步向丘陵中部、山地推进,垦殖范围进而到达丘陵顶部、半山上部,当时山田盛行,梯田出现,水土流失严重。总耕地面积上百万公顷,而森林植被则破坏严重。

  物种消失

  专家一致认为,乾隆元年时期,移民开发把耕地范围扩张到了山地、丘陵,这是农田垦殖突破传统范围的标志,但同时也是生态环境逐渐萎靡的开始。在森林物种资源方面,一些动物群落不断减少,生物数量乃至物种不断消失。明代川北出没寻常的华南虎消失就是很好的例证。清初关于虎患的记载有:“直至清初,华南虎在四川分布广泛,说明那时垦殖率还比较低,森林相对茂密。”“西乡县山深林密,经常有老虎出没,清溪、桑园铺等地均有虎食人。”乾隆以来,蜀道沿线各府线仍有虎患,但较清初已经锐减。因此随着移民的涌入,物种消失的进程显著加快。

  旱灾频繁

  研究发现,大移民以来,地质地貌灾害、旱涝灾害等在四川地区发生得更为频繁。16世纪至17世纪是整个明清时期发生干旱灾害最为频繁的时期,尤其是17世纪盆地东部地区。陈世松等相关专家整合相关的史料时发现,大移民时期是盆地的大旱年份,平均每3年左右就要出现一次。这与《四川历史旱灾表》统计的结论保持了一致:16世纪平均3.3年一次,17世纪平均3年一次,18世纪平均3.7年一次,19世纪平均1.2年一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湖广填四川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形成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
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根据考证表明,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记录“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广占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移民路线图移民原因1.宋金之间战争在四川军民尽最大努力坚持了长期的抗金战争,终于取得了使金兵未能进入四川盆地的巨大胜利之后,又坚持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抗蒙战争。这场战争基本上是在盆地内部进行的。蒙古军先后曾三入成都,而蒙古大汗蒙哥也被击伤而死于钓鱼城下。长期的拉锯战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的损失。从整个四川地区来看,以至有"蜀人受祸惨甚,死伤殆尽,千...
· 湖广填四川
历史元末明初时四川遭蒙古、流寇等在四川地区的拉锯战所造成的人口锐减。因此从朝廷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省人口最多。第一次湖广填四川是发生在明初朱元璋的移民四川鼓励政策期间,第二次是康熙平乱后发布《招民填川诏》,规定新移民可免几年赋税;100年间大约有600万人迁入四川,其中湖广(湖北、湖南)的就有300万。大规模的移民潮甚至影响到了湖广行省本身的人口结构,遂又有江西填湖广情况的出现。目前四川省东部的居民(如广安和邻水等地),许多来自湖北(如从前麻城孝感乡)。另外,与临近四川的贵州中北部以及两湖西部等地的操官话的居民,也多半和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有关。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记录“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广占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路
· 湖广填四川论
湖南武冈紫阳乡唐氏占籍斗城湖广填四川明朝后期,由于朝廷腐败,爆发了农民起义,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进入四川,大肆杀戮“四川蛮子”(本地居民),只有少数人幸免于难。崇祯十年(1637年)张献忠率农民军至潼关分兵进军遂宁,经城东西会合于大板桥、五里垭、半是妇女兵,翌日向安岳挺进。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十一月张献忠再次举兵进入遂宁。顺治五年(1648年),六、七月,大饥,人相食。顺治六年(1649年),全蜀大饥,人相食,大旱赤地千里,逃亡殆尽,十室九空。顺治九年(1652年)清军入川农民起义军,与张献忠发生激烈战斗,四川人遭到严重杀害,加之瘟疫、荒灾等天灾人祸,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无人耕种,贡赋维艰。清兵入川进遂宁时,城池遭到严重破坏,民不满百家。顺治十年(1653年)遂宁撤县并入蓬溪县。顺治十一年(1654年)七月大水,四坝尽淹,顺治十七年(1660年)复置遂宁县,隶属川北道潼川州。康熙十一年...
· 谢姓由湖广填四川的由来
明末清初的30年战乱、瘟疫的流行等,四川被祸最惨。1644年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军入川,12月称帝建立政权,国号“大西”,定成都为“西京”。四川便成了四战之地:民军滥杀、清军滥杀、地方豪强滥杀、乡村无赖滥杀。张献忠也有滥杀之嫌。继而是南明与清军的战争,还有吴三桂反清后与清军三藩之乱的战争。导致四川人民遭受一次次战乱和屠戮。1668年,四川成都全城只剩下人丁7万余人,四川省残余人口约60万人。▲湖北麻城市歧亭镇二府衙老墙,当年官府在此设立招徕馆,负责办理移民事宜。清康熙初年,四川巡抚张德地走遍四川各个州县查巡,发现人烟及其稀少,大量土地一片荒芜,向朝廷告明情况。康熙下旨,鼓励向四川大规模的移民,清政府为此还颁布了一系列移民的优惠政策:实行“安民”为首、“惠民”为本的治蜀方针。凡各处逃亡民人,不论原籍、别籍,均编入保甲,州、县给予印信执照开垦耕种,永准为业,保持土地不为荒芜。由此,湖南、湖北,广...
· 湖广填四川始末
“湖广填四川”是发生在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较广泛的两次移动。元朝末,公元1351年(元正十—年)爆发了反对封建统治的红巾起义。转瞬之间,以湖北地区为中心的江淮义军蜂起,如黄州(湖北黄岗)麻城铁工邹普胜,蕲州(湖北蕲藩)罗田布贩徐寿辉(红巾军首领之一)与袁州(江西宜春)僧人彭莹玉等率众揭竿而起。长时期战乱频繁,河湖原野尽为沙场。元末—大批江淮百姓,特别是在军队激烈厮杀地区的农民为了“避乱”、“避兵”而自发入蜀。后来徐寿辉部将明玉珍率军入蜀,于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占领四川,建立大夏政权。当时四川处于地阔人稀情况,为了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明玉珍实行招诱湖北百姓继续迁移入蜀。这样移民便带有官方组织特点,明玉珍原籍是隋州(湖北隋县)人,入蜀后把整个湖北乃至湖广当作故乡,饱经战乱渴望庇护的湖广百姓乐于迁蜀,因而形成大规模的移动。明朝建立后(公元1368年)为了恢复发展农业、继续组织江淮移民入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