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元稹一代风流,为官品性却毋庸置疑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64
转发:0
评论:0
元稹一代风流,为官品性却毋庸置疑,元稹的诗,千古流传;元稹这人,万家歌咏。虽说元稹颇受争议,人品或好或坏,风流

  元稹的诗,千古流传;元稹这人,万家歌咏。虽说元稹颇受争议,人品或好或坏,风流多情也罢。但其诗歌可贵,其为官之心也可贵!

  贤母郑氏,教出个好儿子

  公元779年,元稹出生于洛阳,家境相对殷实。八岁那年,元稹的老爹去世,留下了孤儿寡母。母亲郑氏颇有才情,文笔功底不浅,纯粹就是一个知识分子。或许因家道中落,郑氏就亲自教导元稹读书、识字与写文章。

  元稹天赋卓越,九岁就能写文章;十五岁考中明经科,补授校书郎。以当代而言,十五岁的人还是孩子,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更别说写些文章了。由此可见,元稹着实厉害,难怪能千古留名,毕竟非凡的人只是少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来知识分子一生的至高追求,元稹便是此中之人,一生仕途报效祖国。但仕途坎坷,这是大部分人的命运,元稹的命运也是如此,毕竟有些人过于卓越,就容易招人忌恨。

  一代风流,元稹为官不易

  当28岁时,元稹才成为左拾遗,官职就七、八品而已。但左拾遗有个好处,其官职就是负责挑皇帝的毛病,这意味着能接近皇帝。担任左拾遗时,元稹刚正不阿,诚恳地劝谏唐宪宗,指出不足与过失,他是宪宗的“魏征”。

  《新唐书·元稹》中有两篇上疏,元稹文笔柔和、旁征博引,娓娓道出对君王的劝谏。作为立志中兴的君主,宪宗虚心接纳元稹等人意见,削弱潘镇割据,重振中央威望。同时,元稹也被获得重用,成为监察御史。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因得罪宦官权贵,小人泼来了污水,元稹几次遭到贬官,被踢出了京城。地方官太小,元稹的远大抱负何以实现?一时之间,这位元才子就有了更多哀怨诗,诗歌中暗含着几分政治的失意。

  再回京城,元稹鞠躬尽瘁

  为了回京城!元稹几经反思,忍痛放段,去讨好宦官崔潭峻,这不是元稹的谄媚,而是为官的方圆之道!对于元稹的示好,崔潭峻打心底里高兴,便帮助元稹重回京城。约公元820年,凭借诗文得到穆宗欣赏,元稹提升为祠部郎中、参与起草制诰。

  得到了穆宗的信任,约40岁的元稹改变诏书的体例,即求求诏书纯朴务实、明白清晰。但诏书体例的改变,则引发许多人对元稹不满,为此元稹还写了《诫风俗诏》诋毁那些反对他的人,而且还有穆宗站在元稹这一边。

  得到穆宗赏识,元稹的官途从此旺达,成为京城官员中的显贵,甚至官至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然,元稹为官尽忠职守、鞠躬尽瘁,施展他的远大抱负。公元831年,元稹“逝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享年53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元稹
家族世系十三世祖:拓跋什翼犍,北魏昭成帝十二世祖:拓跋力真十一世祖:拓跋意劲,彭城公七世祖:元祯,魏敷州刺史,意劲玄孙六世祖:元岩,字君山,隋户部、兵部二尚书、蜀王府长史、昌平郡公五世祖:元弘,隋仓部侍郎、尚书左丞、右丞、司朝谒者、北平郡守,袭昌平公高祖:元义端,唐尚乘、尚食二奉御、唐易魏三州刺史曾祖:元延景,岐州参军祖父:元悱,南顿县丞父亲:元宽,比部郎中、舒王长史。母亲:荥阳郑氏,有四子二女。长兄元沂次兄元秬三兄元积长姊元氏,嫁陆翰。次姊元真一生平宜昌市三游洞摩崖白居易、白行简、元稹塑像元稹生于唐大历十四年(779年),八岁丧父,随生母郑氏远赴凤翔,依倚舅族。贞元九年(793年)擢较进士科简易的明经科第,授校书郎,次年开始作诗。贞元十五年(799年),仕于河中府。十九年(803年),娶出自京兆韦氏龙门公房韦夏卿的女儿韦丛,“稹时始以选校书秘书省中”。元和五年(810年),与宦官争宿驿舍...
· 为官清廉的大臣杨震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
杨震暮夜却金东汉的大臣杨震作风廉洁,从不为自己私欲谋利益,贪污受贿这种下等官员才做的事情,杨震以他们为耻。在他担任荆州刺史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更加说明了杨震为官清廉的好品质。当时他发现手下王密非常有才华,可以用才高八斗来形容,就向朝廷推荐这个人,一听是大清官杨震推荐的,朝廷让他当县令。杨震前往东莱当太守的时候,王密因为想感谢杨震的提拔之恩,他亲自到城外接见,晚上他去拜会杨震,两个人想谈甚欢,你一言我一语,从政治抱负到国家建设,从管理百姓到赢得民心,待二人察觉已是夜深人静。王密准备告退,杨震送客,突然王密从怀中拿出一块黄金,感谢老师的提拔,让我坐上这县令的位置,属下不甚感激,就准备了一些小礼,老师您一定要笑纳啊。这王密也是嘴甜,要是一般官员,早就从了。杨震怒了,我了解你的学问才向朝廷推荐的你,是希望你日后,为朝廷做事,清廉执政,可现在,哎,难道我当初瞎了眼了,我要你做的是报效祖国,而不...
· 元稹的爱情传
元稹与韦丛元稹和妻子韦丛的半缘情深为人津津乐道,元稹曾经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就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从而作的。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方二十的韦丛下嫁给二十四岁的诗人元稹。这桩婚姻有很大的政治成分,当时二十四岁的元稹科举落榜,但是韦夏卿很欣赏元稹的才华,相信他有大好前程,于是将小女儿许配给他,而元稹则是借这桩婚姻得到向上爬的机会,不过两人在婚后却是恩爱百般,感情非常好。以韦丛的家庭背景,下嫁给元稹对于当时的元稹来说就好像天女下凡一样。她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从元稹留下来几首那时期的诗来看,当时正是他不得志的时候,过着清贫的生活,韦丛从大富人家来到这个清贫之家,却无怨无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体贴丈夫,对于生活的贫瘠淡然处之。元稹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政治上晋升的途径,却没想到韦丛是这样一...
· 为何海瑞恪守儒家精神为官清廉,却潦倒一生
在中国历史上,一提到为官清廉之官,人们便想起宋朝的包拯和明朝的海瑞。包拯就不过说了,海瑞主要生活在明嘉靖和万历年间,为人十分恪守儒家精神,为官期间更是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也主持修建水利,打击豪强等一些列活动,甚至直言上书皇帝,深得百姓爱戴,被称为“海青天”。网络配图海瑞去世后,家门徒四壁,其好友也只能凑钱为他办丧事。南京百姓听到他去世后,举行罢市来纪念他。海瑞灵境归乡途中,百姓更是在河两岸穿丧服祭奠。然而,为何海瑞恪守儒家精神,为官清廉,却潦倒一生?一制度存在大缺陷明朝官员制度是朱元璋时期就制定下来的。海瑞当县官时,每月俸禄也就5两,折合到现在也就一千元左右。要知道,古代一个衙门,像师爷、衙役等小吏不能算为政府人员,是没有工资的。也就是说,正常的一个县级政府要正常运营,雇佣的这些小吏的工资只能由县官自己掏腰包。网络配图要命的是,5两银子还不够县官一家一个的花销。所以,一般官员都...
· 杜淹人物简介,隋朝为官却当上唐朝宰相
杜淹年轻时聪慧明辨,学识广博,颇有美誉,与同乡韦福嗣是莫逆之交。他对韦福嗣道:“皇帝喜欢任用隐士,苏威便是在隐居时被征辟为美职。”因此一同隐居在太白山,其实是在沽名钓誉。隋文帝听闻,极为憎恶,将二人流放江南。后来,杜淹返回乡里,得到雍州司马高孝基的举荐,授为承奉郎,累迁至御史中丞。武德二年(619年),杜淹成为王世充的太尉府官属。四月,王世充僭号称帝,建立郑国,任命杜淹为吏部尚书,对他非常信任。当时,杜淹因与侄子杜如晦不睦,便在王世充面前进谗,致使杜如晦的兄长杜某(名不详)被杀。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在郑国(为王世充建立)为官,也遭到囚禁。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杜淹作为郑国高官,被定为死罪。杜如晦在李世民麾下效力,杜楚客便请他加以营救。杜如晦不允,杜楚客哭道:“叔父已经害死大哥,如今哥哥又不肯营救叔叔,我杜家要自相残杀,真是令人悲痛。”杜如晦感悟,向李世民求情,方免去杜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