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为什么魏征的谏言,唐太宗基本是都听?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87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魏征的谏言,唐太宗基本是都听?,魏征是历史上有名的铮臣,他和唐太宗一个善于劝谏一个善于纳谏,成了搭档最好的一

  魏征是历史上有名的铮臣,他和唐太宗一个善于劝谏一个善于纳谏,成了搭档最好的一对君臣。可是,魏征的劝谏并非我们想象的一句话说出去噎死人,他的话也讲究技巧。

  贞观12年,越王李泰向李世民反映,有大臣对他这个亲王不尊重。李世民很恼火地召集大臣,然后劈头就发火:我有句话要告诉你们,以前的天子是天子,现在的天子就不是天子了吗?以前的天子儿是天子儿,现在的天子儿就不是天子儿了吗?当初隋文帝时期的天子儿多厉害,想怎么说大臣就怎么说。我自然不会放任我的儿子们那样,但如果我不管他们,你们是不是都不听他们的?

  皇帝震怒到如此地步,房玄龄等大臣虽然一头雾水却还是磕头认错。只有魏征正色说,没人敢轻视越王。按照儒家思想,大臣是为国家服务的,即使做的不对,也不允许亲王侮辱。隋朝的事情能当经验吗?那些亲王后来都怎么样了?不都没有好结果吗?

  魏征的声音比唐太宗还大。他顿了顿接着说,如果我们生活在无道的时代,别说亲王,谁都可以横行霸道,可现在是开明时代,是有道明君在指挥我们,怎么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魏征用打一巴掌给个枣的方式,批评中含着表扬,不但让唐太宗平息了怒火,还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唐太宗从这件事以后还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见了亲王不必行礼。

  还有一次,唐太宗的亲家,蜀王妃的父亲杨誉犯了错,被有关人员抓去审问。恰好杨誉的儿子在唐太宗身边工作,他把父亲被抓的事告诉唐太宗。唐太宗听了很生气,皇亲国戚也敢抓?他立刻问是谁干的,还要免了人家的官。

  魏征劝谏道,自古以来皇亲国戚是最难治的,如果放纵,以后会更难收拾。大臣依法问话,这是遵守国家法律,皇帝应该支持,不应该纵容。自古以来,只有您能治这种人,能防微杜渐。

  又是一个寓批评于表扬中,魏征的劝谏,既摆出了事实,又照顾了皇帝的面子,可谓两全其美。

  对内,魏征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外,他也同样提出了好建议。

  唐太宗要让使者去西册封,又让使者册封完了顺便在当地买一些好马再回来。对比,魏征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册封是大事,体现了唐朝对可汗的认可度,一定要专使专办。册封的同时,是可以节约成本,但可汗心里会犯嘀咕,到底是册封来了还是来了?人家有可能认为,唐朝是主要的,册封是顺便捎带的,这样会破坏和唐朝的关系。如果我们搞好关系了,唐朝的威信在建立起来了,还愁没有好马吗?

  魏征从国家层面考虑问题,从国家利益出发。这种出于公心的决定,唐太宗怎么会不听他的?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征高丽失败,他非常感慨地说,如果魏征还在,他一定不会让我有这次失败。

  当李世民说出那段名传千古的那段“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后,他哭了很久。

  不是别人没有劝谏,是别人的劝谏说不到点子上,打动不了唐太宗,让他听不进去。因为魏征是全心全意为他好,为国家好,为大唐江山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最牛谏臣魏征:魏征为何敢劝谏唐太宗私生活?
俗话说,劝酒不劝色。成就一桩好事可能需要很复杂的过程,而搅黄一件事有时只需一句话。按照通常的规则,一个男人有了花心,另一群男人往往假装不知或暗地怂恿,虽不想当牵线的红娘,但也不愿当棒打鸳鸯的法海,人们一般的态度是在沉默和好奇中让他们往好处发展,这就叫成人之美。不过,唐代名相魏征却不按常规出牌,竟让李世民失去了即将到手的美女,与众不同地掐掉了李世民的花心。贞观二年,贤惠的长孙皇后发现了一位郑女才貌双全,倾国倾城,便亲自向老公推荐,请求将其纳入宫中,备为嫔妃。太宗一听,正中下怀,喜不自胜,下诏许聘。宫廷内外紧张起来,上上下下的官员们开始张罗着如何把这桩好事办好。网络配图唯有魏征得知后,有些不高兴,立即入宫进谏说:“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居住在宫室台榭之中,要想到百姓是否都有屋宇之安;吃着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有无饥寒之患;嫔妃满院,要想到百姓有无家室之欢。现在郑之女,早已...
· 最牛谏臣魏征:魏征为何敢劝谏唐太宗私生活?
俗话说,劝酒不劝色。成就一桩好事可能需要很复杂的过程,而搅黄一件事有时只需一句话。按照通常的规则,一个男人有了花心,另一群男人往往假装不知或暗地怂恿,虽不想当牵线的红娘,但也不愿当棒打鸳鸯的法海,人们一般的态度是在沉默和好奇中让他们往好处发展,这就叫成人之美。不过,唐代名相魏征却不按常规出牌,竟让李世民失去了即将到手的美女,与众不同地掐掉了李世民的花心。贞观二年,贤惠的长孙皇后发现了一位郑女才貌双全,倾国倾城,便亲自向老公推荐,请求将其纳入宫中,备为嫔妃。太宗一听,正中下怀,喜不自胜,下诏许聘。宫廷内外紧张起来,上上下下的官员们开始张罗着如何把这桩好事办好。唯有魏征得知后,有些不高兴,立即入宫进谏说:“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居住在宫室台榭之中,要想到百姓是否都有屋宇之安;吃着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有无饥寒之患;嫔妃满院,要想到百姓有无家室之欢。现在郑之女,早已许配陆家...
· 魏征为什么敢犯言直谏?他难道不怕吗?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什么说“犯言直谏”是魏征立身、立业的法宝?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从谏如流,可谓一代“明君”,早朝接纳200多次大臣魏征的谏言,即使尴尬亦从容纳言,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话”,并将魏征喻为“铜镜”,他对侍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魏征,字直成,河北晋州人。唐太宗时拜议谏大夫,以正直敢谏闻名于朝堂。名言有“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最著名的是名疏之一的《谏太宗十思疏》,提倡谦冲自牧,虚心纳下,慎始敬终,知人善任等。郭预衡在《中国散文史》高度评魏征的这篇谏疏,说:“正如汉初的论政之文曾经以秦为鉴,魏征为文论到隋帝之过,也略似贾谊之写《过秦》。用意相同,文风亦颇相似。在贾谊之后,魏征之前,几百年间,几乎不曾有过这样的文...
· 唐太宗怒砸魏征墓,直言进谏真的好吗?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唐太宗与魏征。唐太宗与魏征,一个是从谏如流的明君,一个是犯颜极谏的诤臣,圣君良臣珠联璧合,共同打造了名垂青史的“贞观盛世”。魏征死后,唐太宗痛哭失声,喟然叹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殁,朕失一镜矣!”唐太宗以魏征为镜的感慨更是让这段君臣佳话传为千古美谈。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据《新唐书》记载: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然令人始料未及的是,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却意外变卦,不但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而且一怒之下竟然砸毁了魏征的墓碑。对于唐太宗这种令人瞠目结舌的异常举动,有人认为是魏征生前大力举荐的杜正伦、侯君集接连,伤了唐太宗的心;也有人认为是魏征曾将自己记录的与太宗一问一答的谏诤言辞,拿给负责...
· 最牛谏臣魏征:他为何敢劝谏唐太宗私生活?
俗话说,劝酒不劝色。成就一桩好事可能需要很复杂的过程,而搅黄一件事有时只需一句话。按照通常的规则,一个男人有了花心,另一群男人往往假装不知或暗地怂恿,虽不想当牵线的红娘,但也不愿当棒打鸳鸯的法海,人们一般的态度是在沉默和好奇中让他们往好处发展,这就叫成人之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过,唐代名相魏征却不按常规出牌,竟让李世民失去了即将到手的美女,与众不同地掐掉了李世民的花心。贞观二年,贤惠的长孙皇后发现了一位郑女才貌双全,倾国倾城,便亲自向老公推荐,请求将其纳入宫中,备为嫔妃。太宗一听,正中下怀,喜不自胜,下诏许聘。宫廷内外紧张起来,上上下下的官员们开始张罗着如何把这桩好事办好。唯有魏征得知后,有些不高兴,立即入宫进谏说:“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居住在宫室台榭之中,要想到百姓是否都有屋宇之安;吃着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有无饥寒之患;嫔妃满院,要想到百姓有无家室之欢。现在郑之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