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司马家篡夺曹魏之后,为什么司马懿的弟弟还是以魏臣自称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53
转发:0
评论:0
司马家篡夺曹魏之后,为什么司马懿的弟弟还是以魏臣自称,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夺取了曹魏的大权,之后司马师、司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夺取了曹魏的大权,之后司马师、司马昭不断夺权,最终由司马炎来取代曹魏,建立西晋王朝。由此,对于曹魏的江山,终于被司马懿所在的司马氏所取代了。不过,在司马氏篡位的过程中,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则表现地让人不太理解。就司马孚来说,在高平陵之变后就未参与司马氏几次废立魏帝之事。西晋代魏后,司马孚进拜太宰,封安平王。晋武帝司马炎对他十分尊宠,但他并不以此为荣,至死仍以魏臣自称,这是为什么呢?

  一

  首先,根据《三国志》、《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司马孚(180年-272年),字叔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重臣,西晋宗室,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三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司马孚是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三子、司马懿的三弟,兄弟八人俱知名,在当时号称“八达”。虽然是司马懿的亲弟弟,但是,在性格上,司马孚却和司马懿相差甚远。对于司马懿来说,隐忍谨慎,非常有城府。但是,司马孚性格温厚廉让,以贞白自立,不与他人结怨。

  二

  公元260年,曹魏皇帝曹髦不满司马昭篡权,率宫人讨伐司马昭,于宫门处被杀。在此背景下的,曹魏的百官都不敢奔赴,只有司马孚前往,失声痛哭说:“让陛下被杀是为臣的罪过。”并且,司马孚、司马昭同群公上表,请求改以王礼安葬曹髦。等到年(265年),司马炎建立的西晋正式取代了曹魏,魏帝曹奂被贬为陈留王,迁往金墉城。司马孚前往拜辞,握着曹奂的手,泪流满面,不能自制,说:“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纯粹的大魏之臣。”由此,对于曹魏最后两位皇帝的的遭遇,司马孚都表达了非常哀伤的态度,而且表示自己到死都是曹魏的大臣。

  三

  对此,在笔者看来,这不仅是司马孚性格温厚廉让,以贞白自立,不与他人结怨的体现,也是因为司马孚曾经长期是曹魏的臣子,受到过历代曹魏皇帝的恩惠。根据《三国志》、《晋书》等史料的记载,自曹操时代起,司马孚就任文学掾,而后历仕魏国五代皇帝,累迁至太傅。“在曹丕还是太子的时候,司马孚就开始辅佐曹丕。黄初七年(226年),魏文帝曹丕驾崩,魏明帝曹叡继位,选择提拔司马孚为度支尚书。对于曹操、曹丕、曹叡等魏国的几任君主,对于司马孚都予以了重用,这无疑让司马孚非常感激。

  四

  最后,在此基础上,因为受到了历代曹魏君主的恩惠,所以司马孚在曹髦被杀时痛哭涕留。在魏帝曹奂被贬为陈留王,司马孚更是亲自前往拜辞,握着曹奂的手,泪流满面,不能自制,说:“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纯粹的大魏之臣。”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其他大臣这么做的话,很可能就遭到了司马昭、司马炎等人的报复了。不过,因为是司马懿的亲弟弟,加上司马孚在高平陵之变后就淡出了司马家族的核心圈子,所以没有人敢逼迫他。不过,虽然心怀曹魏,但是,在涉及到司马氏家族的利益时,司马孚还是站在了司马懿这边。比如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孚就和司马师一起屯兵司马门,控制了曹魏都城,为司马懿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曹魏帝国的灭亡:司马懿为什么能夺取曹魏大权?
一、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政魏明帝曹叡也许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三十多岁时就死掉,所以他在后事的安排上本身就是缺乏周密性。他在当皇帝的时间内没有积极培养皇族子弟,没有帮助皇族子弟逐步剥夺军政大佬们的权力。直到快死之时,却妄想通过一纸诏书,用所谓的辅政名单让皇族成员控制帝国主要军政大权,他也把他那一纸诏书想得太了不起了。于是魏明帝最初拟定的辅政名单,自然而然的遭到了被否定的命运。对于这种结果,许多人充满了遗憾之情。因为在他们看来,假如这个辅政名单能变成现实,那司马家族就无法篡夺曹魏政权了。但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大约忘了一个事实,在皇族势力衰弱、豪门势力巨大的背景下,这份辅政名单如果变成现实,恐怕只是使皇族与豪门之间的矛盾提前激化罢了。在这种背景下,魏明帝自然就得重新拟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辅政名单。这个辅政名单,必须得体现着皇族的利益,也得体现着各大豪门的利益。于是皇族只派出一个代表当辅政大臣,但因为他是代...
· 司马孚:司马懿的弟弟,他一生都是大魏忠臣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司马孚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提到司马氏,我们虽然不反对司马三父子的才干,但评价里总少不了“心机”“阴沉”甚至“谋逆”这样的字眼。魏晋同样是短命王朝,一度统一中国的晋朝却遭受了更多骂名。曹操虽然也是架空皇帝的大权臣,但他却是一步一步建立起自己工业的烈烈枭雄,和司马懿这样夺取别人成果的不可同日而语。司马家是一个悠久的名门,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的颛顼,是祝融的后裔。在项羽消灭秦朝后,司马家的先祖也是被封为王的18位诸侯之一。从汉初到汉末,司马家不断涌现出高官维持门楣,司马防就做到了京兆尹这个重要的职位。他有8个儿子,都是一时俊杰,再加上字号里都有一个“达”,所以被并称为河内的“司马八达”。这8人中,名气最大的当然是被追谥为宣帝的司马懿,他排行第二。喜欢玩三国游戏的朋友,对大哥司马朗也不会陌生。剩下的六人,从履历看都当过魏国的高官,后来也得到了西晋册封的王位。但其中却有...
· 曹魏重臣华歆
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今山东德州禹城)。[1]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汉灵帝时华歆被举为孝廉,任郎中,因病去官。又被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后任豫章太守,甚得民心。孙策破刘繇后,华歆举豫章降,被奉为上宾。官渡之战时,被征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又代荀为尚书令。曹操讨孙权,以华歆为军师。后为魏王国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拜华歆相国,封安乐乡侯。曹丕代汉建魏,改御史大夫为司徒。魏明帝即位,代钟繇为太尉,晋封博平侯。232年1月30日去世,谥敬侯。华歆有文集三十卷,今佚失,其余见《全三国文》。人物生平]编辑见识过人高唐县是旧齐国的著名都市,官吏们都喜欢游华歆走于大街抛头露脸。华歆当时在县衙为做吏,每当休假走出官府,就立刻回家,并紧闭大门。他议事论人平和客观,从不曾诋毁伤害过他人。同郡人陶丘洪也是当时的名士,自认为比华歆更有真知灼见。[2]中平五年(18...
· 司马氏本是篡夺曹魏政权为什么却可称名正言顺?
提起魏晋,世人皆知名士之风流,但鲜有人留意那场盛况空前的哲学玄学大讨论,从正始之音开始,至东晋依旧余音绕梁。它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馈,在当时,更与庙堂之上的政治斗争息息相关。在这场大讨论中,四本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陈寅恪甚至将魏晋清谈分为“四本论”和“竹林七贤”两个问题,其地位可见一斑。何谓四本?《魏志》曰:四本者,言才性同,才性异,才性合,才性离也。所谓才,望文生义,自然是指人的才能;所谓性,是指人的道德品质。质言之,四本论问题,讨论的是人的才能和道德品质的关系,才性同与才性合相对应,才性异与才性离相对应,所以问题的核心便是:人的才能和道德品质是否统一的问题。网络配图在魏晋之交,四本论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值得讨论的哲学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因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决定了统治阶层选举和任用人才的方式,更决定了士大夫们在司马氏夺争中站在哪一队。持才性离观点的,都是曹氏;执才性合之...
· 司马氏本是篡夺曹魏政权为什么却可称名正言顺?
提起魏晋,世人皆知名士之风流,但鲜有人留意那场盛况空前的哲学玄学大讨论,从正始之音开始,至东晋依旧余音绕梁。它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馈,在当时,更与庙堂之上的政治斗争息息相关。在这场大讨论中,四本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陈寅恪甚至将魏晋清谈分为“四本论”和“竹林七贤”两个问题,其地位可见一斑。何谓四本?《魏志》曰:四本者,言才性同,才性异,才性合,才性离也。所谓才,望文生义,自然是指人的才能;所谓性,是指人的道德品质。质言之,四本论问题,讨论的是人的才能和道德品质的关系,才性同与才性合相对应,才性异与才性离相对应,所以问题的核心便是:人的才能和道德品质是否统一的问题。在魏晋之交,四本论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值得讨论的哲学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因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决定了统治阶层选举和任用人才的方式,更决定了士大夫们在司马氏夺争中站在哪一队。持才性离观点的,都是曹氏;执才性合之论的,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