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雕版印刷术出现在什么时间?诞生背景及发展过程简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95
转发:0
评论:0
雕版印刷术出现在什么时间?诞生背景及发展过程简介,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人的重要发明,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引径行印刷的技术,它在中国

  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人的重要发明,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引径行印刷的技术,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

  印书方法

  印书的时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了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着,用白纸覆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一页一页印好以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印刷成功了。这种印刷方法,因为是在木板上雕好字再印的,所以大家称它为“雕版印刷”。

  背景

  如果说自上古以来约4000年的文化发展,为印刷术的发明创造了规范的文字、雕刻技术、物质材料及图文转印术等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这些条件大约到公元3世纪都已十分成熟了)。到了唐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文化、科技的鼎盛时期。在国家统一、政治开明、文化繁荣的社会氛围下,人们对书籍产生了大量的需求。所有这些都为印刷术的诞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发明

  唐朝发明雕版印刷术,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 早期印刷活动主要在民间进行,多用于印刷神像、经咒、发愿文以及历书等。1966年在西安市西郊西安柴油机械厂发现雕版梵文陀罗尼经咒单页,刻印于 704—751年之间,为目前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现收藏在英国伦敦博物馆的唐咸通九年(868)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的《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此件由7张纸粘成一卷,全长488厘米,每张纸高76.3厘米,宽30.5厘米,卷首刻印佛像,下面刻有全部经文。这卷印品雕刻精美,刀法纯熟,图文浑朴凝重,印刷的墨色也浓厚匀称,清晰鲜明,刊刻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

  824年,元稹为白居易诗集作序,说道:“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模勒即模刻,持交酒茗则是拿着白诗印本去换茶换酒。可见到九世纪初,印刷术的应用已由佛教咒语而扩大到人民喜欢阅读的诗歌方面去了。835年前后,四川和江苏北部地方民间都曾“以板印历日”,拿到市场上去出卖。当时有人说民间所印历书“已满天下”,可知还不只四川和江苏两地印造。883年,成都书肆能看到一些“阴阳杂记占梦相宅九宫五纬之流”的书,和“字书小学”,“率皆雕版印纸”……在印刷术发明后的最初二百年内,它已经是人民大众普及文化的一种重要媒介。

  雕版印刷发展

  9世纪唐朝中后期时,雕版印刷的使用已相当普遍。五代时期,不仅民间盛行刻书,政府也大规模刻印儒家书籍。自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起,到后周广顺三年(953),前后二十二年刻印了九经、《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各二部,一百三十册。宋代雕版印刷更加发达,技术臻于完善,尤以浙江的杭州、福建的建阳、四川的成都刻印质量为高。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张徒信在成都雕刊全部《大藏经》,费二十二年,计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雕版达十三万块之多,是早期印刷史上最大的一部书。

  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

  元、明、清三代从事刻书的不仅有各级官府,还有书院、书坊和私人。所刻书籍,遍及经、史、子、集四部。

  彩色套印流行

  彩色套印于北宋初年就在四川流行有“交子”,即用朱墨两色套印的纸币。14世纪时元代中兴路(今湖北江陵),用朱墨两色刊印的《金刚经注》,是现存最早的套色印本。到16世纪末,套色印刷广泛流行。明代万历年间的闵齐、闵昭明、凌汝享、凌初、凌瀛初都是擅长套色印刷术的名家,清代套色印刷技术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种套色技术与版画技术相结合,便产生出光辉灿烂的套色版画。明末《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都是古版画的艺术珍品。

  《弘简录》记载

  根据明朝时候邵经邦《弘简录》一书的记载: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收集封建社会中妇女典型人物的故 事。编写了一本叫《女则》的书。贞观十年土长孙皇后死了,宫中有人把这本书送到唐太宗那里。唐太宗看到之后,下令用雕版印刷把它印出来。

  贞观十年是公元六三六年。《女则》的印行年代可能就是这一年,也可能稍后一些。这是中国文献资料中提到的最早的刻本。从这个资料来分析。可能当时民间已经开始用雕版印刷来印行书籍了,所以唐太宗才想到把《女则》印出来。雕版印刷发明的年代,一定要比《女则》出版的年代更早。

  到了九世纪的时候,中国用雕版印刷来印书已经相当普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活字印刷术为什么却败给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作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比欧洲早400年,它需要把几百个单独的活字拼到一起,而且需要字与字之间严丝合缝,避免出现版面的不平。活字印刷术在北宋被发明出来后,也在不断地发展的。明朝中期的活字印刷术已出现铜活字技术,由于是统一铸模,要比木活字精度高很多。到了清代活字印刷的技术就更加成熟了,康乾用大套铜活字,印制了《古今图书集成》,共计1000卷。乾隆用枣木活字印制了《武英殿聚珍丛书》,全书共计134种,这两个在当时都属于大工程。皇家都在使用,说明技术还是比较成熟的。理论上活字印刷术操作灵活、成本低廉,但实际上,通过活字印刷的书籍只占书籍总量的2%,大部分书籍还是通过雕版和手抄来完成的。活字印刷术处于一种被被边缘化的感觉,这是怎么回事呢?在电视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时全是手抄的,事实上四库全书就是手抄的。据统计,中国51%的的书籍就是手抄的,在明代文渊阁的藏书中,手抄版的...
· 雕版印刷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朝。唐太宗曾下令印刷过长孙皇后所撰写的《女则》,玄奘也曾印刷佛像,但当时还未普及。唐中叶以后雕版印刷渐渐的在全国推行。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成都,长安,洛阳等印刷业中心,白居易等人的诗被大量的印刷出售,印刷的历书也在民间广泛流传。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后期印刷的《金刚经》。印刷术后来慢慢的传到了国外,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近年来,日本和朝鲜半岛也先后发现8世纪印刷的佛经,我国学者认为这是通过来往唐朝的僧人从我国传入这些地方的。
· 和雕版印刷术相比为何活字印刷术会惨败呢
还不知道:活字印刷术为何会败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活字印刷术作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比欧洲早400年,它需要把几百个单独的活字拼到一起,而且需要字与字之间严丝合缝,避免出现版面的不平。活字印刷术在北宋被发明出来后,也在不断地发展的。明朝中期的活字印刷术已出现铜活字技术,由于是统一铸模,要比木活字精度高很多。到了清代活字印刷的技术就更加成熟了,康乾用大套铜活字,印制了《古今图书集成》,共计1000卷。乾隆用枣木活字印制了《武英殿聚珍丛书》,全书共计134种,这两个在当时都属于大工程。皇家都在使用,说明技术还是比较成熟的。理论上活字印刷术操作灵活、成本低廉,但实际上,通过活字印刷的书籍只占书籍总量的2%,大部分书籍还是通过雕版和手抄来完成的。活字印刷术处于一种被被边缘化的感觉,这是怎么回事呢?在电视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时全是手抄的,事实上四库全书...
·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发展进程
如果说自上古以来约4000年的文化发展,为印刷术的发明创造了规范的文字、雕刻技术、物质材料及图文转印术等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这些条件大约到公元3世纪都已十分成熟了)。那么,隋唐文化则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社会条件,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雕版印刷术才得以应运而生。自东汉以后。中国出现了300多年的分裂混乱局面。到隋朝又趋于统一。隋政府在文化上的建树,是大力提倡佛教,尊重儒学,广泛搜集历代典籍:在科技工程上的丰碑则是修建千古运转的大运河。由于倡导科举制度。使读书人大增。儒家典籍得以广泛流传。尤其是当时寺院林立,僧侣众多,无休止的抄写佛经,使人们迫切需求一种快速复制图文的方法,这就激发了印刷术的发明。
· 中国族谱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1、中国家谱的起源:原始母系氏族社会晚期至夏商;2.中国家谱的诞生:周代;3.中国家谱的勃发:魏晋南北朝;4.中国家谱的兴盛:唐代;5.中国家谱的转型:宋代;6.中国家谱的完善:明代;7.中国家谱的普及:清代及民国时期;8.中国家谱的新修:近50年。下面我就按八个阶段粗线条的给大家讲一下。第一阶段中国家谱的起源。起源在什么地方呢?前面讲过了定义是血缘集团,最原始的人类没有家族观念,不讲究血缘关系,像北京人可能有血缘集团吗?不可能。那个时候能不能产生家谱呢?不可能。因为家谱讲世系,讲同血缘老祖宗传下来。一直到旧石器时代的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当时的人已经感觉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同一个家族,同一个血缘集团,产生交往再组成夫妻,后面的子孙身体不健康、寿命不长。怎么办呢?要区分氏族,祖父是祖父,父亲是父亲,这个辈分也要分清楚。我这个家族跟其他家族也要搞清楚,我这个家族的人只能跟另外氏族的人结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