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他是唐朝诗人张继,因一首诗而留名千古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6
转发:0
评论:0
他是唐朝诗人张继,因一首诗而留名千古,唐朝是诗人辈出的时代,各类诗人与词人凭借自己的独特的诗词作风在文坛占据高地,

  唐朝是诗人辈出的时代,各类诗人与词人凭借自己的独特的诗词作风在文坛占据高地,流芳百世。但也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不像李白、杜甫那样有着众多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他的代表作,只有一首,但仅仅是凭借这样的一首,便让他足以留名千古,他便是唐朝诗人张继。

  这首诗之所以能如此深刻地刻画出当时的情境,代入读者的情感,其实是与它背后的故事息息相关,比起诗句本身,《枫桥夜泊》背后的故事更让人触动。

  读书人一生想要实现的宏图之一便是考取功名,进入仕途,这对张继来说也不例外。他背负着亲人的期望,通过十几年的勤奋学习,踏上了进京赶考的未知路途。文人无数,竞争激烈,想要在万人之中脱颖而出,其实难度非常大。相比别人,张继身上担负的压力格外大,这压力的来源之一便是他对恋人王晓薇的承诺。王晓薇与张继年龄相仿,正值青春,美丽动人,家世不凡,是典型的名门闺秀。这样的女子自然吸引了无数青年才俊,他们争先踏入王家的门楣,向王晓薇提亲。但王晓薇的心里,却始终只中意一人,这人便是寒门出身的张继。王晓薇不仅有着突出的外貌与气质,也非常有主见。她与张继相恋后,便始终将心思锁定在张继一人身上,坚定与张继在一起的决心,不管家中来了什么样的名门望族,她都一概不见,将说媒与提亲的苗头遏制在萌芽状态,坚决地拒绝了所有前来提亲的达官显贵。

  王晓薇的父母十分无奈,他们不愿见自己的唯一的女儿将心思寄托在寒门子弟身上,白白浪费自己的青春,但又无法说服王晓薇选择摆在她面前的惬意生活。于是,王晓薇的父母便与张继达成协议,只要张继考中进士,便答应他们二人的婚事。明确了这个要求后,张继便带着王晓薇的期待与感情的沉重承诺踏上了赴京赶考的征途。前路漫漫,张继知道这条路荆棘丛生、艰险无比,但为了王晓薇对他的情义,他必须放手一搏,尽力去实现对他们感情的承诺。

  遗憾的是,命运并没有眷顾张继与王晓薇的感情,尽管他们爱地坚定与勇敢,但现实却是张继名落孙山,与进士无缘。张继落榜后,自知与王晓薇再无在一起的可能,也无颜再回去面见王晓薇的父母与父老乡亲,便离开了长安,前往苏州。中秋之夜,圆月高悬,四周一片静悄悄的,此时应是各家团圆的日子,但他却因为名落孙山而孤身一人,不敢回去面见自己的爱人与家人,张继的内心充满了痛苦与抑郁之情,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最后,他决定走出舱外,去疏解一下自己内心的愁苦。

  走出船外,张继看到外面雾气弥漫,只有远处的渔火星星点点地透着些微光,而这时,恰恰听闻一只乌鸦的悲鸣从天空掠过,这样的情境再次勾起了他内心的愁苦,提笔便做了这首诗。作诗的时候,张继也没有想到,这首排遣他内心愁苦的诗后来会被无数世人传唱,成为今天的独家名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他在唐朝声名不显,作了一首诗成为知名诗人
大家都知道,在唐朝,古诗是很主流的一种文学类型,也是才子佳人用来消遣的常用手段。唐朝的诗人,数不胜数,流传下来的古诗更是多如牛毛。我们经常听到的大李杜,小李杜,初唐四杰等等,都是各中高手。但今天咱们说的这个人,大家对他的了解估计很少。因为就连历史对他的记载也是寥寥几笔,飘然而去的他,显得十分神秘。但他的一首诗可以说非常的出名,他是谁呢,写的哪首诗呢,下面介绍一下。他就是张继,那个在唐朝政治上有所建树的清官。同乡的朋友都有所成就,只有他还一无是处。某一天,漂泊在外的他,看到眼前景色,触景生情。寂静的夜晚,萧瑟的枫叶,啼叫的乌鸦让他文思泉涌。最终小宇宙爆发,写下了一首诗。《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的翻译同样很美。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月光倾洒而下,伴随着一阵乌鸦的鸣叫在寂静的夜里显得尤为凄凉。犹豫无数的风霜扑面而来,而在江边的枫叶...
· 唐代诗人:张继的生平简介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省襄阳)人。张继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与皇甫冉交,情逾昆弟。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进士。然铨选落地,归乡。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0月,政府军收复两京,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从此弃笔从戎,后入内为检校员外郎又提升检校郎中,最后为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盐铁判官,分掌财赋于洪州。大历末年张继上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其友人刘长卿作悼诗《哭张员外继》曰:“世难愁归路,...
· 唐朝宰相兼诗人郑畋:文学优深青史留名
郑畋简介上提到郑畋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任宰相,同时也是一位诗人。郑畋生于公元825年,字台文,荥阳人,其父亲是桂管的观察使郑亚。图片来源于网络郑畋十八岁的时候就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宣武军节约度的推官和秘书省的校书郎。公元846年郑畋因为书判出类拔萃被任命为直史馆事,但是还没有等到郑畋去上任,郑畋的父亲就被贬到了桂州即今天的广西桂林,郑畋便跟随父亲一起去了桂州。公元869年,唐玄宗病逝,郑畋被朝廷任命为从事,不久后,郑畋开始担任虞部员外郎,但是后来因为右丞相的阻挠,郑畋只能依然担任从事。公元864年,郑畋被任命为刑部的员外郎,后来担任万年县的县令。公元868年,刘瞻被授为宰相,于是推荐郑畋担任户部郎中和翰林学士,不久后又加任知制诰。公元869年,朝廷讨伐庞勋,郑畋当时负责起草诏书,因为他构思敏捷,诏书文笔又十分华丽,所以得到同僚不少好评。战乱被平定后,郑畋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和翰林学士承旨。公元8...
· 他本是一和尚,因一首诗名扬天下
在唐朝时期,诗歌艺术达到巅峰,尤其是李白在这个巅峰插上了万众瞩目的旗帜。在诗仙陨落之后,唐朝的诗人们继续向那面旗帜攀登,各种流派层出不穷,在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就倡导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文应该浅白,但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比如有一个叫做无本的和尚,就完全不同。他早年与苦吟派诗人孟郊相识,都喜欢刻意追求诗句的工整,惯于打造出奇的诗句。这一天,他在路上想到自己昨天拜访朋友时所作的诗歌之中,有一个字举棋不定。无本和尚一边笔划,一边苦苦思索,不知不觉却惹下大祸。原来,此时正好是京兆尹韩愈出行,像这么大的官,自然是锣鼓开道,让百姓回避。无本和尚太过专注,竟然没有听到喧天的锣鼓声,冲撞了京兆尹的车驾。现在看来,这算是一件小事,道个歉也就过去了。然而在礼法制度森严的古代,这事情可大可小。韩愈虽然人品出众,并不是小肚鸡肠之人,但也不是没有官威,自然有些生气。然而,当他听说无本和尚是因为诗句中的一个字而惹祸...
· 唐朝诗人卫包
卫包,[唐]京兆(今西安)人。官至尚书郎。工八分小篆,通字学。天宝三载(七四四)奉诏改古文尚书从今文。作字点画不妄发,落笔必左规右矩。唐世华山碑刻为古文者,皆包所书。又以倒薤篆书鹪鹩赋。天宝九载(七五○)尝撰并正书唐华岳碑堂修饰记、金天王庙灵异述。《金石录、述书赋注、唐书·艺文志、集古志、集古录、宣和书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