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不敢越雷池一步”中的雷池在什么地方?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90
转发:0
评论:0
“不敢越雷池一步”中的雷池在什么地方?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不敢越雷池一步”乍一听是个自带严肃属性的成语,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

  “不敢越雷池一步”乍一听是个自带严肃属性的成语,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越过某一界限。多指保守、拘泥;或让敌人胆寒,不敢进犯。也有作"不得越雷池一步"。我们老说“不敢越雷池一步”,但雷池到底在哪?

  水有源,木有根。“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出处很多人都不知道,更别说知道“雷池”在哪了。其实这个成语出自《晋书·庾亮传》,原文记载为:

  “亮并不听,而报温峤书曰:‘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而在这个故事背景里的“雷池”就是在今天得安徽望江县南,池水源自大雷水,东入长江。这个故事说的是:

  东晋成帝时,庾亮但任中书令,执掌朝政。他为了防备西部边境的敌人侵犯,推荐温峤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做官,加强防务。温峤上任不久,庾亮就得到了历阳太守苏峻企图谋反的消息报告。

  原来这苏峻召唤了一批亡命之徒,早就蠢蠢欲动了。谁知庾亮自作聪明,想骗苏峻离开历阳,到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来做大司农。大臣们一开始都以为这办法不妥,温峤也写过信给庾亮劝阻,但庾亮偏偏不听。

  苏峻果然非但不愿到京都去,反而由此看出朝廷对自己起了疑心。心想被动还不如主动,于是就找人造起反来了,直接发兵攻向京都。

  温峤得知苏峻反叛后,立即号召部下将士,秣马厉兵,打算从水路进入建康,护卫都 [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敢越雷池一步城。但是庾亮对于苏峻叛兵估计不足,写信给温峤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意思是我担心西镜的敌人更甚于苏峻叛兵,你务必留在原地,不要越过雷池到京都来)庾亮叫温峤“无过雷池一步”,在战略上是错误的,这在战略上犯了轻视敌人的毛病。

  果然苏峻攻势凶猛,很快就逼近建康,庾亮虽然指挥晋军迎战,仍被被杀得落花流水,京都没有意外地失陷了。心怀内疚的庾亮决定投奔温峤,好在温峤并不责怪,还请他守卫白石的营垒,自己则加紧操练水军,准备与苏峻叛军决一死战。

  苏峻这边派了一万步兵,从四面包围白石,夜以继日拼命攻打,丝毫不给庾亮喘息的机会。加上他手下只有两千人,渐渐地就出现了颓败、支持不住的迹象。

  这时心里一肚子憋屈的庾亮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地挥刀猛冲。晋军受到激励,愈战愈勇大鼓士气,最后竟然杀退了叛军。庾亮见叛军败退,大喝一声,率晋军冲出营垒,紧紧追击,并斩杀了数百名敌人,获得大胜。

  最后,庾亮、温峤等人合力围剿苏峻,平定叛乱,弥补了因“无过雷池一步”战略错误而造成的损失。

  没有点的脑子和本事的人混迹官场迟早得把小命给交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不敢越雷池一步
【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读音】bùgǎnyuèléichíyībù【释义】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出自】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成语典故】东晋成帝时,庾亮任中书令,执朝政。他为了防备西部边境的敌人侵犯,推荐温峤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做官,加强防务。温峤上任不久,庾亮得到了历阳太守苏峻企图谋反的报告。原来苏峻纠集亡命之徒,早就蠢蠢欲动了。庾亮自作聪明,想骗苏峻离开历阳,到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来做大司农。大臣们都以为这办法不妥,温峤也写信给庾亮劝阻,但庾亮不听。苏峻果然非但不愿到京都去,反而由此看出朝廷对自己起了疑心,于是造起反来,发兵攻向京都。温峤得知苏峻反叛,立即号召部下将士,秣马厉兵,打算从水路进入建康,护卫都城。庾亮对于苏峻叛兵估计不足,写信给温峤说:“...
· 一诺千金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到底是关于谁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一诺千金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一诺千金大家都知道这个成语,而且我们从小到大写作文也没少用这个词。无可厚非,这个词是个褒义词,夸奖人的词。很多人都知道有这个成语,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又是关于谁的。怎么样,还是有点好奇的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瞧一瞧,一诺千金到底是关于谁的吧。开门见山的说一诺千金主要讲的是发生在季布身上的故事,是这样的,季布以前跟着项羽混。而且项羽还跟器重他,把很多重任都交给他。他给项羽当手下的时候,没少给项羽出对策来对付刘邦。我们都知道,后来刘邦和项羽不就是死对头吗。项羽不行去世,乌江自刎之后,刘邦就成了那个时代的老大。刚刚在战场上还是死对头的刘邦和季布,下了战场,刘邦肯定不能放过他了。立刻派人搜索逮捕他,没有办法啊,可怜的季布只能东逃西窜,四处避难。季布还是很幸运的,在一家姓朱的家里做工,恰好这一家人以前都听说过季布,还...
· 咄咄怪事这个成语怎么来的?是和殷浩北伐有关吗
殷浩北伐,至今都搞不清楚他手下有没有名将,即使有,也一直在当“替补”,在场下坐冷板凳。他这个“教练”最信任的是一个“外援”,就是逃到南方来的姚襄。殷浩把他和谢尚组成了双前锋,或者任单前锋,希望能攻城拔寨,一脚洞穿北方的大门。但姚襄这样的枭雄,岂能是手摇羽扇的文士能驾驭的?殷浩从马上掉了下来姚襄在北方走投无路,他的“老东家”后赵被前燕吞并了,西边的前秦是他的仇人。他一路南逃,在寿春见到了豫州刺史谢尚。谢尚45岁,比22岁的姚襄整整高出一辈。然而看到这个小伙子风姿潇洒、举止有度,谢尚一见如故。在他心中,以为北方人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粗人,没想到也有大名士,两人相见恨晚。殷浩听说后大喜,他一直在山清水秀的江南指点江山,实际对北方是两眼一抹黑,姚襄可是上天送给他的“向导”啊,况且又是同道中人。352年,殷浩在没有经历过任何“热身赛”的情况下,直接举行了一场正式比赛。对手是许昌的张遇。张遇是石虎...
· 《红楼梦》中是出怎么的戏?
<红楼梦>笫二十二回写贾母捐资二十两要为宝钗过十五岁的生日。至二十一日,定了一班新出的小戏,昆弋俱有。点戏时,宝钗点了一出<西游记>,风姐"且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浑,便先点了一出,却是<刘二当衣>。"这<刘二当衣>是出怎么样的戏呢?195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丶1974年江苏第一次印刷的<红楼梦>(李希凡作"前言",该算是我国的"标准版"吧?)没有注解。这是出小戏,红学研究的大家们当然是不屑研究的。但我是个戏曲爱好者,却想把它搞搞清楚。终于找到了有关资料,弄清楚了它是个怎么样的戏。这是产生在乾隆年间的一出弋阳腔,和<张三借靴>相对称的丶丑角应功的滑稽小戏。内容是描写穷汉刘二清早就上当铺叩门,但当铺大门未开,他就站在门外,一边等待,一边表演着滑稽的身段和表...
· 在古代,皇权是靠什么来约束的?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皇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我们知道,皇帝是权力无边的。皇帝金口玉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我们也知道,任何一种权力,一旦失去了约束,都会带来灾难。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时代,虽然其间不断有朝代灭亡。但是皇权政治却一直留了下来,直到清朝结束,前后长达两千多年。如果皇权真的完全没有约束,它肯定是不可能延续这么长时间的。(刘邦登基)那么,皇权是靠什么来约束的呢?一、以孝治天下。“以孝治天下”是历朝历代都会提倡的,这是封建时代约束皇权的重要法宝。皇帝虽然驾崩了,但是皇后还在。新皇帝继位以后,皇后就变成了太后。一般来说,太后都是皇帝的母亲,从“以孝治天下”的角度来讲,皇帝必须听太后的。有时候,太后并不一定是新皇帝的亲生母亲,但是在名义上,他是要奉太后为母亲的。当皇帝的权力失范,缺乏约束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太后都会站出来,对皇帝进行规劝。太后发话,皇帝也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