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军事制度的起源是什么?是怎么逐渐发展起来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97
转发:0
评论:0
中国古代军事制度的起源是什么?是怎么逐渐发展起来的,自古来都有战争的存在,打仗需要什么大家肯定也都知道,当然是人了,士兵们从哪里

  自古来都有战争的存在,打仗需要什么大家肯定也都知道,当然是人了,士兵们从哪里来?从征兵制度中来,自古以来就有着这种东西,它存在的历史可以和人类历史的久远相提并论。而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看看中国古代军队制度的演变,大家知道这些、调兵、世兵、府兵等之类的名称都是什么意思吗?他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商周时期

  从商周时期开始,中国就有了对应了征兵制度,毕竟商周也是要打仗的。这个时期的军队比较吓人,因为推行的是“全民皆兵”,当出现战争的时候,每一个部落的成员都有义务去参加(老弱妇孺也要去),所以在数量上比较“厉害”。部队的核心是当时的王家贵族派出的人,基础的力量是平民们组成的“甲士”,其实这些参战的成员中,虽然老弱妇孺也有,不过他们基本上也是来充场面的,出不了多少力,有的时候或者还是负担。

  战国时期

  这个时期较之前有了改变,出现了常备的士兵,用于打仗,这是常备兵是军队的主要战力,通过了许多考核进来的,而且只要选上的人都会给全家免除赋税之类的东西,较商周时期的战斗力也有了提升。

  秦

  秦朝时期使用的全国规模的“征兵制”,士兵的主要来源是全国各地的农民,在需要战争时就会发起兵役,而且在兵役还有劳役上,非常繁重,两千万左右的人口常参与者就有200/300万人。

  汉

  汉朝和秦朝一样,在男子到了合适的年龄,农闲时就会接受训练,而一个人基本上也要有两次被征兵,一次的时间为1年,而武帝时期,也出现了少数民族组成的“胡骑”、“越骑”这样的部队。在东汉后期,这种情况的弊端出现了,许多的壮力都成为地主的私人家兵,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三国

  三国时期,军地的制度开始了“世兵制”,军队的士兵家庭户籍不归郡县所管理,是由专门的军府(“士家”、“军户”)管理。不过士兵在社会中地位低下,当被“放免”才有平民的身份。

  南北朝

  这个时期使用“府兵制”。府兵的任务就是打仗,没有赋税。

  隋唐

  这时期的“府兵制”发生了很大变化,管理的军府改名为“骠骑府”,管理者是“骠骑将军”,这些士兵们也在户籍中,当没有战事又需要生产的时候他们也会参与。唐朝加以改变,兵士归军府所管理,而军府将军归朝廷管。这也是为何能够出现安禄山这样的大军阀的原因。

  宋

  宋朝使用的是“募兵制”,出现了四种不同形式的军队:禁军、厢兵、蕃兵和乡兵。

  元明

  元朝在没得天下时,用的是“部落兵制”(部落适龄的人皆参加)。明朝为使用的是“卫所制”,军队中有两级:“卫”和“所”,一个府有一个“所”,几个府在一起设立一个“卫”,军队的来源和“世兵制”相仿。

  清

  清朝讲究的是“旗兵制”,和上面所说的“部落兵制”挺像,就是把几股不同的力量:满、蒙、汉编成八个旗(我们大家经常听的八期子弟,其实并非都是满人),没有战争时,这些人当百姓,需要时参战,汉人在后来清朝统一后,基础上组建出了“绿旗军”。

  我们在从兵政制度上来说明一下具体的“兵制”

  

  就是响兵,身强体健者可以入伍,不是所有人都能进的。

  调兵

  上面所说的汉朝时期军队制度,人们两次的兵役,一次在本地郡县中当兵服役,第二次就是调离外地,守卫京城或者去守卫边疆。

  世兵

  符合当兵条件的人,都归军府管理,听命令打仗,父子世代都是当兵的。因为三国战事频发,这种制度也是在当时出现的,不过三国出名的武将那么多,儿子却没几个成气候的。

  府兵

  军队有军府管(地方政府没权管),士兵们也是另立户籍,没事种地,有事打仗。

  募兵

  老百姓自己报名,符合条件的入伍当兵。(宋朝使用的制度,重文轻武的宋朝军队实力弱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百姓们想当状元的还是多数。)

  部落与旗

  部落制度:15-70岁的都是士兵,没事种地,有事打仗。

  旗兵制:部落为一个单位,一个旗7500人,也是没事种地,有事打仗。开始的时候是满族八旗,到了后来出现了汉军的八旗,还有蒙古军的八旗,一共24旗。

  我们现在来看,这些制度,其实也都是跟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每一种都有自己的好处,但有自己的弊端,总的来说,朝廷的能人还是非常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阿卡德帝国的起源是什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古代欧亚大陆诸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如它们早先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就美索不达米亚来说,地理位置的影响表现得非常明显——这里是指该地区易遭侵略这一点而言,因为该地区自古迄今的发展与一次又一次的外来侵略分不开。实际上,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来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欧人与来自南面的入侵者闪米特人为争夺这块肥沃的大河流域地区而展开长达数千年的斗争的历史。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伟大创建者——苏美尔人,似乎既不是印欧人的一支,也不是闪米特人的一支,这一点很可奇怪。他们的语言与汉语相似,这说明他们的原籍可能是东方某地。但不管怎样,是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开掘沟渠,依靠复杂的灌溉网,成功地利用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湍急的河水,从而创建了第一个文明。到公元前3000年时,苏美尔地区已出现12个独立的城市国家,如其中的乌鲁克,占地1100英亩,人口约达五万。各城市国家为了争...
· 内务府的起源是什么?是怎样逐渐演变过来的
顺治时期,改皇太极时期所建内务府为十三衙门,但康熙帝继位后,将其裁撤,重设内务府。内务府衙门当时分“内务府堂”(简称“堂上”,又称“本府”)及所属“七司”、“二院”等,总机关称“总管内务府衙门”。其最高官员为“总管内务府”。所属“七司”是:御用监,系为内务府掌管府藏及出纳总汇的机构;尚膳监,掌内务府所属武职官的铨选、任用及围猎、捕鱼之事,顺治十八年改为采捕衙门;钟鼓司,掌内廷礼乐并考核太监品级,顺治十三年改为礼仪监,顺治十七年又易名为礼仪院;内官监,管理内务府帑项出纳及庄园地亩之事,顺治十七年易名为宣徽院;惜薪司,掌宫廷缮修工程事务,顺治十八年易名为内工部;三旗牛羊群牧处,掌牛羊畜牧事务;尚方司,掌审拟上三旗的刑名案件,顺治十一年设,十二年改为尚方院。所属“二院”是:御马,掌掌“御用”马匹,顺治十八年易名为“阿敦衙门”(阿敦系满语,意为马群);鞍楼,是制备兵具、器械的机构,顺治十一年易名为...
· 隋朝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科举考试的形式介绍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科举制的殿试部分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魏晋以来,采用九品中正制,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中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到明朝...
· 象形文字的起源是什么?象形文字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各国(地区)象形文字象形文字都是从原始的图画发展而来,古埃及的原始岩画虽然没有欧洲岩画古老,但却比大洋洲岩画流传得长久,时间在一万年以上,是世界上岩画延续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根据风格艺术、石垢的色泽、所表现的动物种类、服饰及武器等差别,可分为四期:(1)古代水牛时期(约公元前9000一前3500年)。(2)牧养公牛时期(约公元前3500一前1500年)。(3)马时期(约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2世纪)。(4)骆驼时期(约始于2世纪)。非洲的撒哈拉岩画,位于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边界不远的撒哈拉中部阿尔杰尔高原,是世界各国学者公认的“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史前艺术博物馆”。古印度的象形文字同样来源于图画发展,主要分布于印度中部文迪亚山脉的丘陵地带。最古的岩画可追溯到距今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根据风格,印度岩画大致分为:自然主义的岩画,以描绘单独的野生动物为主,造型古朴写实。风格化的岩画,开始从色块中...
· 唯心主义的历史起源是什么?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如前所述,实践的唯心主义是作为“实践的意识”的社会权力对于一定经济基础的唯心主义表达。马克思把这个经济基础称之为“现存的经济界限”、“现存的生产方式”,或“市民社会”。追溯这些物质基础的形成和发展,是理解实践的唯心主义这一概念的前提;而劳动的分工则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注明:以下的历史描述请参阅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法兰西内战.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分工是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过来,分工又成为社会前进的基本动力。最初,只有以男女的自然条件为基础的一些简单分工。随着经济生活的扩展,工商业劳动逐渐从农业劳动中分离出来;后来,又出现了商业劳动同工业劳动的分离。这样,以农业生活为自然前提,以工业和商业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活动,便构成了市民社会的基本面貌。此外,在工业和商业各自的领域中,又有许多具体的分工。另一方面,由不同的分工部门组成的市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