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欧洲没有史官,历史都是谁记载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36
转发:0
评论:0
欧洲没有史官,历史都是谁记载的?,英国威廉一世与神圣罗马帝国的时期是公元十世纪开始的,中国与之对应的是宋朝,那

  英国威廉一世与神圣罗马帝国的时期是公元十世纪开始的,中国与之对应的是宋朝,那么宋朝有什么史料呢?南宋人陈傅良曾说:“本朝国书,有日历,有实录,有正史,有会要,有敕令,有御集,又有百司专行指挥、典故之类,三朝以上又有宝训;而百家小说、私史与大夫行状志铭之类,不可胜纪。”以下根据陈高华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的宋代部分进行简单介绍:

  首先,中国古代的史料绝对不是只有后代人才能编纂,以宋代为例,从政府到知识分子都十分重视当代史的编修工作。其中宋朝政府编纂的当代史包括:

  1、起居注,从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年)开始,一直到南宋末年,三百年的时间里,起居注基本上都延续了下来。

  2、时政记,指的是从唐代继承下来的,由宰相记录皇帝与宰相“所言军国政要”的记录,“每月封送史馆”,是为“时政记”。由于宋代掌握行政的中书门下与掌握军权的枢密院分班奏事,故宋代有中书时政记与枢密院时政记两种。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起,历代皇帝的时政记也没有断绝。

  3、日历,是编年体的史书,除依据起居注和时政记外,还包括了诏令文书等,记载大臣去世时还附有传记。日记内容丰富,卷帙浩繁,宋高宗在位三十六年,日历就有1000卷之多。

  4、实录,根据日历编成,体裁也与日历相似,两者的差别在于日历(以及起居注、时政记)带有原始资料、档案的性质,而实录则带有修纂成的史籍性质,因此较为简练,且允许臣僚参阅甚至抄录。从宋太祖到宋宁宗都有实录。

  5、国史。是宋代编纂的本朝的纪传体正史,体裁也有本纪、列传、志之分。宋代共有四部国史,包括:《三朝国史》,记载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共150卷;《两朝国史》,包括仁宗、英宗两朝,120卷;《四朝国史》,包括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四朝,350卷;《中兴四朝国史》,包括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卷数不明。国史也是后世纂修《宋史》的重要依据。

  而至于私人修史就更多了,后面提到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都是私人修成。

  至于宋史的重要史料如下:

  一、基本史料

  《宋会要辑稿》,清代徐松辑自《永乐大典》,分十七类: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崇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800万字,包括皇帝诏令、臣僚章奏、地方报告等。

  《文献通考》,元代马端临著,分二十四门: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舆地、四裔等,470余万字。本书实际上是从上古到宋朝宁宗时期的典章制度通史,但有关宋代的内容占全书一半以上。

  《玉海》,宋末王应麟撰,分二十一门:天文、律宪、地理、帝学、圣文、艺文、诏令、礼仪、车服、器用、郊祀、音乐、学校、选举、官制、兵制、朝贡、宫室、食货、兵捷、祥符,120万字。

  《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李焘著,是记载北宋一朝的编年体史书,原本九百八十卷,今存五百二十卷,仅注文就有70余万字。作者取材十分丰富,除宋代的实录、国史外,还大量采用经、史、子、集,笔记小说,家乘志状。

  下面还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200卷)、《三朝北盟会编》(250卷)、官修《宋史》等就不介绍了……

  二、一般史料

  1、编年体:《皇朝编年纲目备要》(30卷)、《皇宋十朝纲要》(25卷)、《靖康要录》(16卷)、《中兴两朝圣政》(64卷)等

  2、纪传体:《东都事略》(130卷)、《隆平集》(20卷)、《名臣碑传琬琰集》(107卷)等

  3、政书:《宋大诏令集》(240卷),这个特别说明一下,这个收集了北宋太祖至徽宗年间诏书三千八百余篇。

  4、文集:这个实在太多了……宋人文集已经散佚了很多,但流传下来的部分仍然惊人,仅清代《四库全书》“别集”类著录的已有388部(注意,是“部”)、5000多万字,内容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凡是作者所经历、思考、听闻等,无所不包。比如欧阳修有《欧阳文忠公集》153卷,曾巩有《元丰类稿》50卷,司马光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80卷、《传家集》80卷,王安石有《临川集》100卷,苏轼有《东坡七集》109卷……这还不算,建国以后,大陆学者经过了20年努力,编成了《全宋文》,全书收文17万余篇,作者近万人,字数约1亿,分装360册……

  5、地方志:宋代地方志流传至今的不过三十几部,但我们知道,中国地方志纂修的时候,是不断在前朝的基础上加以考订完善的,所以后代元、明、清的地方志中,同样保留了大量宋代地方志的记载。宋代修的地方志,比较有名的如《太平寰宇记》200卷,《元丰九域志》10卷,《舆地纪胜》200卷,《咸淳临安志》100卷。

  三、其他史料

  除了以上史料外,宋代还有很多专门方面的史料,这里就不一一介绍其卷数了(太多了)。

  如目录书,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可窥见当时两宋图书出版业之兴盛;法律书,有《宋刑统》、《庆元条法事类》、《名公书判清明集》,反映了当时中国传统司法的原则与运行;城市风貌的记载有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周密《武林旧事》,基本可以复原两宋京华鼎盛之景;中外关系、民族关系的书则有周去非《岭外代答》、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等,这类记载不仅在中国史研究意义重大,对研究周边国家的历史也是不可缺少的;自然科学类的书则有如陈旉《农书》、李诫《营造法式》、宋慈《洗冤录集》、秦九韶《数学九章》等;石刻资料有《金石萃编》、《江苏金石志》、《两浙金石志》等,其中许多都是在文献资料没有记载的,可与文献资料相印证。

  以上的史料数量已经相当可观了,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位答主会觉得“关于西方史料比关于中国的史料丰富的多”,还是我孤陋寡闻,英国威廉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的史料确实多于这些?好像这位答主是把中国的史料直接等同于正史,也就是乾隆钦定的那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了,要知道,这二十四部正史,只占了中国史料的极小部分啊!

  他说:

  “我认识的朋友在英国读历史博士。他研究的东西包括16世纪人们对通奸这种行为的态度。他可以去翻英国地区几百年前的公告。”

  现在我指着上面介绍宋代史料的这段文字告诉你,不要说晚到16世纪,研究宋史的如果想研究“通奸”这个话题,他可以上到皇帝诏令(查阅《宋大诏令集》),下到街头巷议(查阅两宋方志的“风俗”部分或宋人文集),中到官员审判流程(查阅宋代司法史料如《名公书判清明集》)、百官议论(查阅大臣的文集),可以说整个帝国的方方面面,只要你想,除了现场图像还原不出来,都能给你找到记载。

  好,你说中国人史料造假,我就不说什么中国人记史求真的特点了,就算你没学过考据,如此丰富的史料来源,同一件事情在不同人、不同地方出现的史料都会有所记载,你连对比都不会吗?那么请问这位答主是怎么研究西方史的?

  “连六经都能失传,你觉得中国人很擅长保存以前的东西?”

  先不说六经里只有乐经失传,中国人怎么就不擅长保存了?在注释的帮助下,你现在还能读懂《尚书》吧?就算没有注释,有一定文言文基础的人也能理解个大概吧?那已经是三千年前的文章了,你说中国人擅不擅长保存?更何况别忘了清代还有个逆天的乾嘉学派,生生把散佚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书都复原了,前面介绍的《宋会要辑稿》就是清人徐松从《永乐大典》辑出来的,二十四史里的《旧五代史》也是这么重见天日的。这些人除了擅长保存东西,更擅长考据求真,在这些人的努力下,多少史料都得以去伪存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史料,基本都被他们甄别了一遍。

  总之,要说到史料,可以毫不谦虚地说,没有比得过中国的。这不是盲目的民族自豪,而是实打实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李世民到底是怎么死的为什么史官没有记载呢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虽然现在一直在打击罪犯,打击诈骗,但是还有有人上当受骗,上当受骗的有男人女人,有老人甚至还有大学生。在现在的新闻报纸上,经常会出现受骗的消息,所以很多人认为现代的社会是不安全的,不如古人淳朴。然而,殊不知古人也有上当受骗的,像是千古一帝李世民。李世民死亡之谜揭开,学者:死因太愚蠢,难怪史官不好意思记载。李世民在登基之后,对于之前沉迷于“成仙”、“长生不赖”的几位帝王,像是汉武帝,还有秦始皇都表现了鄙夷,但是到了后来李世民其实也没有逃开这个骗局。李世民在前期知道寿命有限,所以也没有强求,但是那个时候的李世民还正值壮年,身体也好,对他来说,寿命尽是一件非常遥远的事情。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老了,死亡就在眼前,死了可就什么都没了。他的皇位、美女、权势都没了,这个时候他还会像是年轻时候那么豁达吗?答案是否定的。李世民到了后期,经历了太子李承乾造反,这可是他一早培养的太子...
· 历史课本上没有记载的“五个历史知识”!历史的确存在过
我们上学期间课本上记录的历史知识不可能面面俱到,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课本上没有记载的“五个历史知识”,绝对让你意想不到!1、到底谁是国贼?1860年英法联军以换条约为名侵入北京,当时京城知名人士龚自珍有个儿子叫龚半伦,亲自引导英法联军前往圆明园去洗劫。待到抢劫结束,恭亲王与英法联军代表谈判,龚半伦充当英法联军翻译,会上理直气壮,百般刁难,恭亲王怒道:你等世受国恩,现在确为虎作伥,狐假虎威,充当外国人的走狗,实为汉奸!龚半伦一听此言,立即反驳:我等本是一介书生,努力功读,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然而上升之路被你们这些高官厚禄的人阻挡,贪官横行,官员层层盘剥我们,使我们没有饭吃,横尸街头,只能乞讨于外国,你说我是汉奸,我看你是国贼!2、文人带兵的典范。我国文学史上有个响当当人物,他写的词文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然而他的抱负确不是写词文,而是喜欢金戈铁马。因此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参军,有一次带了百余人冲进5万...
· 天安门是谁设计的,为什么在历史中没有记载?
真实的历史是需要不断探索的,求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目标,历史文献只是参考;历史又是生动活泼的,一起来研究下“天安门是谁设计的,为什么在历史中没有记载?”的话题,感受历史的魅力。天安门历经几百年风雨,巍然屹立,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几乎是无可替代的,也是少数能够代表中国符号的几个地方之一。但是,如此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到底是何人所建?按道理他应该名垂青史才对,可为什么正史里找不到他呢?根据朱光亚先生的考证,天安门的设计者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名祥。这位蒯祥大师是苏州人,籍贯是吴县香山,香山一带有专门从事营造业的农村工匠,技艺精湛,名闻遐迩,后来称为香山帮。这个香山帮是个行帮,当然不是黑社会的帮会。香山帮在皇家建筑及江南园林宗教建筑方面,都做出了相当卓越的贡献,而蒯祥是香山帮的头领。蒯祥的绘图能力被传得神乎其神,据说能够“以两手握笔画双龙,合之如一”。所以,在永乐皇帝建造宫城的过程中,他的图样完全合...
· 中国会从别的国家的史料补充没有记载的历史呢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古来朝代更替不知几何,风流人物数不胜数,虽然每个朝代都有史官记载,而且也有完整的二十四史体系,但是我们的历史就真的就是全面的嘛,会不会因为一些战乱啊政治原因啊什么的,没有记载一些历史或者将某些历史抹去了呢,那么我们有没有从别的国家的史料里发现或者补充一些我们没记载的历史嘛?不说不知道,中国还真有从其他国家的史料里发现了一些我们没有记载的历史,但并非是重要的历史,而且这些历史记载有的也颇有水分,不太客观真实,还需要筛选,倒是因为国内战乱或政治因素一些历史记载失传,之前流传到国外的历史记载成为孤本,通过这些孤本补充那些空白历史的倒是很多。通过其他国家史料记载补充中国所没有的历史记载,这个主要集中于明清两朝,因为明清两朝西方开始崛起,传教士的足迹也遍布于全世界,虽然早在元朝时期就有传教士的存在,但真正活跃于明清二朝,如利马窦及其汤若望等知名传教士,并且流传下来不少对当时中国的...
· 历史历代都是设有太子之位的为何唯独清朝没有呢
清朝为何不设立太子之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古语云: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说的就是无论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国家都应该有其领导者。而作为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皇帝,自然是权御天下。但是,就算是再伟大的皇帝,也会有离开人世的那一天,所以皇帝一般都会在生前选择一个儿子来作为他的继承者,从而将这个朝代延续下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子。可是太子这个位子,到了清朝突然就没有了,除了康熙年间曾封过而二哥胤礽以外,清朝其他的是皇帝根本就不设太子,这是为何?首先,康熙皇帝立太子不过是危急时刻的迫于无奈。众所周知,康熙一生武功卓越,先后平定了三藩、台湾、准葛尔丹等分裂清朝统一的势力。虽说结果都是成功的,但是论过程的话,那却是十分的惊险的。就拿三藩之乱来说,华南和西南本身就是清朝势力薄弱的地方,为了对这些地方进行有效的统治,清朝无奈的选择了让吴三桂等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