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老九真的臭吗?在古代为什么会看不起读书人
自古以来,都有"臭老九"这一说,很多人认为这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现的一个新词,其实不然,"臭老九"这个词早在元朝就出现了,但是在那个时候并没有形成一种正式的说法,没有被广为流传,后来一直发展之后,"臭老九"才逐渐又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之中。
在"臭老九"已经成为大家的口头语的时候,它的意义已经变得和以前有些不同,曾经这个词却是带给了大多数人无数的侮辱与羞耻。
"臭老九"中的"臭"字,很容易理解,就是令人讨厌的意思;而"老九"这个词却有些讳莫如深,这个就要从元朝的历史说起了。
众所周知,元朝是蒙古人把持政权,而蒙古族属于马背上的民族,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教育看似并不是那么的重要,这样一来,他们把所有的种族人群划分为了10个档次,分别为:
1、 官(政府官员);
2、 吏(不能擢升为官员的政府雇员);
3、 僧(佛教僧侣);
4、 道(道教道士);
5、 医(医生);
6、 工(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7、 匠(低级手工技术人员);
8、 娼(妓女);
9、 儒(知识分子);
10、 丐(乞丐)。
那时候的读书人可以说在历史是最悲惨的时候,基本上是属于社会的最底层人士,比不上娼妓,只相对于乞丐来说好那么一点点而已。
为何读书人如此的倒霉与落魄?因为我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始于隋朝,不论你的出身门第,只要能够通过严格的科举考试,就有可能一步登天,光宗耀祖。
所以在汉人掌握政权的时候,知识分子很是受到欢迎。但是在蒙古族进军中原占领全国之后,因为他们每一个人自小开始,都独立自主的去做很多事,根本就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读书人这样的存在。甚至觉得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有何用处?自然而然的就瞧不起这些读书人。
其次,再加上那时候的元朝统治者,并不看重中原文化,杂用西亚文化,极力的推崇佛教,在政治这方面基本上都使用的是色目人,所以文人儒士这些收到歧视是意料之中。当然,蒙古族也将不同种族的人群进行了阶级划分:
第一等:蒙古人
第二等:色目人(中亚细亚人)
第三等:汉人,即金帝国所属的中国人
第四等:南人,即南宋帝国所属的中国人
"臭老九"这个时代,其实相比于南北朝的"五胡乱中华"更为痛苦,至少那个时候并没有像元朝这样的敌视。
不过这样的厄运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整个元朝的统治也仅仅维持了97年,杨奂、许衡等人将中华的典章制度带进了元朝,以儒教感化众人。
至于为什么"臭老九"这个词没有广泛流传,虽然那些蒙古族瞧不起读书人,但是在中原人的心中这些文人雅士的地位还是很重的,所以对于儒士很是很敬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