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关于格鲁克的评价是怎样的?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4
转发:0
评论:0
关于格鲁克的评价是怎样的?对世界有什么影响,改革意义是歌剧的改革。歌剧变革的社会历史原因是旧制度的瓦解和新思想的形成

  改革意义

  是歌剧的改革。歌剧变革的社会历史原因是旧制度的瓦解和新思想的形成。作为启蒙运动在音乐领域的直接成果,表现最突出的是喜歌剧的产生。喜歌剧是对意大利正歌剧的革命,它不仅是创造了一个新体裁,更重要的是宣扬了启蒙主义的思想观念,表现了民主、平等、博爱的精神。它采用的新题材来源于市民群众的新生活,它塑造的新人物具有理想主义的新形象。它的出现和取代正歌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意大利正歌剧在走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后,进入了“没落期”。到18世纪初叶,意大利剧作家塔西奥的30多部歌剧脚本,被作曲家们数百次地配乐,使正歌剧形成了标准而固定的模式:题材基本上是历史正剧,结构一律为3幕多场,人物往往是一对情人、一位暴君和几个配角,咏叹调和宣叙调一成不变地轮流出现,宣叙调不用乐队伴奏,音乐创作也陷入 了固定的格式。这种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模式,理所当然地引起观众的不满和厌烦,也最终扼杀了正歌剧的活力与生命。18世纪初,曾经辉煌的意大利正歌剧寿终正寝了。

  与此同时,歌剧的演出情况更糟。阉人歌唱家在舞台上占据着主导和支配的地位。尤其是担任女高音的演员,不仅可以随意向作曲家、指挥提出各种古怪离奇而又必须满足的苛求,并且根本不顾剧情和人物的规定,在第一次上场时一定要骑马,要佩带羽毛头饰,要有侍从跟随其后,不能担任稍微次要一点的角色,不能扮演暴君、叛徒,甚至不能扮演可能有损其美好形象的上年纪的人物,不能在舞台上“死”去。同时,他们还必须享有在舞台上吃水果、喝香槟酒等特权。这种近乎胡作非为的荒谬行为,把歌剧的戏剧性完全抛弃了。歌剧舞台简直成了阉人歌唱家的私人宅邸。在这种情况下,正歌剧只能加快其衰败的过程。

  艺术模式

  在音乐历史上的地位,是以他对意大利正歌剧的改革而确立的。追求理性与真实自然的风格,以及戏剧与音乐间更为合理的平衡,适应了18世纪以来启蒙文化运动的审美原则与趣味, 作为一种理想的歌剧艺术模式。要求音乐服从于诗歌的原则,是格鲁克歌剧的创作原则。古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即是歌剧传统体裁。他的歌剧虽然虽然没有离开过这些题材,但是他对这些题材的处理中体现了当代社会对艺术和人的新的理解。格鲁克的歌剧简洁、质朴、自然而令人感动,他认为歌剧的序曲应该使听众预先知道在他们眼前即将发生的剧情性质,并以多种方式处理序曲。格鲁克用乐队伴奏的的宣叙调,代替歌剧过去常用的“清宣叙调”。格鲁克的咏叹调追求人物情感的真切表达。长期以来,合唱在意大利正歌剧中一直被忽视,格鲁克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恢复了合唱在古希腊悲剧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又以乐队各声部的记谱代替数字低音手法。芭蕾舞和布景要求符合戏剧的整体效果。英雄性的崇高题材,简洁直率的表达手段,清晰的主调和声风格,这些新的思想内涵和音乐语言特征,使歌剧这种传统的综合性题材,在世纪之交引起了听众和作曲家的关注。

  歌剧兴衰

  并不是“和平过渡”的。在新旧势力之间,围绕着歌剧的改革,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的激烈争论。在改革派中,格鲁克是最杰出、最重要的一位。他的贡献在于使歌剧这一珍贵的艺术品种获得了新生,并为大歌剧和浪漫派歌剧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克利斯托夫·维利巴尔德·格鲁克于1714年7月2日生于德意志南部的埃拉斯巴赫。他不愿继承他父亲守卫山林的职务,前往布拉格,或在教会唱歌,或在舞场演奏,与此同时进行学习,成为了一名大提琴家。他在维也纳得到贵族的资助,1737年随亲王出访米兰,师从萨马蒂尼。进行了四年之久的作曲学习。在当时的欧洲文化界,特别是音乐界有必要首先向意大利学习。了解意大利也就是了解文化、了解艺术。因此格鲁克去意大利一事也就有其重大的历史意义。他首先在意大利学习那波里乐派的歌剧,然后在法国受到吕利、拉莫的法国歌剧的影响,他充分的理解了这些歌剧不合理之处,对歌剧的表现形式加以彻底地改革。

  格鲁克最初的创作有很长的时间依循传统的模式,在欧洲各地的歌剧院创作正歌剧。他创作的第一部歌剧是1741年在米兰完成的《阿尔塔塞斯》。这是一部意大利风格的歌剧,也就是说它是以华丽的声乐演唱技巧为基础的,因此,这部作品理所当然地在米兰受到了次迎。

  1754年教皇贝内迪克特十四世为格鲁克加封进爵。他在宫廷负责文艺事务的杜拉佐伯爵领导的维也纳歌剧院担任指挥。

  从1750年至1761年的10几年中,格鲁克创作了许多部歌剧如《埃乔》(1750年)、《迪托的仁慈》(1752年)、《卡米乐的凯旋》(1754年)、《中国人》(1754年)、《舞》(1755年)、《安迪古诺》 (1756年)、《牧人》(1756年)等。后来,他为又奥地利宫廷创作的一批小型喜歌剧,象《梅兰岛》(1758年)、《假奴才》(1758年)、《基西拉之围》(1759年)、《魔法树》(1759年)、《改邪归正的酒鬼》(1760年)、《受骗的法官》(1761年)等,由其它作曲家谱曲上演。这一期间,格鲁克接受了激进思想和歌剧变革思潮的影响,改革思路开始形成,创作风格发生改变,创作经验逐渐丰富,为即将进行的歌剧改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改革口号

  1762年,格鲁克写出一部令人刮目相看的歌剧。当时,他已经意识到意大利歌剧越来越“荒唐乏味”,充满了“无聊夸张的 虚饰”。他提出的口号是:歌剧应该优美而简洁。

  为实现这一主张,格鲁克创作了《奥菲欧与尤丽狄茜》,剧本是拉尼埃利·达卡扎皮基根据奥尔菲斯的古老传说改编的新版本,于 1762年10月在维也纳公演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该剧音乐纯朴优美,丰富的特殊效果使剧情清晰明了,砍掉了所有使歌手得以成名的技巧炫耀。把新的意大利歌剧风格和法国歌剧中的合唱、芭蕾结合在了一起,典雅的意大利旋律、严肃的德国旋律和恢弘的法国旋律结合在了一起,观众一下子就感觉到歌剧舞台上发生了革命。如果男主角不由阉人歌手担任的话,格鲁克的这部歌剧就会面目全新了。

  随后完成的《阿尔切斯特》有了进一步创新,序曲与歌剧本身的音乐有了联系(已不单是为观众落座提供的背景音乐),男主角也由阉人歌手换为男高音。

  改革宣言

  1767年和1770年,格鲁克又推出了两部改革歌剧《阿尔切斯特》和《帕里德和爱琳娜》。有了进一步创新:一是序曲就有导入剧情的功能。二是管弦乐队也可以表达情感,并非只是歌手的陪衬;男主角也由阉人歌手换为男高音。三是减少了换景的次数,以使戏剧顺畅进行;四是合唱成了重要角色,就像在古代戏剧中那样。格鲁克还在歌剧《阿尔切斯特》的总谱的前言中,阐述了他对歌剧改革的重要原则和歌剧创作的美学观点,被认为是格鲁克歌剧改革的宣言书。但这两部歌剧却没有获得观众的广泛认同,甚至格鲁克的支持者们对他的改革也难以接受,他们戏称:“一部正歌剧竟没有男声的女高音,一场音乐没有元音的花腔,或者更确切地说没有喉声的炫耀,一首意大利诗竟然没有浮夸与嬉戏,这就是刚刚重新开放的宫廷剧院的三大奇迹”。

  那些自以为是的维也纳观众对格鲁克如此大刀阔斧的革新毫无准备。于是,他前往巴黎碰碰运气。1772年,格鲁克来到巴黎,希望能够得到这里的观众的理解和支持,以继续推进歌剧改革事业。此时,一位名叫罗莱的法国外交官兼诗人,为格鲁克写了《伊菲姬妮在奥立德》的歌剧脚本,并向法兰西歌剧院推荐这位歌剧改革的“非凡人物”。当时的法国皇后玛丽安·安托内特在维也纳时曾跟格鲁克学过声乐。1774年,在这位皇后的支持下上演了《伊菲姬尼在奥利德》;同年还重演了《奥菲欧》,并以男高音取代了阉人歌手。

  在《伊菲姬尼在奥利德》这剧歌剧中,格鲁克更加突出了音乐的戏剧性,强化了英雄主义的歌剧主题,特别是形成了成熟而完整的协奏曲式的歌剧序曲。使他获得决定性的成功,格鲁克在一夜间成为巴黎家喻户晓的知名人士,法、奥两国的王室也给予他高额的薪金和创作报酬,卢梭还特意撰文热情介绍和高度评价了这部作品,他们在歌剧改革上取得了共同语言,并建立了相互支持的友好关系。

  在取得成功以后,格鲁克又将《奥菲欧与尤丽狄茜》和《阿尔切斯特》译成法文,分别于1774年和1776年在巴黎上演,进一步扩大改革战果。1777年,格鲁克创作并上演了《阿尔米德》,这部作品在坚持了改革原则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了乐队的作用。1779年,格鲁克最后一部改革歌剧《伊菲姬妮在陶里德》问世,这部作品取消了爱情主线,突出了人物内心情感的冲突,强调了咏叙调的作用,使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划上了一个圆满 而闪光的句号。

  改革争议

  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并不是所有人都拍手称快。仍有一些人顽固地站在意大利人一边,他们把尼古拉·皮钦尼的歌剧搬上舞台,摆出架式与革新者格鲁克对抗。

  争议是由两位作曲家的追随者挑起的。与所有的论战一样--你不是格鲁克派就是皮钦尼派,没有中间道路。(就格鲁克和皮钦尼而言,他们知道这样虽然能带来商机,但还是认为争吵是愚蠢的。在整个论战过程中,他俩一直友好相处。)

  最后世故圆滑的皇家音乐指导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他让两位作曲家根据欧里庇德斯的同一个故事各写一部歌剧。格鲁克写的是《伊菲姬尼在陶里德》,即早先创作的《伊菲姬尼在奥利德》的续集。

  格鲁克1779年完成的这部歌剧大胜了皮钦尼--部分原因是演唱皮钦尼歌剧的女高音演员在公演时喝醉了,结果可想而知。

  享受余生

  在皮钦尼败北后,又掀起一场杀气腾腾的辩论,宣称除了法国大歌剧和意大利歌剧外,他们绝不承认包括格鲁克改革歌剧在内的任何歌剧。1783年, 格鲁克最后一部歌剧是《埃科与纳克索斯》,虽然反应冷谈,但那时他早已功成名就。作曲家退休后去了维也纳,在那儿享受余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关于普鲁士的评价是怎样的?普鲁士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如果问二战结束后的反思中,被清算最彻底的字眼是什么,你也许会想起、纳粹抑或是日本军国主义。其实,真正的答案是个让不少人十分陌生的字眼—普鲁士。普鲁士是欧洲历史地名,在这里建立的普鲁士王国曾是德意志境内最强大的邦国。19世纪,普鲁士王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普鲁士国王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普鲁士实现了德国人完成民族统一的夙愿。然而,21世纪如果拿一张欧洲地图,人们却找不到普鲁士这个地方,因为普鲁士在二战之后遭到了同盟国的彻底清算,拆得连毛都不剩一根了。其实早在二战尚未结束时,这个字眼就已经上了同盟国的黑名单。1943年,美英苏三巨头第一次在德黑兰聚首,英国首相丘吉尔就忙不迭地咒骂:“普鲁士是万恶之源!”美国总统罗斯福也表示:“普鲁士要让其尽可能地缩小和削弱。”也是在这场会议上,三国领导人就已经达成共识:在战后,德国可以被允许存在,但作为德国一部分的普鲁士一定要在地图上被抹去。二战结束后...
· 克劳德·德彪西对世界有什么影响?关于他的评价是怎样的
对俄罗斯影响德彪西这位现代音乐的创始者,开发了任何音乐家都没有发现过的、奇怪的音的世界。他生于1862年。他的前辈中并没有音乐家,他的父亲是一个店主,穷得不能给他的儿子任何种类的教育,因此他计划使他的孩子成为一个水手。但是一位曾经做过肖邦学生的好心肠的夫人,对这个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很感兴趣,于是免费给他上课。德彪西十分珍惜这个机会,他努力学习,十一岁的时候,德彪西就考上了巴黎音乐学院。德彪西在音乐学院期间,成为某位有钱的俄国贵夫人梅克夫人家里钢琴教师,并且有机会到欧洲各地旅行——佛罗伦萨、维也纳、威尼斯,而且最后在梅克夫人的俄罗斯庄园里住了一段时间。在那里,德彪西遇到一些正在努力从民间音乐中为他们的祖国创造一种民族音乐的俄国作曲家(以穆索尔斯基为代表,被称为俄罗斯民族乐派)。德彪西对这些俄国音乐家所使用的,与别国作曲家们所用的大调、小调音阶大相径庭的奇怪音阶非常感兴趣,这些音阶是建立在狂热的...
· 关于马克斯·韦伯的评价是怎样的?对世界有着什么影响
社会总评马克斯·韦伯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关于基督新教伦理决定经济发展的观点和欧洲的发展本身相矛盾。意大利北部地方、巴伐利亚、莱茵河地区、西班牙和法国等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常被看作资本主义发展单一因素决定论的反例,包括地理的、政治的或者其它单一因素的决定论,也包括新教伦理理论。一般认为历史上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力在于财产权的加强、交易成本的降低、封建主义的衰落和瓦解等。在现当代,、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等地在经济上取得了繁荣,而这些地区是具有儒家价值观的社会。东亚地区的成功,也和基督教没有关系。因此,表面看来马克斯·韦伯关于基督新教伦理和经济发展的理论似乎与事实相悖。但是,马克斯·韦伯在他的研究中仅仅试图揭示新教伦理在资本主义精神形成初期的所扮演的“火车扳道工”角色,此后的资本主义风尚(ethos)在时空的推移中获得了新的非宗教性能量和执着物欲的理由,人类历史也就此走...
· 关于约翰·穆勒的评价是怎样的?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约翰·穆勒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约翰·穆勒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甚广,尤其是其名著《论自由》(OnLiberty),更被誉为自由主义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与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一道,被视为报刊出版自由理论的经典文献。这部著作的要义可以概括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个人(成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其他人和社会都不得干涉;只有当自己的言行危害他人利益时,个人才应接受社会的强制性惩罚。这就是约翰·穆勒所划定的个人与社会的权利界限,所以,1903年当严复第一次把《论自由》介绍到中国来时,书名就叫《群己权界论》。《论自由》的第二章专门探讨了问题,标题就叫《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这部分论述对报刊自由主义影响最大。约翰·穆勒的经典之作《论自由》被认为是对十九世纪维多利亚社会中弥漫着的强制性道德主义的反抗。自由论的价值约翰·穆勒著《自由论》的目的是要在充斥着宗教不容忍与如影随形的伪善的维多利亚社会里,为个人...
· 关于格里采的评价是怎样的?对社会有着什么影响
艺术是人们进行精神交流,使精神境界日臻完善、融洽和谐的途径和手段。艺作品使我们得以了解世界各地古往今来的社会生活、观念、信仰和理想。文学作品在世界上的传播,需要对文字进行翻译;音乐作品在世界上的流行,需要演奏者在诠释。然而,现实主义造型艺术的语言是不分民族的。无论何人,也无论作品是当代还是古代的,均可借助这一语言直接“读懂”作品内容。格里采先生在俄罗斯美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画家。他曾经在苏联和俄罗斯美术权威机构担任过多种职务,为俄罗斯美术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70年代,他获得了“苏联人民美术家”这一崇高称号。格里采先生以擅长风景画创作而闻名,他的作品完美地表现了俄罗斯的迷人景色。一山一水、一村一舍在画家的笔下都显得有情有致、别具匠心。50年代初,他创作的《苏联科学院院部会议》和对表现苏联学者肖像为主题的系列作品获得了苏联国家奖金。70年代初,他的《风雨交加》、《四月的晚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