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谢翱与端砚“玉带生砚",避缉捕独与玉带生“结伴”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02
转发:0
评论:0
谢翱与端砚“玉带生砚",避缉捕独与玉带生“结伴”,谢翱与端砚“玉带生砚"玉带生砚。资料图片谢翱(1249~1295),

  谢翱与端砚“玉带生砚"

  玉带生砚。资料图片

  谢翱(1249~1295),字皋羽,号晞发,谥乐耕,原籍长溪(今福建福安),宋末爱国诗人,揭阳等地谢氏开基祖,有《晞发集》等诗文集传世。玉带生,古砚名,原为宋末爱国诗人刘辰翁赠予右丞相信国公文天祥(号文山)所藏端砚,后文丞相赠与谢翱,谢翱传世诗文多以玉带生而出。

  凭玉带生砚墨写就悼文相名篇

  景炎元年(1276)五月,宋端宗在福安登基,时义士云集,勤王之师为文天祥信国公等所辖,谢翱激于义、倾家资、率义兵,仗策文相门下,署咨议参军,随之转战闽、赣、粤。据元代杨维祯《玉带生传》载:“玉带生者,宋文丞相家藏研也。后传于其客冬青谢先生翱,翱殁,幸归于予。”文丞相“提刑浙西,器而聘之,呼以玉带生而不名。”清代徐沁《谢皋羽年谱》载:“初,文公有端砚一方……后赠先生(注:指谢翱)。”清代康熙年间著名文学家朱彝尊《玉带生歌》有“玉带生,文信国所遗砚也……当年文墨宾,代汝一一数:参军谁?谢皋羽……”砚背上镌有文丞相亲赋篆文砚铭:“紫之衣兮绵绵,玉之带兮卷卷。中之藏兮囷囷,外之泽兮日宣。于呼!磨尔心之坚兮,寿吾文之传兮。庐陵文天祥造”共44字,铭文对端砚玉带生的外表、质地、用途等极尽赞美之词。清代于敏中《西清砚谱》卷九载玉带生:“砚高5寸许,宽1寸7分,厚如之。形长而圆,旧端溪子石也。下砚面3分许,周界石脉一道,莹白如带。”“文山既相适罹国难,征兵岭海间,仓黄相失。闽谢翱,文山客也。间道携生往来桐庐山中。”(杨维祯《玉带生传》)

  谢翱受赠玉带生后,一直随身珍藏,未曾离弃。他在《文房四友叹》诗中则称玉带生为“石君”,如“昆吾莫邪轻毛锥,平生故人皆引去。郯溪之皙绛邑黔,独与石君作一处。”1282年12月文丞相死节,谢翱闻讯,悲不能禁,写下了《哭所知》《西台寄所思》《书文山卷后》《登西台恸哭记》等多篇怀念文丞相的有名诗文。这些声情悲切诗文,多是用玉带生所研之墨写就。“或云西台上,晞发一叟涕连洏,手击玉如意,生时亦相随。”(朱彝尊《玉带生歌序》,“竹如意”见《登西台恸哭记》)谢翱“生时亦相随”玉带生,揽物而思人,思人而悼故国。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1310~1381)在其《谢翱传》说谢翱:“徒以被天祥之知,麻衣绳履,章皇山泽间,若无所容其身……翱不负天祥,肯负国哉?翱盖天下之士也。”张丁《西台恸哭记注》说:“若其恸西台,则恸丞相也;恸丞相,则恸宋之三百年也。”指出谢翱对文天祥的感情,实质上是对宋室乃至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和丧亡之痛。清代江苏常州举人周仪暐(1777~1846)《忆谢皋羽》诗:“谢公三尺竹如意,老伴端溪玉带生。一片浮峦一拳石,怎教风雨不凄凉?”对文丞相的知遇之恩和赵宋的亡国之痛,是谢翱至死不易、刻骨铭心的两种情感。

  避缉捕独与玉带生“结伴”

  景炎三年(1278)11月五坡岭兵败后,谢翱为避元兵缉捕,将妻儿(毌氏及怀壶)留置潮阳海门,独与玉带生“结伴”远行,自粤辗转至闽,后寓于浙之杭,隐名埋姓,结交志士,继续抗元护宋。如《书文山卷后》:“无处堪挥泪,吾今变姓名。”《广惜往日》诗序中则自称“粤人”,《元旦立春》诗有“闲庭忆粤乡”句。元贞元元年(1295)谢翱卒于杭州,挚友按其遗嘱表墓碑为“粤谢翱墓”。谢翱为避元网离粤远行时,结伴相随的仅是玉带生,他留置在潮阳海门的妻儿,也成为他难以忘怀的思念。据载,宋景炎二年(1278)4月13日,谢翱之妻毌氏在潮阳海门舟中产下一子(怀壶),在其诗《废居行》(“经年废屋无居人,孕妇夜向船中产。”)《商人妇》(“抱儿来拜月,去日尔初生。已自满三岁,无人问五行。”)均有所流露。这些思念远在粤的亲人的诗篇,难道没有谢翱随身所携的“石友”——玉带生襄助之作?毌氏母子先立籍潮阳海门,后迁揭阳玉滘村(今榕城),子孙再迁创翔龙、桃山等地,瓜瓞绵长,人才辈出。1995年揭阳建市之初,为弘扬谢翱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招商引资,促进揭阳经济的发展,在黄岐山麓岐泽湖北侧建造了“谢翱纪念堂”,成为揭阳市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谢翱对于玉带生,不但“生时亦相随”,去世后也随葬于墓地(一说收藏于谢翱在杭讲学的月泉书院)。元至正年间(1341~1368)转归杨维祯(铁崖)(其门生张宪受命作《玉带生歌序》),明代则乏载,清时为乾隆帝所得并于砚底镌铭,现代则几经辗转而收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谢翱所传《晞发集》等诗文遗篇多是他自潮阳海门返闽至浙寓居时之作,清代《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文桀骜有奇气,而节概亦卓然可观。”其时玉带生长伴相随,可以说“见证”了谢翱一篇篇情真意切的爱国诗文的问世。正是:

  念动无时思信国,恩施有自肇潮阳。

  文山气节汗青照,晞发诗文玉带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在端砚中寻找人生
砚,在我国文明史上,对传播文化艺术起着重要的作用。端砚,为我国四大名砚之首,以其石质细腻、雕工精细等著称于世,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被唐代及以后的历代列为贡品。端砚制作是集历史、文学、绘画、书法、雕刻、金石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8月20日,广东肇庆“端砚艺人”梁佩阳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理事会议上被推选为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这是今年以来“端砚”家族的第三件大喜事了。上半年,“端砚制作技艺”入选了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目前,我国已将“端砚制作技艺”列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这些消息传开,最高兴的莫过于那些终生献身端砚事业的艺人,因为这凝聚着世世代代端砚人的心血,梁佩阳就是其中的一位。纳百家之长秀“石”梁佩阳已年过不惑,他举止言谈都透着股书生般的“儒雅”,涉及有关端砚的话题,他神光四溢、滔滔不绝,那种打心眼里透出来的热爱,感染着身边所有的人。梁...
· 在端砚中寻找人生
砚,在我国文明史上,对传播文化艺术起着重要的作用。端砚,为我国四大名砚之首,以其石质细腻、雕工精细等著称于世,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被唐代及以后的历代列为贡品。端砚制作是集历史、文学、绘画、书法、雕刻、金石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8月20日,广东肇庆“端砚艺人”梁佩阳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理事会议上被推选为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这是今年以来“端砚”家族的第三件大喜事了。上半年,“端砚制作技艺”入选了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目前,我国已将“端砚制作技艺”列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这些消息传开,最高兴的莫过于那些终生献身端砚事业的艺人,因为这凝聚着世世代代端砚人的心血,梁佩阳就是其中的一位。纳百家之长秀“石”梁佩阳已年过不惑,他举止言谈都透着股书生般的“儒雅”,涉及有关端砚的话题,他神光四溢、滔滔不绝,那种打心眼里透出来的热爱,感染着身边所有的人。梁...
· 端砚
历史端砚自唐朝初年开始生产,唐代中叶开始注重花纹雕刻,从文房工具走向工艺品。广东肇庆(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有多个原石坑,著名的有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宋朝把端砚列为“贡品”之一。世界上最大的端砚是现存于肇庆市端茗砚雕工艺厂内《端溪九龙砚》,其长为4.6米,宽3.15米,厚0.45米,重达13.8吨。特性端砚石质坚实,研墨时墨水不会发滞,发墨快而且不会干得太快。制作过程采石端砚的原石并不抗震,所以不能用机械只能手工开采。不同地方的不同矿坑矿石质量都不一样,有时候整片石块都不能用。采石工必须根据经验顺着石头的生成方向开采。维料开采出来的原石并非全都可以做砚,要经过筛选分级,将有瑕疵、裂痕等问题的石块剔除,留下下“石肉”也就是可以用于下一步加工的石块。雕刻先设计好将要雕刻的构图,然后雕刻工会根据大概形状做成“砚璞”,就是将将要做的砚的大概形状勾勒出...
· 画师谢馥生
谢馥生,1937年生,福建古田人。福建师范学院艺术系毕业,现为福建省美协会员,高级教师,福州画院特聘画师。1999年山水画作品获“庆祝建国50周年暨迎接澳门回归全国诗人、书法家、画家作品大奖,展览”佳作奖。2000年山水画作品参加“世纪·中国风情中国画大型画展”,并辑入画集。1998年墨竹《劲节虚心》获“世界华人艺术大奖”优秀奖。作品编入《华东二十世纪书画家谱》、《世纪·中国风情中国画作品集》、《福州美术家作品集》、《朱墨春山·冠豸山中国画集》、《园丁书画》等。传略辑入《世界名人录》。
· 东溪——东岭卿云下,玉带横溪旁
象山,位于我国的东海之滨,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风景秀丽,海产丰富,是北纬三十度环球考察中国段的出发点,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吟诗作赋。《锦绣象山》——宗谱中村景诗汇总,描绘的是一村一岙的自然人文景观。汇集了邑内几乎能搜集到的所有宗谱,涵盖面相当宽。诗人们怀着对象山自然风光和乡土风情的热爱,挥毫赋诗,讴歌和赞美了象山的山山水水,内容丰赡,感情真挚。东溪村,在新桥北3公里处,沿蜡烛台山东南麓呈块状分布,东溪水穿村而过,因为村名为东溪。西屿中流励元灏(清)遥瞻西海外,波白一螺浮。噩噩横江砥,棱棱峙水洲。晓风惊宿雁,夜月起眠鸥。春到花飞艳,红岩映碧流。从高处俯瞰东溪村,崇山峻岭间,一条古道若隐若现。仿佛从历史的深处蜿蜒而来,这便是有名的东溪岭古道。东岭卿云励元灏(清)龙山开蜀道,缥缈半霄中。紫气凝初日,卿云入晓风。离披千嶂彩,灿烂五师雄。仰盼丹霞上,华封振岭东。这里是邑内最大的励氏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