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朱元璋觉得太子朱标的性格不像自己,为什么还要选他当继承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89
转发:0
评论:0
朱元璋觉得太子朱标的性格不像自己,为什么还要选他当继承人,在中国古代,开国皇帝对继承人往外是非常挑剔的。很多开国皇帝感叹嫡长子“不类我

  在中国古代,开国皇帝对继承人往外是非常挑剔的。很多开国皇帝感叹嫡长子“不类我”,因此在传位问题上迟迟下不了决心。比如,秦始皇觉得嫡长子扶苏“不类我”,把他发配到边关修长城。刘邦觉得刘盈“不类我”,就算已经立刘盈为继承人了,也想把他换掉。朱棣觉得他的嫡长子朱高炽“不类我”,迟迟不愿立他为太子。赵匡胤也是觉得他的儿子赵德昭、赵德芳都“不类我”,没有很快确立他们为继承人,才给弟弟赵光义留了机会。康熙皇帝(他从功绩上说,其实也算一个开国皇帝)也是觉得他立的继承人胤礽“不类我”,因此,虽然很小就把他立为太子,但后来两次废黜了他。

  (朱元璋剧照)

  说起来,朱元璋也是觉得嫡长子朱标“不类我”的。但是为什么,朱元璋却毫不怀疑地把朱标确立为继承人,从来没想过要换他呢?

  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说朱元璋认为朱标“不类我”?朱元璋是一个从底层草莽中一路拼杀当上皇帝的,他杀伐果敢。尤其是上台以后,严厉而残酷地打击那些他认为可能对他的皇权构成威胁的人。手段非常毒辣。可是,朱标却是一个温文尔雅、敦厚善良的人。他非常反感朱元璋的残杀,还想办法救了宋濂等不少人。以至于因为这些事,和朱元璋吵了不少架。

  让后世耳熟能详的故事,就是《名山藏》记载的,有一次朱标再次劝谏朱元璋不要滥杀人,朱元璋把一根棘杖放在地上,让朱标拿。朱标不敢拿,于是朱元璋把上面的刺全拔了,再让朱标拿。朱元璋用这样的方式让朱标警醒。但是,朱标依然不醒悟,还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气得朱元璋抄起一根凳子就追打他。而且,按照《明史》的记载,朱标正是因为观念与朱元璋不合,最终郁闷而死了。

  由此可见,在朱元璋眼里,朱标是完全“不类我”的。

  (朱元璋与朱标)

  可是,朱元璋对朱标的培养,对他的信任,却是空前绝后的。

  我们比较一下朱元璋和康熙。康熙为什么两废太子?就是因为他怀疑太子想提早夺他的皇位,康熙甚至直言不讳地说胤礽曾和索额图勾结起来,“潜谋大事”。但是,朱元璋却一点儿也不担心朱标提前夺位。他把自己的官员,又都全部封为东宫太子的官员,这到康熙那里是不可想象的。康熙连一个索额图都不能容忍,怎么能容忍全部官员“交通太子”呢?那不是立马就会引起造反吗?还有,朱元璋经常把政事交给朱标,让朱标直接处理,不用给他请示。这也有“预先干政”的嫌疑啊!可见,朱元璋对朱标是完完全全放心的。

  那么,既然朱标明显“不类我”,为什么朱元璋却对他深信不疑呢?

  有人可能说这是因为朱标是嫡长子。这个道理显然是行不通的。前面我们讲到的秦始皇、刘邦、赵匡胤、朱棣、康熙都因为嫡长子“不类我”,而撤换太子的事。因此,嫡长子并不是这些开国皇帝们的第一选项。再说了,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就应该继续在儿子中轮班。但是他没有轮班,却直接传位给了孙子。由此可见,他也不是考虑所谓的“嫡长子制”。

  (朱允炆剧照)

  那么,朱元璋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呢?

  我觉得,朱元璋之所以一定要把皇位传给朱标,恰恰是因为朱标“不类我”。也就是说,朱元璋其实是非常欣赏朱标这种“不类我”的。《名山藏》里记载朱元璋因为朱标“不类我”,抄着板凳追打他这种事,多半是作者自己的一种臆想。

  朱元璋明白,“马上可以打天下,马上不可以治理天下”。要治理天下,确实必须讲究“仁德”,行“尧舜之道”。但是,这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只有把那些有功之臣都给诛杀了,把那些刺头给捋平了,才能行“尧舜之道”。也就是说,朱元璋想的是,他自己来做这个“暴君”,把做“仁君”的机会交给他的儿子。朱标生性仁厚,是最恰当的传位人选。

  为什么朱标去世后,朱元璋不传位给朱棣等儿子,一定要传位给孙子朱允炆,也是因为朱允炆和朱标的性格一样,是一个仁厚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为什么要选他当继承人?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可不止会弯弓射大雕,实际上成吉思汗是一个文治武功的伟大人物,征服大半个地球就不用说了,光在他选择继承人这件事上就足以展现出成吉思汗的远见和智慧。网络配图成吉思汗有四个儿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四子拖雷。这四个儿子也分工各不相同,长子术赤主管帝国后勤方面的事情,次子察合台主管法律,三子窝阔台主管朝政,四子拖雷管军队。蒙古人的王位继承传统跟汉人政权不一样,汉人政权一般是嫡长子继位,而蒙古人是幼子继位。若按照这个传统,成吉思汗应该传位给四子拖雷才对。并且拖雷也是成吉思汗最宠爱的儿子,将最重要的军权交给他,就可见一斑。但成吉思汗最终并没有传位给四子拖雷,而是传给了三子窝阔台,立窝阔台为储君。这是为什么呢?成吉思汗很清楚地认识到三子窝阔台城府很深,性情内敛,处事稳重,这样的人很适合干大事。作为帝国的领导人要的往往不是军事家,而是政治家,这样才能...
· 曹操为什么选曹丕当继承人?
选择曹丕是曹操经过深思熟虑的。曹操一生中,明文记载共有二十五个儿子,但是在考虑继承人时,却只有曹丕、曹彰、曹植及曹熊。曹植曾经飞车任行驰道、又私开司马门,等于是门禁及区域限制规定全不遵守,在关羽围困曹仁时,曹操本来要任命曹植领军去樊城救援,但是曹植却因酒醉不能接受命令。文才虽佳,但不守法,修身既缺,难论齐家治国平天下。当初曹操器重曹植,征讨孙权之前,还任命曹植留守邺城,还谈起当年曹操担任顿邱令时才二十三岁,当时的行为到现在都不后悔,而曹植也已二十三岁,勉励谨慎。但是曹植却任性而为,饮酒无度,除了文才外,完全看不出可供评为贤能的事迹。曹彰算是亲冒锋矢作战的将领,曾率领军队北伐鸟桓等,算是武将,恰好与曹植成为强烈对比。虽有战功,但还不致于因此而越兄长而继位。曹植有文才,曹彰有武才,曹丕虽然文武才不比曹植及曹彰,但也是下笔成章、博学强识型的人;个人武艺亦有可取,不过君主不以亲征为荣。虽然没有太多...
· 朱元璋为什么要把王位传给朱标的儿子呢?
1398年6月24日(农历闰五月初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逝世。朱元璋,字国瑞,大明王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或称朱八八)后取名朱兴宗,其父为朱世珍(原名朱五四),母为陈氏,《明太祖实录卷一》曰:“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其先颛顼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世居沛国相县(今安徽淮北市境内)。”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他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后入皇觉寺。
· 懿文太子朱标的太子妃是谁?朱标有几个妃子
懿文太子朱标的太子妃是谁?朱标有几个妃子朱标(1355年—1392年),明朝宗室。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子,明惠宗朱允炆之父,元至正十五年(1355)生于太平陈迪家。朱元璋称吴王时,立朱标为王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1368)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了他为接班人。后妃元妃常氏(?-1378):开平王常遇春之女,追谥为“孝康皇后”继妃吕氏:太常寺卿吕本之女,建文帝尊为“皇太后”,成祖复称“懿文太子妃”
· 朱标的生母是谁?朱标的脾气像他生母吗
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生于元朝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的太平。彼时的朱元璋还在攻打集庆,也就是后来的明朝前期都城南京。在得到自己的妻子生了个大胖儿子的喜讯后,朱元璋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干劲十足,并在附近的一座山上刻石道:来到这座山的人,不用担心没有子嗣啊。图片来源于网络集庆被攻下来后改名应天府,公元1364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十岁的朱标也被立为吴王世子。三年后,朱元璋令朱标前往临濠祭祖,临行前告诉朱标:古代的诸如周成王这样的德君都懂得贫民的疾苦,故而只有在位勤俭守成,才能成为好皇帝。朱元璋此时已经有意开始训练朱标成为皇位接班人了。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明王朝就此成立,朱标也在这一年成为明朝首个皇太子。朱标颇受朱元璋的喜爱,命多名大臣来教辅朱标,其中就有很多像李善长、徐达这样的著名开国功臣。担任朱标老师的是宋濂,朱元璋希望朱标从宋濂那里学到德识,养成端正的为人品格。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