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北魏政权是怎么分裂为东魏与西魏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1
转发:0
评论:0
揭秘:北魏政权是怎么分裂为东魏与西魏的?,公元534年的一天,一伙人偷偷打开了洛阳城的城门,快马加鞭的一路西去,投奔了

  公元534年的一天,一伙人偷偷打开了洛阳城的城门,快马加鞭的一路西去,投奔了关中。这伙人不是别人,正是北魏当朝天子,北魏孝武帝元修。

  北魏孝武帝的出奔,不仅抛下了首都洛阳,更抛下了立国近150余年的北魏帝国。数日之后,孝武帝出奔的消息便传到晋阳的高欢耳中,这位北魏政局的实际控制者,闻此消息后异常震怒。跑了一个元修事小,万一孝武帝元修被关中的劲敌宇文泰利用,成为政治号召可就不妙。因此,高欢为保证自身拥有的北魏正统地位,当机立断宣布孝武帝元修因私自出逃,故废其帝位,另立元善见继承大魏皇位,并迁都邺城。

  出奔后的孝武帝元修,本以为投靠了关中的宇文泰,就可以摆脱高欢的控制,成为真正的北魏皇帝。可是没想到这个宇文泰也不是什么善类,一年之后的535年,宇文泰便杀死元修,另立元宝炬为帝,国号仍为“魏”。尽管东边与西边的政权都以北魏继承者自居,但学界还是将545年作为北魏分裂灭亡之年,并将宇文泰拥立的政权命名为“西魏”,另一侧高欢控制的政权称为“东魏”。

  不过,历史并非这么简单,北魏的分裂也并非一件因孝武帝出奔而引发的偶然事情,其根本原因还是北魏政权内部的重重矛盾。

  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于北魏政权、于南北朝史,注定都是不平凡的一年。随着北魏孝文帝逶迤南下的车驾,一场巨大变革旋即拉开帷幕。这场由孝文帝主导的汉化变革,在之后的岁月里,不单震动北魏政坛,更改变了中国北方之后一个世纪的政治走向。

  孝文帝改革,摈弃鲜卑旧制力行汉化,将鲜卑皇权同汉人的门阀与贵族主义相结合,使北魏政权由鲜卑入汉化。不过,孝文帝改革并非全面性的汉化与贵族化,只是汉化部份鲜卑族上流阶级,多数鲜卑下层民众与旧军功阶级并未享受汉化的益处。致使这些北方旧勋贵,在冲击下,一跃由帝国股肱,沦落为洛阳新贵眼中的贱民。

  正由于这种不满心理与现实压迫,加之孝文帝后北魏诸帝的无能,北方旧勋贵与汉人及汉化鲜卑贵族间的矛盾被迅速激起,六镇之乱、河阴之变等一场场大变乱随之而来。北魏政治、社会在这些变乱裹挟下,迅速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文化上,变乱者高举鲜卑化、胡化大旗,同中央政权的汉化、门阀化相抗衡。政治上,随着葛荣、尔朱氏、高欢等势力的崛起,中国北方于首都洛阳之外,相继成立诸多军事、政治中心,与洛阳相互并立、互相竞争。

  在历经十余年的群雄逐鹿后,随着葛荣、尔朱氏等势力的败落,最终北魏末期的乱局,由出六镇的高欢与宇文泰二人终结。高欢扫平尔朱氏,控制华北及北魏首都洛阳,帝位废立悉听高欢,北魏皇帝名为帝王,实则傀儡。宇文泰则挟六镇余部,控制关中与高欢相持,虽奉北魏正朔,却与拥兵割据无异。二者分立东、西,而北魏政权在二人控制下已是名存实亡。

  可以说北魏王朝自孝文帝改革后,随着胡汉矛盾,中央与地方矛盾的逐渐突显,又历经多次战乱,至孝武帝时政局早已是权臣把持,积重难返。因此,无论孝武帝出奔事件是否会在历史上发生,北魏的灭亡与分裂都是在所难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孝武帝出逃,北魏政权是如何迅速分裂为东魏与西魏的
公元534年的一天,一伙人偷偷打开了洛阳城的城门,快马加鞭的一路西去,投奔了关中。这伙人不是别人,正是北魏当朝天子,北魏孝武帝元修。北魏孝武帝的出奔,不仅抛下了首都洛阳,更抛下了立国近150余年的北魏帝国。数日之后,孝武帝出奔的消息便传到晋阳的高欢耳中,这位北魏政局的实际控制者,闻此消息后异常震怒。跑了一个元修事小,万一孝武帝元修被关中的劲敌宇文泰利用,成为政治号召可就不妙。因此,高欢为保证自身拥有的北魏正统地位,当机立断宣布孝武帝元修因私自出逃,故废其帝位,另立元善见继承大魏皇位,并迁都邺城。出奔后的孝武帝元修,本以为投靠了关中的宇文泰,就可以摆脱高欢的控制,成为真正的北魏皇帝。可是没想到这个宇文泰也不是什么善类,一年之后的535年,宇文泰便杀死元修,另立元宝炬为帝,国号仍为“魏”。尽管东边与西边的政权都以北魏继承者自居,但学界还是将545年作为北魏分裂灭亡之年,并将宇文泰拥立的政权命名...
· 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西魏的发展史
西魏(535年―556年),中国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由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国号"大魏"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南梁对立,建都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至557年被北周取代,经历两代三帝,历时二十二年。535年宇文泰毒死魏孝武帝元修后,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即魏文昭帝,改元大统,西魏开始。551年,元宝炬死,长子元钦嗣位。554年元钦被宇文泰所废,不久被毒死。元宝炬四子元廓即位,称元年,为了迎合宇文泰胡化运动而被迫改复姓拓跋。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护承继。557年宇文护得将领支持,迫使魏恭帝禅让于宇文觉,西魏灭亡。在整个西魏统治时期,一直都由权臣宇文泰控制着政权,在他努力下,任用苏绰等人改革,采用和北攻南策,使西魏进一步强盛。甚至攻入南梁的成都,夺取南朝西川荆雍地盘。在北方经济逐渐恢复,人民安居乐业,且在三...
· 北魏为什么会分为东魏和西魏呢难道真的是后继无人了吗
还不知道:孝文帝之后为何后继无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难道真是因为他后继无人,导致北魏分成了东魏和西魏?事实上,孝文帝有着一颗希望能够通过自己文治武功振兴北魏的心,但是他的一生都非常的悲催,冯皇后和别人私通,自己的孩子也不是自己的。可以说,历史上这么悲剧的帝王也很少见了。而且自从他迁都洛阳之后,为了开疆扩土连年征战。导致国内财政空虚,而且朝中党派纷争非常严重,那个时候其实就为北魏的衰亡埋下了伏笔。后人其实对拓跋宏时代的历史还是非常看重的,众多历史学家分析了北魏灭亡的原因后竟然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之一那就是北魏灭亡的真实原因其实是拓跋宏全盘接受了儒家文化,没有保留自己的鲜卑文化。导致做出了很多不适合北魏王朝的决策。这才是真正加速北魏灭亡的真正原因!而对于北魏拓跋宏的文治武功,众多史学家根据大量史料记载。得出了以下三种分析,下面我们来挨个进行说明:第一种是对于他的...
· 王罴怎么读?北魏、西魏名将王罴生平简介
王罴[pí]生性耿直刚强,处事公平,深受乡里敬畏。北魏太和年间,王罴担任殿中将军,后改任雍州别驾。他为政清廉,疾恶如仇,勤于公事,受到刺史崔亮的赏识。后来,崔亮改任定州刺史,举荐王罴为长史,但是未获批准。515年(延昌四年),南梁攻打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崔亮担任征讨都督,再次举荐王罴为长史。朝廷见崔亮屡次举荐王罴,认为王罴必有可用之处,便予批准。王罴随崔亮攻克硖石,累立战功。这时,南岐州、东益州等地的氐羌作乱。王罴奉命率五千羽林军镇守梁州(今陕西汉中),讨平叛军,因功进封右将军、西河内史。王罴却不肯接受任命,人们很奇怪的问他:“西河是个大郡,俸禄优厚,你为何不愿去呢?”王罴道:“如今洛阳的好木材,都出自西河郡。我若去西河,达官显贵建造宅第,所需木材必定要求我办理。私下采办,我能力不足,若向百姓征索,又会违背法律,所以我不肯去。”坚守荆州525年(北魏孝昌元年),南梁将领曹义宗围困荆州。...
· 东魏西魏间的沙苑之役沙苑之役的结果分析
沙苑之役,发生于东魏天平四年,也即公元537年,当时处于南北朝时期的东魏西魏之间爆发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沙苑之役的参战双方分别是东魏丞相高欢亲率的二十万军队,西魏宇文泰领兵的不足万人的轻骑军队,双方在沙苑一带展开激战,西魏宇文泰一举得胜,大败东魏高欢率领的二十万大军,高欢公带随从数骑逃脱。沙苑之役路线图在沙苑之役发生之前,南北朝的东魏西魏之间已经有过一次大战,即小关之战,当时也是东魏丞相高欢率军打头阵,不过这场小关之战也是高欢落败,沙苑之役就是因为高欢要一雪小关之败的耻辱而挑起的,在东魏天平四年的十月,东魏丞相高欢率领大军二十万直扑山西蒲津,威镇西魏都城长安,西魏帝看高欢来势汹汹,派遣老将宇文泰出马,宇文泰分析利弊,力排众议,建议西魏轻骑迎敌,速战速决,沙苑之役就此展开。宇文泰的军队人数不足万人,而随行所带干粮只可供三日,在一路急行军后,距东魏高欢营地60里处扎营,宇文泰采用了手下谋士李弼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