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昌硕曾交代子孙家里一定要珍藏好蒲华的书画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7
转发:0
评论:0
吴昌硕曾交代子孙家里一定要珍藏好蒲华的书画,因下笔有奇气,吴昌硕曾交代子孙家里一定要珍藏好蒲华的书画海上画派是清同治

  因下笔有奇气,吴昌硕曾交代子孙家里一定要珍藏好蒲华的书画

  海上画派是清同治到光绪年间在上海形成的一个由100多位画家组成的画派,艺术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其中,蒲华作为“海上画派”开山人物之一,尤为黄宾虹所心折,并称赞其为“海派第一人”。蒲华以其墨竹闻名于世,既继承传统的精神,也不为自身旧貌和前人经验所囿,融诸家之长而融化无迹。与蒲华亦师亦友、相交40年的吴昌硕评价他的墨竹说:“墨沛淋漓,竹叶如掌,萧萧洒洒,如疾风振林,听之有声,思之成咏,其襟怀之洒落,逾恒人也。”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梁婉莹

  简介

  蒲华(1832—1911),字作英,浙江嘉兴人。蒲华原名成,初字卓英,又字作英。为清末著名画家,近代“海上画派”开山人物之一,后人将他和任伯年、虚谷、吴昌硕并称为“海上四杰”。

  蒲华在他那个年代无法得到世人认可

  蒲华原名成,初字卓英,又字作英。为清末著名画家,后人将他和任伯年、虚谷、吴昌硕并称为“海上四杰”。蒲华出身贫贱,祖上户籍是“堕民 ”,在明代称为“丐户 ”。其幼年曾做过 “庙祝 ”,成年有诗画才华之名时,迁移到上海,一些达官贵人仍“羞与共席”。其自幼聪慧,一直刻苦自学,其传统文化得益于外祖父的启蒙,书画得到同里周闲的指点,早年即以诗、书、画而闻名乡里。

  年少的蒲华虽然贫苦,但也得到了良好教育。虽说能够勉强中个秀才,可是在乡试的道路上屡屡受挫,先后三次乡试未中,他绝意仕途求取功名,遂耽于艺事,紧接着又经历太平天国运动,1863年妻子的离世更是雪上加霜。次年起一度在太平 (今温岭)、海门等县作幕僚,因不善官场应酬,更不耐案头作楷,曾自行弃职,后复幕又叠遭辞退。

  1868年后,蒲华鬻画自给,自此以职业画家的身份开始浪迹于江南,结交其他知名画家。因丰富的阅历、创作的累积,其笔墨日益精到,逐渐名噪“海上”画坛,成为海派佼佼者。但是很可惜,蒲华在他的那个年代无法得到世人的认可,艺术史家忽视蒲华在晚清碑学和海派书画发展史中的重要性,以至对蒲华的评价过低。

  蒲华对苏轼、吴镇二家墨竹情有独钟

  蒲华以墨竹闻名于世。其自初学起便喜吕洞宾、葛长庚,中年喜王献之、苏东坡和陶渊明,晚年尤喜怀素、张旭、徐渭、朱耷等。其注重传统,但并不拘泥于传统,勇于向前人学习和借鉴。其画竹整体上的横向取势,画竹节之厚朴,有献之行草自信之痕。沽酒而画,以酒为其动力,尽浇胸中块垒,尽泄心中豪气 ,三两竹杆,层层竹叶,尽在其中。与张勋追求之个性,发泄之颠狂并无二致。蒲华所画竹叶之撇与点,不时会显出张草肥重之痕。蒲画竹虽讲究介字分笔,悬臂中锋,但又不摹前人之典,他撇弃以色染竹法,又不用以墨染竹法,更破了平生崇敬的文同之“湖州派”以“墨深为面,淡为背”的画法,湿笔淡墨,撇竖纵横,勾铁点石,之后也自成“蒲竹”一体,并成为海上画派之创始。

  从蒲华墨竹图的题款上,我们也会发现他对苏轼、吴镇二家墨竹情有独钟,如“仿东坡大意”、“仿梅道人大意”、“仿坡仙笔”、“仿东坡法”、“摹梅道人笔”、“仿梅道人”、“拟东坡居士大意”、“仿仲圭”、“仿梅道人法”等等。又据吴昌硕之子吴东迈说:“蒲华画竹子,初师文征明,惜早年之作,今已难睹。”吴昌硕《交游稿》说作英“画竹自学天台傅啸生”。此外徐渭、八大山人对其墨竹技艺也有很深的影响,总之,墨竹技艺从古到今都在其吸纳范围之内。

  “整而不板,复而不乱 竹干须劲挺有力”

  蒲华的墨竹大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以墨竹为主体,横贯整个画面,或一枝独秀,或数枝交错,又常以粗笔淡墨写巨石相映衬。墨竹的气势磅礴和巨石的稳重构成鲜明的对比,加之蒲华喜用湿笔作画,画面常给人水墨淋漓的感觉,充分体现其水墨大写意的境界。另一种手法以墨竹为辅助,往往出现在画面的附属位置,作为其他花卉或者巨石的陪衬,小枝交织,树叶清秀。蒲华用娟秀小楷,笔笔细微,无不体现精致的写实功底。

  蒲华的墨竹,粗犷与精致,写实与写意贯穿整个创作过程。这大概与蒲华的性格有关,他是情绪型的画家,作画多受心情、兴趣的影响。墨竹的早晚差别主要在于用墨上早期用墨干黑,晚期逐渐增加水的分量,使得画作层次感更加丰富,用笔也更加从容,多显一气呵成,体现着他对竹情有独钟的体察入微与心领神会,以及娴熟的技法和驾驭手段。就像杨伯润所言:“蒲生磊落不驭士,画竹深通狂草理。”这与蒲华“由书入画”的思想不谋而合。

  有传记云蒲华作画,若无旁人为他磨墨,自己稍磨即用,故以水墨淡淡而闻名,而又因墨少水多难以凝集,笔墨之处显得湿渗无定。不理解者将其画之形与他生活的外形一并视之“邋遢 ”。蒲华画作看似草率,实有坚实之基石,他在画竹时曾谈过其创作体会:“画竹之法,须于介字、分字、五笔 、七笔起手。所谓整而不板,复而不乱。竹干须劲挺有力,忌在稚弱。小枝则随手点缀,无须粘滞。然必悬臂中锋,十分纯熟,庶几有笔情墨情,不落呆诠。由法而化,雅韵自然。切不可失笔墨之情也。”不板与不乱,是技法所为,有力与不稚弱,是经验所致。用中锋画竹写字而有大成就者,是蒲华自己创建的一大艺术特色,可说在中国艺术史上也实属鲜见。而不落呆诠之笔情墨情,由法而化之雅韵自然, 却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致。

  趣闻

  时人戏称“蒲邋遢”

  蒲华游履所至,必拜访时师明贤。当时萧山有位画竹的专家,叫做楼师善,好虚竹,在杭州、绍兴、诸暨一带颇有名声,弟子甚众,竹画得很好,谨守个字、介字之法。据说蒲华与楼师善会过面,由于两公所持意见不同,始终未能成为朋友,乃至反目,楼大骂蒲华没有古法,蒲华那时常以“若是檐下循循立,拂云翻日待何时”两句诗作争辩。这位立在檐下恪守家法的楼师善,现在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了。

  蒲华生平,不识蒲华之画的人,见蒲华一到,甚至会故意藏起纸张,因蒲华不讲究纸的好坏,逢纸即画,有时还画在糊窗纸上,时人戏称他为“蒲邋遢”。然而当时的有识之士,特别是书画界的同辈,已真正认识到他的非凡笔墨功力,说他下笔有奇气。比蒲华小十多岁的吴昌硕与其相交甚好,尤为看重他的艺术。据吴昌硕的长孙吴长邺先生回忆,其祖父经常向他们提到蒲作英,他说:“祖父生前曾对我们讲:‘蒲作英墨迹千万要看重,我们家里一定要珍藏好蒲作英的书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晚清著名书画家蒲华
简要介绍:蒲华(1832―1911)字作英,亦作竹英、竹云,浙江嘉兴人。号胥山野史、胥山外史、种竹道人,斋名九琴十砚斋、九琴十研楼、芙蓉庵,夫蓉Q、剑胆琴心室等。晚清著名书画家,与虚谷、吴昌硕、任伯年合称“海派四杰”。早年科举,仅得秀才,遂绝念仕途,潜心书画,携笔砚出游四方,后寓居上海,卖画为生。善花卉、山水,尤擅画竹,有“蒲竹”之誉。书法淳厚多姿;其画燥润兼施,苍劲妩媚,风韵清健。1911年去世,好友吴昌硕为其料理后事。传世作品有《倚篷人影出菰芦图》、《荷花图》、《竹菊石图》、《桐荫高士图》。中文名蒲华别名作英出生地浙江嘉兴出生日期1839逝世日期1911职业画家主要成就清末“海派四杰”之一代表作品《倚篷人影出菰芦图》蒲华生平蒲华,1832年生於秀水(今浙江嘉兴)城内学子弄(今育子弄)。父在城隍庙设肆,以售卖祭供城隍的“保福饺”为业。蒲华幼时,从外祖父姚磐石读书,后曾师事林雪岩。1853...
· 书画家雷珍民
雷珍民,男,汉族,号雷工,雷公,1946年生于陕西合阳世代书香之家。现任陕西省人大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省国画院副院长,陕西秦岭书画院院长,古莘书画院名誉院长,陕西慈善书画研究会会长。艺术履历1946年,出生于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黄河岸边的黑池镇团结村。4岁始随祖父习字,反复临写历代名帖,研读文学书著,并揣摩、钻研、领会,名扬艺苑。尤擅楷书。曾荣获全国首届百名书画家展览大奖!先后为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台湾、香港、澳门、中山、西安等20多个大城市题写匾额、为全国各大寺院书写碑记60余通。篆刻在“大雁塔”地宫的经文、门头匾额;长安八大寺院“兴教寺”的碑文令中外游人驻足,佛教界称谓“功德无量”。为日本《中学生书法教育课本》书写范本;为文学界、戏曲界、医学界、经济类等多家书报题名;曾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书法文化...
· 珍华祠堂的神秘轶闻
珍华祠堂的神秘轶闻贡老爷之名在桃茶村户户可知,有人传说曾留学日本,懂日文。又有人传说他的大哥――大老爷灿廷先生主持于民国十七年始,主持修好了珍华支祠,贡老爷就争志气修好了田坪高小。二者红极一时,成为当时桃茶村,陂头村有名的宗祠和唯一合格的小学。从此开始,珍华宗祠在民间也就成为有口皆碑的话题。也是梅山康氏――特别是珍华后裔们值得自豪而津津乐道的故事之源,近百年来产生过许多的神秘传说与轶事,现整理一二聊以闲赏。有长者描述当年建造该宗祠时,有二班工匠被录用,按整体构思方案,各起一半,安装时必需封凿,神墨功夫分毫要到位,看谁的技艺高,进度快。在施工过程中,甚至双方还斗过法术:那班居住较远的外地木工师傅,在主厅结构拼梁前一天的晚上,用法术将一木梁缩短了三寸,其用意是第二天上梁时看本地木匠的把戏,达到略占上风的目的。哪知本地木匠队伍的领班师傅刚上班巡视观场时,就看出了这梁的虚影,掐指一算,知道了端倪。...
· 书画家郁文华
郁文华(1921-2014),名炜,字文华。1921年生于苏州。早年曾先后师从蔡铣、张石园学习国画,1948年有缘结识张大千,逐为大千收列门墙,入大风堂为弟子。生前为农工党党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大风堂书画研究会会长。人物简介郁文华山水、花鸟兼长。山水宗宋元,也得明贤各家之法。花鸟得明清遗规,善写牡丹,有“郁牡丹”之誉。作品曾展出于法国、日本、美国、韩国及香港地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大风堂书画研究会会长。郁文华先生擅长山水画,出自宋元,也得明贤诸家之法。他爱画黄山、庐山等景色,搜奇揽胜,出入烟云,稳健朴厚。他的花鸟画得明、清诸家的遗规,他善画牡丹,赋色雅丽,倾国媚春,用笔兼工带写而驰名中外,有“郁牡丹”之称。郁文华先生传统功力深厚,且勤勉于“师造化”中辟,所作清新自然,颇得天趣。其作品多次选送去法国、日本...
· 诸葛亮为何临死前交代马岱一定要杀死魏延
魏延(?-234年),字子长,义阳(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三里店)人。建安十六年(公元22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蜀共同打击张鲁,魏延见刘备为人仁义,且有谋略,于率部前来投奔了刘备。由于魏延作战英勇,屡立战功,所以备受刘备信任。因战功卓着,提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授以符节,并且被进封为南郑侯。魏延的南郑侯与诸葛亮的武乡侯是同一级别的,可想而知魏延在西蜀的地位。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善于用计的人,可是诸葛亮认为魏延“天生反骨”,所以对魏延没有什么好感。诸葛亮还经常跟刘备说魏延这个不可重用,日后必定造反。就连诸葛亮在临终前在五丈原召开了“退兵”会议都不让魏延参加,当时魏延可是蜀军中仅次于诸葛亮的二号人物,专门负责对外作战。这个应该是诸葛亮可以安排的,还给马岱留下遗计诛杀魏延。这些在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见木像魏都督丧胆》中有所提及,“又唤马岱入帐,附耳低言,授以密计;嘱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