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朱元璋为什么讨厌读书人?读书人到底哪里得罪他了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00
转发:0
评论:0
朱元璋为什么讨厌读书人?读书人到底哪里得罪他了,朱元璋早年偷鸡摸狗的事没少干,后来咬牙投奔农民起义军造朝廷的反。在朝廷和正经

  朱元璋早年偷鸡摸狗的事没少干,后来咬牙投奔农民起义军造朝廷的反。在朝廷和正经人家看来,他就是盗贼,他自己也有一种做贼的感觉,所以直到做了皇帝,朱元璋依然疑神疑鬼,总担心人家看不起自己,尤其担心的是读书人。

  朱元璋压根儿不喜欢读书人,但是他又离不开读书人,因此每每看见读书人舞文弄墨,就未免疑窦暗生:他们会不会在文章中骂我?后来朱元璋识字了,也就能读奏章了。喜欢读,就得有人上表。可地方官都是一干武夫,自己玩不来这个,就抓住个当地的教授(官职,属于当地县学的官办教师)、训导什么的上折子拍马屁。这些人稍不留神,就拍在了马腿上。

  那段时间,有不少州县的读书人因为替人写折子丢了脑袋。凡是奏折里有“作则”“生”“法坤”字样的,就会遭到杀身之祸。因为“作则”近乎“做贼”,“生”近乎“僧”,而“发坤”近乎“发髡”(古之剃发之刑)。想多了的朱元璋觉得人家是暗中讽刺他做过贼,做过和尚,剃过光头。那年月又没有互联网,一个掉到坑里,也没有人通报,于是前赴后继,不少人莫名其妙丢了吃饭的家伙。

  小文人倒霉,大文人也没能幸免。朱元璋请状元张信为诸皇子当老师,按说朱元璋对皇子的老师理应客气一点,可是他并没有。只因张信教皇子们写字用了杜甫的诗句“舍下笋穿壁”,朱元璋怒了,张信竟敢讥诮本朝,腰斩了!这样的厄运,也会落到能文的和尚头上。明初一个叫来复的和尚被朱元璋看上,招进宫里,两人谈得高兴,朱元璋便赏了来复一顿饭。来复一高兴,写诗答谢,却谢出毛病了。因为诗里用了一个“殊”字,朱元璋觉得来复是骂他“歹朱”。于是,来复的小命也没了。

  朱元璋当家若干年来,只有一个人因为文字得罪却没死。这个人原是翰林,后来因事得罪了权贵,被下放到山西蒲州做学正。皇帝生日时,各地照例上贺表,这位前翰林也上了一个,表中有“天下有道”和“万寿无疆”两句套话。朱元璋看了很生气,说“疆”就是“强”,“道”就是“盗”,分明在骂自己是强盗,遂命人把前翰林抓来。有司问罪,这位前翰林说:“皇上有旨,令表章不许杜撰,务必出自经典。我这两句话,一则出自论语,为先圣之格言,一则出自诗经,为群臣祝君之真情。”朱元璋听了,嘴上说这厮还嘴硬,暗中却把人放了。大家叹了一口气,说这么些年了,只见朱元璋放过这一个人。

  多少年来,朱元璋一直以正面的形象被记录在历史上,其实,这个人如果不是受妄想狂的精神病患者,就是个贼气不改的暴君。也许两者兼而有之。读书人碰上这样坐在金銮殿上的贼人,也真是倒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李岩哪里得罪了李自成?从来没有得罪过他?
李自成的大顺军结束了大明的百年统治,自此闯王李自成便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再一次证明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网络配图李岩,是李自成创建大顺政权的重要谋士,而且可以身兼张良、韩信二者功能,上马可带兵,下马可安民。这么重要的人物,在乱世应当成为统帅的左膀右臂,怎么就被李自成杀了呢,而且还是在兵败北平、退出京城的用人之际。简单把责任推给献谗言的牛金星,道理很难说得通,还没到争名夺利的时候,牛金星何必非要把李岩置于死地。因此,李岩的死跟牛金星应该扯不上直接关系,这个牛先生顶多会看相,早就看透了李自成的心思。本来,李自成起兵就以山大王自居,从来没有想到能够推翻明朝,更没想过要给穷苦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手下带的人不是流寇就是土匪,一边反抗朝廷,一边祸害百姓。自从李岩加入后,情况大有好转,闯王军队一度军纪严明,受到老百姓的拥戴和热爱。李自成能够这么顺利进军北平城,跟整肃军纪和做好群众工作密切相关。那个时...
· 明朝时期,为什么读书人都爱习武?
明朝时期,读书人都喜爱习武,这是为什么呢?确实有很多的明朝念书人爱好习武,或者爱好武事,尤其是在明末,比如大家都熟悉的熊廷弼是湖北江夏人,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身高七尺,身段强大,“有胆知兵,善摆布射”。有文献说,熊廷弼已经在湖广的武举考试中获得过第一名,是一位正宗的武举人。后来他才弃武从文,又考中了进士。所以他称得上名副其实的文武全才。另一位袁崇焕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为人冲动大方而有胆略。“好谈兵。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厄塞气象,以边才自许”,换成今天的话来说,袁崇焕就是一个军迷。第三位是卢象升,天启二年的进士,长得白皙而清癯,骨骼怪异,力量奇大。卢象升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诗书上,平常一有闲暇就练习射术,五十步外百步穿杨。崇祯十一年尾,卢象升督师入援北京,在巨鹿被八旗军包抄,卢象升炮尽矢穷,“亲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而死。可以说,明朝的这些念书人都爱好武事,其缘故有这么一些。...
· 古代读书人近视了怎么办?没有眼镜用什么?
古人读书刻苦,眼睛难道不会近视吗?答案是有,只是数量少一些而已,就是发现,也不知道啥叫近视。在那个没有眼镜没有激光治疗术的时代,要怎么熬过被老眼昏花和近视眼折磨的漫长岁月?白天读书自然光没什么大问题,眼睛劳损大多发生在夜读的时候。蜡烛被正式发明大约是在唐代,白蜡是寄生在女贞树上的雄性白蜡幼虫的分泌物。白蜡熔点是82.9℃,质地硬而脆,燃烧时不至于变成液态,这个时期蜡烛才能被做成细长的柱状物使用。白蜡在明代时产量大增,从而取代蜜蜡成为制取蜡烛的主要原料。普通老百姓哪里有钱买秉烛?他们晚上照明多用油灯。宋代的灯油一般为植物油,这些植物油既可用来食用,又可用来点灯照明。“庆元间,油钱每斤不过一百会”,即一斤灯油100文钱。宋代读书人乔行简酷爱读书,常常夜以继日,“每夜提瓶沽油四五文,藏于青布褙袖中归,燃灯读书”,如此可见燃灯一晚耗费灯油大概值5文钱,比起蜡烛确实要便宜很多。更穷一点的连灯油也烧不...
· 为什么说宋太宗开启了古代读书人的黄金时代?
宋太宗对科举的贡献:为何说他一手开启了古代读书人的黄金时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976年,宋太祖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猝死,留下了“斧声烛影”的千古之谜,如果宋太祖死于他杀的话,那么宋太宗就是最大嫌疑人。因为有两个已成年的侄子在,宋太宗的继位名不正、言不顺。为了服众,宋太宗急切的要完成哥哥没有完成的统一事业,可他疏于战事,两次大规模伐辽损兵三十万,宋太祖打造的那支五代精兵毁于一旦,恢复汉唐疆域的梦想也成泡影。然而有句鸡汤叫:“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也为你开了一扇窗。”在“武功”方面没能证明自己的宋太宗,却在“文治”上面大放异彩:他通过扩大科举录取名额,开启了古代读书人的一段黄金时代。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之所以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宋太宗功不可没。一、宋太宗的“祖宗家法”五代十国时期,武人专横,战乱...
· 揭秘古代为何不能招惹读书人难道读书人都是扮猪吃老虎吗
还不知道:古代为何不能招惹读书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有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时期,从古至今,人们最崇尚的一件事就是“读书”,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中能看出来,在古代做任何工作都是低俗的,只有读书才是最上乘的品味,而且在古代,身为一个读书人,是很少愿意得罪的,有的时候就连盗匪小偷对于读书人都是恭恭敬敬,这究竟是为何呢?虽然民间也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法,但这并不是说读书没用,这个百无一用的意思主要是因是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读书人长年累月在家读书,身体并不强壮,加之没有经商或者一技之长,常常被人嫌弃称之为“百无一用是书生”,但如果这些书生要是考取个功名的话(科举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则街坊四邻对待这名读书人的态度能立马翻转180度。在古代,之所以不能招惹轻易招惹读书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点:等级制度高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有“士农工商”这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