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著名僧人:佛图澄的生平介绍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307
转发:0
评论:0
著名僧人:佛图澄的生平介绍,竺佛图澄大师(232年-348年),西域人。本姓帛氏(以姓氏论,应是龟兹人)

  竺佛图澄大师(232年-348年),西域人。本姓帛氏(以姓氏论,应是龟兹人)。九岁在乌苌国出家,两度到罽宾(北天竺境笳毕试国,今喀什米尔地区,)学法。西域人都称他已经得道。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来到洛阳,时年已七十九。适逢永嘉之乱,先隐居草野,后投奔石勒,深得石勒及侄石虎的宠信。

  佛图澄的著名弟子有法首、法祚、法常、法佐、僧慧、道进、道安、僧朗、竺法汰、竺法和、竺法雅、比丘尼安令首等。佛图澄的学说,史无所传,但从他的弟子如释道安、竺法汰等的理论造诣来推测佛图澄的学德,一定是很高超的。

  竺佛图澄大师,西域人。本姓帛氏(以姓氏论,应是龟兹人)。九岁在乌苌国出家,清真务学,两度到罽宾(北天竺境笳毕试国,今喀什米尔地区,)学法。西域人都称他已经得道。 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来到洛阳,时年已七十九。他能诵经数十万言,善解文义,虽未读中土儒史,而与诸学士论辩疑滞,无能屈者。他知见超群、学识渊博并热忱讲导,有天竺、康居名僧佛调、须菩提等不远数万里足涉流沙来从他受学。中土名德如释道安、竺法雅等,也跋涉山川来听他讲说。《高僧传》说他门下受业追随的常有数百,前后门徒几及一万。教学盛况可见。

  佛图澄重视戒学,平生"酒不逾齿、过中不食、非戒不履",并以此教授徒众;对于古来相传的戒律,亦复多所考校。如道安《比丘大戒序》说:"我之诸师始秦受戒,又之译人考校者勘,先人所传相承谓是,至澄和上多所正焉。"

  但《僧传》中叙述他的神通事迹颇多,说他显密兼修,志弘大法,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神,彻见千里外事,又能预知吉凶,兼善医术,能治痼疾应时瘳损,为人所崇拜。他的义学和戒行反为神异事迹所掩。

  佛图澄到了洛阳之后,本想在洛阳建立寺院,适值刘曜攻陷洛阳,地方扰乱,因而潜居草野。永嘉六年(西元三一二年)二月石勒屯兵葛陂,准备南攻建业。这时佛图澄因石勒大将郭黑略的关系,会见了石勒。澄劝他少行杀戮。当时将被杀戮的,十有八九经澄的劝解而获免。澄对于石勒多所辅导,石勒既称帝,事澄甚笃,有事必谘而后行。石勒卒,石虎废其子石弘而自立称天王,对澄更加敬奉。朝会之日,澄升殿,常侍以下悉助举舆,太子诸公扶翼上殿,主者唱大和尚,众生皆起。又敕司空李农每日前往问候起居,太子诸公五日一往朝谒。

  佛图澄既在赵推行道化,所经州郡,建立佛寺,凡八百九十三所。其教诲甚诚笃。石虎的尚书张离、张良家富奉佛,各起大塔。佛图澄斥其贪吝积聚,方受现世之罪,何福可希?问石虎曰:"暴虐恣意,杀害非罪,虽复倾财事法,无解殃祸。"由此可知他的教导注重在励行慈济,当时群众由于他的影响奉化,竞造寺宇,相率出家。但其中品类杂滥,生出了许多事故,石虎也认为"今沙门甚众,或有奸宄避役,多非其人",而下书嘱中书命"简议真伪"。可见当时佛教虽畅行,杂乱情形也自此而盛。

  其弟子释道安博学多才,通经明理,最为杰出。其所注经理渊富,妙尽深旨。经义克明,自安而始。《高僧传》说∶道安初到邺地,入中寺遇佛图澄,澄一见安便加以赏识,相语终日。众人见安形貌不称,全都轻怪。澄告众说∶此人远识,非尔等可比。安因事澄为师。澄讲学时,安每复讲。众人纷纷提出疑难,道安挫锐解纷,行有馀力,四座都震惊。于此显示澄对道安授以心传和教学的善巧。致使道安所证的经义和后来罗什译出的经旨符合,因而使佛法大显于中土(《魏书·释老志》)。《高僧传》卷八《论》说:"释道安资学于圣师竺佛图澄,安又授业于弟子慧远,惟此三叶,世不乏贤,并戒节严明,智宝炳盛;使夫慧日馀辉,重光千载之下,香吐遗芬,再馥阎浮之地,涌泉犹注,实赖伊人。"

  又《水经注》称僧朗少事佛图澄,硕学渊通,尤明气纬。苻坚、慕容德、姚兴对于朗公皆很尊敬。苻坚时沙汰众僧,特别诏曰:"朗法师戒德冰霜学徒清秀,昆仑一山不在搜例。"到唐时义净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中尚叙僧朗居泰山金舆谷许多事迹。可见僧朗是受到群众尊重的。竺法雅妙达精理,研测幽微。与康法朗创立格义。与道安、法汰每披释凑疑,共尽经要。比丘尼安令首是石赵时兵部令徐冲的女儿,从佛图澄和净检尼受戒。博览群籍,思致渊深。她曾造五寺,从她出家的有二百馀人。这些人既然都是一代英杰,则其师的学问就可知了。

  《高僧传》卷九《佛图澄传》中记述:佛图澄是西域人,本姓帛氏。少年时出家学道,能背诵经文数百万言,善解文义。虽然没有读汉地儒学史书,而与诸位学者高士辩论质疑,全能符合理义,没有人能难倒他。他自说,曾两次到罽宾国学法,受诲名师。西域的人都称说他已经得道。在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来到洛阳,志弘大法。

  佛图澄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神。用麻油掺合胭脂,涂在手掌中,千里之外的事物,全部显现于手掌之中,就如面对一样。不仅他能看到,也能使持戒治斋的人看到。他听见塔铃之声就能断定事情的凶吉,没有一次不灵验的。他本来想在洛阳建寺弘法,但此时正逢永嘉之乱,帝京。因此,佛图澄在洛阳建寺弘法的大志没有实现。于是他隐居山林草野之地,以观世态的变化。

  后来佛图澄来到襄国(今邢台市),奔投石勒部下,出谋画策,辅助石勒称帝,建立赵国。石勒登位后,对佛图澄十分崇敬。有事必先问佛图澄,而后才发令行动。石勒死后,石虎废除其子石弘,自称天王,对佛图澄更加敬奉。

  在后赵建武十四年(348年)十二月八日卒,享年一百一十七岁。他在赵国弘扬佛法,推行道化,所经州郡,建立佛寺,有八百九十三所。追随他的弟子,常有数百,前后门徒,多达万人,而且门徒中高僧辈出。有关他的神异事迹,《高僧传》中记录甚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佛图澄简介晋朝时期著名的佛学家佛图澄生平
竺佛图澄大师,西域人。本姓帛氏(以姓氏论,应是龟兹人)。九岁在乌苌国出家,清真务学,两度到罽宾(北天竺境笳毕试国,今喀什米尔地区,)学法。西域人都称他已经得道。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来到洛阳,时年已七十九。他能诵经数十万言,善解文义,虽未读此土儒史,而与诸学士论辩疑滞,无能屈者。他知见超群、学识渊博并热忱讲导,有天竺、康居名僧佛调、须菩提等不远数万里足涉流沙来从他受学。此土名德如释道安、竺法雅等,也跋涉山川来听他讲说。《高僧传》说他门下受业追随的常有数百,前后门徒几及一万。教学盛况可见。佛图澄重视戒学,平生“酒不逾齿、过中不食、非戒不履”,并以此教授徒众;对于古来相传的戒律,亦复多所考校。如道安《比丘大戒序》说:“我之诸师始秦受戒,又之译人考校者勘,先人所传相承谓是,至澄和上多所正焉。”但《僧传》中叙述他的神通事迹颇多,说他显密兼修,志弘大法,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神,彻见千里外事,又...
· 佛图澄
生平佛图澄为西域人,少年时在乌苌国出家,后至罽宾从学。他深入经藏,深明佛理,同时又擅长方技咒语。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79岁的佛图澄到西晋首都洛阳,原准备在此建立寺院,但因为发生永嘉之乱而不能成功。永嘉六年(312年)2月石勒屯兵葛陂,准备南攻建康。其部下郭黑略为佛图澄弟子,引佛图澄见石勒。佛图澄以神通得到石勒的信任,在清水中变出青莲,并劝其少行杀戮。当时本将杀戮之人,大多获救。石勒、石虎等人都尊重竺佛图澄,并咨以国事。后赵建武十四年(348年)竺佛图澄于邺宫寺圆寂,享年117岁。事迹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北壁东侧中部,以全景式连环画描绘了佛图澄的神异事迹,根据《高僧传》、《晋书》记载,主要神异事迹如下:幽州灭火《高僧传》中记述:一次,佛图澄曾与石虎共同坐在襄国(邢台)中堂之上,谈论经法。佛图澄忽然吃惊地说:“变!变!幽州发生了火灾。”随即取酒向幽州方向喷洒。过了很久,佛图澄笑着对石虎...
· 姒启是谁?姒启的生平介绍
启(生卒年不详):也称夏启、帝启、夏后启、夏王启,他是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前1978年―前1963年在位。其母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根据《竹书纪年》,帝夏启王在位39年,约78岁驾崩。禹死后,启通过武力征伐伯益,将其击败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自此,宣告原始社会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是传统上被公认的中国第一个帝王。他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今汾浍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此后,又通过甘之战,击败强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华夏族内的反对势力。在位晚期,发生了武观之乱,以至政局动荡。他一生骄奢淫逸,最终病死,葬于安邑附近。相传禹本来要按照禅让制传位给皋陶,皋陶早亡,就决定传给皋陶子伯益。史籍记载:“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
· 李商隐的生平介绍
李商隐的生平介绍李商隐的生平介绍寄语: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家世出身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令。(今河南省新乡...
· 慧安是哪个朝代的僧人?慧安国师生平简介
慧安国师(582~709),唐代高僧,又称老安、道安、大安。俗家姓卫,是荆州支江(湖北)人。慧安师从禅宗五祖弘忍,乃是五祖门下十大弟子之一。慧安禅师相貌端雅,不染俗尘,修学法门,无不该贯。隋炀帝大业(605~616)年中,会集庶民,开通济渠,饥殍相望,慧安禅师乞食救济病困。唐太宗贞观(627~649)年中,慧安禅师往黄梅山参谒五祖,遂得心要。高宗麟德元年,游终南山石壁。高宗诏之,不起,又到嵩山,感叹:“是吾终焉之地也。”于是留在嵩山,自此以后,禅者辐凑。坦然、怀让二僧来参慧安禅师,问道:“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慧安禅师应道:“何不问自己意。”二僧又问:“如何是自己意?”慧安禅师答道:“当观密作用。”二僧再问:“如何是密作用?”慧安禅师以目开合示之,坦然言下知归,怀让随后前去参谒曹溪六祖。武后遣使召师入见,遂于神秀禅师同膺钦礼,尊为国师。中宗神龙二年(706),帝赐紫衣,尊以师礼,延入宫中,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