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为什么古代人一打仗就缺粮?烧钱又耗粮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51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古代人一打仗就缺粮?烧钱又耗粮,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古代战争中,无论一支军队战斗力有多强,一旦粮食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古代战争中,无论一支军队战斗力有多强,一旦粮食供应断绝,那就马上会由猛虎变成绵羊。历史上因为断粮而战败甚至全军覆没的战例数不胜数,如秦赵长平之战、恒温北伐前秦、宋辽岐沟关之战等。

  长平之战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为什么在古代战场上粮草对一支军队那么重要?换句话说,战场上的军队到底有多消耗粮食,以至于一旦粮道被劫或者粮食食尽,军队马上就陷入困境?最关键的问题,军人平时每天也得吃饭,为什么一到打仗的时候就需要许多额外的粮食呢?

  火烧乌巢

  首先从制度层面上来看,很多王朝采用的是征兵制,即寓兵于农,士兵的主要身份是自耕农。他们按一定期限给国家服兵役,有的甚至还自带衣粮,好处是免除自身徭役,服役期之外就是普通百姓,日常所需口粮自然不需要朝廷来操心。两汉的征兵制、唐前期的府兵制就类似于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作战任务,军队在一个地方长期屯驻,则需要开荒种地、自给自足,即所谓军屯制度。明朝的卫所制也类似于这种情况,正如朱元璋所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结合上述情况不难看出,如果要发起一场战争,一定要先预判战争会持续多久,再根据出动军队的规模计算所需粮草大致总数,从官仓拨付,万一战事延长还得不断补充。毕竟无论是士兵自带干粮还是屯田自给,一旦遇到长期作战,日常粮草供给都无法持续,一定要备足所需的军粮。这个数字往往十分庞大,根据乾隆三十三年的一份奏折估算,仅仅四万士兵,十个月就需要粮食四十二万石,约合现在两万五千吨,而当时全省的仓粮才三十五万石。这还只算了士兵的口粮,战马所需精料和运粮民夫口粮还没计算在内。

  隋唐官仓

  在正常情况下,中原王朝国力强盛,所能调配的资源足以支持长期作战。但是战争在哪里打往往无法决定,有时在万里之外的边境,所以运输成了最大的问题。也就是说,粮食都不成问题,但帝国版图实在太大,经常不能及时运到战场,即使运到代价也实在太大,这也加重了前些粮草供应的压力。如果遇到崎岖的地形,路上要消耗上百倍的粮食,“汉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十余钟致一石。(接近200:1)”(《史记·平准书第八》)

  除了路上的消耗外,一支军队还包含大量的非战斗人员或战斗辅助人员,他们的数量往往比战兵的数量还大。辽国正军与打谷草家丁的比例是1:2,欧洲中世纪骑士扈从数量不等,而北宋沈括记载的战兵与民夫的比例通常是1:3:“三人饷一卒,极矣,若兴师十万,辎重三之一,止得驻战之卒七万人,已用三十万人运粮,此外难复加矣。”(《梦溪笔谈·官政一》)相应的,这些民夫消耗的粮食也是正军的好几倍。

  金国军队

  为了节省粮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运粮的民夫会先后分批返回,但前线会一直保持一个具备相当规模的民夫队伍,他们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会成为一个很恐怖的数字。除了战兵和民夫外,军中还有大量骡马,其中有需要精料喂养的战马,和粗料喂养的驮马、乘马及驴骡等畜力。

  比如战马,虽然马匹可以就地啃食水草,但还需专门准备饲料。其所喂饲料既可以是干草、稻麦秸秆,也可以是豆类甚至小米。一般来说,普通畜力用干草喂养,战马用草料和粮食混合喂养,以保证作战时的体力。草料和粮食的比例也没有绝对标准,视情况而定。宋朝部分北方边军每匹军马的标准是每天生谷二升,“每人给面斗余,盛之于囊以自随。征马每匹给生谷二斗,作口袋,饲秣日以二升为限,旬日之间,人马俱无饥色。”(《宋史·宋琪传》)

  以上是北宋少数精英骑兵的做法,他们和辽军一样轻装疾行,在辽境内进行短期骚扰作战,人和马所需口粮全带在马上,补给用完就退回宋境。这种战术虽然对后勤要求很低,可并不能代表宋军平均水平。事实上,大部分宋军后勤负担比这要沉重的多。正如宋琪所说:“臣每见国朝发兵,未至屯戍之所,已于两河诸郡调粮,远近骚然,烦费十倍。”(《宋史·宋琪传》)

  北宋骑兵

  数万数十万大军人吃马喂,所需粮草的总量不可能像少数跨境作战骑兵那样精确控制,作战时间更是无法预料,指挥官必须尽可能多的征集粮草,组织运输。一旦粮草供应出了问题,不必等到粮食全部吃光,当存粮低于一定的警戒线的时候,整个军队可能就会出现恐慌,战争到这里很难再进行下去了。这时除非退路被截断,否则一般的统帅都会选择退兵。

  在己方粮草不足情况下,有的时候还可以因敌取粮,比如攻下一座城池或粮仓,再或者麦熟就食,如此种种史料上有很多记载。不过这种情况偶然性因素很大,受时间和空间制约,难以准确把握,优秀的统帅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这上面。粮食永远是有限的,一场大战每日消耗的粮食是个天文数字,纵然国力承受的起,运输也是个问题,而且皇帝的耐心也是有限度的。

  还有有些人独辟,如五胡乱华时氐人羌人交战,双方都没有军粮,等到战斗结束后胜利的一方吃敌人和同伴的尸体。残唐五代时期有的军阀大规模百姓,以人肉为粮,堪称后勤界的一股泥石流。

  可见,战场后勤是个大问题,统帅要么速战速决,要么减少军队对后勤的依赖,才能避免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一般而言,游牧民族骑兵对后勤的依赖比中原王朝军队小得多,在这一点上,蒙古军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一方面,骑兵行动迅速,大大减少了行军途中对粮食的无谓消耗,另一方面,士兵可以把全部家当放在马背上,大大增加了单兵携带物资的数量。正是因为蒙古人可以零后勤压力万里奔袭,所以才能出乎意料,打敌人个措手不及。

  蒙古西征

  总而言之,战争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件既然烧钱又耗粮的事。在一场大规模战争中,那么多士兵、民夫和骡马聚在一个地方,每天消耗的粮食等物资是十分惊人的,为了运送这些物资,可能又要花上好多倍的代价。这种供给一旦中断,整个战争机器也会戛然而止,因此双方要不惜一切保证粮草和物资的供应,无论代价是多么沉重。如果不能做到速战速决,战争双方都会这种消耗被拖的筋疲力尽,直到把其中一方彻底拖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为什么古代一打仗就缺粮呢真相到底是什么的
为什么古代一打仗就缺粮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战争中,两军开战除了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之外,也需要具备强大的后勤保障系统。简言之,就是需要很多钱粮物资,如果没有坚实的后勤保障,那么再强大的军队也无法取得成功。当然了,没有坚实的后勤保障系统,也不可能诞生出强大的军队。所以才有那句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但是你会问了,一个士兵一天不过只吃两顿饭,平时不打仗的时候士兵们都没有叫饿肚子,可为何一遇打仗的时候就叫嚷着缺粮呢?其实这个问题也并不难解释,只要你大致熟悉古代各个朝代的兵役制度和基本的战争常识你就知道了。我们首先来说一下“兵役制度”。我们就拿唐朝来举个例子。唐朝前期实行的是“府兵制”,什么叫做府兵制呢?简言之就是“农兵结合”的一种模式,也就是说,平时不打仗的时候,士兵们就是农民,到了打仗的时候,农民...
· 蜀国打仗总是缺粮,为什么战国打了那么久却从未缺粮?
诸葛亮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三国演义》当中塑造的最完美的“神”级人物,以至于鲁迅先生评价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可见后世都认为诸葛亮无所不能了。的确,诸葛亮以弱小的益州为根基,不断挑战占据天下三分之二的曹魏,的确展示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但诸葛亮数次北伐最终折戟,最根本原因还是国力。由于粮草不济,诸葛亮在占据上风的情况下不得不退兵。据史料记载,蜀汉全国人口不到100万,而需要供养的军队是10万,官吏4万,等于说每6个人养一个人。而这已经是蜀汉的极限了,因为蜀汉始终实行的都是军事优先体制,到后期已经出现了“民有菜色”的情况。战争拼的就是国力消耗,既然养兵这么艰难,那为什么打了几百年的战国七雄没见谁成天叫唤缺粮呢?战国的得名,正是由于那个时代的连年征战。从公元前453年到公元前221年,这200多年里,包括战国七雄在内的大大小小诸侯国,几乎每年都有战事,小战伤亡数千,大战经...
· 先秦各国打仗的时候都会缺粮草为什么秦国打仗不缺粮草呢
还不知道:秦国打仗为何不缺粮草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先秦各国战时都缺粮草,为何唯秦国不缺?只因这2点!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一直都是战乱纷纷,各国之间你争我夺,为了国土和人口征战不休,每个国家都希望自己是统一天下的那一个,每个国家的君主都希望自己成为天下共主,所以战国时期一直持续了200多年,在这期间,群雄争霸,各国英豪轮番上场,但是最终,秦国在这些国家中脱颖而出,成为战争的最终胜利者。秦国战士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秦国的粮草供应很充足,而其他各国多多少少都会有粮草供应不足的问题。那么为何唯独秦国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呢?要知道在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都是相当的,没有哪一个国家在生产力上特别突出,秦国也不例外,那么秦国在粮草供应上的能力自然也就出于其他方面了。秦国士兵剧照第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运输,秦国在战国后期的运输能力是非常强大的,这是他们在粮草供应上不必担心时效。这与他们...
· 为什么魏国打仗从不缺粮?他们的粮食为什么那么多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作诗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对蜀汉丞相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却中途而死感到遗憾。历史上,诸葛亮无疑是一个神一般的人物,他谋略出众,才华过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甚至还可以预料天机之秘密,实在不一般啊。可惜,蜀汉国力弱小,根本就不足以支持他北伐曹魏之战争,每次北伐均因粮草不济而被迫撤兵。可以说,诸葛亮北伐失败,不是自己能力不行,而是国力弱小使然。赤壁之战后,三分天下的格局已经基本确定,刘备集团占有荆州大部,再加上窃取刘璋益州地盘,实力不断飙升,碾压东吴,居第二。但是,因为关羽大意丢失荆州基地,刘备集团就只剩下益州这巴掌大的地方了,成为三国中实力最弱之一方,不说与曹魏抗衡,与东吴对抗都吃力。毫无疑问,曹魏是三国中实力最大之一方,占有中原产粮区不说,辽东、河西、西域等地也在其统治范围内,实力碾压“吴蜀联盟”。因此,魏国打仗从不缺粮,前线士兵有需要,大后方立刻源源...
· 战国时期打了两百年都不缺粮为什么诸葛亮北伐就偏偏缺粮呢
还不知道:诸葛亮北伐为何缺粮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当中,王朝跟跌,战乱不断,打仗总是家常便事,在这么多的战役里,总是遵循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原则,就是在出兵之前,一定要准备粮食和草料,这样就会成为打胜仗的基本保障。在三国里面,诸葛亮我们都知道,他年少出山,帮助刘备联合东吴,在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还占据荆州,益州,成都等地,帮助刘备建立帝业。在刘备去世以后,呕心沥血的辅助刘禅,其中进行了六次北伐,虽然都失败了,但是不可否认诸葛亮为蜀国做出的贡献。在六次北伐失败当中,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粮,士兵没有饭吃,怎么打仗,只能撤退。史书记载,蜀汉时期人口差不多有100万左右,士兵有10万左右,还加上当官的人员4万左右,这就是说,每7个人就要养活1个人,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导致蜀国后期,人们都吃不饱饭,造成营养不良的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