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从玄武门之变到唐隆政变 为何唐朝的政变总是这么容易成功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54
转发:0
评论:0
从玄武门之变到唐隆政变为何唐朝的政变总是这么容易成功,为什么有些政变,无论过程多么惊险,多么峰回路转,最后总能像金庸小说中自带主角

  为什么有些政变,无论过程多么惊险,多么峰回路转,最后总能像金庸小说中自带主角光环一样大告功成呢?但另外一些政变,无论环境条件与前者多么相似,最后总差临门一脚,功败垂成。明明历史不是写小说,剧情不是随心所欲编的,但为什么仿佛有些人就是天生主角,有些人就是没有主角的命?

  成功的和失败的政变之间,究竟差了些什么?

  现在就让如今的我来尝试解答一下幼时的我这个问题吧。

  ----------------------------------------------------------------------------------

  首先我们来看几个成功案例,总结一下正面经验先。

  玄武门之变

  最出名的宫廷政变,莫过于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世民通过一场武力政变,杀死大哥建成和四弟元吉(这哥们是个荒淫无道的官二代),逼父皇李渊退位,正式开创贞观盛世。

  据我总结,他成功的要素有几点:

  1.一同举事的手下必须是铁哥们。

  李世民为国征战多年,手下无论文官武将都是共经历过无数生死的交情,所以当他们劝说世民动手的时候,个个都发自肺腑,并非为了荣华富贵。

  猛将尉迟敬德第一个站出来说:“如果秦王不动手,我今晚就离开王府,落草为寇算了!”

  李世民说,事关重大,我不如占卜一下再决定。

  事变前深夜密谋

  张公瑾(凌烟阁24功臣之一)跳出来扔掉他的占卜龟壳,说:“占卜是为了决疑,如今不动手就是死路一条,还有什么疑问吗?”

  然后李世民又说,不如叫房玄龄、杜如晦过来商讨一下再说(此前房杜二人早已被派遣别处当官,调离了亲王府,如果在私自联络等于结党),然后又说,如果他们二人不肯定,你就把他们砍了,人头带来吧。说完把佩剑交给长孙无忌。

  无忌去找二人,还没亮剑,房杜二人就换了道士袍,潜回秦府。

  别以为李世民很懦弱,其实他是在试探他的这些手下,到了关键时刻是不是仍旧忠心,所以才假装犹豫不决,让他们先表态。

  -------------------------------------------------------------------------------

  最强阵容都到齐了,也确保不会有人中途叛变,那就正式行动吧。擒贼先擒王,政变一般的主要目标,就是除掉敌方首脑。那么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

  2.小范围内集中优势兵力,把敌人首脑困在一个狭小空间瓮中捉鳖

  其实李世民手里只有守卫秦王府的几百名亲兵,论兵力,太子建成比他多很多。

  但是兵多,也阻碍不了李世民使用“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这招。

  李建成、李元吉进宫

  这一天,是皇帝李渊下诏让建成元吉进宫,所以他们自然不能带卫兵。而李世民的士兵就埋伏在进宫的必经之路——玄武门后面。

  建成和元吉的马越来越接近玄武门时,才看见李世民就站在城门下。当他们下意识地调转马头想逃跑时,一支箭已经射出——最大的,就这么除掉了。接着元吉也被尉迟敬德射死。

  3.一不做二不休,必须控制皇帝

  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理论上说李世民已经没有了。因为他的父皇李渊只是想一碗水端平,希望他的儿子之间和平共处而已。何况现在3个儿子只剩下1个,他无论如何都只能传位李世民了。

  但假如李世民选择此时罢手,那么谁能保证李渊会不会秋后算账,以谋反罪把他也除掉?因为在禁宫之内动刀兵,本来已经是死罪。

  李渊被迫下诏

  玄武门那边解决完后,尉迟敬德马上冲进禁宫,浑身是血地站在李渊面前,逼皇帝下“敕令”,宣布建成和元吉为乱党,李世民剿灭有功。

  只有通过皇帝来“对事件定性”,并同时皇帝,才能确保政变取得最终稳固的胜利。

  -----------------------------------------------------------------

  再看一个正面例子,直接终结武则天统治的“神龙政变”。

  影视形象中的张氏兄弟

  武周后期,男宠乱政。张易之,张宗昌是最得武则天宠爱的男宠兄弟,不仅受到满朝不正直的官员巴结,还随意以谋反罪诬陷。

  当时朝廷正直派的五位大臣实在忍不了,于是拿着太子李显当旗号搞政变,铲除男宠党。

  我们来看看这次政变有没有与玄武门之变相似的成功要素:

  1.举事者都是铁哥们/或有共同目标。

  首先,五大臣无疑是铁板一块,有着推翻男宠党的共同目标。

  其次,武则天的统治由于是篡夺她儿子的位,不得人心,所以只要喊出“还政于唐”,就有利于政变士兵们团结一致。

  第三,五大臣们长期郁郁不得志,如果政变成功就会荣华富贵,不政变则迟早被整死,所以政变的“盈亏比”很高(套用了投资概念,哈哈),因为他们have nothing to lose.

  2.集中兵力围困敌首脑。

  这次五大臣的选择进攻策略同样是玄武门,一突破就直接包围皇帝寝宫。

  过程中还是有些惊险的。首先是男宠党在玄武门也有亲信统军,但五大臣安插了多个中层将领,则可顺利架空他们,举事时一刀砍了,则可控制士兵。

  到达玄武门后,五大臣突然发现,另一支禁宫独立兵力——千骑,竟然巡逻至此。如果此时凭正面交锋开打,则势必打草惊蛇,武则天及男宠们肯定能趁乱溜走或找救兵。

  正在剑拔弩张之时,太子李显(当过几个月皇帝然后“被退位”的)被拥上前。千骑见是太子,可能也是民心向背问题,就是就不再阻拦。

  3.控制皇帝

  神龙政变

  就这样,大臣党顺利进入后宫,二张刚听见躁动探头出来张望,就被砍了。他们的尸体被挂到洛水桥,一夜间便被愤怒的百姓割光皮肉,可见民心站在哪一边。

  武则天被后第一天,命太子监国;第二天,传位太子;第三天,太子登基,恢复国号为唐,仍称唐中宗(武后篡位前他做过20多天皇帝时,就叫中宗,沿用旧号),大赦天下。第八天,政变五大臣全部封相。同年11月,中的武则天病逝,终年81岁(这么老还有男宠,也是天下奇葩,所以才能是武则天)

  -------------------------------------------------------

  唐中宗经过二十多年的饱受惊吓,早已经变得软弱怕事。所以重新即位后,他发誓对她的妻子女儿加倍补偿,无论提出什么要求,他都露出慈善的笑容,满口答应。谁知道一补就补过头,韦后的亲戚迅速被封大官,形成后党;女儿安乐公主经常写好诏书,然后把内容挡住,拿去给父皇盖玉玺,中宗也不看内容,宠溺地无一不答应。安乐公主就凭这招,又封了很多亲信占据要职。

  真昏啊。

  有一次,公主找中宗说,想当皇太女,以后传位给她。这个词也真是有创意,估计历史上她是首创的。虽然中宗对女儿宠溺过头,不过这个要求好歹是拒绝了。

  在中宗看来,这只不过是女儿胡闹。但这件小事反应了一个事实:武则天的先例让很多有野心的女性看到了登上顶峰的希望,从而都想尝尝当武则天第二的滋味。。。

  --------------------------------------------------------------------

  韦后和公主的步步紧逼,使太子李重俊坐立难安,因为他不是韦后所生,自然而然成了。更何况,就算是亲母子,武则天不也把儿子们当,一个个摘掉吗?坏风一开,就难以收拾。

  于是乎,太子也想来一场政变,铲除韦后和公主。(真是变上瘾了,就如同女皇之风仍在一样,神龙之变的成功也使得很多不知量力的人以为政变很容易)

  好了,案例3来了。

  那么这次太子政变,有没有满足成功三要素呢?

  1.举事者铁板一块。 (不存在的)

  首先,目前的时局,想通过政变咸鱼翻身的投机者不多。 朝中大臣要不就是韦后或公主党,无立场的就忠于中宗,更何况中宗名正言顺,没什么人想革他命。

  所以最后,参加起事的只有大臣李多祚(与后党敌对)和成王李千里(硕果仅存没被武则天灭掉的远房宗亲)。

  2.集中兵力困敌首脑。 (不存在的)

  这次的政变选择了兵分两路,一路去杀武三思(韦后的情夫,韦党的首脑),一路进宫杀韦后,公主和上官婉儿(韦后女助手,唐朝流行的额头梅花妆就是她原创的)。

  第一路顺利把武三思的头砍飞了,但是第二路则遇到了麻烦。由于外面已经杀声震天,打草惊蛇,宫里的人正准备无头苍蝇般逃窜。

  为什么上官婉儿会在历史里有一席之地?这时候就显真功夫了。她脑子快速转动,立马跑到皇帝李显面前禀告:太子犯上作乱,扬言要先杀奴婢,再杀公主和韦后,最后杀皇上!

  其实太子压根就没想动皇上啊~不过这种时候,皇帝逃命都不够时间,还有时间思考?你说他会信谁?外面杀声震天的太子,还是面前楚楚可怜的婉儿?

  上官婉儿就这样通过一句话,成功把皇上和自己捆在一条船上,最坏的结果,就是自己死了,但皇帝也会拉上垫背。太聪明了,这种人在游戏里智力简直99.

  皇帝等一行人慌忙登上玄武门,这时候才赶到,形成了需要仰攻的局面。这里又输了一着。对比之前的两次政变,都是敌人还在睡觉,玄武门已经到手了。

  3.控制皇帝。(不存在的)

  现在形成了对峙。不过太子这边有三五百人,皇帝身边区区100人,估计还夹杂不少宫女。如果此时太子下令强攻,多半是稳操胜券。

  但是,他竟然犹豫了。原本计划里,他没有想过要与父亲为敌。这临机应变能力,比上官婉儿差九条街。难道他没有看过历史,看看他的先辈李世民是怎么做的吗?

  先控制了父亲再说!事后可以给他当太上皇嘛。

  这时候,皇帝喊话了:你们都是朕的卫士,何苦作乱?此时斩杀反贼,你们都能升官!

  基层的士兵也真好骗,随便开个空头支票,就有大部分调转枪头(所以太子的第一点做得太烂了,完全没有铁哥们)。太子只好调转马头逃离京城(这也够懦弱的,这时逃了,普天之大有容身之处?早知如此你几秒钟之前怎么不下令总攻,所以真是愚蠢之极),最后在荒郊就被身边的士兵砍了脑袋,拿回去领赏了。

  ---------------------------------------------------------------------------

  太子被灭了之后,韦后党借机会搞“肃反扩大化”,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一人,很快,韦后党便权倾朝野。中宗的不闻不问使韦后权力欲迅速膨胀,很快,她就觉得,现在的一切都满足不了她,她的下一个追求,就是成为武则天第二。她当了女皇帝,就把她女儿安乐公主立为皇太女,所以两人一拍即合。

  但是,李显才50来岁,又心宽体键,生活幸福,看来不到7,80岁都不会死。既然如此,看来韦后只能设法加速这个进程了。

  唐中宗

  景龙四年,中宗吃了一碗汤饼后,就突然七窍流血暴毙了。韦后马上宣布长安,第二天又把五个后党成员升为宰相。

  中宗有两个儿子,一个31岁,一个16岁。韦后当然准备伪造遗嘱,立16岁那个为继任皇帝了,幼主好控制嘛。但是长幼有序,立幼不立长,仍引起很多无派系的大臣反对。

  --------------------------------------------------------------------

  就在韦后开开心心地在禁宫里捣鼓这些时,一股潜伏于朝堂之下的势力开始有动静了。那就是中宗的弟弟,睿宗李旦。

  还记得武则天“三摘黄瓜”吗?中宗是那第三根黄瓜,当了20多天皇帝被武则天废了,然后立了她的四儿子睿宗李旦。当然,睿宗也没干多久傀儡就被撸下来了,但好歹也是有名号的唐朝皇帝。既然中宗死了,为什么不让睿宗重新上台,而立一个16岁的幼主呢?很多正直派的大臣会这么想。

  有了广泛的民意,政变起来自然更容易(没错,又要变了)

  这一次政变的主角是李隆基——睿宗的三儿子,日后的唐玄宗。(再变几次就进入开元盛世了,读者们再忍一忍啊)。

  还是成功三要素,我们看看李隆基做得怎样。

  1.手下都是铁哥们。

  这点李隆基早有铺垫,很早前就与禁军结交,称兄道弟,又赐饮食金帛。

  不过光这样或许不够,但是敌人又帮了她一把。韦后掌权后,担心禁军不服,于是想到打人立威,动不动打得皮开肉绽,使得禁军兄弟对韦后恨之入骨(又一个不读历史的主,不知道三国时张飞是怎么死的吗?),所以禁军兄弟都死心塌地跟着李隆基杀韦后,完全不担心被反间。

  2.包围禁宫,取敌首脑

  公元710年六月,一队花匠模样的人进入禁宫,其中一个气质凛然的年轻人,不用说就是我们的主角。他们进入某花匠的房间潜伏,一直等到半夜二更,才开始动手。

  首先进攻的,还是玄武门。关系再怎么铁,也不可能收买守门的所有人。但是有一两个内应就足矣。内应迅速放他们进来,把睡梦中的韦后砍了,然后向其余慌乱的御林军大喊:“韦后毒死先帝,危害社稷!我等今夜应同心协力诛賊,拥立相王(即李隆基的爸,先帝的四弟,第四跟“黄瓜”——李旦),若有人暗助逆党,一律斩杀!”

  你看,这才是有水平的喊话,有萝卜又有大棒,先把造反理由说得光明正大,然后再说跟着我们混有什么好处,最后再说如果反抗就死。比案例三中的太子愣住几秒硬是不下命令强太多了。

  越往里面攻,竟然越多士兵加入政变部队的行列——口口相传的估计也是上面那三板斧,这宣传工作好的。

  唐隆政变

  韦后从杀声中惊醒,这是她第二次经历政变了。虽然这次聪明了点,直接奔往御林军处,但是,所有人早已把她的头当成白花花的领赏银子了——于是韦后、公主,上官婉儿,这一帮梦想重温武则天人生轨迹的女权谋者,就这么走到的生命的终点。

  政变过后,李旦第二次登基,仍称睿宗,李隆基被立为太子,随后睿宗退位为太上皇,李隆基正式登基,是为唐玄宗。

  ——————————————————

  通过以上这么多案例,我们发现想要成功,除了一些基本共通点你要做得足够优秀之外,也有不少“老天爷赏饭吃”的运气成分,仿佛王者自有天助。例如李隆基那次政变,就差点有一个花匠由于害怕,不敢开门想临阵脱逃,后来是这花匠的老婆说,你现在做逃兵,如果政变成功,他们会找你问罪;如果政变失败,他们也会供你出来。这才使花匠回心转意出来开门。

  但相反,失败的那些,往往这些偶然因素就都是朝着不利于他的方向发展。

  所以有时候,天命也是挺重要的。而天命,好像也和你是不是“师出有名”成正比。所以,越能得民心的政变理由,会得到越多无形中的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隆政变成功的原因唐隆政变的结果
唐隆政变,铲除了韦氏一族,暂时平定了混乱的朝局。那么唐隆政变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呢?唐隆政变成功的原因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李唐的政治地位,二是李隆基的公关能力强大,三是李隆基的谋略缜密,执行力强。首先在李唐政变中,李隆基打的是其父李旦的旗号。都是子继父位,李重茂虽是韦后所立的皇上,但本质上还是李唐的子孙,在法统上还是中宗的儿子,有一定的地位。李重福(中宗之子)在后来也以皇子身份发动政变,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号召性。由此可见,李隆基以皇子的身份发动政变还是有很大的号召性的。另外,像大臣刘幽求、钟绍京、葛福顺等,有不少是他的幕僚,就连他的姑母太平公主也一同参与政变,可见李隆基有非常强的公关能力。最后李隆基在政变发动前做了大量的部署和安排,谋划的非常隐秘。韦后仓皇出逃,可见对政变毫无准备。而且在政变中,李隆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其计划之中,可见他非常有谋略,不让其父参与此事,也是做好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打算。
· 唐朝为何有三次政变发生在玄武门?玄武门政变
唐朝为何有三次政变都发生在玄武门?玄武门,是唐代长安城的北大门,默默地守护着初唐时期中央政府太极宫。在无数后人看来,玄武门是个极不太平的“凶险之地”,这里曾发生过三次惊心动魄、几乎改写唐代历史的著名政变。如今,这座闻名天下的政变之门早已不复存在,我们只能凭借想象,去遐想当年玄武门的恢弘、厚重与威严。一场手足相残的惨剧登场纵观历次玄武门政变,其中最著名、最惊险的,还是公元626年由李世民发起的第一次“玄武门之变”。那场惊心动魄的惨剧隐藏在种种史料典籍的字里行间,阴冷刺骨。当年,一个拥有着赫赫战功和众多勇将谋士的秦王李世民,足以让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如坐针毡。随着双方斗争的愈演愈烈,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6月4日清晨,他与早已买通的李建成心腹——玄武门禁军守将常何内外接应,自己则率领尉迟敬德等人埋伏于玄武门内。这天一早,李建成、李元吉准备好一起去向父亲李渊狠告一状,期望削减李世民的势力。不过...
· 唐朝时期的唐隆政变是谁发动的?唐隆政变的经过即结果
唐隆政变,是唐隆元年六月庚子(710年7月21日),由当时相王李旦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于帝都长安城共同发起的一场宫廷政变。李隆基以禁军杀了韦后、安乐公主,并彻底剿灭了韦氏集团告终。这次政变的后果是,即位不足一个月的李重茂退位,李旦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太平公主的权势更加强大。背景李显以神龙革命后,对与其共患难的妻子韦后十分纵容,导致朝政大权逐渐被韦后一族掌握,武三思在韦后和昭容上官婉儿的帮助下,位列宰相,在朝堂中形成了一个以韦氏为首的武、韦专政集团。他们大肆张柬之、敬晖等神龙革命的功臣势力,激化了其他李唐皇族之间的矛盾。首当其冲的就是太子李重俊,他并非韦后亲生,安乐公主与其夫武崇训(武三思子)经常侮辱他并想夺了他的太子之位。707年7月,李重俊发动兵变,杀死武三思父子,但因皇帝仍是中宗,羽林军倒戈,最终兵败被杀。武三思虽死但韦后的势力更加强大,而当时天下并不安定,多有水旱之...
· 唐隆政变是谁发动的唐隆政变的经过
唐隆政变是谁发动的唐隆政变指的是发生在唐朝唐隆元年的一场军事政变,在这场军事政变中权倾一时的韦后集团被彻底的清扫干净,唐隆政变之后相王李旦登基做了皇帝,并且将自己的儿子李隆基立为太子。唐隆政变是谁发动的?唐隆政变是由当时的临淄王李隆基联合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共同发动的,唐隆政变的这一天是公元710年7月21日。李隆基剧照唐隆政变是谁发动的?唐隆政变的发动者是李隆基,在这场政变中李隆基联合了当时颇有势力的太平公主,所以也可以说这场政变是由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共同发动的。李隆基在这场政变中起到了绝对的领导作用。李隆基生于685年,发动唐隆政变的时候年仅26岁,正是一个男人意气风发的年纪。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个儿子,其生母是窦德妃,其爷爷是唐高宗,奶奶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武则天,李隆基的性情最像其祖爷爷唐太宗李世民。唐隆政变之后,李旦继位称为唐睿宗,712年,李旦将皇位让给了李隆基,李隆基就是历史上鼎鼎...
· 唐朝中期的腥风血雨唐玄宗的“唐隆政变”
说起唐朝,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李世民,他开启了贞观之治,第二个想起的应该就是武则天,因为她是第一个女皇,第三个就是唐玄宗,不仅有开元盛世,还有与杨贵妃的缠绵的故事,以及导致唐朝衰落的安史之乱。这是你知道的,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武则天和李隆基之间还有三个皇帝,只不过这三个皇帝走马观花一样上任又下台或者死亡,直到李隆基登上皇位才稳定下来,而李隆基登上皇位也不是一帆风顺,那也是经历了腥风血雨。首先说下当时的形式,武则天退位以后,李显即位,是唐中宗,李显的复位,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等功劳很大,唐中宗对他们也有很大的封赏,但是李显作为一个没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最感激的却是自己的韦皇后,因为她与李显共患难,对于韦氏非常的纵容,加上自己能力不行,导致大权旁落。皇权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掌握。而韦皇后又和梁王武三思勾结在一起,为什么这两人勾结呢?倒不是说两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