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如崇祯帝没有自杀迁都南京,是否会出现南北朝对峙?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4
转发:0
评论:0
如崇祯帝没有自杀迁都南京,是否会出现南北朝对峙?,作为最后一个汉人政权,很多人都为明朝的遭遇惋惜,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城后,崇祯

  作为最后一个汉人政权,很多人都为明朝的遭遇惋惜,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城后,崇祯皇帝无路可退,选择上吊自杀殉国,这些史料大家耳熟能详,但是现在很多人认为明朝本可以继续存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想法呢?众所周知,朱棣上位之后迁都北京,不过南京依旧是明朝名义上的“都城”,存在完整的内阁制度,如果崇祯没有自杀而是选择逃往南京继续抵抗,是否有能力守住南方地区,形成南北对立的局面呢?或许存在这样的可能,不过几率非常小?

  一、崇祯曾经想逃往南京

  人们普遍认为崇祯据守北京从未退却,然而很多迹象表明,崇祯曾有放弃北京的想法,明朝与清军几次交手之后,崇祯认为双方嗨哟弹劾的余地。

  皇太极同意议和,不过却提出了一个让明朝无法接受的条件,皇太极认为双方可以像之前的宋朝与辽国那样相处,然而明朝不愿放份,要求清朝向自己称臣,清朝自然不会答应,因为一个“面子”问题,和谈宣告破裂,不久之后李自成拿下山西。

  崇祯不得不重视北京的安危,决定南下,计划从天津走水路,由南方军队接应入住南京,在南京继续抵抗。

  不过崇祯不甘心这样失败,这个一上位就除掉大奸魏忠贤的天子不想如同丧家之犬一样逃窜,况且宁远还有吴三桂的三万精锐,崇祯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守卫京城,不想落下逃窜的名声,朝中的许多大臣也不同意迁都,至少把吴三桂的军队调回来做最后一搏,

  可是明朝末年各地都是起义,朝廷国库空虚,严重不足,崇祯没有等来吴三桂,却等来了李自成的农民军,不甘心做亡国奴,崇祯上吊自杀,后来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清军入关建立统治政权,明朝残余势力南下成立南明。

  不妨做一个设想,如果崇祯去了南京,会不会出现南北对峙的局面。可以肯定的是藩王争权的情况不会发生,作为合法的皇帝,崇祯自然是绝对的主心骨。

  二、北方的局面和历史发展几乎一样

  我们来看一下北方的局势,如果崇祯南下,意味着让出了北方,李自成可以毫不费力的占据北方大片地域,与真实的历史大致相同,吴三桂在内外夹击之下很可能投靠清军,清军入关也是迟早的事情。

  从李自成的行事做法来看,始终没有摆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不具备掌管天下的能力,败给清朝也是迟早的事情,清朝入关之后,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等会迅速落入手中,清朝也许真的与明朝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不过这种局面只是暂时性的,朝代更替,老旧政权抵受不住新兴势力的冲击是历史必然,清朝拥有更多的战争资源,细数历史上偏安南方的政权,最终无一例外都被统一,坐镇北方的清朝统一全国只是时间问题。

  说完了推测,说回真实的历史情况,南明政权 并非上下一心,崇祯时期党派之争愈演愈烈,况且崇祯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不相信任何人,即便崇祯逃往南方,君臣之间的猜忌并不会减少,直白的说,如果明朝不进行脱胎换骨的革新,南北对峙的局面终将会被打破。

  清朝入关之后发展势头更盛,明朝拿什么来抵抗,200多年的历史发展,让明朝已经走向了末路,天下局势已经不在明朝这一边了。

  三、短暂的对峙,终究会统一

  作为从关外打进来的政权,清朝入主中原之后没有急躁的歼灭明朝残余势力,而是先行稳定自己的占领区,可能会有一段相对和平的对峙期,养精蓄锐之后,清军依旧会南下,逃亡南京已经是最后的选择了,崇祯不甘心接连受辱,绝不会做亡国奴。

  其余的王爷们则会陷入争权夺位之中,对于一个统治了200年的政权来说,内部问题非常多,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而且明朝建立之后,并没有出现唐宋的繁华,反而沿用了元朝许多制度,况且明朝皇帝多数没有治国才能,老百姓也在期待另一个新兴的政权解放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崇祯为何选择自杀不迁都南京?
导读:面对李自成的疯狂进攻,崇祯皇帝为何选择自杀,而不不迁都南京?要知道南京向来是明朝的陪都,在这里拥有一套现成的宫廷系统。他自杀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一封仓促留下来的遗书似乎解开了其中的秘密……1644年一个春日的拂晓,往日庄严肃穆的紫禁城一片混乱,一个中年人和他的一个随从互相搀扶着爬上了紫禁城北边的万岁山,他们找到两棵一人高的海棠树,然后拿出随身带着的绳子,在树上上吊自杀了。这个上吊自杀的中年人就是大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崇祯皇帝死得非常狼狈,据说当时他披散着头发,穿着蓝色的衣服,左脚光着,只有右脚上穿着一只红鞋,但是即使是这样的情况下,崇祯皇帝为了避免后人对他的死产生不必要的猜测,还是特意留下了一封遗书,对他的自杀作了一个说明,那么这个当了17年皇帝的崇祯究竟为什么会自杀?他的死又是谁造成的那?网络配图时间回到1644年崇祯十七年的正月,这一段时间,京城始终是天色晦暗,尘土飞扬,北...
· 历史变迁——南北朝的对峙
?从公元304年前赵自立起,到439年北凉灭亡止,共经过一百三十六年。扰乱中国的五胡,快多和汉族同化了。只有拓跋氏,其起最晚,其入中原也最后,所以又和汉族相持了一百四十年。此时的南方,虽经宋武帝一度削平异己,然而纷争之际,外兵不能遽去,人心的积习未除。而宋武帝以后,为君主的,又没像武帝一般强有力的人物。所以仍是内外相持,坐视北方有机会而不能乘,甚至反给北方以机会。恢复中原,遂尔终成虚语。当刘宋开国之时,南朝的疆域还包括今山东、河南之境。宋武帝死后,魏人乘丧南伐。取青、兖、司、豫四州。其时正值徐羡之、傅亮、谢晦等废少帝而立文帝。文帝立后,和檀道济合谋,讨除羡之等。后又并杀道济。忙于内乱,无暇对外。而自檀道济死后,功臣宿将亦垂尽。于是430年、450年两次北伐都失败。魏太武帝反自将南伐,至于瓜步。所过郡邑,赤地无余。南北朝时,北强南弱的情势,实始于此。宋文帝后,孝武帝和明帝都猜忌宗室,大加屠戮...
· 如果项羽没有自杀:历史会不会因此改变?
刘邦项羽争天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项羽最终战败,自刎乌江,更是传奇中的传奇。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叹息,认为项羽心理脆弱,承受不了失败的打击,所以最终没有回江东图谋东山再起,而是选择了自尽。更有甚者认为项羽这是懦夫的表现。图片来源于网络项羽回江东还能东山再起吗?乌江自刎,是懦夫的表现吗?自刎乌江之前,项羽在垓下经历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大战。战前,项羽与刘邦议和于鸿沟,约定彼此退兵,结束争端。此时,长年累月的战争使得双方都心力交瘁,所以,议和的时候刘邦是认真的,项羽也是认真的。然而,就在项羽领兵返回大本营的路上,经过张良的撺掇,刘邦反悔了,意识到此时议和,得到的并不是长久的和平,而是长时间的休战,一旦项羽喘过气来,战争必然会重新开始。于是,刘邦单方面撕毁议和条约,咬住项羽的尾巴,尾随而上。项羽暴怒,掉过头来杀了个回马枪,刘邦大败,逃回固陵,深沟高垒,避战不出,项羽则将固陵围起来,猛攻猛打。...
· 如果项羽没有自杀历史会不会因此改变?
刘邦项羽争天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项羽最终战败,自刎乌江,更是传奇中的传奇。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叹息,认为项羽心理脆弱,承受不了失败的打击,所以最终没有回江东图谋东山再起,而是选择了自尽。更有甚者认为项羽这是懦夫的表现。图片来源于网络项羽回江东还能东山再起吗?乌江自刎,是懦夫的表现吗?自刎乌江之前,项羽在垓下经历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大战。战前,项羽与刘邦议和于鸿沟,约定彼此退兵,结束争端。此时,长年累月的战争使得双方都心力交瘁,所以,议和的时候刘邦是认真的,项羽也是认真的。然而,就在项羽领兵返回大本营的路上,经过张良的撺掇,刘邦反悔了,意识到此时议和,得到的并不是长久的和平,而是长时间的休战,一旦项羽喘过气来,战争必然会重新开始。于是,刘邦单方面撕毁议和条约,咬住项羽的尾巴,尾随而上。项羽暴怒,掉过头来杀了个回马枪,刘邦大败,逃回固陵,深沟高垒,避战不出,项羽则将固陵围起来,猛攻猛打。...
· 明朝最勤奋皇帝崇祯帝如果没有自杀,明朝还有翻盘的机会吗
崇祯帝作为明朝最勤奋的皇帝,明朝还是灭亡了。从明成祖朱棣开始,最后死社稷的是明思宗崇祯朱由检。李自成杀进北京,崇祯煤山自缢,至此明朝276年国祚断绝。很多人可惜崇祯之死,认为他若逃往江南,明朝未必没有翻盘的可能。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答案。历史上,崇祯早就考虑过迁都南京,让太子坐镇北京监国,但包括首辅陈演在内的绝大部分朝臣都反对,认为天子不可移驾。自此,城破之前迁都之议废止。而城破之日,崇祯皇帝也没想着殉国,曾试图从安定、德胜、齐化三门逃亡,但均无人给他开门。崇祯本来也是想跑的,但大臣们不让他跑,想把他当投名状,但崇祯是不可能投降的,于是剩下的就只有自杀了。以上是事实,那么咱们假设一下,崇祯如果如愿成功出城,跑到了南京呢?明末各路起义军作战的范围基本是北方数省,而江南几乎没有遭到什么破坏,扬州瘦马依旧莺莺燕燕,秦淮河水依旧脂粉流淌,这么看来钱是有的。江南富足,百姓自然众多,那么人——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