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五京制是什么意思?曾有哪些国家使用这个制度?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97
转发:0
评论:0
五京制是什么意思?曾有哪些国家使用这个制度?,五京制,指多个国家首都管理制度,五京制的渊源说法不一,最早有明确的记载为成书

  五京制,指多个国家首都管理制度,五京制的渊源说法不一,最早有明确的记载为成书于945年的《旧唐书》,即757年所设置的唐朝形式上五京。渤海五京制首见于1044年修的《新唐书》,然而其具体设置年代缺载。五京制对后世首都建置制度上影响深远,前后历经唐(含渤海)、辽、金,自8世纪中叶起至13世纪,长达400多年。但据《战国策·燕策一》“孟轲谓齐宣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伐燕”以及《齐策一》“齐车之良,五家之兵”等记载。战国时齐国也应该有过五都制。

  概述

  五京制,一般指辽金两代分设多个首都管理国家的制度。除了辽金之外,唐代、渤海国、新罗也曾有类似的或名义上的五京。辽五京置留守,留守行府尹事。金五京留守兼本府尹及本路兵马都总管。

  史料记载

  《辽史》中五京并称共35次,其中两次是渤海五京,余者均为辽代五京;而且其中五京常于“二帐”、“十二宫”并称。检索全部二十五史,出现五京这一语汇的有《旧唐书》卷三十八唐“五京”,《新唐书》卷二一九“渤海五京”,《金史》卷一的“渤海五京”、卷二四中的“金五京”(“袭辽制,建五京”)。

  沿革

  中国自西周以来就实行复都制,周武王灭商后为了控制东方而设立雒邑。五京的设置,最早源于唐朝中期,唐朝于618年以长安为京师,657年以河南府为东都,时为陪都制。690年,以太原府为北都,至742年,以京师为,改东都为东京,改北都为北京。757年12月置凤翔府,号为,与南京成都府,中京京兆府,东京河南府,北京太原府合为五京,至此,唐五京正式确立,762年以后,罢凤翔府京名。在东北的渤海国也设立了五京制,但渤海没有给后世留存下自己的文献典籍,渤海纪事始见于中国正史《旧唐书》及《新唐书》,此后,有关渤海国的史实陆续散见于历代的各种文献,其中包括日本与朝鲜的史籍。在《辽史》中记述了渤海国的灭亡。

  辽初以龙眉宫为上京临潢府,始建于918年。至928年以东平郡为南京,至938年得燕云十六州,改幽州为南京析津府;改东平郡为东京辽阳府。1009年,在原奚族地区的七金山土河之滨,仿造故唐“神都”洛阳的建制建立都城,号中京大定府。1044年以云州为大同府,至此辽同时并设五京,直至1125年覆亡。

  金初接受了辽朝的五京建制,沿袭其号,1138年以其兴起之地为上京会宁府,改原来辽上京临潢府为北京,加上宋朝都城汴京开封府,这时有七京。不久,削去辽上京临潢府的京号,1153年迁都燕京,又削去上京会宁府的京号;改辽南京析津府为中都大兴府,即为中京;改中京大定府为北京大定府;改宋汴京开封府为南京开封府,重新确立了金五京建制,直至1173年又重新恢复会宁府为上京,直到金覆灭,一直有六京之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五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五服制度?
五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五服制度?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人死以后,亲属为表示对死者的哀思之情,要穿特别的衣服,称丧服或孝服。但最早的丧服却不是这个意思,而是畏惧鬼神的一种表现。人们认为人死以后,灵魂还存在,并能祸及子孙。如子孙有过错,灵魂会予以惩罚。为了逃脱灵魂的惩罚,人死以后,亲属往往要到外边躲藏一时,或穿上一种特制的衣服,让灵魂认不出来,实际上是一种护身服。渐渐地,这种护身服便演变成了现在广为人知,并为人们所接受的孝服。大约西周的时候,就有了关于丧服的记载,那时称为“素服”。春秋前期,丧服逐渐流行,而且形成了相关的制度。特别是在鲁国,丧服制度已经相当完备了。鲁襄公死后,在埋葬他的时候,他的儿子昭公一连接着换了三次丧服,因不合规定,而受到了当时人们的责备。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使周礼遭到破坏,治丧出现了严重的违礼现象。这种违礼现象不仅使统治者感到忧虑,而且引起了士人特别是儒家...
· 周朝都有哪些具体国家制度?周朝国家制度简介
封建制度“封建制”也称“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封建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在“封建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即相当于中世纪欧洲诸王国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即现代意义上的联邦的基础。周王是共主性质的(共主是氏族社会遗留的领袖模式,禹为最后的氏族共主),诸侯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宗法制度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
· 五京制
沿革中国自西周以来就实行复都制,周武王灭商后为了控制东方而设立雒邑。五京的设置,最早源于唐朝中期,唐朝于618年以长安为京师,657年以河南府为东都,时为陪都制。690年,以太原府为北都,至742年,以京师为西京,改东都为东京,改北都为北京。757年12月置凤翔府,号为西京,与南京成都府,中京京兆府,东京河南府,北京太原府合为五京,至此,唐五京正式确立,762年以后,罢凤翔府京名。在东北的渤海国也设立了五京制,但渤海没有给后世留存下自己的文献典籍,渤海纪事始见于中国正史《旧唐书》及《新唐书》,此后,有关渤海国的史实陆续散见于历代的各种文献,其中包括日本与朝鲜的史籍。在《辽史》中记述了渤海国的灭亡。辽初以龙眉宫为上京临潢府,始建于918年。至928年以东平郡为南京,至938年得燕云十六州,改幽州为南京析津府;改东平郡为东京辽阳府。1009年,在原奚族地区的七金山土河之滨,仿造故唐“神都”洛阳
· 这俩国家仍在使用朱元璋的这项制度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元年”。朱元璋在为期间,社会的生活又一次步入正轨!结束了百姓动荡不安的生活!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他建立的一项制度---一世一元制。所谓一世一元制,就是一位君主在位期间只用一个年号,因年号基本只有汉文化圈国家采用,所以一世一元制也是只有汉文化圈国家采用,年号由汉武帝始创,日本、朝鲜半岛、越南均有采用,一般来说,大多数君主在位期间有多个年号,但凡遇到大事、天灾人祸、立后生子等就会改元,所以很多帝王根本不能用年号来称呼。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实行一世一元制,关于他实行一世一元制的真正原因,并无明确记载,有人猜测一是集中皇权,二是方便纪年,三是防止经常改元造成的扰民,一世一元制为取代明朝的清朝沿用,因此后世一般用年号称呼明清两朝皇帝,例如洪武皇帝,永乐皇帝,正德皇帝,万历皇帝,顺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光绪皇帝等。公元1802年,出身贵族的阮福...
· 秦始皇都创立了哪些国家制度?秦朝制度简介
创皇帝制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秦王嬴政兼采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尊号,宣布自己为这个国家的第一个皇帝,后世子孙代代相承,递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万世皇帝,废除谥号,规定皇帝自称曰“朕”,并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这些都是为了显示皇帝的无上权威,表示秦的统治将万世一系,长治久安,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秦朝首都咸阳及其附近关中平原由内史直接管理。中央制度秦始皇以战国时期秦国官制为基础,把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政府机构,在这个机构中,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掌政事,太尉掌军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图籍秘书,监察百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其中有掌宫殿掖门户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