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建立与灭亡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67
转发:0
评论:0
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建立与灭亡,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

  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

  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北京市)。燕国国祚八百二十二年,在诸侯列国中始终处于中下游地位。

  前222年,秦灭赵,陈兵易水,燕太子丹暗派荆轲刺秦,最终失败,荆轲被杀,秦王嬴政大怒,即命王翦发兵攻燕,燕王喜率公室卫军逃辽东。

  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虏燕王喜,燕国灭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周武王十三年,召公奭跟随周武王发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军,商纣王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之弟周公旦手持大钺,召公高手持小钺,左右夹辅周武王举行祭社大礼,向上天和商朝百姓宣告帝辛的罪责。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召公奭封在蓟地(今北京),建立臣属西周的诸侯国燕国。但召公奭没有前往蓟地就封,而是派他的长子克管理蓟地,自己则留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继续辅佐周王室。

  公元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北京市)。

  前7世纪时,山戎先后南下攻伐郑、燕、齐等国,燕桓侯时被迫迁都临易(今河北容城)以躲避山戎的侵扰。

  前664年(燕庄公二十七年),山戎对燕国大规模侵略,燕庄公不敌,向齐国求援。齐国此时是齐桓公在位,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向山戎大举反攻。齐桓公在伐山戎时,同时把孤竹、令支也灭了,最终得以保全燕国。燕庄公对齐桓公非常感激,不惜优礼相待,亲自送齐桓公入齐境。齐桓公曰:"我非天子,作为诸侯的您相送不宜出境,我不可以无礼于燕"。于是把燕庄公所至之地为界割与燕,命燕庄公复修召公之政,如成康之时纳贡于周天子。

  前657年(燕襄公元年),燕国又自易都回蓟城。

  前539年(燕惠公六年),燕惠公想要去掉诸大夫而重用自己的心腹宋,大夫共同诛杀宋,燕惠公恐惧,逃奔到齐国。前535年(燕惠公十年),齐国的高偃到晋国请求共同攻伐燕国,护送燕惠公回国。晋平公表示赞许,与齐国攻伐燕国,护送燕惠公回国。岂料燕惠公刚回到燕国便死去,燕国拥立新君燕悼公。

  前380年(齐矨公二十三年),秦、魏两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表面上答应救韩,实际上却秘密集结军队,向燕国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攻占了桑丘(今徐水县东南)。

  前379年(齐矨公二十四年)燕国向三晋求援,三国迅即出兵伐齐,兵至桑丘。

  前378年(齐矨公二十五年),齐国攻打燕国,三晋为救燕,再度攻齐,直至占领灵丘。

  公元前373年(齐矨公三十年),燕、齐于林营(有的说是林孤)交战,燕胜齐败。

  前355年(燕后文公七年),齐国侵掠燕国易水之地,燕国反击,大败齐国。

  前356年(燕后文公六年),燕后文公与赵国在阿地举行会盟。

  前335年(燕后文公二十七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合纵抗秦。苏秦担任纵约长,并佩带六国相印。

  前333年(燕后文公二十九年),燕文公死,太子继位,这就是燕易王。易王刚刚即位,齐宣王就趁着给文公办丧事的机会攻打燕国,夺取了十座城池;苏秦到齐国游说,说服齐王把十座城池又归还了燕国。

  前323年(燕易王十年),燕国参加了公孙衍发起的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活动,燕国在此年称王。此年苏秦和燕后文公的夫人通奸,害怕被杀掉,于是就游说易王派他出使齐国去搞反间计,借以扰乱齐国。

  前321年(燕易王十二年),燕易王去世,子哙继位。齐国人暗杀苏秦,齐宣王又任用了苏秦的弟弟苏代。

  前318年(燕王哙二年),燕王哙将燕王的君位"禅让"给相国子之,并把三百石以上高官的玺印全部收回,交由子之任命,燕国一切政务都由子之裁决。

  前314年(子之三年),太子平与将军市被起兵攻击子之并失败,市被死于乱军之中。齐宣王趁机伐燕,将军匡章率军在出兵50天内攻破燕国,燕王哙和子之被杀。同时中山国也趁机出兵攻占了燕国部分领土。在燕国军民的奋力抵抗和赵、韩、秦、楚等国的压力下,齐国不得不退兵,赵国拥立在韩为人质的公子职,并以兵护送至燕国,燕国相国子之死后两年,燕国人共同拥立公子职,是为燕昭王。

  主词条:燕昭王招贤、燕昭王修筑黄金台、燕昭王求士、千金买骨、乐毅改革

  燕昭王在易水筑武阳城,励精图治,决心兴复燕国,报仇雪耻。他采纳郭隗的建议,招贤纳士,拜郭隗为师,给以优厚待遇,"卑身厚币以招贤者",筑黄金台,"千金买骨",结果各国贤士们争着奔赴燕国,燕国很快集中了一大批各方面的人才。其中最著名的有四个:乐毅、邹衍、剧辛。

  燕昭王吊祭死者,慰问孤儿,和臣下们同甘共苦,后期又以乐毅改革国政,励精图治,原本弱小的燕国成为一时之强,燕国殷实富足了,士兵都乐于出击,不惧怕战事。

  前288年(燕昭王二十八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以及赵、魏、韩等国共同谋划,贮备发兵征讨齐国。随后燕昭王派苏秦出使齐国,首先要求齐宣王归还前人趁燕国内乱攻下的十座城池,然后鼓动齐国攻打宋国,离间齐赵两国的关系,并在赵武灵王、魏襄王、楚怀王、韩襄王这些大国王侯之间进行外交游说。

  前286年(燕昭王三十年),齐国灭宋国,引起各国震动,各国频繁会盟,推动了反齐联盟的建立。

  前284年(燕昭王三十二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率倾国之兵联合秦、韩、赵、魏五国伐齐,获得大胜,五年内连下齐国70余城,报了当年齐国入侵燕国之仇。此役后,齐国疆土只剰莒(今山东日照市莒县)、即墨二都。

  燕昭王时,有燕将秦开,在东胡作为燕国的人质,东胡人很信任他。秦开归国后,起兵袭击大破东胡,"东胡却千余里",结果燕国边境向东推进了一千多里,大大开拓了燕国的疆域,而燕国亦随即开始修筑北长城。北长城西端起自造阳(今河北宣化东北),向东到达汉城(今韩国首尔)。燕国的疆域到了历史上最大范围。

  前279年(燕昭王三十三年),燕昭王死,燕惠王即位。燕惠王为太子时,就与乐毅不合。齐国即墨守将田单知道燕国君臣相疑,利用这点,施反间计,燕惠王中计以骑劫代替乐毅,乐毅担心被杀,便逃亡赵国。

  骑劫平庸无能,并无军事才能,他代替乐毅为将,造成了燕国军心动摇。田单则故意诱使骑劫犯错误,以激励齐军的士气。田单以火牛阵一战大败燕军,骑劫为齐军所杀,燕军望风而逃,齐军很快就收复了失陷的70余城,趁势复国。

  前272年(燕惠王七年),燕国统治集团,燕惠王为燕相公孙操所杀,并立惠王子燕武成王为傀儡。

  在燕武成王、孝王、王喜三代,秦国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为迎合秦国之意或乘赵国危难之机,燕国不断挑起与赵国的争端。

  前265年(燕武成王七年),秦国乘赵国国君新旧交替,政局不稳之际,连取三城,燕与秦南北夹攻,齐国派田单率军救赵,田单西拒秦军之后,又率赵、齐联军对燕国进行报复,占领了燕地中阳(今唐县)。

  前259年(燕武成王十三年),燕国趁赵国在长平之战大败之际,诱使赵北部的武垣令傅豹、王容、苏射率众投入燕国。

  前251年(燕王喜四年),秦昭王去世,燕王派国相栗腹和赵国订立友好盟约,送上五百镒黄金给赵王置酒祝寿。栗腹回国报告燕王说赵王国内年轻力壮的人都战死在长平了,他们的孩子还没有长大,可以进攻赵国。燕国派栗腹带军攻赵,赵国派廉颇率兵抵御,栗腹遭斩,廉颇趁势包围了燕国的都城。燕国派任命将渠议和,赵国听了将渠的调处,解除了对燕国的包围。

  前243年(燕王喜十二年),赵国派李牧进攻燕国,夺取了武遂和方城。赵国屡困于秦国,又逼走廉颇,以庞暖代将。燕王喜以为有机可乘,问剧辛能不能攻打赵国。剧辛凭借着自己当年与庞暖作朋友时的印象,对庞暖做出了评价,他认为庞暖是很容易打发的人。于是燕国即以老剧辛为帅,伺机进袭赵国。结果剧辛轻敌,率军冒进,被赵军统帅庞暖击败,剧辛被俘杀,燕军损兵二万。

  前236年(燕王喜十九年),赵再次率军伐燕,攻取狸、阳城。燕国屡屡战败,秦国则以救燕为名,不断出兵攻占赵地。

  前232年(燕王喜二十三年),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

  前228年(燕王喜二十七年),秦破邯郸,赵公子嘉逃到代地,秦军兵临易水,燕国统治集团一片惊惶。太傅鞠武主张与代、齐、楚、匈奴联合共同抗秦,太子丹认识到诸侯均服秦,不可能再组织合纵,而采取刺杀手段。

  前227年(燕王喜二十八年),太子丹派荆轲携带燕督亢(今河北易、涿地区)图和秦叛将樊於期首级,与秦舞阳前往秦国诈降企图刺杀秦王嬴政。荆轲刺秦失败,秦国依此为借口派王翦与辛胜率军大举攻燕,燕、代联军于易水之西组织抵抗,秦军大败燕、代联军。

  前226年(燕王喜二十九年)秦将王翦率军攻破燕都蓟城(今北京西南),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卫军逃辽东。秦将李信带兵乘胜追击至衍水(今辽宁浑河),再败太子丹军,消灭了燕国卫军主力。燕王杀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国未允。鉴于燕赵残余势力,已成囊中之物,为集中兵力对付魏楚,暂停进攻。

  前222年(燕王喜三十三年),秦王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虏了燕王喜,燕国灭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战国七雄之一燕国
燕国简介燕国,西周十二诸侯、战国七雄之一,姬姓。始封君为周王朝的开国功臣、周文王的庶子姬]。周灭商前,他的封地在召(今陕西省歧山县西南),故称召公筮。周灭商后,武王封姬]于燕(今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北5公里处),并同时封尧的后代于蓟(今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一带)。召公]受封后,没有去就国,留下辅佐武王,任太保之职(与周公旦共掌朝廷军政大事),让其子去燕就封。虽后,燕国吞兼并了蓟国,将都城由琉璃河迁到蓟。西周时期,燕国主要活动疆域在北京地区,周围分布着许多戎、狄和霍貊(分布在今辽宁至朝鲜江原道一带、东夷的一之)部落,仅东南面与齐国相邻,因此与中原各诸侯交往较少,史书记载也欠祥,只知当时共11代燕侯,前8代不知名号,后3代为惠侯、厘侯、顷侯。春秋时期对燕国的记载也不多,且燕侯世系常互相矛盾。西周晚期,燕国北方常有戎、狄为患。据《世本》记载:为避山戎入侵,公元前697年,燕恒侯迁都临易(今河北省容...
· 燕国的历史之一《燕国的始封》
燕国的历史之一《燕国的始封》燕国的始封燕国是西周至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封国。关于它的始封,《史记》卷34《燕召公世家》有明确的记载,称:“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史记》卷4《周本纪》也说武王伐纣之后,“封召公]于燕”。召公名],姬姓,是与周室同姓的贵族,因食邑于召,称为召公。他和周公旦、太公望,都是西周开国奠业的重臣,也是周文王、武王最为信任、倚重的人。可见《史记》认为燕国始封于西周成王灭商之后不久。始封者是燕召公。但这一看法受到近代以来学者的怀疑。齐思和《燕、吴非周封国说》就认为“召公之封,尤有可疑。夫武既克殷,灭国甚多。择地而封,岂患无土?又何必远流之幽州之野?且戎、狄杂错,召公又安得越之而有燕?”他从幽蓟偏远,远离西周统治中心出发,怀疑燕国始封于召公的定说,推测燕国是“原本夷狄而冒为姬姓者也”。这种看法在近代以来的学术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传世和出土的铜器证实燕国确实始封于西周...
· 燕国的灭亡传
燕国的灭亡公元前230年,赵国发生大地震和大灾荒。次年,秦国利用这一机会发动了灭赵之战,王翦率军东出井陉(今井陉县东北),杨端和军由河内(今河南新乡一带)北上,南北合围赵都邯郸。公元前228年,邯郸失陷,赵王迁被俘,赵公子嘉率其宗族数百人逃至代(今蔚县东北),自立为代王,继续抗秦。王翦率军驻扎中山,随时准备向燕大举进攻。燕国第一次直接处于秦军兵锋之下,真正感到亡国的威胁了。荆轲刺秦王秦灭赵之后,燕国成为下一个进攻的目标。面对这种形势,燕国统治集团采取了两个对策:一是由谋刺秦王政;二是与赵国残余势力代王嘉政权联合拒秦。谋刺亲王政的计划由燕太子丹秘密制定并主持。太子丹年青时与秦王政(当时称赵政)在邯郸相识,关系融洽。赵政回国即位秦王后,太子丹入秦为质,却受到冷遇。他“怨而亡归”。还在秦灭赵之前,太子丹就已意识到燕国形势日趋危急,他为此而向老师鞠武征询“图秦”的良策。鞠武提出了“西约三晋,南连齐...
· 五代十国之一:后梁的建立与灭亡
后梁(907~923年),即梁朝,五代十国之一,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907年,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国号大梁,建都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期间909-913年建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史称后梁,唐朝正式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梁王朝自梁太祖朱温开国之前就长期与后唐前身即河东的晋国争霸直至亡国,共历三帝,前后17年。因为皇帝姓朱,为与南北朝时的南梁相区别,故又称朱梁。朱全忠原为黄巢大将,原名朱温。降唐后赐名全忠,任宣武军节度使,据汴州(今开封),渐渐成为唐末最强大的藩镇,并受封为梁王。天佑元年(904年)闰四月,自长安劫持唐昭宗李晔至东都洛阳,又于八月加害,并另立其年仅13岁的儿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唐天佑四年四月十八日(907年6月1日),朱全忠改国号大梁,建元开平,史称朱梁,是为梁太祖。梁朝疆土是中原五个王朝中最小的一个,辖地仅今河南、山东两省,陕西、湖北大部,河北、宁夏、山西、江...
· 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南唐的建立与灭亡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定都江宁(今南京),传三世一帝二主,享国三十九年,是十国当中版图较大的国家。935年南吴睿帝加封徐知诰为齐王,并将升州、润州等十州之地划归齐国;937年徐知诰建立齐国;同年十月,徐知诰受禅称帝,国号"齐",改元升元;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958年李璟去皇帝尊号,称江南国主,并向后周称臣;975年宋军攻占金陵,后主李煜出降,南唐灭亡。南唐最盛时幅员35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湖北和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约500万。南唐三世,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使得江淮地区在五代乱世中"比年丰稔,兵食有余",为中国南方的经济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南唐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之一。南唐虽偏安于淮河以南,却是五代十国时期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