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到来,为何西学东渐成效甚微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96
转发:0
评论:0
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到来,为何西学东渐成效甚微,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明代万历年间,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华传

  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

  明代万历年间,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同时带来西方科技、文化等。这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所触动。此时的西方科学技术开始迅速发展,而中国这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较缓慢,相对落后于同时期的欧洲。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的教义同时,也传入大量科学技术。当时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学技术上的知识,但是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这一阶段的西学东渐,由于雍正的禁教,加上罗马教廷对来华传教政策的改变而中断,但较小规模的西学传入并未完全中止。

  此时的西学传入,主要以传教士和一些中国人对西方科学著作的翻译为主。1605年利玛窦辑着《乾坤体义》,被《四库全书》编纂者称为”西学传入中国之始”。当时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在天文学、数学和地图学方面,由于只在少数的士大夫阶层中流传,而且大部分深藏皇宫,没有能够很好的普及。

  鸦片战争前后直到五四运动前后

  19世纪中叶前后开始,西方人再度开始进入中国,并以各种媒介带来西方的新知识。

  鸦片战争后,他们的基本思想就是了解夷情,“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些卓识远见表明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潮的始初就和爱国精神交融在一起。包括林则徐组织人力翻译慕瑞的《地理大全》部分章节而编成的《四洲志》(1841年)、林则徐将资料交付魏源编成的五十卷巨著《海国图志》(1842年),以及徐继舍的《该环志略》(1848年)、江文泰的《红毛英吉利考略》(1841年)、杨炳的《海录》(1842年)、肖会裕的《英吉利记》(1842年)、梁廷扔的《合众国说》(1844年)等。从1840年到1861年,中国的文人学者写出了至少二十二部介绍夷情的著作。

  甲午战争以后,由于中国当时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命运,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出现了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等一批思想家。他们向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政治上也要求改革。这一时期大量的西方知识传入中国,影响非常广泛。许多人以转译日本人所著的西学书籍来接受西学。进入民国时期,由于对政治的不满又进一步导致知识分子们提出全盘西化的主张,在五四时期这种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一波的西学东渐,一直持续到当代而未止。

  尽管如此,纵观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它的成就是巨大的。虽然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艰难探索和吸收过程,但毕竟使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大大加速,客观上加快了清王朝灭亡的脚步,为中国早日推翻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奠定了基础。但墨守成规、亦步亦趋的学习心理使中国的每一步学习都事倍功半,成效大打折扣.学习中的'一边倒'现象和盲目照搬现象使中国的西学东渐走了许多弯路,学习中的'急功近利'思想也是造成西学东渐成效甚微的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解密诸葛亮真实的用兵才能:多次北伐成效甚微
作为三绝之一的诸葛亮俨然已被后人奉若神明,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把他描写的用兵如神,事事料敌先机,关张赵马黄等大将在他手里如提线木偶般。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有没有这么神呢?《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是琅邪阳都人,早孤,跟随从父诸葛玄依附刘表,后来诸葛玄去世,诸葛亮就躬耕陇亩,和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相善,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刘备屯新野的时候,徐庶推荐刘备去请诸葛亮,刘备去了三次,才见到。此次见面对话,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据荆州、下益州,和曹吴三足鼎立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远景,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从此,刘备如鱼得水。后来,刘琮降曹,刘备率领十万百姓逃亡,危急时刻,是诸葛亮孤身赴吴,说服孙权,连刘抗曹,然后在赤壁大败曹操。刘备趁机收江南,督零陵、桂阳和长沙三郡,调赋税,充军实,从此日益壮大,终于和曹吴成鼎足之势。建安十六年,诸葛亮把荆州交予关羽,与张飞、赵云溯江而下,平定郡县,和刘备围攻成都。成都...
· 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的记忆真的过目不忘吗?
利玛窦在中国时,他过人的记忆力常被他人所称道,许多中国士大夫想要向他学习,于是他用中文写了《西国记法》来介绍记忆方法,该书后来被重新摹写,《利玛窦的记忆宫殿》是在台湾出版时翻译的名字。图片来源于网络利玛窦的记忆力堪称过目不忘。他在澳门只学习了一年汉语就进入,而在此之前他对中国的了解少之又少。在华传教的过程中,他不断学习中国文化,成就不凡,不但可以用中文翻译西方书籍,还能与中国士大夫坐而论道,辩论一些中国儒家的东西。除了中国知识,利玛窦还精通许多自然科学,以及希腊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据说还会一些日语。不过除了一副好记性,利玛窦也有一套他有效的记忆方法,也就是记忆宫殿法。这种方法主要指根据所事物的顺序变成一个个的意象,并把意象封存在一个宫殿里,而这个宫殿就在你的脑海里。因为这个宫殿你非常熟悉,所以当你在宫殿里沿着一定的路线参观时,你每看到一件东西,你就可以根据它的特征来联想起自己...
· 成效敏
姓名:成效敏职称: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小儿产瘫的治疗.皮瓣,肌肉的移植和足趾移植再造手指.神经,肌腱,血管的修复.医院:上海华山医院科室:手外科简介:成效敏,1946.8出生,教授,主要从事手外科显微外科专业,周围神经损伤和卡压的诊治,尤其是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和小儿产瘫的治疗,皮瓣,肌肉的移植和足趾移植再造手指.神经,肌腱,血管的修复。目前主要的临床工作重点是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和小儿产瘫早期选择的电生理检测标准。发表的论文及专著:1.乳癌根治术后并发臂丛神经损伤,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2.6(2)82.92年全国乳癌防治大会发言论文.2.39例臂丛神经受压征分析,中华骨科杂志(1994.1417)387.92年全国手外科年会论文.中华骨科杂志优秀论文选送95'中日韩北京sicot国际骨科学术会议.3.肋间神经移儿接胸背神经疗效初步报道.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2,1511)214.4....
· 利玛窦(公元1552年-1610年,意大利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学者)
利玛窦(公元1552年-1610年,意大利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学者)利玛窦(1552年10月6日年-1610年5月11日),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意大利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传教。其原名中文直译为玛提欧·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王应麟所撰《利子碑记》上说:“万历庚辰有泰西儒士利玛窦,号西泰,友辈数人,航海九万里,观光中国。”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通过“西方僧侣”的身份,“汉语著述“的方式传播天主教教义,并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人物生平笃爱神学1552年,利玛窦出生于意大利马尔凯州的马切拉塔,家里经营利氏药房,是当地的名门。利玛窦在这里一所耶稣会开办的...
· 张居正改革为何初见成效便被叫停?
明朝张居正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宰相之一。张居正是湖北荆州人,生于嘉靖四年,卒于万历十年,共享年58岁。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他辅佐明神宗实行的万历新政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张居正雕塑后来,张居正和太监冯保交好,冯保在朝中有很高的威望,但是很他憎恨当时的宰相高拱。冯保集合了多方力量,将高拱扳倒,促使张居正当了宰相。张居正得知冯保的势力,便拉拢冯保作为他的盟友,在后来,张居正在实行新政时,冯保也给予了支持。在明神宗登基后,张居正受李太后的信任帮助明神宗处理国家政事,担任宰相一职。在位期间,张居正勤勤恳恳,为明神宗处理政事建言献策,深得明神宗和李太后的重用。在当了宰相之后,便迎来了为官生涯的辉煌点,那就是推行了万历新政。张居正看到明朝长期处在积贫积弱的水火之中,便向皇上商议改革一事,并提出了一些强有力的改革措施,深得明神宗的认同。张居正在得到皇帝和太后的支持之后,便开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