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的冷兵器时代经历过哪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什么特点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076
转发:0
评论:0
中国古代的冷兵器时代经历过哪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什么特点,冷兵器一般指不利用火药、炸药等热能打击系统和化学推进手段,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

  冷兵器一般指不利用火药、炸药等热能打击系统和化学推进手段,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武器装备,广义的冷兵器则指冷兵器时代所有的作战装备。

  狭义上冷兵器是指不带有火药、炸药或其他燃烧物,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武器装备。广义的冷兵器则指冷兵器时代所有的作战装备。冷兵器的发展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阶段。

  冷兵器按材质分为石、骨、蚌、竹、木、皮革、青铜、钢铁等兵器;按用途分为进攻性兵器和防护装具,进攻性兵器又可分为格斗、远射和卫体3类;按作战方式分为步战兵器、车战兵器、骑战兵器、水战兵器和攻守城器械等;按结构形制分为短兵器、长兵器、抛射兵器、系兵器、护体装具、战车、战船等。火器时代开始后,冷兵器已不是作战的主要兵器,但因具有特殊作用,故一直延用至今。

  许多冷兵器是复合材料制成并兼有两种以上的用途、性质的。因以其主要材料和用途、性质划分类别。冷兵器出现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由耕作、狩猎等劳动工具演变而成,随着战争及生产水平的发展,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多样,由庞杂到统一的发展完善过程。世界各国、各地R冷兵器的发展过程各有特点,但基本可归结为石木兵器时代、铜兵器时代、铁兵器时代和冷兵器、火器并用时代。其中石木兵器时代延续的时间最长。

  中国古代兵器在祖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下一部璀璨耀目的史册。那一页页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一篇篇叙说着石斧铜戟、金戈铁马的赫赫战绩。当你置身其中便会耳边犹闻“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眼前犹现“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的情景。

  中国古代将士为国征战、为民捐躯的英勇壮举,被后人世代传颂。无论是史书典籍还是白话小说;无论诗歌词赋还是戏剧曲艺,俯拾即是。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将士们使用的各类兵器却伴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销熔、埋没、失传。有幸留传下来的也作为文物陈列在历史博物馆内。

  中国古代兵器跨越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绵延数十万年。中国古代兵器的发展可分为石兵器、青铜兵器、铁兵器及古代火器四个历史阶段。从大范围划分,前三个阶段归于冷兵器阶段,此后进入冷兵器与火器并用阶段,直到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近代火器传入中国,才逐渐结束了使用冷兵器的历史。

  石制兵器

  石兵器时期从原始人学会制作劳动工具--石斧、石刀等开始,到夏朝青铜兵器问世以前,大约历经五六十万年之久。从出土的石兵器判断,中国最古老的兵器是古代猿人采集石英石、砂岩、煌石等原料,经过敲打、磨制而成的。有扁、圆、方、关各种不规则形,有带刀的,有呈校状的。我们很难跨越这历史鸿沟,去 把现代的火箭、导弹、高射炮、自动步枪与这些不起眼的石块相比较。但这些现代化武器的起源,确确实实正是以远古的石戈、石矛为开端的。

  在那草莽丛生,野兽出没的原始生东环境中,我们的祖先正是依靠那些既是劳动工具又当防卫武缴的器具,围兽捕猎,刀耕火种,顽强生存并得以进化发展的。到旧石器时代末期,人们已能制造出可安装竹木桶的石矛、标枪、石斧等 兵器,进而发明了抛射兵器--弓箭。这充分显示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能,人们就此告别愚昧走向文明。新石器时代,石兵器的制造技术已有很大进步,种类日渐增多。

  1935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古薄一带发掘出土了一批石兵器,有石斧、石锋、石毯、石铲、石锄、石叨、石镰、石戈等。这些石兵器多采用迷石、硅质石炭岩、千层岩等石料,经过精心敲打、琢磨、钻凿而成。从这些石器中我们已能初步划分出打击型兵器:锤、斧等。切砍型兵器。刀、镰、戈、铁等。当时较为先进的石兵器有石戈、石刀、石矛、石铁等,它们为后来冷兵器的发展奠定了根基。与此同时,人们还借用兽骨、蚌壳、竹木等材料制做兵器。

  在原始社会,石兵器本身也是劳动工具。那时人与人之;间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一个个部落。为了争夺有限的生F存资源或掠夺婚姻,部落与部落之间常常发生械斗,甚至爆发较大规模的战争。出于战争的需要,人们手中的劳动工具一番越来越多地演变为兵器,促使兵器走出原始时期,与劳动工具分道畅销。在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战争具有了阶级斗争的性质。这些具有独特形制和专门作用的战斗器具才演变成真正 意义上的兵器,它连同军队一并成为统治阶级的垄断工具。

  青铜兵器

  青铜兵器时期从夏朝算起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这一时期伴随中国的奴隶制社会,从兴盛走向没落。在商朝青铜文化日益繁荣的盛况下,青铜兵器迅速崛起,很快成为奴隶主贵族士大夫阶层掌握的工具,并彻底取代了古老的石兵器, 成为了车战时代军队中装备的主要兵器。古代的青铜,实际是红铜与银锡熔炼的合金。用它铸造的器物呈现青灰色或青绿色,所以称之为“青铜器”。

  青铜兵器时期恰好与奴隶制社会相始终。在这长达1600多年的战争岁月里,各朝代的奴隶主贵族统治阶级无不以其军事势力 、为支柱,强化其专制地位,征服广大奴隶。于是他们建立起作坊,监智奴隶们铸造大量青铜兵器用来装备军队。那时军队作战,等级十分严明。由贵族士大夫阶层的子弟为将领或甲士,乘兵车,着皮甲,持铜制的戈矛诉我驰骋战场。而奴隶们只能充当徒兵,手持什杖等简单兵器,跟随兵车左右, 步行冲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兵器制造业日趋发达。各类青铜兵器如戈、载、刀、矛、萧关、弓努,都得到进一步进和发展。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在广袤的平原地区,连年征战,车战规模也越来越大。各诸侯又为争夺地化扩大个力范围,进而登上霸主均宝座,不惜重金,花费人力物力时间来铸造先进兵器。

  青铜兵器主要有矢、戈、矛、戟、弃、斧、钺、刀、剑、甲、胄等。古代这些青铜兵器,不仅形制逐渐改进,品种日益增多,而且青铜的合金成分也由原来的红铜加锡改为铜锡铅等多种金属合理配制,精心熔炼,同时,冶铸技术日臻成熟。那时铸造的青铜刀、青铜剑,有不少堪称稀世珍品,是国王、重臣们的随身武器。有少量留传下来的名剑宝刀,至今被视为国宝加以珍藏。从出土的青铜兵器中,有许多矛、戈、钺、镞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兵器表面生成致密的黑色氧化层,以保护兵器不受侵蚀。所以当这部分兵器从古墓里 掘出来重见天日时,一件件无依无锈,刀刃锋利,完好如初。这项技术令世人为之叹服,也是我国青铜铸造史上的一大奇迹。

  正是在青铜兵器大显神威的战国时期,萌生了更为先进铁兵器。起初,青铜兵器仍不甘示弱,与铁兵器争相拼杀在战场上,但不久便显出劣势。铁兵器不像青铜兵器那样, 脆硬易折,不便锻打炼造,而是以其特有的锋芒,坚韧的躯体,加上日趋纯熟的冶铁技术,独占塑头,很快便淘汰了青铜兵器。

  当时没落的奴隶制社会正走向崩溃,新兴的封建统治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各诸侯国争权夺利,兵戈相见,狼烟四起,战火遍地。铁兵器的问世,无疑为各国君主所注民所以各类兵器连同制造技术一并成为当世宠物。到战国晚期,南起富强的楚国,北至贫弱的燕园,西自雄心勃勃的秦国,东到不甘示弱的齐国,到处架炉立灶,冶炼钢铁,锻造铁兵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战火蔓延之处,便有铁制的刀剑矛戟猛将勇士披上了铁制盔甲,刀光剑影,威风凛凛。

  秦始皇之后,大量销毁青铜兵器,促进了铁兵器的进一步发展,青铜兵器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从战国刎宋代,铁兵器的形制不断改进,种类逐渐增多,冶炼技术褡到迅速发展。从战国的“块炼钢”,东汉的“百炼钢”发展 到西晋南北朝的“横法钢”和“灌钢法”。而用这种钢铁锹 造成的兵器锋可断芒,利能削铁。出现了一批“神刀”、“宝剑”。铁兵器以其所向披靡的杀伤效力,使冷兵器的发展达到了峰巅。当火器问世之后,依旧在战争中充当返身拼杀格斗的主要兵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李清照人生阶段特点
李清照人生阶段特点李清照人生阶段特点寄语:李清照秉承家学,能写出令人叫绝的诗词,也有过兴趣投合的丈夫,有关一段锦瑟和弦的婚姻。不管李清照的婚姻有多少坎坷,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李清照这位富有才华的女子,是一位为自己而活的女性,是一位伟大的女性。李清照豪迈从不顾忌,对女性的心理、神态的描写很大胆,有人说李清照有些用词就像黄段子,古代妇女没有人像她那般露骨的。这样大胆张扬的女子,因该是家里的宠爱有关,李清照不大顾及别人,恃才傲物,这和她的早年家庭生活环境有关!今天人物故事网分享给读者的是“李清照人生阶段特点”,欢迎阅读!【一、天资聪颖“却把青梅嗅”的少女时代】出生于书香门第的李清照,家境不错,少女时代自然是无忧无虑,过得美好、快乐。她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致仕之路上有着耀眼的光环,又是大文豪苏轼的学生。她的母亲王氏也来自书香门第家庭,文学艺术气息很浓。李清照就在这样幸福的家庭里长大,在父母疼爱和...
· 古代不同年龄阶段都有哪些称谓
0岁度:小儿初生之时。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1岁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周晬,指婴儿周岁。2岁孩提:指2——3岁的儿童。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8岁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角之交指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童龀[chèn]: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始龀、髫年:女孩七岁。男孩八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
· 三阶段定律
内容孔德认为,14世纪以前的社会处于神学阶段,以超自然力量和神圣事物为知识核心。所有的观念体系都受到宗教影响,神明或超自然力量是万物根源,创造并掌控世间万物。此时社会受到宗教与王权控制,仅有教士或祭司拥有诠释权,无法自由发展独立的知识体系。到了形而上学阶段(约14世纪至19世纪),知识的基础是抽象观念,例如逻辑,而非人格化的神。此时社会历经思想、政治、社会上的动荡与批判,例如启蒙运动或宗教改革等。而后进入实证阶段(19世纪以后),孔德认为社会将在科学引导下重组,社会学本身也应以科学方法研究社会。实证阶段的知识核心是科学信念,人类放弃寻求神或自然的指导,转向观察社会,并找出治理方法。评论三阶段定律按明确的知性秩序安排,依复杂度与是否使用“科学方法”,排序知识学科;自然科学以其精准度高举众学科之首,超越社会科学或历史学。孔德认为社会必然朝实证阶段进步,形同预设实证阶段(与实证哲学)是较为进步的...
· 塔的起源及发展阶段
原塔的建筑形式源于古代印度,称作窣婆坡(梵文STUPA),原是佛教高僧的埋骨建筑。随着佛教在东方的传播,窣婆坡这种建筑形式也在东方广泛扩散,发展出了塔这种极具东方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塔在中国古代称之为“浮屠”、“浮图”。中国化的佛塔平面形状以方形、八角形居多,层数一般为单数。通常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组成。中国古塔从建筑形态上来分,大体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金刚宝座塔等。楼阁式塔是我国古塔的主流建筑,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多的古塔类型。密檐式塔的数量仅次于楼阁式塔。二者加起来则占了我国现存古塔的绝大多数,其体量高大,用料多样,在不同的地区,地质条件不同,建塔技术也不同。对塔的建筑学研究涉及了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壤学、地质学等诸多方面。古塔建筑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东汉到唐朝初年,是印度佛塔与我国建筑形式不断磨合的时期,是我国古塔发展的第一阶段。从唐朝经两宋到辽金时期,是我国古塔...
· 清代学术演进分三个阶段—漫谈清代学术
清代学术演进的三个阶段有清一代学术,以对中国数千年学术的整理、总结为特点,经史子集,包罗宏富。260余年间的学术,既随社会变迁而显示其发展的阶段性,又因学术演进的内在逻辑而呈现后先相接的一贯性。以时间为顺序,大体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清初学术,上起顺治元年,下迄康熙六十一年。有清一代,顺治、康熙两朝,是一个创辟规模、奠定国基的关键时期。就一代学术的发展而言,清初的80年,也是一个承先启后、开拓路径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才人辈出,著述如林。其气魄之博大,思想之开阔,影响之久远,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足以同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相比美。清初学术,既有别于先前的宋明学术,又不同于尔后的干嘉汉学,它以博大恢宏、经世致用、批判理学、倡导经学为基本特征。正是在以经学济理学之穷的学术潮流之中,清初学术由经学考辨入手,翻开了对传统学术进行全面整理和总结的新篇章。第二阶段为清中叶学术,上起雍正元年,下迄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