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绳文时代有着什么特色?绳文人有着怎样的生活习惯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90
转发:0
评论:0
绳文时代有着什么特色?绳文人有着怎样的生活习惯,日本“绳文时代”距今约1万年,其名称因绳文人普遍使用带有绳纹样式的陶器而得名

  日本“绳文时代”距今约1万年,其名称因绳文人普遍使用带有绳纹样式的陶器而得名。当时,靠渔猎、采集为生的绳文人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实践,制作出了各式各样极富力量美感与神秘色彩的陶器。“澎湃新闻·古代艺术”获悉,此次展览分六个章节,以“绳文之美”为主题,齐集了从草创期到晚期日本不同地域的佳作,力图向观众呈现凝聚在作品线条、造型之中的远古居民的技术与思考。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绳文时代的出土文物目前已超过9万件,其中被指定为日本国宝的6件在本展中第一次同时展出。

  生活中的美感

  日本旧石器时代结束于1万3000余年前,学界把随后的约1万年的时期称为绳文时代。“绳文时代”这一名称源于当时的人普遍使用带有绳纹样式的陶器。在绳文时代开始不久后,冰河时期迎来了终结,日本列岛的气候变得温暖而湿润,山岭森林、河流海洋等景观地貌逐渐成形。

  木制编筐 绳文背篓 绳文时代(中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在多样的自然环境中,远古居民进行着狩猎捕鱼以及植物采集等基本的生产活动,并开始了定居生活。在打制陶器、石器这类实用工具之外,绳文人也制作出了装饰品以及陶偶、石棒等仪式器具。

  陶器的出现宣告了绳文时代的开启。最初陶器作为煮炊的道具而被广泛使用,但这种单纯作为容器的功能在随后得到了衍生。此外,弓箭、鹿角制鱼钩鱼叉等渔猎工具,磨石、石皿(类似于现代的石臼)这类用来捣碎果实、根菜的研磨烹调工具相继登场,表明了绳文人为了顺应新的自然环境而迸发出的创造力。

  陶制耳饰 绳文时代(晚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400年

  美的演变

  绳文陶器的制作和使用跨越了近万年。在这漫长的进程中,陶器的造型之美得到了不断的诠释和演绎。根据时期和地域的不同,器具的搭配自不用说,容器的形状与纹路也有着巨大的差异。火焰形陶器便是在对美的不断演绎过程中诞生的。它作为绳文陶器的代表作品时常得到介绍,故而为人们所熟知。

  单嘴深钵形陶器 绳文时代(前期)·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00年

  绳文陶器的纹饰,有些是用指甲、指尖、捻线、贝壳或木制竹制的棍棒、刮铲等道具在容器表面绘制的,有些则是利用在容器表面黏附粘土来表现纹路。

  深钵形陶器 绳文时代(中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在草创期·早期·前期,绳文人通过使用各种道具在陶器表面绘制趣味性十足的纹饰来对美进行阐释;进入中期后,人们开始通过在容器表面黏附粘土这步工艺来为陶器注入美感。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火焰形陶器上的立体装饰物;后期·晚期纹饰的特征则表现为用木棒、刮铲等来刻画线条追求构图之美。

  壶形陶器 绳文时代(晚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400年

  美的竞演

  绳文文化像一朵瑰丽的鲜花绽放在亚洲大陆东端的日本列岛之上。以渔猎采集为主的生产方式孕育出了世上最古老的绳文陶器,其造型美感即使是在世界史前陶器中也是出类拔萃的。在不同时期、地域环境中呈现万千美态的绳文陶器享誉国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可以说是火焰形陶器。

  彩陶钵 新石器时代(后期)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2800年左右

  视线转向欧亚大陆。在正值绳文时代中期的欧亚大陆上,人们进行农耕畜牧生产,并开始了金属器具的生产制作。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不仅诞生了由王、权力者统治的都市,工匠们在瓦窑里烧制的陶器也开始作为商品大量生产流通。在这些地区,人们根据实际用途设计陶器的造型,并在其表面描绘彩色图案、打磨光滑。

  无纹壶 阿卡得王朝时代·公元前2300年左右

  在本章,我们可以欣赏日本列岛陶器和欧亚大陆陶器的美的竞演,并探讨不同社会、文化孕育出来的不同形态的美。

  绳文美的巅峰

  虽然在历时万年的绳文时代诞生了很多不同形态的作品,但在所有出土品中,被认定为国宝的有且仅有六件。最初被认定为国宝的陶器名为《绳文的维纳斯》。它在距离现在并不久远的平成7年(1995)获得国宝称号,这也从侧面表明了近年以来人们才开始从社会、文化层面去关注、评价绳文时代。

  火焰形陶器 绳文时代(中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火焰形陶器可以称得上是绳文陶器的代名词。容器表面喷薄欲出的遒劲有力的装饰独具风格,表现出了绳文人丰沛的创造能力。绳文社会出现过几次安定期,中期便是其中一段稳定的期间。成为国宝的《绳文的维纳斯》、《绳文的女神》都是中期的作品,它们的登场宣告着当时的文化正处于成熟期。

  绳文的维纳斯 绳文时代(中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祈福陶偶、陶器的美感与造型

  绳文人制作陶偶、陶器用于祭祀祈福,可以说祈福陶偶、陶器代表了绳文时代另一种形态的美。陶偶普遍是人形陶制品,最初出现在绳文时代初期。最开始的陶偶虽然没有头部和手脚,但由于出现了乳房这一明显特征,我们可以认为其表现对象为女性。纵观整个绳文时代,孕育生命的女性一直是陶偶不变的表现主题,故而我们可以推测这类陶偶是为了用来祈求平安分娩和谷物丰收。另一方面,石棒作为象征男性的造型,出现在绳文前期后半段。由于曾发现过极度形似男性生殖器官的石棒,因此可以考虑这种陶偶是为了祈求子孙满堂、五谷丰登。

  遮光器陶偶 绳文时代(晚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400年

  与普通陶器上装饰的抽象纹路图案不一样,有一类陶器上绘有人或动物。这类陶器不仅仅只是作为容器而存在,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绳文人思想的传递媒介。另外,也有父母向孩子表达关怀的附手足形陶制品、为了祈求食物丰收而怀抱敬畏之心制作的动物形陶器等等。

  人形装饰有孔附沿陶器 绳文时代(中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另一种维度的绳文魅力

  明治时期进行的大森贝冢发掘成为日本近代考古学的发端,也是在这次发掘中,人们发现了“绳文”。与考古学研究发现的“绳文”不同,日本的作家和艺术家们发现了散发着无穷魅力的另一种形态的“绳文”。曾经断言“艺术即大爆炸”而为世人所知的冈本太郎(1911~1996)称自己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看到的绳文陶器,以“让人失声大喊的迫力”冲击他,撼动瓦解了他自身曾对艺术本质进行的思考和定义。

  岩偶 绳文时代(晚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400年

  其实早在冈本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作家热爱绳文作品的故事为人们广知。民艺运动的发起人柳宗悦(1889~1961)为了保存岩偶,特意制作了专用的收纳箱。织造染色专家芹泽銈介(1895~1984)曾将自己珍藏的陶偶画在插图中。另外,可能知道的人不多,陶艺家滨田庄司(1894~1978)曾与自己的徒弟岛冈达三(1919~2007)一同制作绳文陶器,并将其作为教学素材。后来,岛冈达三将这种制作经验与父亲编丝师岛冈米吉的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了全新的美——绳文象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绳文人:日本绳文文化时代的人,制作绳文图案的陶器
绳文人(Jomonpeople),是日本绳文文化时代的人,绳文时代是日本旧石器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2000年到公元前300年的时期。这一时期在日本列岛生活的人由于制作绳文图案的陶器,因此被称为绳文人。2012年11月,根据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的专业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现代的日本国的主体民族,也就是大和民族主要由绳文人和弥生人不断混血形成的。绳文人的特征是,成年男性身高不到165厘米,成年女性不到150厘米,面庞轮廓立体,眉间(前额中央)突出,鼻根凹陷,眉毛浓重,大眼睛深眼眶,双眼皮,嘴唇稍厚,颚骨发达。Y染色体标记为D。其基因的存在也普遍使日本人的五官在东亚人人种范围里较为深邃立体。2012年11月1日,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研究人员在日本《人类遗传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基因分析证实,现代日本人主要是由日本列岛的当地居民绳文人和来自东亚大陆的弥生人不断混血形成的。旧石器时代后期...
· 绳纹时代
简介距今约1万四千年前,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致使日本与亚洲大陆分离,变成列岛。人们驯养狗以捕获鹿和野猪,同时发明了弓箭,增加了猎物捕获量。除捕鱼外,人们也采集七叶树籽、橡实、核桃和植物的球根等。人们努力获得足够的食物,从而有空闲时间来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又因为开始食用熟食而扩大了食物范围。这样,人类可以长期定居一地,建造竖穴住居。竖穴住居以广场为中心,几家聚居一起,周围因丢弃贝壳和食物碎屑,形成贝冢。但这类食物不能被长期保存,而且也很难把剩余产品积累于某个人手中,当时尚处于没有阶级对立的原始社会,因此未发现反映特定人们的财富与权力的遗址和遗物。在当时生产力很低的条件下,自然生产的资源有限,因此人们在集团内部制定严格的规约以保护自然,同时盛行巫术,出现石棒、土偶,并有拔齿等习惯。人们还祈求自然丰盈。到这一时代的末期,尤其在西日本,出现企图突破狩猎、捕捞和采集经济的趋势,最近在福冈县的板付遗...
· 弥生人有着怎样的生活习惯?有着怎样的文化
人口发展弥生时代总是被强烈地和稻作联想在一起。起初,稻作是由新移民带来的,但更早的时候,稻作已被引进。然而,在弥生时代稻作才被大规模地推广,特别是水田的种植,而且是在南部与西部,这清楚地反映出新来者的文化偏好。这将成为后来的日本人直至现今日本人的文化基础。如青铜与铁的传播一样,稻作的传播反映出移民可能的移动。至公元1世纪左右,稻作从西南部相当迅速地传播至本州中部,但进一步向北传播较缓慢。虽然稻作、青铜及铁从早期阶段就已存在于北部,但并未被大规模采用,而北部直至8世纪或甚至更晚仍停留在绳文阶段。易言之,北部与南部之间存在着相当的文化鸿沟——今日北海道的虾夷民族的存在仍象征着该鸿沟。日本出产有限的金属矿,因此金属用具倾向于和高地位有关。然而,持有金属的“象征地位的物品”并不是当时社会愈来愈阶层化的惟一因素。如同大多数的农业发展一样,稻作引起社会内部资源基础的缩小,使社会精英较容易控制社会资源。...
· 葛饰北斋的画有着怎样的时代特色?有着怎样的影响
若提起江户时代的绘画,浮世绘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代名词。浮世绘最早出现在江户时代初期,创始人是菱川师宣,后来经过铃木春信(1725-1770)的发展出现了“锦绘”。所谓“锦绘”实际上就是多色印刷,从而增强了浮世绘的表现能力,为浮世绘黄金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进入化政时期以后,在浮世绘方面,同时出现了几位大师。例如,以美人画见长的喜多川歌麿(1753-1806),以风景画见长的葛饰北斋和安藤广重(1797-1858),另外还有歌川派的一些大师也很有名。此外,在各种介绍日本美术的书籍中,还会提到一位叫东洲斋写乐的画家,他是由鸢屋重三郎发现的非凡天才,但在浮世绘的舞台上仅仅活跃了一年,他的消失和出现一样突兀。他对人物的刻画,为当时的浮世绘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他现在的成就,是被西方首先认同的,进而被日本美术界接受,成为与上列几位并称的人物。浮世绘同化政时代的“町人文学”是相辅相成的,有很多作家本身...
· 维京人有着怎样的生活习惯?他们有着哪些风俗
维京人过着家族生活,父母子女祖孙姑侄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头。他们彼此忠诚,家族中的一员受了欺负,全家人就一起去部落大会要求公正。如果一名男子被杀,他的家族多半会要求得到金钱或是土地的赔偿。如果部落大会认为他们确实有权力做出这样的要求,凶手的家族爽快的付了赔款,那就万事照旧;但如果死者的家族觉得裁决有欠公正,他们就会私下里杀死对方的一名成员,于是怨怨相报,没完没了的世仇可能成为古老家系的额外传统。女性谈婚论嫁由全家人决定,但她有权力从列出的清单中挑选一名。婚后她还保有以前的财产,并且在丈夫出远门时负责照看家里的土地。离婚很简单,夫妇俩发表一个声明,当着公证人的面说清他们离异的原因。有些理由看来很可笑,比方说有丈夫抱怨他的妻子老是穿裤子而不是裙子。孩子们则与长辈住在一起,直到他们成年后,出去加入另一个家庭。在这之前,男孩子学习耕作、战斗技巧和航海术,以及工具和武器制造;女子则学习纺线织布,制作黄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