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晋楚争霸中,楚国为什么屡屡败给晋国?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7
转发:0
评论:0
晋楚争霸中,楚国为什么屡屡败给晋国?,春秋之际,五霸争雄。齐国因管仲而率先称霸,但那只是昙花一现,管仲死后,齐桓公

  春秋之际,五霸争雄。齐国因管仲而率先称霸,但那只是昙花一现,管仲死后,齐桓公的霸业也已江河日下了。而真正继承齐国霸业的,非晋即楚。事实上,二百多年的春秋历史,更像是一部晋楚争霸的历史。以下是晋国和楚国的简介:

  1.晋国

  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侯爵,姬姓晋氏。它的首任国君是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其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晋国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强国之一。由此可见,晋国实力,在春秋时代绝对是首屈一指。

  事实上,春秋时期的晋国历史可谓是纵横排阖,激荡人心。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文公重耳继位后,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晋襄公时期,晋国又先后在肴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继其父晋文公为中原霸主。晋景公时,晋国在邲之战中败给老对手楚国,转而经略北方,在鞌之战中大败齐国后,又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攻入楚国本土。晋厉公继位后连败秦、狄,并在鄢陵之战再败楚国,复霸天下。晋悼公时国势鼎盛,军治万乘,独霸中原,达到晋国霸业的巅峰。

  晋国鼎盛时期,地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东西北部与内蒙一部的广大地区 。也正因如此,学者全祖望评春秋五霸时,认为晋国独占四席,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

  2.楚国

  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与晋国不同的是,楚国的争霸之路在春秋时代可谓异常坎坷。楚国在周文王、武王之世开始崛起,奄有江汉,史称“大启群蛮”。公元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楚成王时,楚国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楚庄王时,任用虞邱子、孙叔敖等贤臣,问鼎中原、邲之战大败晋国而称霸,开创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而之后,每当楚国相北进中原之际,总是大败于晋,争霸之路异常艰难。

  由上观之,晋楚长达数百年的争霸,晋国胜多败少,而楚国则是屡败于晋。可以说,晋国是楚国争霸的最大障碍,是楚国入主中原的最大强敌。那么,为何楚国屡败于晋国呢?

  在小编看来,主要有如下原因:

  第一:楚国国力、军力不及晋国。

  一方面,楚国虽大,但山川纵横,人口密度太小,即使密度大,在那个时代也很难招兵,所以兵不多。反观晋国,尽管地盘没有楚国的大,但人口密度和数量远远大于楚国。须知,在春秋时代的战争,人口多寡往往决定国力强弱、决定战争胜负。

  另一方面,楚国的军队是有很大一部分是蛮夷,不服中央管教,楚军内部经常出现不团结的现象。而晋国位居黄河流域,国民大多摆脱了愚昧状态,懂得团结抗敌。

  第二:楚国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威望上,都远逊晋国。

  战争是政治行为,是为政治目的而服务的,所以决定战争结果的不仅仅在战场,而在朝堂之上。晋国政治开明,贤君名将层出不穷,而楚国则相对政治落后,君主和将领的才能无法与晋国相抗衡。

  此外,晋国是周天子亲封的同姓诸侯国,是中原各国公认的盟主老大。而楚国则是蛮夷地区兴起的一个外来国家,许多中原小国对其嗤之以鼻。因此,在晋楚争霸期间,中原小国往往支持晋国而反对楚国。这就足以说明晋国的威望远强过楚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城濮之战楚国为何为败给退避三舍的晋国?
在了解城濮之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个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的典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城濮之战正是晋文公重耳兑现了他退避三舍承诺的一场战役,但是尽管如此,楚成王还是输了,不由让人对这场战役产生好奇。为什么晋国退避三舍,楚国却还是在城濮之战中战败了呢?城濮之战在《孙子兵法》中有提到过,并且被认为是春秋时期的重要战役之一,为什么这场战役这么重要呢,因为这场战役决定了晋文公的霸权地位。公元前632年四月初四,楚军与晋军在城濮交战,这场战役发生在宋楚泓水之战以后。如果说宋襄公是因为“仁义”而没有拦住楚军的攻势,那么晋文公却用自己的守信遏制了楚国的北进势头,稳定了中原局势,奠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是春秋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场战争。泓水之战时究其原由,我们可以发现楚国其实势力强大、兵强马壮,突破宋国的拦截之后一路北上,势如破竹。原本宋国出手拦截楚国的北上也是因为晋秦两国内乱,但是重耳回国之后整顿内务,发展经...
· 城濮之战楚国为何为败给退避三舍的晋国?
在了解城濮之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个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的典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城濮之战正是晋文公重耳兑现了他退避三舍承诺的一场战役,但是尽管如此,楚成王还是输了,不由让人对这场战役产生好奇。为什么晋国退避三舍,楚国却还是在城濮之战中战败了呢?网络配图城濮之战在《孙子兵法》中有提到过,并且被认为是春秋时期的重要战役之一,为什么这场战役这么重要呢,因为这场战役决定了晋文公的霸权地位。公元前632年四月初四,楚军与晋军在城濮交战,这场战役发生在宋楚泓水之战以后。如果说宋襄公是因为“仁义”而没有拦住楚军的攻势,那么晋文公却用自己的守信遏制了楚国的北进势头,稳定了中原局势,奠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是春秋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场战争。泓水之战时究其原由,我们可以发现楚国其实势力强大、兵强马壮,突破宋国的拦截之后一路北上,势如破竹。原本宋国出手拦截楚国的北上也是因为晋秦两国内乱,但是重耳回国之后整顿内务...
· 秦楚晋“天子争夺战”中,为什么晋国能胜出?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王室已衰弱到极点,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不再朝见周天子,其统率诸侯的权利也早已名存实亡。公元前636年,衰弱的周王室发生内乱,周襄王异母弟王子带盗嫂事发,与襄王发生火并,引导西戎兵攻周,占领了都城,周襄王仓皇出逃到郑国,向各国诸侯求救。天子蒙尘,身为以藩屏周的各诸侯国理应救援,但当时周天子威信扫地只是徒有其名,因此救不救援周天子也只能是各诸侯国结合自身利益需求,所做出的决定了。当时有能力出兵援助周襄王的只有楚,秦,和晋三国而已。齐国本是春秋大国,但霸主齐桓公去世之后,齐国发生严重内乱,国力受到严重削弱,短时间内没有能力参与诸侯争霸事宜。而其他中原诸侯小国,则纷纷依附于各大强国,或“间于晋楚”或“朝秦暮楚”摇摆不定,没有精力更没有实力去营救周王室。面对周天子的求救请求,秦,晋,楚三国将会作何反应呢?楚成王错失良机楚国是南方大国,自齐国霸主地位丧失之...
· 解密吴楚争霸:楚国为什么会第二次放弃都城?
楚军由郢都一路翻越大、小别山东北而上,吴军则由淮水一路舟船疾驶西北,两军为着相反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行军方面吴军沾了大便宜,步卒搭乘战舟,途中等于休息,楚军不然,为了这次收拾蔡国,楚军专门训练了“山地师”,史载原文为“陵师”,长途行军,一路翻山越岭,士卒疲惫是不用问的。两支大军这次有点搞笑:各家所长全弄反了,几乎是如同调了一下个,吴军运输方便,一贯强悍的步卒配备了“革车”,楚军的车战是长项,却因山路崎岖改步兵为主力,仗还没开打,楚军便屈居劣势。更为奇怪的事情出现了:吴军上行到淮水与汝水、汭水的汇合处,却奉令全军落帆待命,不再前行,这里曾是上次伐楚孙武弃舟登岸奔袭楚都的地点,由此南下百余里便是上次柏举大捷的老战场,莫非这次孙子还要依样画葫芦,再来次长途奔袭楚都?这里已经到了蔡国边境,沿汝水上行五十里就是上蔡,吴军驻舟于此,等待什么?吴军在等待楚军!军报:前方楚军正欲渡汝水,孙子不愿形成据河...
· 春秋时代——晋国人在楚国
第二天,重耳一行吃过早饭,准备上路。这时候,僖负羁又来了。来干什么?送行。对于曹共公来说,看了重耳的平胸之后,基本上也就算利用完了。如果重耳一伙人还不走的话,他就准备赶人了。如今重耳主动上路,算他们醒目。自然,曹共公是不会派人来送行的。那么,僖负羁为什么来?因为老婆让来的。“老公啊,我看重耳的手下都不是俗人哪,随便拿一个出来,都是将相的材料。依我看,将来重耳一定重回晋国,晋国一定强大。到那时候,就该跟大家秋后算账了,咱们曹国估计是第一个目标。俗话说:保不了国家,就保老婆孩子。你呀,去给他们送行吧。”僖负羁的老婆这样说。多好的老婆,多有眼力的老婆。“是、是,我这就去。”僖负羁一向听老婆的,他知道老婆比自己高明。也正因为如此,所有的外事活动都带上老婆。就这样,僖负羁来给重耳送行,带了一大盘熟食给重耳路上吃,还带了五对玉璧。重耳有些感动,说了些天涯处处有雷锋之类的话,把那一盘肉收下来给兄弟们路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