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科幻作品的艰辛历程,“姓科还是姓文”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67
转发:0
评论:0
中国科幻作品的艰辛历程,“姓科还是姓文”,《流浪地球》是由中国电影工作者制作的一部以中国科幻小说为基础的电影,它也是一

  《流浪地球》是由中国电影工作者制作的一部以中国科幻小说为基础的电影,它也是一部像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传统经典故事一样反映中国精神文化的电影,具有特别的符号意义。

  2019年《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然而中国科幻的元年应该是1978年。

  1978年,大量科幻作品被译介进中国,《未来世界》、《铁臂阿童木》、《大西洋底来的人》等科幻影视的引入更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科幻旋风。 也是这一年,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宣告中国“科学的春天”的来临。 这之后,中国大量科技、科普类出版社、科普报刊恢复正常工作,很多作者投入科幻小说创作中。

  后来以纪实文学闻名的叶永烈正是中国科幻界的四位大师之一,他的儿童科幻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科幻文学的复兴;郑文光在大陆被称为“中国科幻小说之父”,他50年代就致力于科幻创作,70年代重新投入创作,发表了多部重要科幻作品,1980年成为世界科幻小说协会(WSF)成员,代表作有《飞向人马座》;童恩正的作品《珊瑚岛上的死光》曾被改编为中国内地第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电影;萧建亨淡出科幻界后由刘兴诗坐稳了第四把交椅。 鼎盛时期有一百余位科幻作者,发表了近千篇中短篇科幻小说,长篇科幻小说也有几十部。”

  但是科幻作品应该背负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在当时成了一个议论的中心。时至今日,科幻作品的定义也没得到普遍认同,在当时的中国更是经历了一场“姓科还是姓文”的讨论。

  1979年,《中国青年报》刊登《科学性是思想性的本源》,批评叶永烈的小说是“伪科学”,会毒害青少年。并认为限定给少儿看的科幻小说不适合写爱情、犯罪、社会反思的,否则就是低级趣味。于是双方开始论战。

  科普派坚持科幻文学应该承担传播科学知识的任务,当时的社会的主流态度也是这么认为的。

  本来这场论战应该止步于学术界,但上世纪80年代,在当时有重要地位的科学家钱学森也加入战局后,情势发生变化。他赞同科普派,主张科幻小说必须承担科普义务。

  1980年,钱学森曾批评:“现在有些科普文章和某些流行的科学幻想小说,我看在思想上和科学内容上都有些问题。”1981年,针对科幻影片,钱又批评:“科学幻想这一类影片可以搞,但它应该是科学家头脑里的那种幻想。……应该搞那些虽然现在还没有搞出来,但能看得出苗头,肯定能够实现的东西。……现在搞科学幻想片,太长远的东西是次要的,主要应配合四化,搞2000年的嘛。文艺界的朋友对太空的东西很感兴趣,但这不是我们的重点,……这不是好题目。什么是农业现代化,到了2000年是个什么情况,要给农民一个远大的理想,这是个好题目。”该批评被《人民日报》刊发后,影响很大。

  叶永烈的高产被认定为赚稿费、唯利是图。魏雅华的成名作《温柔之乡的梦》写机器人妻子对主人百依百顺,温柔之极,却不能让人满意。被批评为“反社会主义”、“一篇的政治小说”。

  而这还不足以团灭中国科幻,真正的严寒即将来临。

  1983年,中国科普界某些人本来就看不惯科幻小说,借助于当时的形势把科幻小说列为清除对象。本来姓“科”还是姓“文”的讨论升级为姓“社”还是姓“资”,受到直接正面的打击。

  当时以钱学森为首的科普派批评科幻作品,1983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中国科协发表讲话称:“有些人打着‘科普创作’‘科幻小说’的招牌,贩卖一些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破烂,因为它的影响面宽,我们必须十分注意;1980年,我曾向所谓科幻小说放过炮,认为有些根本不是科学幻想,而是荒诞、离奇,没有科学根据的无稽之谈,对广大群众是个严重污染。”

  也是在这年,遭到重点打击的叶永烈决心离开科幻界,科幻文学大师郑文光因脑溢血结束创作生涯。一时间,所有的科幻出版部门风声鹤唳,噤若寒蝉。出版管理机关多次发文禁止刊发科幻小说,相关杂志纷纷停刊整顿。中国科幻进入了10年的冰冻期。

  直到1996年以后,钱学森才不再科幻文学,但此时中国科幻已经断档,连土壤都已经不复存在,日后成为中国科幻领军人物的刘慈欣手握作品却找不到可以发表的地方。

  中国科幻界再次迎来春天是在上世纪末,1999年,《科幻世界》杂志发行,刘慈欣这一批新生代作家终于等到了中国科幻的春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科幻小说百科全书
资料"FormatsandEditionsofTheEncyclopediaofsciencefiction"atWorldCatSFE:TheEncyclopediaofScienceFiction,2011–2013onlineeditionSFEncyclopediaEditorialHome(sfe3.org)—withdataonmultipleeditions1993SFEncyclopediaUpdates—"NewData,TypographicalErrors,FactualCorrections,andMiscellanea;LastupdatedSeptember2002"Grolierproductinformation,1995Multimediaedition,archived2008-10-17Q&Awithth...
· 中国姓氏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关于姓氏的定义,是“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也就是说姓氏是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准和纽带。但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最开始是没有姓氏的。姓氏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姓氏从无到有,到底经历了哪些阶段呢?跟着族谱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无姓氏阶段上面说了,姓氏约等于家族血缘关系。也就是说,家族血缘关系这个概念出现之后,姓氏才逐渐开始出现。那家族血缘的概念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得以产生的呢?答案就是人群的集聚和交互。图源网络基于这个影响因素我们就能知道中国最开始没有姓氏的原因了。原始社会时期,人群以小部落的形式发展。交流仅限于部落之间,也就是说,他们的社会类似于全员是一个姓氏,所以那时就没有以姓氏来辨别亲疏的需求。部落姓氏随着部落的发展和对外界探索的不断扩大,使得部落与部落之间逐渐有了接触,也就促进了以部落为单位的姓氏的出现。在中国,“风姓”被认为是最早的部落姓氏,源自于“风兖部落”。部落姓氏主要是由部落的图...
· 姜姓齐国历程
姜姓齐国历程齐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姜姓。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是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姜尚(吕尚,姜子牙,姜太公)都城:营丘(后称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建国时间:约前11世纪灭亡时间:前379年(为田齐所灭)(田齐):前221年(为秦所灭)齐国君主:称号国君姓名在位年份在位年数齐太公姜尚,字子牙(前?年―前1000年,在位?年)齐丁公姜(及)(前999年―前?年,在位?年)齐乙公姜得(前?年―前?年,在位?年)齐癸公姜慈母(前?年―前?年在位?年)齐哀公姜不辰(臣)(前?年―前863年,在位?年)齐胡公姜静(前862―前860年,在位3年)齐献公姜山(前859―前851年,在位9年)齐武公姜寿(前850―前825年,在位26年)齐厉公姜无忌(前824―前815年,在位10年)齐文公姜赤(前816―前804年,在位12年)齐成公姜脱(说)(前803―前795年,在位9...
· 科(kē)姓
科(kē)姓【摘要】科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南朝·宋《姓苑》。〔姓源〕其姓源自各姓氏书未知其源。〔名人〕《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科氏1例。科姓的历史名人清代有科尔昆,满洲正蓝旗人。〔供橱〕科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八号供橱。
· 父姓+母姓的“伪复姓”是个姓还是从众?
《中国姓氏辞典》共收录中国古今姓氏1466条,其中单姓1035个,复姓431个。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南宫、西门、东门、左丘、梁丘、颛孙、子车、百里、谷梁、宰父、夹谷、拓跋、尉迟、公羊、壤驷、乐正、漆雕、公西、巫马、端木、皇甫等复姓确实起名很有气派。但除了复姓,还有一千多个单姓,有些单姓确实不好起名字,但姓氏是祖辈传承下来的,该继承还得继承。复姓一般都是有非常深厚历史渊源和家族史的,这些姓有的来自于官名,如太史;有的来自于封邑,如令狐;有的来自于居住地,如东郭;还有的来源于少数民族,如尉迟等。“伪复姓”一般不存在于百家姓中,往往是父母将自己姓氏简单拼凑自创而成,没有历史渊源和传承。不过,父母给孩子起名时虽说也秉承着美好的愿望,比如见证父母的爱情、不容易重名、彰显独特性等等,但是很多父母不顾名字美感强行拼凑,给孩子们带来了困扰。如果父母双方的姓连读后容易产生歧义,就会将孩子陷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