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蔡国曾参加的两场战争,背后的原因让人心酸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58
转发:0
评论:0
蔡国曾参加的两场战争,背后的原因让人心酸,二郎台这个建筑的名字鲜为人知,如果不是考古学家的发掘,它将永远沉默于地下。它

  二郎台这个建筑的名字鲜为人知,如果不是考古学家的发掘,它将永远沉默于地下。它和神话人物杨戬并没有关系,真正与它相关的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它的名字叫蔡国。我第一次接触到它的名字,是在《史记》的管蔡世家中。全部读完了这一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觉得这个国家很是不幸。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是却一直起起落落,数次因为种种原因和大国发生争执,它的命运似乎一直在重复着被灭和复国的死循环,无药可解。

  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它与郑国之间的战争。公元前719年,卫国与郑国发生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因为发生在郑国的东门地区,因此被后人称之为东门之战,蔡国作为参战国之一也出现在了这场战役里。为什么蔡国要参加这场战役呢?原因很复杂,也很简单。虽然当时正值春秋初年,蔡国还是一个百乘之国,能做到自保就可以了,没必要参加到像东门之战这样弊大于利的战役中来,但是出于种种原因,即便是蔡国和郑国之间没有怨仇,它也必须作为参战国出现。

  第一,蔡国和卫国同属三监,和周天子之间有着亲族关系,一旦不参战的话,上的压力就足够让蔡国失去外交上的威信,甚至给其他国家留下攻打的借口了。所以为了避免落下不敬天子的名声,蔡国只能参战。

  第二,从地理位置上讲,东门之战的发起国卫国和蔡国的地理位置更加接近,当时的卫国国君州吁一向刚愎自用、喜爱用兵,如果蔡国拒绝了卫国,州吁会不顾情面立刻攻打蔡国。

  第三,东门之战看起来是卫国和郑国之间的战争,实际上却是周天子和郑国之间的一场较量,当时的郑国国君郑庄公是一位非常有野心的政治家,他的梦想是击败周王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霸主。而此时周王室的天子周桓王也是一心复兴周王室,所以自然不会甘心被欺压。这场诸侯与天子间的较量必然会发起,所谓卫国和郑国之间的战争源头只是一根引线而已。

  蔡国选择和小国们共同帮助周天子攻打郑国,如果胜利了会赢得一些荣誉。可是选择避战或者帮助郑国攻打卫国,以郑庄公的野心,蔡国作为小国还是免不掉被郑国吞掉的命运。既然争与不争结局都是一样的,那么还不如拼死一战。出于这些理由,蔡国就这样成了参战国,准备参加一场恶战。然而出乎蔡国意料的是,郑国竟然诈败了。是因为担心寡不敌众,还是因为刚刚平定了共叔段发起的内乱,需要恢复国力呢?

  这些原因都不是郑国诈败的原因,郑庄公之所以诈败,是因为出于一个政治家的敏锐嗅觉,他看透了他真正的敌人是谁。根据史书记载,郑庄公在得知卫国联络了众小国企图攻打自己以后,只是非常平静地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他先是将宋国的公子冯移居到了长葛,又造成了卫国战胜的名声让州吁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郑庄公之所以能如此迅速果决地做出这两个决定,是因为他明白他和蔡国这样的小国之间并没有私仇,所以蔡国没有必战的理由,他的对手一直是周天子,是野心勃勃的宋国国君,是外强中干的篡位之君州吁。宋国国君不可怕,只要消除了导火索,他自然会失去和郑国交恶的理由。州吁也不可怕,一旦他回了国,还有忠君之臣石碏替自己料理他。既然已经诈败退敌,那么接下来郑庄公就要给真正的对手周天子进行一次有力地还击了。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再一次发起了对郑国的战争,只不过这次他再也没有迎来郑国诈败的结局,他等来的是一记来自郑庄公的重击。周桓王失败了,参战的蔡国等小国也失败了。周桓王不但被射中了肩膀,也被射掉了尊严,不久就去世了。不过,蔡国等一众小国并没有被郑庄公报复,反而得到了援助,无不赞叹郑庄公的气度。这场繻葛之战,使得郑国国力强盛,许多宿敌都向郑庄公伸出了橄榄枝。当后来的周天子再想对付郑庄公时,这些小国已经彻底成了郑国的盟友了。

  蔡国参与的这两场战争,论证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尔虞我诈的乱世,对错只是借口,国君们真正在意的是得失。一个小国,往往是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它的结局从春秋初年就注定了沦为陪衬,或者就此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朱元璋皇位传孙不传儿?背后的原因令人心酸
朱元璋是一个典型屌丝逆袭的励志人物,从小家境贫寒,还帮地主放牛,后来经过不懈的努力开创了大明朝。在传皇位的时候让人奇怪的是他颠覆了传统,没有传给赫赫战功的儿子朱棣,而是传给了孙子朱允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归根结底来看的话原因有三:网络配图1、朱允炆是爱子朱标的儿子朱元璋在所有的儿子当中最喜欢的就是长子朱标了,当时朱标出生的时候他还在打仗,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十分的兴奋,毕竟初为人父。他还在行军打仗经过的一座山上将“到此山者,不患无嗣。”刻在石头上,可见他对于这个儿子有多喜爱。在建国之后,朱标13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当时朱元璋的想法是13岁尚未懂事,只要把他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太子就把皇位给他,当时压根不给其他的儿子任何机会。朱元璋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栽培这个儿子,请全国最好的老师来教他,对他寄予厚望,朱允炆是他的儿子,爱屋及乌,自然也深得朱元璋的宠爱。网络配图2、朱标和朱元璋的政见不...
· 宋夏战争的时间有哪些将领参加了宋夏战争?
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国号是大夏,因为它在宋朝的西边,所以史称西夏。西夏立国后,夏、辽、宋呈现出三国鼎立之势。那么宋夏战争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宋夏战争的时间与西夏立国的时间是同一年,都在1038年。宋夏战争遗址西夏在宋夏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此乃三国鼎立之基础。三国中,西夏与辽均是少数民族政权,西夏是党项族,辽是契丹族。后来,有一个少数民族发展壮大。女真族崛起于东北,骁勇善战,能够以一当十。虽然女真族没有中原先进的文明,但民族矫健的体格成为了战争中巨大的优势。女真族在宋夏战争的时间之后,成立了金朝。西夏得以建国,是因为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都取得了胜利,然而西夏在与女真族的对抗中就没有这般好运了。好在一开始女真族没有将实力较弱的西夏放在眼里,而是集中力量打击辽和宋两个政权。这在大伤元气的宋夏战争的时间之后给了夏一定苟延残喘的时间。西夏自知力量悬殊,没有负隅顽抗,选择了臣服于女真政权,即金朝...
· 把周瑜写成小人的真实原因曾让刘备吃尽苦头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三国历史文化的普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三虚七实的描写也迷惑了不少读者对历史真相的了解。三国荆州之争中小说对周瑜的描写,就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这是小说在人物刻画上与历史真实性大相径庭最突出的例子。那么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为何要贬低周瑜呢?雄姿英发、功勋卓著的周瑜,为什么在《三国演义》里成了器量狭窄、专与诸葛亮作对最后被诸葛亮气死的窝囊人物?原因很复杂,既有文艺创作上人物塑造的需要,更有政治倾向上拥刘贬吴的因素。网络配图从文艺创作上讲,贬瑜是为了褒亮,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慧才能。按照史实,诸葛亮出山前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表露出他的不凡智慧,出山后只是在智激孙权这件事上亮了一下相,充分展示其才能要到刘备去世之后治蜀、南征及北伐之时。而整个《三国演义》的创作脉络是以刘备集团为主线的,诸葛亮又是小说着力塑造的重点人物,诸葛亮出山之后就逢到赤壁之战这样重大的军事行动,如果不突出显...
· 战争的背景和原因的由来如何战争简介
战争也称为美国入侵战争,是指1989年底美军入侵推翻诺列加政府的军事行动。1989年12月20日凌晨1时,2.4万名美军趁着夜暗,向军队的27个重要目标同时发动了猛烈的突然袭击。导弹、坦克炮弹和迫击炮弹,暴雨般地泻向目标。接着,伞兵从天而降。巴国防军司令、政府首脑诺列加指挥巴军及准军事部队“尊严营”奋起抵抗,战斗十分激烈。但终因寡不敌众,仅8个小时就失去了有组织的抵抗能力。仅15个小时美军就控制了巴军的大部分兵营,推翻了诺列加政府。1990年1月3日晚8点48分,诺列加被迫向美军投降。至此,一场历时15天、代号为“正义事业行动”的侵巴战争基本结束。美军入侵美军入侵的历史背景与原因问题由来美国和的恩恩怨怨集中表现在运河的权益上。1903年,美巴政府签订开凿和永久租让运河区的不平等条约,运河归美国政府所有,并由美国政府任命总督,升美国国旗,实行美国法律。1914年运河通航后,美国把运河两岸16...
· 蔡邕哭董卓的背后
核心提示:《后汉书》这样评价董卓:“虽行无道,而犹忍性矫情,擢用群士”。也就是说,虽然董卓为人残忍,他却能够忍耐本性,积极选拔人才。于是,一时之间,“幽滞之士,多所显拔”。蔡邕就在董卓的选拔之列。《后汉书·蔡邕列传》中提到“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董卓对蔡邕“甚见敬重。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董卓在重用人才的同时不任人唯亲,“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善用人才也使董卓一度位极人臣,权倾天下。style="text-align:center">本文来源:《北京日报》2010年10月18日第19版,作者:李宗范,原题:《蔡邕哭悼董卓的背后》近来,随着新版《三国》的热播,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三国人物重新为人所熟知。其中的一个场景颇耐人寻味:当残暴不仁、嗜杀成性的董卓暴尸街头之时,被誉为名士的蔡邕却甘冒杀身之祸为其恸哭。何以如此呢?背后的原因何在?这就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