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吴破楚入郢之战的过程及结果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23
转发:0
评论:0
揭秘:吴破楚入郢之战的过程及结果,春秋后期,吴、楚争夺对江淮流域控制权的战争。公元前506年,吴楚决战中,

  春秋后期,吴、楚争夺对江淮流域控制权的战争。

  公元前506年,吴楚决战中,孙武率领吴军大败楚军,攻入楚国都城郢,楚昭王逃到随国。楚国向秦国求救,申包胥哭秦庭,感动秦哀公。秦国发兵救援楚国,帮助楚国收回都城复国。

  秦军撤后,楚军又被吴军连连击败,楚国不得不迁都以避吴军锋芒。

  战争过程

  吴楚之战爆发后,鸡父之战(公元前519年)吴国大胜以后,楚国在战略上居于守势。楚平王于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去世,子昭王嗣立。楚昭王年幼,楚令尹囊瓦执政。囊瓦贪残庸暴,也宠信费无极,残杀大夫郤宛、阳令终、晋陈等,楚国内政愈发紊乱,诸侯离心。吴公子光于周敬王五年(公元前515年)杀王僚自立,即吴王阖庐。阖庐延揽人才,重用伍员(伍子胥)、孙武等贤臣,励精图治,国家日益富强。

  吴为大举讨伐楚国,于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灭巢、灭钟离,控制了淮河中游地区。以后,加速,于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先后灭掉归附楚国的小国徐国和钟吾国。然后采纳伍员(伍子胥)分全国军队为三部,轮番侵敌,"彼出则归,彼归则出"之计,疲劳楚军。同时,于周敬王十年(公元前510年)讨伐越国,以扫除伐楚的后顾之忧。楚国则一面筑城防守,一面联越制吴,但收效不大。周敬王十二年(公元前508年),吴又利用舒鸠人引诱楚国伐吴。秋,楚令尹囊瓦率军至豫章,中吴埋伏,大败而归。吴趁势再攻巢邑,俘虏楚大夫公子繁,从此,楚在大别山以东的城邑及属国悉为吴有。至此,吴所采取的三分其师、轮番攻楚的策略已经奏效。楚国无岁不有吴师,楚军被吴兵的骚扰弄得精疲力竭。

  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楚令尹囊瓦释放了被他无理拘留在楚国三年的蔡侯。蔡侯归国,矢志报仇,向晋国求援。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有周王大臣参加的中原十八国诸侯会于召陵,准备攻楚。晋大夫荀寅因为向蔡国索贿不成,就建议说:不能伐楚。因为,晋与楚国定有"弭兵之盟"。再者,晋西北边境又有中山之患。执政大夫范鞅从其议,辞谢了蔡侯。因盟主晋国临时改变主张,攻楚未能实现。这年冬,原楚属国蔡、唐自愿助吴攻楚。吴王阖闾以伍子胥为谋主,大军事家、齐国人孙武为将军,统帅数万大军攻楚。孙武等认为楚已完全孤立,实力亦大有削弱,遂与蔡、唐联合进攻,发动了"涉淮逾泗,越千里而战"的战略决战。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冬,吴王阖闾亲自挂帅,以孙武、伍子胥为大将,阖闾的胞弟夫概为先锋,倾全国3万水陆之师,乘坐战船,由淮河溯水而上,直趋蔡境。

  囊瓦见吴军来势凶猛,不得不放弃对蔡国的围攻,回师防御本土。吴军乘船由淮河逆水而上,到达淮汭(在今安徽霍丘县附近),舍舟上岸,在豫章与楚军夹汉水而对峙。楚左司马沈尹戌向令尹囊瓦献计:令尹率楚军主力沿汉水布防,阻止吴军渡河。沈尹戌率方城山以外的军队直扑淮汭,捣毁吴军的船只,然后扼守大隧(今豫、陕交界的九里关)、直辕(今名武胜关)、冥阨(今名平靖关)等险阻,切断吴军归路。令尹再率主力渡过汉水正面迎击吴军,沈尹戌从吴军背后攻击,一举打败吴军。囊瓦同意,沈尹戌依计行事。

  但沈尹戌走后,楚大夫武城黑劝囊瓦速战求胜。大夫史皇也对囊瓦进言说:楚人平日厌恶令尹而喜欢司马,如果司马在淮汭毁掉吴国船只,阻塞城口(指大隧、直辕、冥阨)要道,从后攻吴,是司马独获破吴大功。令尹一定速战,不然免不了恶名。囊瓦以为很对,就率全军渡过汉水,沿小别山(在今河南光山县至湖北黄冈县之间)到大别山(今安徽霍县之安阳山)之间排成军阵,与吴军交战,三战三败。囊瓦见吴军精锐难胜,想要弃军逃跑,被史皇劝阻。囊瓦率军退至柏举(在今湖北省麻城县东北),吴军跟进。十一月十八日,两军摆开决战阵势。早晨,吴王阖庐之弟夫概向阖庐建议:"楚囊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而后大师继之,必克。"阖庐不允许。夫概王认为臣义而行,不须待命,就率所部五千人冲击囊瓦的中军,囊瓦中军抵敌不住而逃奔,楚军陷于混乱。吴军全力进击,楚军大败。囊瓦逃亡郑国,史皇力战而死,大夫薳射被俘。楚军退至清发河(在今湖北安陆县)东岸,吴军乘其半渡,发起攻击,又大败楚军。渡过河的楚军退至雍澨(今湖北京山县),做好饭正待要吃,吴军又追至,楚军弃食逃奔。吴军吃罢楚军丢下的饭,继续追击楚军。(详参见柏举之战)

  楚左司马沈尹戌发方城外之兵疾进淮汭,去捣毁吴军乘船,兵至息地(在今河南息县),听说楚军已败,遂迅速回救楚军,在雍澨打败吴军,但自己也受了重伤。沈尹戌带伤率师与吴军力战三阵,终于败亡。吴军大举,五战五胜,于十一月二十九日,攻入楚国郢都。楚昭王带着妹妹和针尹固乘船西逃,吴兵追至。楚军点火燧系于象尾,纵燧象群冲向吴军,楚昭王始摆脱吴军追击。

  楚昭王渡过雎水(今湖北沮水)、长江,经云梦泽,进入郧邑(今湖北京山县),又转入随国(今湖北随县),吴兵追至随。随人掩护楚昭王,吴军包围了随地,对随人说:"周朝在汉水流域的子孙全被楚国杀尽了。"随人想杀楚昭王,王子綦将楚昭王藏起来,自己装扮成楚昭王来对付他们。随人对于是否把楚昭王交给吴国占了一卦,不吉利,就谢绝吴国,没有交出昭王。 吴兵不获楚王,只得退兵。

  吴军进入郢都后,纪律松弛,君臣各分居于楚君臣之宫,各妻楚君臣之妻。夫概与公子山为争夺囊瓦之宫几乎动武。吴君臣贪恋楚国财富与女色,数月不归。伍员(伍子胥)为报仇掘墓鞭尸,怂恿吴人在楚都城胡作非为。吴王阖闾听信伍员(伍子胥)之言,焚毁楚国宗庙,搬走了楚国的宝器典章。孙武苦劝不听。

  周敬王十五年春,楚大夫申包胥赴秦国求救,秦国不答应,包胥站在秦王殿上,昼夜痛哭,七天七夜哀声不绝。秦哀公可怜他,说:"楚王虽残暴,但有像这样的臣子,怎能不保存楚国呢?"就派了大夫子蒲、子虎率战车五百辆救楚。在沂邑(今河南正阳县境)大败吴王弟夫概。秦、楚联军灭掉唐国(在今湖北随县西北唐城镇)。吴在雍击败楚反攻的军队,而后秦又击败吴军。吴军退居麇(今湖北安陆)。楚薳射子薳延率柏举的散兵,会同楚大夫子西在军祥(今湖北随县西)打败吴军。是年夏,越乘吴军在楚,国内空虚,发兵侵入吴国。(参见申包胥哭秦庭,秦救楚之战)

  吴王阖庐之弟夫概在沂邑战败后率军回国,自立为王。吴王阖庐见国内有变,统帅大军向东退走,在公壻之溪被秦、楚联军击败。楚昭王回到郢都。楚国损失惨重,仅都城郢,城外白骨如麻,城中宫阙,半已残毁;楚昭王夫人自以失身阖闾,羞见其夫,自缢而死。吴王阖庐率军回国,攻击夫概,夫概兵败,逃亡到楚国,后成为楚的堂溪氏。

  周敬王十六年四月(公元前504年),楚国不甘心柏举、破郢之败,决心向吴报仇。派舟师顺流而下,讨伐吴国,被吴太子终累打败。楚舟师统帅潘子臣、小惟子及七位大夫被俘。同时,楚大夫子期所率伐吴的陆军也在繁阳(今河南新蔡县北)被吴军打败。于是,楚国震动,君臣恐惧,乃迁都到鄀邑(在今湖北宣城县东南),以避吴军锋芒,而仍称之为郢;并改革政纪,安定楚国。这都是吴破楚入郢之役的余波。

  战争影响

  楚国是南方大国,土地数千里,兵车数千乘,号为春秋四强之一,竟然遭此大败,这不是偶然的。首先,楚长期称霸,恃强凌弱,造成附属国众叛亲离;其次,楚国内部矛盾重重,君臣不一,将帅不一,不能团结对敌;其三,吴国为新兴国家,国力正在鼎盛时期,吴伐楚不仅得到蔡、唐等原楚附属国的支持,也得到东夷氏族的支持。

  楚国遭受破郢的打击之后,国力大为削弱,一时再也无力北上争霸。

  晋国在十八国召陵会盟之后,也陷入内部矛盾之中,卿族互相火并,势力削弱,诸侯离心,无力再图霸业。齐在东方趁机扩展势力,郑在中原乘王室内乱而侵吞王畿城邑,中原局势趋于分崩离析,又呈现出春秋初期的无统纪状态。

  吴王阖庐虽有破楚入郢之大功,但他入郢之后,满足于微小成就,沉溺于声色,不听孙武劝谏,表现志虑短浅,终于功败垂成,被秦、楚联军赶出楚境。所以,后人论史,以此不把阖庐列入春秋"五伯"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解析吴破楚入郢之战的战前全局形势是怎样的?
战前全局形势自吴楚鸡父战后至破楚入郢之战的13年间,中原各国情势如下:(1)在鸡父之战的同年,周室方面,敬王的弟弟王子朝与王争位,敬王出居狄泉以避之(狄泉在洛邑西南。周室这次乱事,前后共历10年)。两年后,鲁国昭公被其臣季孙、叔孙、孟孙所驱逐,出逃到齐。次年,即:周敬王4年秋,齐景公谋纳鲁侯,会合诸侯于专阝陵(今山东省郯城东北)。晋国这时是士鞅为政,也曾数次会合诸侯或诸大夫谋定周室及纳鲁侯之事。第一次会诸侯大夫于黄父(失考,事在周敬王3年夏),谋以安定王室。第二次会诸侯及大夫于扈(事在周敬王5年秋),谋戍周并纳鲁侯。第三次会诸侯及大夫于周,以城成周(事在周敬王10年冬)。黄父之会,让诸侯输粟以济周,而宋大夫乐大心抗命。扈之会,一面谋纳鲁侯,一面谋为鲁伐齐(起初,鲁昭公出逃到齐,齐就攻取鲁的郸邑(今山东省郸城)使鲁侯居住,而以臣视鲁侯)。前者因纳季孙平子之赂(这时鲁季孙氏主政,与晋六卿相友善...
· 吴破楚入郢之战什么时候爆发的?其历史背景是什么?
春秋后期,吴、楚争夺对江淮流域控制权的战争。公元前506年,吴楚决战中,孙武率领吴军大败楚军,攻入楚国都城郢,楚昭王逃到随国。楚国向秦国求救,申包胥哭秦庭,感动秦哀公。秦国发兵救援楚国,帮助楚国收回都城复国。秦军撤后,楚军又被吴军连连击败,楚国不得不迁都以避吴军锋芒。历史背景春秋历经晋楚争霸(主要三次大战役有前632年城濮之战晋胜、前597年邲之战楚胜、前575年鄢陵之战晋胜;晋两胜一败;楚一胜两败,鄢陵之战时楚王被射瞎一只眼睛),弭兵之会(公元前546年)后,晋楚大体平分霸权,晋国总体上占优势。晋国为了继续打击楚国,在楚国后背上插了一刀,扶助南方新兴的吴国来抗衡(比如派人教授吴人"车战步战"等陆战之法等,使用马匹、战车、弓箭及各种战术等)。吴国、晋国皆为姬姓之国。吴国开国之君"吴太伯"是周文王的伯父;晋国开国之君"唐叔虞"是周武王与邑姜之子(邑姜为齐太公吕尚即姜子牙之女,今山西太原晋祠因...
· 吴破楚入郢之战的经过是什么?楚国强于吴国,为什么会被吴国打败?
吴破楚入郢之战的经过是什么?楚国强于吴国,为什么会被吴国打败?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公元前506年,吴攻打楚时,此役楚军大败,吴军一举打进楚国都城,楚昭王四处逃亡。楚国申包胥前往秦国求救,秦国拒之申包胥痛哭秦庭,感动秦王,发兵相救,帮助楚国复国。楚王为复仇进攻吴,遭接连兵败,不得已迁都。历史上此事件称为吴破楚入郢之战。首先,我们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开始介绍,公元前506年,春秋时期中原十八个国的诸侯汇集于召陵,由晋国为盟主准备攻打楚国。联盟军内部意见不一,孙武觉得楚国已被孤立,实力不大如前,之后并定下了“涉淮逾泗,越千里而战”的战略方针,吴国和楚国打响了决战,吴国的联合军队柏举大败楚国的主力军队后,乘胜追击,仅仅只用了短短的10天时间便达到了楚国的城都郢城。其次,了解一下两国的战争过程。公元前519年,吴联军与楚军的战争开始爆发,在鸡父大决战吴国大败楚君后,楚国在战略进入了被动局面。公...
· 揭秘:麻隧之战的过程及结果
麻隧之战是公元前578年(周简王八年)晋秦争霸战争中,以晋国为首的诸侯联军在秦地麻隧(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击败秦国的作战。战争过程晋厉公亲统晋国四军,晋军将领有中军将栾书,中军佐荀庚;上军将士燮,上军佐郤锜;下军将韩厥,下军佐荀罃;新军将赵旃,新军佐郤至。郤毅为晋厉公驾驭战车,栾针为车右,另外加上齐、宋、卫、鲁、郑、曹、邾、滕等八国联军。秦见诸侯大军压境,亦起兵进至泾河以东进行迎战。公元前578年五月四日,双方在麻隧展开激战,秦军大败,秦将成差及不更(爵名)女父被俘。诸侯方面,曹宣公死于军中。秦军残部败退,晋及诸侯联军渡过泾河追击到侯丽(今陕西省礼泉县境内),然后回师。战争影响麻隧之战的失败,使秦国数世不振,不再对晋国西部构成威胁。而晋国在取得麻隧之战的胜利后,完成了"秦、狄、齐"三强服晋的部署,中原诸国实为晋之属国。公元前575年,晋厉公在鄢陵之战中战胜楚国,实现了晋景公重建霸业的愿望。周...
· 吴破楚入郢为何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
这是孙武对自己兵学理论的战争实践,可见孙武并非只是象赵括那样“简上谈兵”(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纸张问世)浪得虚名,而是古今中外少有的能够将自己的理论充分的运用到实际战争当中去的优秀军事统帅。吴破楚之战自公元前511年至公元前506年,历时6年,由一系列战争战役组成,最终使吴国成就了“西破强楚,入郢”的伟业。网络配图养城之战公元前511年(吴王阖闾三年)夏,吴国派出使臣,责令徐国(今安徽泗县)和钟吾国(今江苏宿迁东北)交出领兵在外的公子掩余和烛庸。二国依仗有强楚撑腰,拒不从命,并私自放走二公子,让他们去投奔楚国。楚昭王十分得意,立即派出大员隆重迎接二公子,并让二公子在养地(今河南沈丘县)暂住。接着,又命令莠尹然、左司马沈尹戍重修养城,把养城东北边的城父、东南边的胡田两块地方封给二公子,企图利用二公子为害吴国。吴王阖闾十分清楚楚国此举的用意,所以阖闾以孙武为将,下定决心要攻克养城。这一仗是孙武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