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伍子胥与申包胥之间的恩怨纠葛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57
转发:0
评论:0
揭秘:伍子胥与申包胥之间的恩怨纠葛,春秋战国之时,战乱不断,中国历史进入了群雄争霸的时代。诸侯国割据势力由此展开

  春秋战国之时,战乱不断,中国历史进入了群雄争霸的时代。诸侯国割据势力由此展开,各诸侯国无论是在政治上,军事上,还是在经济上,文化上,都进行着激烈的竞争。这个时期就是群雄逐鹿的时代,战乱经久不息。在这个时代当中,一朝兴起,相对的就会有一朝灭亡。春秋末年,晋国和楚国在长期的争霸当中,两国的势力相互不断削弱。然而吴国和越国则趁此机会势力大增。况且,伍子胥为吴国的思想家,政治家,而孙武又是吴国的军事家,这两个人共同效力于吴国,一个善于政治交际,出谋划策,另一个也善于练兵带军,再加上吴王的励精图治吴国的势力早已大增,在加之以前他带兵讨伐楚国的那一次战争,在那时就奠定了吴国的争霸的基础。

  因此公元前506年,吴王在相国伍子胥的策划下,与蔡国,唐国联合起兵攻打楚国。伍子胥原本为楚国臣子,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人,但是因为当时的楚平王昏庸无能,听信他人的谗言杀害了伍子胥的父兄。因此,伍子胥为父兄报仇,立誓要将楚国灭掉。吴国的军队擅长于水战,于是便与楚国军队在汉水之上对峙。然而,楚国将帅之间又因彼此不和,没有能够团结一心,结果连战三次全部失利,楚军立即撤兵,吴军则乘胜追击立即追了上去。又经过了六次战斗,吴军皆取得战争大捷。最终攻破了楚国国都,楚昭王逃亡到随国。

  申包胥原本为伍子胥的好友,但是两人却效忠于不同的国家,当年,伍子胥的一家都被楚平王的徒了门后,便发誓要灭掉楚国。然而申包胥则对伍子胥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能够灭掉楚国,那么我必定能够再将楚国兴起。也可能正因如此,原本为好友的两人不欢而散。两人都很有远见卓识的才能,也都很忠诚于自己的君王,但是却令人唏嘘的是本应是一对好友,但是阴差阳错的因为一些意外而侍奉了不同的君王,结果只能分道扬镳,背道而驰。

  楚昭王的母亲原本是秦国的公主,楚国的都城沦陷以后,于是申包胥便来到秦国寻求秦国的救助。他对秦君分析如果吴国沦陷的害处,申包胥说到吴国是一个贪婪的国家,肆意虐杀楚国的人民,导致楚王失守江山社稷,现如今却流亡在外。如果楚国亡了,楚地将变为吴国的领土与秦国相邻,然而这样就会在秦国的边境上是一个隐患。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秦楚两家人的关系不一般,要不怎么说是楚国的土地流失就等于是秦国的土地流失,要不怎么说楚国愿意追随秦国呢?。秦君听后觉得说的有理,但是仍旧犹豫不决。

  但是因为申包胥救国心切,见秦君并没有做出什么反应,于是便靠在秦国朝廷上的墙角处号啕大哭起来。一连哭了七天七夜都没有停止,滴水未进。最终秦君被他的忠诚之心所感动,于是便派兵前去救助楚国。而此时吴国国内空虚,士兵大多在外征战,于是便起兵攻打吴国,最终吴国败下阵来,不得已回到了国都。而他也才与机会回到自己的国家,说通俗点就是他用自己的诚心和眼泪换回的国家,重新复建楚国。但是,申包胥也应征了当初自己说的那句话,如果楚国灭亡,他一定会再次复兴,他有这个信心和能力,同时看得出申包胥不仅有才,而且还对自己的君王忠心耿耿,对自己的国家更是忠诚不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伍子胥和申包胥是好友吗
伍子胥和申包胥,两个曾经是至交好友,后来因为灭楚护楚的问题产生分歧,最终分道扬镳,成为死敌。就个人成就和后世知名度来说,伍子胥和申包胥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伍子胥出生贵族,很早就已经出名了,后来到了吴国之后,更是闻名于春秋各国。反观申包胥,连生卒年都没有人知道,后世唯一知道就是他在秦国驿馆大哭七天七夜,最终感动秦王,出兵帮助他救助楚国。但在人生境界和德行操守方面,两人恰好相反。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发下灭楚誓言,申包胥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发出了护楚誓言,两人彻底决裂。后来,伍子胥破入楚国国都,做出了鞭尸的残忍举动,惹得申包胥对他更加的怨恨,他让人带话给伍子胥,强烈的谴责了伍子胥,伍子胥对此的回答是,只要能报父兄之仇,之事他也会常为之。楚国都城被破的时候,申包胥逃出楚国国都,辗转来到秦国,面见秦王,想向秦王借兵击退吴国,但是秦王以路途遥远,恐不能及的理由拒绝了申包胥的请求。被拒绝的申包胥来...
· 伍子胥和申包胥有何关系伍子胥和范蠡的关系
伍子胥和申包胥,两个曾经是至交好友,后来因为灭楚护楚的问题产生分歧,最终分道扬镳,成为死敌。就个人成就和后世知名度来说,伍子胥和申包胥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伍子胥出生贵族,很早就已经出名了,后来到了吴国之后,更是闻名于春秋各国。反观申包胥,连生卒年都没有人知道,后世唯一知道就是他在秦国驿馆大哭七天七夜,最终感动秦王,出兵帮助他救助楚国。但在人生境界和德行操守方面,两人恰好相反。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发下灭楚誓言,申包胥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发出了护楚誓言,两人彻底决裂。后来,伍子胥破入楚国国都,做出了鞭尸的残忍举动,惹得申包胥对他更加的怨恨,他让人带话给伍子胥,强烈的谴责了伍子胥,伍子胥对此的回答是,只要能报父兄之仇,之事他也会常为之。楚国都城被破的时候,申包胥逃出楚国国都,辗转来到秦国,面见秦王,想向秦王借兵击退吴国,但是秦王以路途遥远,恐不能及的理由拒绝了申包胥的请求。被拒绝的申包胥来...
· 申包胥
查看详细关系图申包胥生平楚王蚡冒的后代,生卒年不详。申包胥向与伍员(伍子胥)交好。伍员出逃时曾对申包胥说:“我必复(覆)楚。”申包胥回答:“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前506年,伍员以吴国军力攻打楚国,攻入楚都郢,楚昭王出逃到随。伍员掘楚平王墓鞭尸。申包胥逃到山里,派人责备伍员说:“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回答:“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为复国,申包胥来到秦国请求帮助,一开始不被答应,申包胥便在秦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进,终于感动了秦国君臣。秦哀公亲赋《无衣》,发战车五百乘,遣大夫子满、子虎救楚。吴国因受秦楚夹击,加之国内内乱而退兵。楚昭王复国后要封赏申包胥,他坚持不受,带一家老小逃进山中隐居。从此申包胥被列为中国的忠贤典范。前476年,申包胥出使越国,向勾...
· 申包胥
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申氏,名包胥,亦名蚡冒勃苏,又称王孙包胥。楚君蚡冒之后,原与伍子胥友善。楚平王七年(前522),伍子胥因父亲冤案逃离楚国,途遇申包胥道“我必覆楚”。申包胥答曰:“子能覆之,我必能兴之。”楚昭王十年(前506),吴王用伍子胥计破楚入郢。申包胥随昭王撤出辗转随国。后自请赴秦,求秦哀公出兵救楚。初未获允,乃七日不食,日夜哭于秦廷。哀公为之感动,派公子子蒲、子虎率领战车五百辆来援救楚国而攻打吴国。在秦、楚军队的反击下,楚人驱走吴国军队,收复了郢都。申包胥归郢后,昭王对他欲予奖赏,他声称请救兵是为了楚国人民,拒受赏赐。随即隐居山中,以度余年。公元前770——前476年,春秋时为楚之别都。楚共王熊审封其三子子皙为鄂君。始铸铜镜。子皙与鄂地越人泛舟于鄂渚,有越人歌谣流传。灵王时,子皙为楚之令尹。公元前522年(楚平王六年),伍子胥奔吴,旧传县东三里有接渡石。泽林申映湾(今湖北鄂州)...
· 楚人申包胥与包姓渊源小考
成书于宋代的《百家姓》收录有包姓,位列洪姓、诸姓之间,“丁宣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龚”。关于“包姓”的渊源,众说纷纭,较常见的说法有三种:其一,据宋代罗泌的《路史》记载,包姓乃古代包羲氏(伏羲)后代,“后有风氏、偑氏、氏、羲氏、希氏、戲氏、包氏”。其二,源于楚国大夫申包胥,申包胥后裔以“包”字为姓。宋代郑樵撰《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说:“包氏,出自申氏,楚大夫申包胥之后,以字为氏。宋朝包拯,为枢密副使,庐州人。”其三,包姓有两个源头,一支出自申包胥;另一支改“鲍”为“包”,宋代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一一)曰:“丹阳包氏,其先泰山鲍氏,王莽时避难,去鱼为包。”上述几种说法,笔者以为源于申包胥的说法比较可信。因为第一种观点,包羲氏本为传说时代的传说人物,本身其真实性仍有待探讨,那么由他繁衍诸姓的说法更不可靠。第三种观点中,将改“鲍”为“包”作为包姓源头之一,其实它也可能是申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