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锡克教:15世纪末由那纳克创立于印度西北部旁遮普地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112
转发:0
评论:0
锡克教:15世纪末由那纳克创立于印度西北部旁遮普地区,锡克教于15世纪末由那纳克创立于印度西北部旁遮普地区。它是在莫卧儿王朝时期印

  锡克教于15世纪末由那纳克创立于印度西北部旁遮普地区。它是在莫卧儿王朝时期印度教和教的交流中萌芽的,由于印度教虔诚派运动的开展,后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宗教。锡克”是梵文Sikha的音译,原意为门徒。锡克教奉行祖师崇拜制,视祖师为神的使者,其信徒自称是祖师的门徒。锡克教徒非常尊重本教的首领和上师,尊称为“古鲁”,意为“上师”或“师尊”。从第一代上师那诺(1469~1539)算起,到戈宾德·辛哈(Gobind Singh,1666~1708)为止,先后共有十位上师。第十位上师戈宾德·辛哈被暗杀后,虽然还有其他人继任领导,但都不再称为上师。戈宾德·辛哈去世前指定宗教经典《阿底格兰特》为第十一任上师。按照教条,凡承认锡克教义、十位上师和锡克教的著名经典《阿底格兰特》者,皆可成为锡克教徒。

  从第六代师尊开始到第十代师尊,锡克教为了对抗莫卧尔王朝的压迫,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带有军事化色彩的组织。此后在英国统治印度时期,锡克教徒就占军队人数的四分之一。印度军队中有15%士兵为锡克教徒。 锡克教提倡平等、友爱,强调实干,既反对印度教森严的种姓制度,也不赞成教排斥异教的种种做法,也反对其他宗教的偶像崇拜和歧视妇女。锡克人约计1630万(1991年),其中大部分生活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地区,其余散居在德里地区、哈里亚纳邦和孟买等地。居住在旁遮普的锡克人,虽人数不多,仅占全国人口的2%,但全国二分之一强的粮食由他们提供,该地有“印度粮仓”之称。该教的创始者那纳克曾公开宣称:“我的宗教既不是印度教,也不是教。”它是一种试图把印度教和教融为一体的新宗教。锡克教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有它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根源。

  印度教森严的种姓制度和繁琐的教规,引起了贱民和一般教徒的不满,公元8世纪初,教传入印度,强迫人们改信教,使矛盾进一步加剧和复杂化。面对这些尖锐而复杂的种姓问题和宗教矛盾,一些人提出了宗教改革主张,遂出现改革热潮,开展了“虔诚运动”。斗争声势浩大,影响很广。

  那纳克上师所处的时代,正值洛提王朝统治时期(1451~1526),当时印度教种姓歧视非常严重,引起低级种姓的强烈不满,洛提王国出现了混乱局面。这时,道莱特汉·洛提的儿子提拉华尔·汗怀有篡夺王位的野心,竟然给巴卑尔写信,鼓励他进攻印度。巴卑尔本来对印度虎视眈眈,垂涎三尺。得信之后,喜出望外,遂率兵向印度进发,在帕尼帕特地区(现属哈里亚纳邦)同当时的国王易卜拉欣·洛提激烈交战,结果易卜拉欣·洛提战败身亡。

  上师那纳克对提拉华尔·汗的行径非常气愤,大为不满。他认为,这会使国家更加遭殃,人民更加受难。因此,他把巴卑尔的军队看成是入室豺狼,比喻为“罪恶的迎亲队”。当时,虽有许多人大声疾呼,反对社会黑暗和人民中间的伪善现象,但谁也没有把这种现象归咎于当时的统治阶层,只有上师那诺首先公开谴责和咒骂腐朽的统治者以及封建领主,把他们说成是刽子手、恶狗和吸血鬼。他还把耳闻目睹的血淋淋的事实写成一本书,有力地揭露了当时由于巴卑尔入侵所造成的桩桩惨案。当时,各封建领主大量掠夺人民的财富,那纳克对此表示了强烈反对。他希望给每个人以平等权利,都能过上幸福生活。他蔑视富有,同情贫穷,爱憎分明。

  他公开反对朝圣和宗教的伪善。一次,那纳克上师格云游到哈里杜瓦尔,他看见人们站在恒河里,面向东方,朝着太阳浇水。那纳克上师便也站在恒河里,面朝西方浇水。因为他不面朝东,而是面向西浇水,人们误认他是疯子,有人还前来和他辩论,他问:“你面朝东给谁浇水?”他回答:“给太阳呀!”又问:“太阳有多远?”他又答:“说不清,可你为什么朝西面浇水?”“在迦尔达尔普尔有我的地,都干了,我在给地浇水。”那纳克说。一个学者听了他的话后哈哈大笑起来,然后轻蔑地问道:“可是你浇的水连河岸都到不了,都洒在河里了,怎么能到达迦尔达尔普尔呢?”那纳克立刻反驳道:“如果我浇的水到不了迦尔达尔普尔,那么,你浇的水怎么能到太阳那里呢?”他们被那纳克驳得哑口无言。

  那诺反对男尊女卑。当时,社会上妇女备受歧视,在一些信仰印度教的种姓中,流行着一种杀害女婴的陋俗,女孩一生下来,就被杀死。那诺坚决反对这种野蛮行为,并指出了妇女应有的地位。他认为,在生活中,男子离不开女子,否则没法过日子。他还说,妇女既然能生出帝王、仙人和英雄,她们在男人面前为什么就一钱不值呢?怎能说她们低贱,微不足道呢?

  那诺讲究实际,不相信出家为僧和云游山林就可以见到梵天的说法。他认为,家居是最理想的。他说,人们只有尽好家庭义务,才能沿着正确道路到达梵天那里。他发现,几乎所有教派只强调外表形式,因而相互争吵,有许多天真的人就是在这种争吵的烟幕中受骗上当。因此,他鼓励和开导这些人挣脱骗人的罗网。

  尽管那纳克也叫人们叨念罗摩,以求解脱,但他从不叫人们逃避生活。他自己就结了婚,还生了两个儿子。

  那纳克上师出生于平民之家,生活在平民之中,他一生从事耕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时常教导教徒:“生活在虚幻之中,而又不为虚幻所迷恋,才能得到真正的瑜加(即精神和梵天融为一体)。靠外表的伪装,什么也不可能得到。”他认为,只是吹牛说大话和谈经论道的人,不会成为瑜加者,只有平等待人的人才是真正的瑜加者。那纳克上师活了77岁,他一生以普通人的身份传播着他的教义,影响很大。他死后,他所创建的锡克教,迅速地传播到整个旁遮普和印度河流域。

  继那纳克上师之后,恩戈代瓦当了锡克教的第二代上师,那纳克在世时,亲自把上师的宝座交给了他(1539年那纳克指定信徒恩戈代瓦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恩戈代瓦死后(1539~1552),阿马·达斯(1552~1574)继位,他为宣传锡克教主张,扩大锡克教影响而作了大量工作。后来他任命女婿拉姆·达斯·索迪为上师。从此上师一职由索迪家族世袭。拉姆·达斯在锡克教圣地阿姆利则修建了一座锡克寺。寺身镀金,故以金寺得名,作为锡克教最神圣的朝拜中心。但这项工作到第五代上师阿周那代瓦时才正式竣工。

  阿周那是拉姆·达斯的小儿子(1581~1606),阿周那任上师期间也作了大量工作,他主要修建了达南达南和斯里哈尔高温德普尔这样的城市,编辑了古代的典籍,还竭力向锡克教徒灌输了英雄精神。后来由于被莫卧尔皇帝怀疑,而残遭杀害。至此,结束了锡克教和平发展的道路。

  阿周那临死前任命儿子哈戈宾德(1606~1644)接任,为第六代上师。由他开始,锡克教发展成了半武装的宗教组织,注重了武装组织和训练,经常与政府军和异教徒发生冲突。第七代上师由哈戈宾德的孙子哈尔·拉伊继位(1644~1661)。他被莫卧尔皇帝囚禁于德里后,任命次子哈尔·克里香为继承人(1661~1664),他13岁不幸夭折,死于天花。他的继承人是第六代上师哈尔·哥宾德的次子氐戈·巴诃杜尔(1664~1675),当时正值奥朗则布统治印度,锡克教徒处境险恶,最后上师氐戈·巴诃杜尔被迫自杀,他死在德里的姜德尼·焦格。

  他死后,由戈宾德·辛哈继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第十位上师。他在任期间,对锡克教进行了重大改革,废除了上师制度。自上师那纳克死后,印度教的处境越来越坏,因此锡克教上师们意识到要改变处境,必须实行军事化。从第六代上师哈戈宾德开始(17世纪初),锡克教开始发展为武装组织,经常与政府军以及印度教徒、教徒进行武装冲突。到戈宾德·辛哈时期实现了军事化。“锡克”的真正含意是“进了学的人”或“受过教育的人”,锡克教徒们受的教育不是一般的教育,而是有关英雄精神和维护尊严而献身的教育。这种教育远在第一位上师那诺时就已开始,到第十位上师戈宾德·辛哈时又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完成了锡克教军事化的任务,组成了一支强大的锡克军,并率领这支军队同莫卧尔军队展开了长期斗争。戈宾德·辛哈给教徒举行献身仪式,要求教徒蓄长发、带发梳、戴钢镯、穿短裤、佩短剑,以示区别于其他教团。有种说法,认为这五件东西随时提醒教徒对本教坚信不移。

  到1699年,上师戈宾德·辛哈在旁遮普的阿南德普尔·萨哈布召开了8000人大会,会上宣布成立卡尔萨党,以便用武力对付各种灾难,保卫锡克教。同时还给男性锡克教徒取了一个共同称号叫“辛哈”(雄师)。锡克人给人们以勇敢无畏的印象,这同他们的教育有关。

  戈宾德·辛哈为了拯救那些受苦受难和被压迫的人民,参加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斗,最后他不幸被刺身亡,享年42岁。

  戈宾德·辛哈死后,称锡克教领袖为“上师”的传统便宣告结束,而以锡克教经典《阿底格兰特》为第十一任上师。但锡克军先后在锡克教领袖班达·威拉克和兰季德·辛哈的领导下,仍然进行了不懈的战斗。在锡克人的整个历史上,班达·威拉克也是一位很有朝气的领袖人物之一。他原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和尚,上师戈宾德·辛哈在临死前不久才结识了他。他对高温德·辛哈曾发誓过,“我一定要结束莫卧尔人的暴行”。

  班达履行了自己的誓言,在他的领导下,聚集起的锡克军,在斯尔京德地区把莫卧尔军打得落花流水,吓得莫卧尔人不得不从德里调兵遣将。班达又浴血奋战,达数月之久。最后,班达和他的妻子儿女以及剩下的士兵,全被活捉,押送德里,在那里受到了百般折磨,终于惨遭杀害。

  随着时间的流逝,锡克教分成了12个支派,这些支派叫米斯尔。其中一个支派里出了一位青年领袖,名叫兰季德·辛格(1780·11~1839.9),是他再一次把分散的锡克人聚集在一起。

  兰季德·辛格个子瘦小,独眼,勇敢而善骑射,在阿姆利则的哈里杜瓦拉修了一座大理石的德拉巴尔·萨哈布寺(Harimandir),在庙顶镀了一层金,这就是著名的金寺。

  这个时候,对锡克人最大的威胁已经不是莫卧尔,而是英国人。此时英国人已经控制了除旁遮普以外的整个印度。但他们还不敢觊觎旁遮普。

  兰季德·辛格采取了灵活的策略,同英国人结盟而不是结仇。于1809年4月同英国人签订了阿姆利则条约,以萨特累季河为界,双方不得逾越,共同遵守。在这期间,他还让英国人为他训练军队,发展武装。但到后来,英国人公然违约,兰季德·辛格只好被迫对英宣战。

  1839年6月27日,兰季德·辛格逝世之后,由他6岁的幼子达立普·辛格继位。从此以后,旁遮普动荡了十年,内部四分五裂,勾心斗角,被英国人利用。结果锡克军被英军打得一败涂地,达立普·辛格被俘,并被押送英国。从此英国人开始了对旁遮普地区的统治。

  1919年4月13日,在阿姆利则四百余锡克人遭到英国当局杀害,致使许多锡克教徒纷纷脱离英国人的控制,参加到圣雄甘地所领导的自由运动中去,各种形式的斗争,此起彼伏。在独立斗争中,也起过重要作用,为印度独立作出了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什么是锡克教印度的锡克教简介?
印度的锡克教简介锡克教(Sikhism)是15世纪产生于印度的一神教,尊崇十位上师并以上师们传授的《阿底格兰特》为经典,《阿底格兰特》象征第十一位上师;以公平正义、扶贫济弱和宗教自由为基本教义。宗教符号的圆圈代表没有始终的唯一真神,左右两边的弯刀象征捍卫真理与正义;中间的双刃刀代表做饭的刀具。锡克教神寺每天给穷人提供免费餐饮。“锡克”一词,来源于梵文,意思是“学生”、“弟子”、“信徒”。锡克教徒被称为锡克人,长发、梳子、钢箍、匕首、短裤是锡克教徒的五大信仰标识。圣城是阿姆利则,朝圣地是被称为“神之所在”的阿姆利则金寺。锡克教于15世纪末由那诺创立。它是在莫卧儿王朝时期印度教和教的交流中萌芽的,由于印度教虔诚派运动的开展,后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宗教。锡克教徒非常尊重本教的首领和上师,尊称为“古鲁”,意为“上师”。从第一代上师那诺(1469~1539)算起,到戈宾德·辛哈(GobindSing...
· 旁遮普地区
参考资料^1.01.1Ghandi,Rajmohan.Punjab:AHistoryfromAurangzebtoMountbatten.NewDelhi,India,Urbana,Illinois:AlephBookCompany.2013.ISBN978-93-83064-41-0.^Canfield,RobertL.Turko-PersiainHistoricalPerspective.Cambridge,UnitedKingdo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1:1("Origins").ISBN0-521-52291-9.^Shimmel,Annemarie.TheEmpireoftheGreatMughals:History,ArtandCulture.London,UnitedKingdom:ReaktionBooksLtd.2004.ISBN1-...
· 何那斯·华格纳
参建3000安打俱乐部美国职棒大联盟打点王美国职棒大联盟打击王参考文献HallofFameNetwork:"HonusWagnerasMonaLisa"HonusWagner:ABiography,byDennisDeValeriaandJeanneBurkeDeValeria,HenryHoltandCompany,NewYork,1995.Hittner,ArthurD.HonusWagner:TheLifeofBaseball"s"FlyingDutchman."Jefferson,NorthCarolina:McFarland,1996and2003(softcover).Winnerofthe1996SeymourMedal,awardedbytheSocietyforAmericanBaseballResearch.HonusandMebyDanGutman
· 宁那·华纳·法斯宾德
作品
· 福耳那克斯
传说传说这一节日是由努马·蓬皮利乌斯(NumaPompilius)确立的。灶神节有在露天灶上烤饼的习俗。庆祝活动以胞族为单位进行,很可能一个胞族就是一个共同做饭进餐的单位。这也证明对福耳尔那克斯的崇拜有很久的历史。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