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宜国,为什么是虞国分裂而来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6
转发:0
评论:0
宜国,为什么是虞国分裂而来的?,1954年在江苏镇江大港镇烟墩山出土了一种被命名为“宜侯夨簋(cèguǐ)”

  1954年在江苏镇江大港镇烟墩山出土了一种被命名为“宜侯夨簋(cè guǐ )”的青铜器,其铭文揭开了西周分封在江南的古国——宜国的神秘面纱。

  关于这个宜国,传世文献中绝无踪迹,据铭文得知,宜国为周康王时对虞侯夨(cè)的改封,注意,是改封,不是首封。那么需要弄清楚铭文中“虞侯夨”指得是谁?因为远古时代“吴”通“虞”,那么他是当时的吴国国君还是北虞国的国君?我们都知道,周北有个从吴国分裂出去的虞国(北虞),虽然北虞的“虞”字是由“吴”字衍化而来,但吴国从未有文献写成“虞国”,也就是说,这两个兄弟之国的国名从未相混淆。《史记·吴太伯世家》也明确记载:“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是为虞仲。”南“吴”和北“虞”分得很清楚,绝无混淆,所以铭文中的虞侯绝不会是吴国周章之后,除此这外,应该就是北虞的虞仲之后。

  那为什么周王室要将虞国(北虞)国君改封呢?

  终上所述,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当年周武王去江南找到周章,因周章已在吴地为君,故正式册封周章为吴国国君,然后将周章之弟虞仲分封到周之北建立虞国(北虞)。再根据铭文,到了周成王时,周成王在察看了“东征地图”和“东夷地图”后,发现这些区域还比较混乱,为了安抚南方边境,遂将当时的虞侯改封到江南的宜地,而北虞则由虞侯夨的兄弟或子孙来继任,继续虞国国祚。

  周公东征降服东夷后,周朝的领土扩张到东方淮夷的广大地区,东夷地区分封了齐国和鲁国,但是淮夷地区除了吴国还有许多尚待分封的土地,宜地位于吴国的西北部,周成王将北虞侯改封到东南的宜地与吴国“兄弟重圆”共同守卫边疆是极有可能的。

  《尚书大传》说:“诸侯赐弓矢者得专征,赐瑽钺者得专杀。”意思是诸侯被赐予弓和箭便得征伐大权,诸侯被赐予斧钺便可以出征了。“斧钺”是国君赐给将军的领兵权,跟虎符一样,象征国君的命令,而“弓矢”是作战武器,战场上必不可少。“赐弓矢”就是“宜侯夨簋”铭文中提到的“彤弓一,彤矢百,旅弓十,旅矢千。”意思是王赏赐诸侯“红漆弓一张”、“红漆箭百支”、“黑漆弓十张”、“黑漆箭千支”,其实就是一种象征意义,周王改封虞侯去南方宜地,其意义就是让他替周王室镇守南境,也就是《左传》中常常提到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意思,此所谓的“专征”。

  宜国建国后,此后的踪迹难寻,各种史书上点无记载。但我们可以根据其附近国家的兴衰史从一个侧面来窥探宜国的最终结局。上篇说到的奄国,东征被灭后南迁到今江苏常州一带。周朝至周夷王开始,王室衰微,诸侯都纷纷开始不听话了,这就是诸侯之间“相伐”的开始。当时吴国在江南一带逐渐强大,灭掉奄国后,很有可能北上一并灭了宜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虞国
位置位置大体在山西省晋南,具体在山西省平陆、夏县一带。起源根据《史记》,虞国与吴国的先祖相同,皆起源于泰伯。在周武王克殷,建立周朝时,封周章为吴国国君,其弟虞仲则分封至夏墟,建立虞国。也有人认为,虞国是陕西省陇县地区西周时期夨国﹝夨,音(ㄘㄜˋ)/(cè),古同“侧”字,此处国名,故以“夨”行)﹞的后代。灭亡前655年,虞国的国君想得到晋献公的宝马和珍玉,禁不住,答应了晋献公借道的请求。晋国南下伐虢,回师途中,又灭了虞国。参看“假道伐虢”。卿士宫之奇。井伯。百里奚。
· 虞国跃
虞国跃,博士,研究员,研究瓢虫等鞘翅目昆虫分类及其利用。现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所长,北京昆虫学会副理事长。1996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997年入选“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2002年获北京市“五四”奖章。虞国跃毕业于浙江林学院森林保护专业,留校任教四年后,1987年考入华南农业大学,主修昆虫学,导师庞雄飞院士。1992年虞国跃博士被分配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研究所工作,针对天敌昆虫的分类及其利用方面的课题开始了全面系统的研究。1996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完成了“非滞育性瓢虫防治温室害虫的理论和实践”项目的研究。他发现,北方保护蔬菜面积越来越大,蚜虫等危害加剧。但秋冬季节,像异色瓢虫这样的天敌已进入滞育状态,即不产卵,偶尔取食,食量很小。通过研究,他发现在异色瓢虫的敏感期,给予适宜的光照和食物,瓢虫便不会进入滞育状态,可持续捕食蚜虫并产卵繁殖。他的...
· 战国时期虞国
虞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虞国,也称北虞,春秋时期诸侯国,位于山西晋南,国君为姬姓,都城遗址坐落在中条山脉最低平最开阔之处的平陆县古城村。中文名称虞国简称虞所属洲亚洲君主专制政体姓氏姬姓目录1基本简介2受封建国3借道于晋4虞国灭亡5相关成语6相关信息基本简介虞国,周初武王所封诸侯国,姬姓,在今山西省南部夏县和平陆北一带。因为吴国也叫做虞国,所以这个虞国叫做北虞。也有人认为,虞国是陕西省陇县地区西周时期矢国的后代。始封君为周太王古公父之子仲雍的曾孙虞仲(排行第二,受封于虞,故曰虞仲)。公元前六五五年被晋国所灭。(《史记・周本纪》也称仲雍为虞仲,与其曾孙虞仲是两个人)然而,刘晓景等根据金文及相关资料论证,山西虞国乃陕西陇县一带西周矢国的后裔。前655年,虞国君贪图晋献公的宝马和珍玉、借道给南下讨伐虢国的晋国军队,晋军灭虢国回师途中,顺手牵羊又灭亡了虞国。受封建国周武王灭了商朝后,寻求太伯、仲雍...
· 虞国首领虞思
虞思(生卒年不详),姚姓,虞氏[1],舜之孙、商均之子,有虞氏(虞国)首领,国都在虞城。[2]虞思把女儿二姚嫁给了姒少康,并帮助少康复国重新建立夏朝。[3]本名虞思别称姚虞思所处时代夏朝早年民族族群华夏族出生地虞城女儿二姚女婿姒少康目录1人物生平2后代3家族成员人物生平舜之子为商均,商均在大禹执政时被封于虞地(今河南商丘虞城,至今还保留着商均墓)。商均之后为虞思。寒浞的儿子浇果然派一个叫做椒的人来搜捕姒少康,姒少康逃奔到有虞氏的部落(今河南商丘虞城东)。有虞氏首领虞思让姒少康担任庖正(掌管饮食之官),并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还给了他一块方圆十里的名叫纶(今商丘虞城西)的肥沃土地和兵士五百。从此,姒少康有了根据地和军队,他体察百姓疾苦,宣传祖先禹的功德,努力争取民众支持他复兴夏后氏,并召集夏后氏的旧臣前来和他会合。最后,少康重建了夏后氏的统治,建都纶城(今商丘虞城西)。[3]后代西周初期,虞思的...
· 虞国古城遗址
虞国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张店镇古城村及四周,据清乾隆版《平陆县志》记载:该城为春秋时晋献公所灭的古虞国都城。遗址南北长2.5米,东西宽2公里,现残存城外郭南墙300余米,墙基宽15―20米,夯层厚6―8厘米。1980年,山西文物商店从长治征集回刻着“虞侯政”名字的青铜壶弥足珍贵。因为这个叫“政”的人,是西周时的虞国国君。虞国夹在虢国和晋国之间,且南面十几公里处就是黄河中游的著名古渡茅津渡,扼守在晋国通往中原的主要通道上,在上,劣势尽显,留下“假虞伐虢”“唇亡齿寒”两个引人深思的成语,就被掩埋在历史深处了。虞国古城遗址对于研究虞国以及其它各国在攻伐不绝的春秋年代兴衰存亡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1996年1月12日,古城遗址成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