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打仗时,将领们都是怎么预测敌人有多少兵马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97
转发:0
评论:0
古代打仗时,将领们都是怎么预测敌人有多少兵马的,在现代战争当中,军队的人数众寡已经不再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然而在古代,这

  在现代战争当中,军队的人数众寡已经不再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然而在古代,这种情况却是恰恰相反。在军事技术落后,作战方法原始的古代战争中,军队数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战争的胜利与否。虽然历史上也有很多以少胜多的案例,但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用兵如神。一旦遭遇强强对决,军队的数量就成为了胜败的关键。因此,在冷兵器时期,判断敌方兵力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知道了对方的军事实力和军事部署,才能更好的迎战。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名士兵急匆匆的跑到将帅的面前汇报说,敌方有多少人来犯,并询问下一步的作战计划。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在军事技术落后的冷兵器时代,古人是如何估算出敌方的兵力的呢?原来,古代军队中有一种特殊的兵种,名为斥候,专门负责刺探敌方的情报,其功能与现在的侦察兵类似。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专门的谍报人员了,直到汉代时才正式设立了侦查兵斥候,以及斥候的顶头上司候吏。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斥候是如何工作的?他们又是如何刺探情报的?

  古代既没有卫星也没有雷达,斥候为了获得敌方的军情,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方法判断敌方的兵力。然而,只靠肉眼去数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如若敌方派出了几十万大军,斥候就是累死也数不清敌军的人数。更何况,敌方也不傻,不会任由斥候刺探自己的情报。《孙子兵法》有言,兵者,诡道也。大将带兵出征时不但不会泄露己方的军事实力,甚至还会故意夸大或是缩小自己的真实兵力来误导敌方。三国时期就经常出现这种情况,董卓率兵进洛阳的时候只有3000兵力,为了能够顺利夺权,他制造了很多蒙骗众人的假象。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只依靠登高望远的方式,并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情报。那么古代将领又是如何判断敌方兵力的呢?首先,能够带兵出征的将军大多都是征战无数,经验十分丰富的老手,他们本身就对敌方的兵力有一个大概估算。以蜀国举例,三国时期,蜀汉仅有益州一州之地,其兵力不会太多。如果刘备对外宣称说自己有六十万大军,恐怕没有人会相信。有了一个大体的估算,剩下的就好办多了,古代打仗时,将领怎么知道敌方来了多少兵马?此3种方法最常用。1.根据驻扎估算人数。古人打仗时有一套特定的排兵布阵规则,根据驻扎的规模,将领的旗帜都可以估算出敌军的兵力。

  夷陵之战时,陆逊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得知了刘备的兵力部署,并最终打败了刘备。2.根据后勤判断敌军兵力。早在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庞涓就通过数敌方的灶台数量判断出了孙膑的兵力。有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孙膑预料到了庞涓会用这种方式,于是他让士兵减少灶台的数量蒙蔽庞涓。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了解敌方的粮草运输,饮水供应等方法判断敌军的数量,亦或是几个俘虏进行询问。3.了解敌方的将领级别和军队编制。古代的军队大多有固定的编制,例如三国时期每百人设一百夫长,明朝的一个卫有五千多人,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大体判断出敌军的兵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官员上朝时,有免费午餐吗?官员们都是吃什么
某天中午在单位食堂吃饭时,一位同事问我:“你说,古代当官的上朝,宫廷里给准备午饭吗?”我一愣,想了想,是啊!早晨到朝堂上办公,如果“拖堂”了,皇帝给准备午饭吗?可这事儿还真不知道。我只好回答:“回去给你查查吧!”回去一查,还真有!而且还是免费的午餐。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完整意义上的机关食堂制度是从唐朝开始的。据唐朝文献《崔记》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称帝后,决定延长定期举行朝会的时间。可会议时间一旦延长,与会的大臣们难免饥肠辘辘。为了体恤各位参会大臣,唐太宗就“略备薄菲”,让大家吃一顿免费的工作餐(朝食)。因为这个“圣旨”很受欢迎,所以就开启了一种公费吃饭的制度。要吃饭就得有食堂,唐朝的机关食堂叫“公厨”。“公厨”中档次最高的,就是皇帝在金銮殿上摆下的国宴(朝食)。参加国宴的官员一般都是朝中大员,一定品级的地方高官进京汇报工作,也可以去“朝食”。那么,无资格参加朝会的其他官员怎么办?没饭吃吗?不...
· 古代军队打仗是怎么知道对方兵马的一般都是什么方法知道对方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兵马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近现代战争引入了不少高科技,战争越来越看重武器装备,而军队数量成为了次要因素。比如海湾战争,美国就以79人的伤亡战绩击败了拥有数十万的伊拉克军队。但是在古代打仗的时候,以少胜多仅为特例,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要数量来决定胜败的!古人打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信息成为了战争的首要因素,每一次战争的时候,都需要派出大量斥候侦查对方到底来了多少人?那么斥候又是如何计算对方来的人数呢?有人说数数,古代军队打仗,人数少则几千,多则几十万,如果斥候单纯的数数,怕早已贻误战机。《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也”,所以每只部队都会夸大自己的统兵数量。在史书或者电视剧上我们会常见这样的情况,带着五千兵马,就会说成5万大军。那么,作为对手如何才能真正确定对方的兵马呢?其实方法很简单!第一,就是看营寨驻扎。古代打仗讲排兵布阵、营寨格局、将旗兵令,大家...
· 古代打仗,将军是怎么判断敌军有多少人数的?
行军打仗最重要的是要知晓对方和自己的实力。在古代,实力的最主要体现就是行军时人数的多少。但是古代斥候是怎么知道对方军队的数量的?如果仅仅靠着斥候去数,几十万的大军又怎么可能数的过来?但是如果根据行军时队伍的长度来进行计算的话,不同的阵法,排列方式不同,人数自然不同。如果用这样的方法来计算军队人数的话,那也会很麻烦。显然,这也不是一个很好的计算方式。那么就真的没有一个好的计算军队人数的方式了吗?古代打仗声势浩大,动辄几百万大军,可是真的有那么多人数吗?如何知道对方的人数有多少呢?在古代打仗讲究的是相互欺骗。一个合格的将领是不会把自己真正的实力透漏出来的。这时候,一个有效的计算军队人数的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中国古代地广人稀,很少出现巷战的情况。两军对垒基本出现在大旷野。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判断对方的真实情况的。老军人可以根据一些出现的情况,来判断对方军队的实力。并且中国古代人口又不算很多,也不...
· 古代打仗时拿军旗的士兵有人保护吗?
咱们纵观世界历史会发现我们国家古代的时候战争是非常频繁的,而且几乎所有国家都是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古人发动战争的目的一般是有两个,一个是为了人口,一个是为了领土。这是咱们所了解的稀松平常的事情。而在影视剧之中,不知道大家是否可以看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在两军交战的时候是有阵形的。而也就是因为古装剧的误导,导致很多人认为打仗的时候,谁站在最前面,死亡的几率就越大。可是实际上真的不是如此,由于是方阵的原因,可能不是第一排的最快死也说不定。而还有一个问题大家应该也有所观察到,那就是在两军交战的时候,会有士兵专门扛着自己这边的大旗,冲向对方。所以说军旗在战争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战争之中的存在非常关键。军旗可以提醒自己这方的士兵,这里全部都是自己人,对面则是对方的士兵,要分清楚阵营,避免造成误伤。另外军旗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鼓舞士兵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宣告自己的主权。另外挥动军...
· 古代打仗都是怎么过河的他们都用什么方法过去的
《孙子兵法》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半渡而击之”,意思是说要趁着敌方渡河到一半的时候发动攻击,此时敌方首尾不接,行列混乱,援军又被大河阻隔,所以很容易将其歼灭在岸边。而如果这个时候不出击,等敌方全部渡河站稳脚跟,要取胜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宋襄公号称仁义而不肯半渡而击楚军,结果楚军列好阵势,大举进攻,宋军寡不敌众,遭到惨败,宋襄公本人屁股上也挨了一箭,流血过多,重伤而亡。而韩信则半渡而击项羽手下大将龙且,全歼二十万楚军主力,一战而奠定了楚汉之争的胜局;马超半渡而击曹操,打得曹操狼狈奔逃,若不是许褚救驾,曹操早已魂断黄河;还有张辽半渡而击孙权,一战打爆东吴八大虎臣,威震逍遥津!因此,行军打仗时,如果快速过河,避免被对方半渡而击,往往成为一场战胜胜负的关键。那要怎么才能快速过河呢?如果河水比较浅,行军又很赶的话,可以直接截流而渡。这里的截流不是堵水,而是说直接踏马而过,而没有马的步卒则只有撑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