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元宵节怎么来的?正月十五为啥叫做元宵节而不叫汤圆节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17
转发:0
评论:0
元宵节怎么来的?正月十五为啥叫做元宵节而不叫汤圆节,昨天是正月十五,家家户户放鞭炮,吃元宵或者汤圆。说到这,很多人就会纳闷了,为

  昨天是正月十五,家家户户放鞭炮,吃元宵或者汤圆。说到这,很多人就会纳闷了,为啥正月十五叫元宵节,而不叫汤圆节呢?

  元宵节

  昨天晚上,鞭炮声隆隆,晚上家家户户都吃了元宵,或者是汤圆。吃完发后,很多人也会出家门走百步。还有很多人去公元看花灯。

  多年以前,长春市各个区的政府会选择在正月十五这天晚上放烟花,这几年环保管的严了,就不再放了。但是,很多市民还是要买来鞭炮,在十五这天晚上燃放,就是图个乐子。

  正月十五,我们现在都称作元宵节。古人给他取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做上元节。根据资料记载,这个节日从汉朝就开始过了,还有一个历史典故。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

  元宵

  汉代的时候,中国人还管正月十五叫做上元节。不过,后来改名叫做元宵节了。为啥呢?古人称"夜"为“宵”,而正月十五又是上元节,各取一个字,人们就管正月十五叫做元宵节。

  中国人是最喜欢吃的一个国度,既然正月十五这么热闹,肯定要有一种食品了。 相传,春秋末年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

  这种吃法延续到了汉朝,当汉朝人们把正月十五改名为元宵节的时候,这种食物也有了名字,就叫做元宵。元宵节吃的食物当然就应该叫做元宵,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现在,我们就知道元宵了来历了,虽然这种食物早于元宵节就有了。但是,那个时候它没有名字,直至中国人将正月十五改为元宵节的时候,这种食物才有名字,叫做元宵。

  汤圆

  北方人爱吃元宵,南方人爱吃汤圆。但是,元宵这种食物要比汤圆早上近千年。

  根据资料记载,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汤圆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汤团。然而,汤团象征合家团圆更美好,后来就改名叫做汤圆了。汤圆和元宵实在是太像了,所以也成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备美食。而在南方某些地区,人们在春节的时候也会习惯吃汤圆,而不是饺子。

  知道元宵节的来龙去脉,我们就知道,无论正月十五吃汤圆还是吃元宵,这个节日就叫做元宵节。

  雪打灯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句民谚,昨天晚上,长春就下起了小雪。说到这,很多人就想知道汤圆和元宵有啥区别。主要看亮点。

  1、是滚的还是包的?

  汤圆是温水和糯米面,以 黑芝麻、五仁、豆沙、枣泥 为馅料,手工包起来的。而元宵是把上述馅料,淋上一点清水,在干的糯米粉上面 滚动。再加清水,再滚动,一层一层地越滚越大,最后就是元宵。

  区分两种视频,就看外面有没有面,如果有面的就是元宵,光滑的就是汤圆。

  2、能不能炸着吃?

  汤圆只能煮着吃,元宵也可以煮,也可以油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正月十五元宵节对联
千门挂红灯,灯火迎佳节;万树绽银花,花团闹元宵。不夜灯光,便是玲珑世界;通宵月色,无非圆满乾坤。火树银花,今夜元宵竟不夜;碧桃春水,洞天此处别有天。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也不是。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是继春节之后的又一重要传统节日,在每年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这个节日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有一点非常特殊: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年轻女子是不能随意出门抛头露面的,唯有元宵节时能出门娱乐。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据说是汉文帝时为“平吕”而设。公元前180年,大臣周勃、陈平扫除了吕氏家族的势力,拥立汉文帝刘恒登基。因为汉文帝登基的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值得纪念,因此刘恒大赦天下,与民同乐。以后每到这一天的晚上,皇帝都要出宫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以示庆贺。因为那时人们把正月还叫“元月”,把夜晚叫“宵”,所以叫“元宵节”。到后来,司马迁创立《太初历》时,把元宵节定为重大的节日。元宵节的习俗有很多,除了大家知道的闹元宵、吃汤圆外,还有赏花灯、猜灯谜、偷菜等,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吧。1、偷菜民俗专家介绍,在中国古代,元宵节还曾是一年中有情男女“相约灯下”的浪漫节日...
·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
元宵节,南方要吃汤圆,北方要吃元宵,那么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你知道吗?元宵节吃汤圆不仅仅是寓意团团圆圆,那么你想知道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吗?不妨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二。正月十五吃汤圆的来历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理。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过了腊月二...
·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观灯汉明帝永平年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
·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来历源于汉朝
作者:觉悟编辑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