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董源 :开宗立派的山水画家,绝世的宋画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268
转发:0
评论:0
董源:开宗立派的山水画家,绝世的宋画,董源(943-约962),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江西钟陵(今江西进贤县)人,董

  董源 (943-约 962 ),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江西钟陵(今江贤县)人,董源、李成、范宽史上并称北宋三大家,南唐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后人称为“披麻皴”。山头苔点细密,水色江天,云雾显晦,峰峦出没,汀渚溪桥,率多真意。米芾谓其画“平淡天真,唐无此品”。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等。

  一、董源简介

  董源五代南唐画家。源又作元,字叔达。生卒年不详。钟陵(今江西南昌)人。因曾任北苑副使,故画史称其为董北苑。董源擅山水,亦能画牛、虎、龙、人物等。其山水画分水墨、青绿设色两种面貌,尤以水墨山水成就最高。其作品多描绘峰峦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烟霏、草木畅茂、云气滃郁的江南景色,并用披麻皴和点苔法表现草木丰茂、秀润葱郁的江南山峦。他用笔甚草草,近视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这种新画风为稍晚于他的巨然继承并有所发展,后世遂以董巨并称。

  二、董源-艺术风格

  董源继承唐代的五代水墨山水画,按北、南两路分道扬镳,形成了山水画史上的两大画派。在北方,有由唐末入后梁的山水画家荆浩。董源开辟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是与荆浩对峙的两大流派之一,这是以地域划分的画派,也是画史上最早的山水画流派,标志着山水画在艺术上的进一步成熟。董源能作为江南水墨山水画派的宗主,除了前人的艺术积累、地理条件等因素外,南唐的政治、文化环境促成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与政权更迭频繁的北方梁、唐、晋、汉、周五代相比,南唐的社会政治环境要稳定得多,南朝于江南奠定的文化基础在南唐发挥出一定的作用。董源在北宋中、后期,首次受到沈括、米芾、苏轼等文人的推崇,他们深为董源真率潇洒的笔致所折服。董源之所以在这个时期受到文人们的青睐,是因为这些文人画的开宗立派者推崇自然、放达和潇散的审美趣味,而董源山水画的艺术内涵正在于此。

  三、董源-个人荣誉

  董源今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龙宿郊民图》等传世。董源的水墨山水画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画坛上占有主导地位。

  董源成为南方山水画派之首创者,与李成、范宽并称为“北宋三大家”,又与荆浩、巨然、关仝并称“五代、北宋间四大山水画家”。所创造的水墨山水画新格法,当时得到巨然和尚的追随,后世遂以董巨并称。

  四、董源-传说轶事

  董源的山水画曾得到南唐中主李璟的垂青。据说李璟年轻时曾在庐山修建别墅,将山泉林园胜景融为一体。他为了能时时看到庐山景致,特地派董源画了一幅《庐山图》。董源将五老奇峰、云烟苍松、泉流怪石和庭院别墅巧妙地绘入一图。李璟观后,称赞不绝,爱不释手,命人挂在卧室里,朝夕对画观赏,犹如长居庐山中。由此可见董源构思的巧妙和写景艺术的高超。

  还有一次,忽然下了一场大雪,铺天盖地,京都呈现出一片银白的世界。李璟见此雅兴大发,召集群臣登楼摆宴、赏雪赋诗;并召来当时的画坛高手董源、高太冲、周文矩、朱澄、徐崇嗣等人。他们各有所长,分工合作,由高太冲画中主像,周文矩画侍臣和及乐工侍从,朱澄画楼阁宫殿,董源画雪竹寒林,徐崇嗣画池塘鱼禽。不久一幅栩栩如生的《赏雪图》完成了。董源画的雪竹寒林是这幅画中直接描绘雪冬之景的。他胸有成竹,临阵不慌,放手对景勾画,将积雪压竹、丛林寒瑟的景象传神地描绘出来。这次活动和《赏雪图》被北宋的美术评论家郭若虚记述在他的《图画见闻志》里,遗憾的是该图已经无法见到了。

  作品欣赏:

  《潇湘图》,董源,绢本设色,纵50厘米,横141.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潇湘图卷》是董源的代表作品。“潇湘”指湖南省境内的潇河与湘江,二水汇入洞庭湖,“潇湘”也泛指江南河湖密布的地区。这是一幅描写人事活动的山水画,画家以江南的平缓山峦为题材,取平远之景,图绘一片湖光山色,山势平缓连绵,大片的水面中沙洲苇渚映带无尽。江上有一轻舟漂来,江边的迎候者纷纷向前。中景坡脚画有大片密林,掩映着几家农舍;坡脚至江水间有数人拉网捕鱼,赋色鲜明,生机盎然,刻画入微,为寂静幽深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生机。

  全卷以点线交织而成,以水墨间杂淡色,汀渚的横向线条显得舒展自如,披麻皴和点子皴构成了山峦的横脉和蓬松起伏的峰峦,以墨点表现远山的植被,塑造出模糊而富有质感的山型轮廓.为了表现透视的深度,山峦上的小土丘自近至远由大渐小、由疏渐密,墨点也有疏密浓淡的变化,显出密密杂杂的远树势态。同时,以淡点代染,渲染时留出些许空白,营造云雾迷濛之感,在晴岚间造就出一片片淡薄的烟云,山林深蔚,烟水微茫,潮湿温润的江南气候油然而出。山凹处留出云霭雾气,造成迷蒙淡远之感。近处的树木,同样用点子来表现,但点子形势所赋予的形象却变全树为茂叶,林木成排而列,远近高下参差,林中隐约露出渔村茅舍。芦苇画得稍纤巧,但仍不脱印象的意味。点景人物用白粉和青、红诸色,凸出绢面,明朗而和谐。整个描绘,远看近树、远山历历分明,近看则全是点子,令人眼花缭乱。水面计白当黑,但通过坡岸、山坳的盘折穿插、浓淡变化,使它的形态和色相产生深沉、清浅的变幻,山清水秀,具有十分醉人的艺术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董源的山水画
近日有一个想法。由于历史题材已经写了一段时间,个人觉得有些乏味,所以就想找一些赏心悦目的东西来给自己看看。首先想找的是画,因为画是很美丽的东西,不象历史一样单调乏味。自古以来中国出了许多画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作品。南北朝时期主要是宗教(特别是佛教)的肖像画,隋唐主要是人物画,当时中国的肖像画没有采用西方的明暗法和透视法,往往显得平面、单调,呆板,所以我比较喜欢中国的山水画。中国人的山水画不同于外国人的风景画,它不是再现自然景观,而是通过自然景观的表现文化的内涵和审美的意境。中国的美丽的山水画是从五代开始的。我们先来看看董源吧。董源是五代南唐的著名画家,江西南昌人,被看作是南派山水画的开山大师。有关董源的记载很少,他大约出生与公元892年,死于约962年,曾任南唐北苑副使,后归宋朝。董源的画多画江南山水,存世作品有《龙宿骄民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溪岸图》(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 南唐画家董源
简要介绍:董源(943-约962),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贤县)人,董源、李成、范宽史上并称北宋三大家,南唐主李Z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后人称为“披麻皴”。山头苔点细密,水色江天,云雾显晦,峰峦出没,汀渚溪桥,率多真意。米芾谓其画“平淡天真,唐无此品”。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等。人物简介:董源(934-约962年)中国五代南唐画家。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南昌市进贤县)人,自称“江南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南唐中主(934~960)时期。事南唐主李Z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南唐亡后入宋,被看作是南派山水画的开山大师。善山水,兼工禽兽。其山水多以江南真山入画而不...
· 山水画
技法山水画的技法包括“勾”、“皴”、“擦”、“染”、“点”五个步骤,先用墨线勾出山石的轮廓,再用各种皴法画出山石明暗向背,然后用淡墨渲染,进一步加强山石的立体感,最后用浓墨或鲜明的颜色点出石上青苔或远山的树木。独特的绘画技法,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语汇:毛、涩、苍、润等等。所谓运笔,就是指用带有水分的毛笔,在绢纸上擦出既毛涩、又苍润的痕迹。只有对笔性、墨性、水性、纸性都有着深刻理解的画家,才有可能下笔有力、点如坠石。这种力量,是艺术家内心和情感的表现,虽然不讲究透视,却力透纸背、意赋流形,从而对观者产生共鸣。特征不拘泥于物体本身的真实性,而重在其背后的主观真实,“山川使我为山川言”,这是中国山水画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从古代起,中国的山水画的特点是必须有人或建筑出现在画上,这幅画才显出生气;日本古代虽然也是学习中国画的技法,但日本的风景画始终没有人或动物出现,显示的是宁静的气氛;欧洲则直到文艺复...
· 五代四大家是谁?荆、关、董、巨四位画家的简介
五代四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简称荆、关、董、巨。他们的画风,从唐朝以来,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成为"唐风"至"宋格"的一大桥梁。明王世贞说:"山水至二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二李系指李思训父子)。荆浩(850-?)中国五代后梁最具影响的山水画家,博通经史,并长于文章。字浩然,沁水(一说为山西,一说为河南济源)。擅画山水,常携笔摹写山中古松。所作云中山顶,能画出四面峰峦的雄伟气势。自称兼得吴道子用笔及项容用墨之长,创造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亦工佛像,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双林院作有壁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之一。所著有《笔法记》。荆浩生平他生于唐朝末年,大约卒于五代后唐(923-936)年间。士大夫出身,后梁时期因避战乱,曾隐居于太行山洪谷,故自号"洪谷子"。荆浩不仅创造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还为后人留下著名...
· 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董源的作品赏析
董源是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与李成、范宽并称北宋三大家,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据《画鉴》记载:"董源山水有二种:一样水墨,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样着色,皴文甚少,用色浓古,人物多用红青衣,人面亦有粉素者。二种皆佳作也。"其山水初学荆浩,后以真实的江南风景为题材。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创造了状如麻皮的皴法"披麻皴"。董源的作品中最有独创性而且成就最高的是水墨山水,运用披麻皴和点苔法来表现江南一带的自然。所画山形,多是长江中下游一带的丘陵,与荆浩所表现的气势雄伟的北方山形成为鲜明的对比。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平林霁色图卷》等。董源的名作《潇湘图》,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代表性作品,描绘的是湘湖地区的风景。原属董其昌、袁枢等,后入清宫内府收藏,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家在渲染时留出些许空白,营造出云雾迷蒙之感。又有人物渔舟点缀其间,为寂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