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五代后梁最具影响的山水画家:荆浩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39
转发:0
评论:0
五代后梁最具影响的山水画家:荆浩,荆浩(约850-?),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号洪谷子。山西沁水人,因避战乱,

  荆浩(约850-?),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号洪谷子。山西沁水人,因避战乱,常年隐居太行山。擅画山水,师从张璪,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气格,作画"有笔有墨,水晕墨章",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所著《笔法记》为古代山水画理论的经典之作,提出气、韵、景、思、笔、墨的绘景"六要"。现存作品有《匡庐图》《雪景山水图》等。

  荆浩(约850-?)中国五代后梁最具影响的山水画家,博通经史,并长于文章。字浩然,沁水(今山西沁水)人。擅画山水,常携笔摹写山中古松。自称兼得吴道子用笔及项容用墨之长,创造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亦工佛像,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双林院作有壁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之一。

  他生于唐朝末年,大约卒于五代后唐(923-936)年间。士大夫出身,后梁时期因避战乱,曾隐居于太行山洪谷,故自号"洪谷子"。荆浩不仅创造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还为后人留下著名的山水画理论《笔法记》,以假托在神镇山遇一老翁,在互相问答中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的所谓绘景"六要",是古代山水画理论中的经典之作,比更早时期南齐谢赫的"六法论"有所发展,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

  荆浩创山水笔墨并重论,擅画"云中山顶",早已提出山水画也必须"形神兼备"、"情景交融",他的作品已被奉为宋画典范,只可惜留存于世的作品极少,且仅有的几幅画也尚存真伪之疑。

  荆浩生平及早期绘画活动 荆浩出生于河南济源。济源北倚太行,西望王屋两山,南临黄河,与古都洛阳相邻,历来文风颇盛。沁河由西北截太行而出,两岸峭壁如削,谷幽水长。荆浩故里位于今县城东北十五里的谷堆头村,现存荆浩墓遗址。

  荆浩字浩然,约生于唐大中四至十年(850-856)。早年"业儒,博通经史,善属文",学识渊博。济源的风物景观多名人足迹,白居易有诗云:"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孔山刀剑立,沁水龙蛇走;危磴上悬泉,澄碧转枋口。"唐开元道教宗师司马承桢曾于王屋山创建阳台宫。少年时的荆浩常来此宫,受司马承桢影响,在晚年所著《笔法记》中,将其与王维、张璪并列,赞曰:"白云尊师气象幽妙,俱得其元,动用逸常,深不可测。"荆浩还曾创作表现王屋山主峰的《天台图》,这些都与他早期生活经历有关。

  唐乾符元年(874)前后,荆浩由家乡来到开封,得同乡裴休的关照,曾为唐末小官。裴休任宰相五年,唐大中十年(856)罢官,在开封遇到高僧圆绍,二人志同道合,圆绍就命他居住在开封夷门仓垣水南寺。后圆绍名声日显,又扩建成横跨夷门山的巨院,由唐僖宗亲自题赐院额曰"双林院"。荆浩曾为双林院这一重要禅院绘制壁画,足见他当时的画名。"尝于京师双林院画宝陀落伽山观自在菩萨一壁"、(《五代名画补遗》),但此画未能传留,根据他后来在水墨山水画上的创造精神,可以断定,那是一幅人物与山水结合的水墨画。

  荆浩兼擅人物还有其他例证。现存他的《匡庐图》中,就有几个细小而动态极佳的点景人物。《宣和画谱》中,也记载他曾画有人物繁多的《山阴宴兰亭图》三幅、《楚襄王遇神女图》四幅。清代李佐贤《书画鉴影》著录了荆浩的《钟离访道图》:"山林墨笔,人物着色,兼工带写。"并记述画中钟离作举手问讯状,将士伫立状,对岸真人傍虎而行及童子回顾指示状等,描绘得十分生动。

  荆浩在五代后梁时期,因政局多变,退隐不仕,开始了"隐于太行山之洪谷"的生涯,自号洪谷子。

  洪谷位于开封之北二百里左右的林县。林县唐时名林虑县,太行山脉于县西绵亘一百八十里,总称林虑山,由北向南依次叫黄华、天平、玉泉、洪谷、栖霞等山。山势雄伟壮丽,幽深奇瑰,历代多有隐逸者。北宋山水大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指出:"太行枕华夏,而面目者林虑。"认为林虑乃太行山脉最美之处。

  荆浩在这样幽美的环境中,躬耕自给,常画松树山水。他与外界交往甚少,但同邺都青莲寺却有较多联系,至少两次为该寺作画。

  邺都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北,位于林县之东,三国时为曹魏都城。当时邺都青莲寺沙门(住持和尚)大愚,曾乞画于荆浩,寄诗以达其意。诗曰:"六幅故牢建,知君恣笔踪。不求千涧水,止要两株松。树下留盘石,天边纵远峰。近岩幽湿处,惟藉墨烟浓。"可知他请荆浩画的是一幅松石图,以屹立于悬崖上的双松为主体,近处是水墨渲染的云烟,远处则群峰起伏。

  不久荆浩果然画成赠大愚,并写了一首答诗:"恣意纵横扫,峰峦次第成。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岩石喷泉窄,山根到水平。禅房时一展,兼称苦空情。"显然对自己这幅水墨淋漓的作品相当满意,同时也反映出他退隐后的心境--"苦空情"。苦空为佛家语,认为世俗间一切皆苦皆空,这正是他厌恶乱世的情怀。

  从两人相互赠答诗中,可以看出他们不同寻常的关系。大愚说:"六幅故牢建,知君恣笔踪。"显然讲的是另一件事。"六幅"可解释为六张画,也可释为一张篇幅很大的画。按汉制,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六幅就有一丈三尺二寸宽,也许是一件屏幛画。"故牢建"是说依然坚固地收藏着,保存完好。建,通"键",锁藏。正因大愚以往曾得到过荆浩之画,所以才能说"知君"如何如何。且可以推断那六幅画作已是几年前的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五代后梁山水画家荆浩
人物简介荆浩(约850年-?)中国五代后梁最具影响的山水画家,博通经史,并长于文章。字浩然,沁水(今山西沁水)人。擅画山水,常携笔摹写山中古松。自称兼得吴道子用笔及项容用墨之长,创造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亦工佛像,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双林院作有壁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之一。他生于唐朝末年,大约卒于五代后唐(923年-936年)年间。士大夫出身,后梁时期因避战乱,曾隐居于太行山洪谷,故自号“洪谷子”。荆浩不仅创造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还为后人留下著名的山水画理论《笔法记》,以假托在神镇山遇一老翁,在互相问答中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的所谓绘景“六要”,是古代山水画理论中的经典之作,比更早时期南齐谢赫的“六法论”有所发展,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荆浩创山水笔墨并重论,擅画“云中山顶”,早已提出山水画也必须“形神兼备”、“情景交融”,他的作品已...
· 后梁画家荆浩
荆浩(五代后梁画家)荆浩(约850-?),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号洪谷子。沁水(今山西沁水)人,一说河南济源人。[1]因避战乱,常年隐居太行山。擅画山水,师从张b,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气格,作画“有笔有墨,水晕墨章”,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所著《笔法记》为古代山水画理论的经典之作,提出气、韵、景、思、笔、墨的绘景“六要”。现存作品有《匡庐图》《雪景山水图》等。中文名荆浩别名洪谷子出生地山西沁水,一说济源出生日期唐末约850年逝世日期五代后唐职业画家主要成就山水画代表作品《匡庐图》《雪景山水图》人物简介荆浩(约850-?)中国五代后梁最具影响的山水画家,博通经史,并长于文章。字浩然,沁水(今山西沁水)人。擅画山水,常携笔摹写山中古松。自称兼得吴道子用笔及项容用墨之长,创造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亦工佛像,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双林院作有壁画。是中国...
· 五代后梁有名的山水画家荆浩,他的作品有哪些?
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出了很多优秀的画家。唐朝有吴道子、阎立本。而在五代后梁最有影响力的则是荆浩。今天,族谱网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下荆浩和他的作品。荆浩(约850-?),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号洪谷子。山西沁水人,因避战乱,常年隐居太行山。擅画山水,师从张璪,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气格,作画"有笔有墨,水晕墨章",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所著《笔法记》为古代山水画理论的经典之作,提出气、韵、景、思、笔、墨的绘景"六要"。现存作品有《匡庐图》《雪景山水图》等。荆浩(约850-?)中国五代后梁最具影响的山水画家,博通经史,并长于文章。字浩然,沁水(今山西沁水)人。擅画山水,常携笔摹写山中古松。自称兼得吴道子用笔及项容用墨之长,创造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亦工佛像,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双林院作有壁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之一。他生于唐朝末年,大...
· 荆氏历史名人大画家荆浩,北派山水鼻祖
荆浩是我国唐末至五代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家和理论家,不仅创造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荆浩十分重视在山水画创作中对“真”的思考和运用。在《笔法记》中提出了“六要”、“图真”、“四品”、“二病”等理论要点,是古代山水画理论中的经典之作,比更早时期南齐谢赫的“六法论”有所发展,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荆浩通过对太行山博大雄浑气质特点的领悟,创作出许多类似《匡庐图》这样的大山大水,从而开辟出全景式构图和写真式技法,实现了与《笔法记》所推崇的“真”在理论及创作实践上的统一。荆浩开创的写实绘画风格对北方山水画派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结合其部分,进一步走进他的山水世界,感受他特立独行的山水精神。荆浩《夏山高阁图》此幅《夏山高阁图》以水墨青绿全景式构图画出危峰叠蟑,飞瀑流泉,其上峰峦各异,其下冈岭相连,其中点缀山路、桥梁及几处幽居屋舍、或亭台楼阁。布局高远平远结合,掩映...
· 五代著名山水画家关仝
关仝tong(约907-960年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关仝tong(约907-960年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五代后梁画家。一作关同、关r。生卒年不详。画山水早年师法荆浩,刻意学习,几至废寝忘食。他所画山水颇能表现出关陕一带山川的特点和雄伟气势。北宋米芾说他“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气”。关仝在山水画的立意造境上能超出荆浩的格局,而显露出自己独具的风貌,被称之为关家山水。他的画风朴素,形象鲜明突出,简括动人,被誉为“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中文名:关仝别名:关同、关r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生日期:907逝世日期:960职业:五代后梁画家主要成就:山水画被后世称为“关家山水”与荆浩、董源、巨然合成“荆关董巨”代表作品:《关山行旅图》《山溪待渡图》等职业:五代著名山水画家人物简介]关仝(生卒年不详),中国五代画家,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画山水早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