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参知政事的行政官员人数有多少?都分别是做什么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4
转发:0
评论:0
参知政事的行政官员人数有多少?都分别是做什么的,中国唐代初年宰相加衔。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但不轻易授人,常用其他官员另加官

  中国唐代初年宰相加衔。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但不轻易授人,常用其他官员另加官衔为宰相,参知政事就是加衔之一。唐中叶以后不再使用。宋初沿袭唐制,以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乾德二年(964)又设参知政事(简称参政)为副相。开宝六年(973),参知政事始得与宰相于政事堂同议政事,职权、礼遇接近于宰相。宰相出缺时,代行宰相职务。元丰改制废参知政事,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和尚书左、右丞以代。建炎三年(1129)又改门下侍郎、中书侍郎为参知政事,废尚书左、右丞,直至宋亡。南宋参知政事常兼同知(或签书)枢密院事等,或由知枢密院事等兼(权)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和门下、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以及枢密使、副使、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等,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

  随着宰相名称和宰辅机构的反复改变,参知政事的官称也有数次变化。神宗改制后,废参知政事,以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为副宰相,代其任。建炎三年(1129)复改门下、中书二侍郎为参知政事,省去尚书左、右丞。以后沿袭不变。

  与两宋宰相名称相比,参知政事的改称只有一次。即从元丰五年(1082)至建炎三年(1129)之间的改称,共47年。在两宋将近320年的历史中,是十分短暂的一瞬。与参知政事一样,他们仍然被简称为“执政”。

  参知政事协助宰相处理中枢事务有两种方式:一是几位参知政事并无具体分工,通盘协助宰相处理各方面政务;一是几位参知政事有了具体分工,各负责某一方面政务。前者称为“通治省事”,后者称为“分治省事”,以前者方式居多。庆历四年(1044)八月,仁宗听从参知政事范仲淹的建议,“命参知政事贾昌朝领天下农田,范仲淹领刑法,事有利害,其悉条上。”(《长编》卷151)这是最初的“分治省事”,然仅仅是对朝廷关心的个别政务做重点划分,并不是对所有的政务做一一划分。南宋时有过一次较全面的“分治省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5“参政分治省事”条载:

  元丰官制,尚书左右丞分治六曹。后以为皆执政官,乃令通省治事。绍兴四年,张魏公再入省府,上谕魏公曰:“朕于三四大臣,皆当分委。张浚可专治军旅,胡松年可专治战舰,如财用亦须委一大臣。”后魏公相,不果行。七年,魏公独相。三月,诏尚书省常程事权令参知政事分治。于是,张全真治吏、礼、兵房,陈去非治户、刑、工房。九月,魏公免,复诏三省事令参知政事权轮日当笔,更不分治常程事。埈除相如故。自是,参知政事复通治省事矣。

  参知政事最少设一员,最多设四员。如元丰改制后,以门下、中书二侍郎和尚书左右丞为副宰相,就是设四员的例子。通常则在二三员之间,南宋后期,三员成为定制。李心传《朝野杂记》乙集卷13“参知政事并除三员”条说:“参知政事,自乾德以来止除二员或一员而已。嘉泰三年,谢子肃初免相,许深甫为参知政事,既命陈勉之以枢长兼权,俄又除袁起岩,盖三员也。时朝廷未置相,故勉之以员外兼,此亦国朝所未有。嘉定初,又命雷季仲、娄彦发、楼大防,亦三员,遂为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参知政事
历任杜淹(627-628参豫朝政)魏徵(629-632参豫朝政,636-642参议得失)萧瑀(630参议朝政,635-636参豫朝政)戴胄(630-633参豫朝政)侯君集(630-632,632-643,参豫朝政)刘洎(639-644参知政事)岑文本(642-644专典机密)高季辅(645同掌机务)张行成(645同掌机务)崔仁师(648参知机务)李义府(655-657参知政事)卢承庆(659参知政事)乐彦玮(665知军国政事)孙处约(665知军国政事)刘仁轨(665-666知政事)张文瓘(667-669参知政事)李旦(710参谋政事)刘幽求(710-711参豫机务,713知军国重事)钟绍京(710参豫机务)薛稷(710参豫机务)崔日用(710参豫机务)李知柔(895权知中书事)卢光启(901权句当中书事,901-902参知机务)薛居正(964-976)吕余庆(964-965,968-973...
· 参知政事蒋芾
蒋芾,字子礼,生于北宋徽宗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今宜兴杨巷镇人。蒋芾在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廷试一甲第二名(榜眼),被任命为建康府推官。后被授予起居郎兼直学士院、中书舍人。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被授予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代参知政事(副宰相)。不久因边境安全与军队建设的奏议使皇上深受感悟,升迁为左中大夫,拜参知政事。乾道四年二月,蒋芾由参知政事升为左正议大夫、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宰相)。为母奔丧期间,孝宗欲大举攻金恢复国士,蒋芾上奏道:"天时人事未至。"结果违背上意。服丧期满后仅授予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兴府、提举洞霄宫,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逝世。简介蒋芾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逝世,享年72岁,葬于家乡的孙墓。赐谥荣敏。其著作有《逸史》、《荣敏奏议汉史》20卷。相关事件奸相秦桧想把他拉入门下,被拒绝,秦桧恼羞成怒,声称终其...
· 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官名,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
参知政事,中国古官职名。原是临时差遣名目,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十一月,以刘洎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始正式作为宰相官名。到宋代,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此后参知政事则演变成一个常设官职,作为副宰相,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增大皇权。参知政事,官名。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唐制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之外他官任宰相职,给以“参知政事”等名义。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简称“参政”。初置时,不知印,不升政事堂。开宝六年(973),始命知政事与宰相(同平章事)于都堂(政事堂)同议政事。至道元年(995),又命与宰相轮班知印。元丰改制,废参知政事之名。南渡后恢复。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辽、金承宋制。元中书省设参政,即参知政事的简称;在行中书省则于丞...
· 宋参知政事、莆田四贤之一龚茂良
简要介绍:龚茂良(1121-1178)字实之,莆田龚屯人。后迁居城关义井街和美巷。宋绍兴八年(1138)登进士第。初授南安县主簿、邵武司法。又调泉州观察推官。以廉勤称,赈济灾民,为民称颂。宋淳熙元年(1174)拜参知政事,叶衡罢相,茂良以首参代行宰相职。因其主抗金,对劾奸赈灾尤力。与蔡襄、陈俊卿、方信孺称为“莆田四贤”。人物生平《宋史・龚茂良传》:龚茂良,字实之,兴化军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为南安簿、邵武司法。父母丧,哀号擗踊,邻不忍闻。调泉州察推,以廉勤称。改宣教郎,以同知枢密院事黄祖舜荐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累迁吏部郎官。张浚视师江淮,茂良言:“本朝御敌,景德之胜本于能断,靖康之祸在于致疑。愿仰法景德之断,勿为靖康之疑。”除监察御史。江浙大水,诏陈阙失。茂良疏曰:“水至阴也,其占为女宠,为嬖佞,为小人专制。崇观政和,小人道长,内则腐窃弄,外则奸回充斥。于是京城大水,以至金人犯阙。今进退...
· 资政殿学士宣奉大夫参知政事萧正肃公燧神道碑
资政殿学士宣奉大夫参知政事萧正肃公燧神道碑嘉泰元年1201年A民美宣王任贤使能,周室中兴。孟子曰: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此服休服采之辨也,孝宗皇帝实兼用之。当是时,经武理财,期摅高文之宿愤;差择能臣,比肩于朝。惟故参知政事萧公,靖共正直,简在上心,未尝谈兵言利,而汤要剧,兼赞钧枢,异乎效能于一职者。呜呼,孝宗可谓善任,贤者可谓进以德矣。今公之子,以里人工部谢尚书谔,所状行实,请碑墓道。予与公居邻邦,仕同朝,晚复共政,其何可辞。公讳燧,字照邻,先世唐望族,散居潭之浏阳,南唐时荚州新喻县,今隶临江军。高祖集贤殿修撰(萧)固,天圣进士,皇裕初为广西转运使,知侬智高凶狡,教条上羁縻之策,枢臣沮之。智高果作乱,反坐失察,降知吉州。嘉佑中,帅桂林,消患折冲为多,王文公安石,志其墓。曾祖某官赠太子太保,讳洵,妣河南郡夫人张氏。祖朝散郎通判江州,赠太子太傅,讳T,妣东莱郡夫人赵氏,东海郡夫人陈氏。父赠少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