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3500年前股商时期的大国:孤竹国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93
转发:0
评论:0
3500年前股商时期的大国:孤竹国,早在3500年前的股商时期,幽燕大地就曾诞生过一个北方大国—孤竹国,他从建立

  早在3500年前的股商时期,幽燕大地就曾诞生过一个北方大国—孤竹国,他从建立到灭亡,在历史上整整存在了1000余年。孤竹国是商汤分封的北方诸侯国,存在于殷商、西周、春秋时代,在西周以前一直是幽燕地区维护商王朝统治的北方大国,其疆域包括今天的河北北部,京、津和辽宁西部及内蒙古南部的广阔地区,孤竹国比后来北方出现的燕国早了500余年,但由于有关古孤竹国的文献记载不多,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谜。

  孤竹国的建立与灭亡

  据《史记·索隐》记载;“孤竹君,商汤所封。应邵曰:‘姓墨胎氏'”。《世本》说:“成汤封之离支,是为弧竹国”。《史记·殷本纪》集解引《古书竹书纪年》称;“汤灭夏以至于受(纣),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依据《中国通史》,认为商的年代相562年至公元前1045年,参照2000年公布的新夏商周年表,商从建立到灭亡时间约在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H046年之间。史书记载汤又名成汤或成唐,汤灭夏后建立商朝,定都于亳(今山东曹县),孤竹國就是这一时期成汤分封的与其同姓诸侯国。孤竹人为商族先祖旁支,早期生活在中原地区,后辗转于古幽燕地区,发展至农牧并举阶段,开始定居在今辽宁朝阳地区后被商汤封为诸侯国。商代中叶,孤竹国进入中期,立足于燕山南蔍广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并在滦河流域建立都城。今在滦河中下游发现多处孤竹生活遗址,都为典型的商代半地下居室。孤竹作为商代北方的大国地位一直维持到西周之前,在幽燕地区存在了至少有500年。

  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分封同姓贵族召公于北燕。《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召公与周同姓,姓姬氏,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至此燕国取代孤竹国在北方的统治地位,逐步成为幽燕地区的大国。周初,燕国采用“启以商政,疆以周索”的方针,对商代遗留下来的部族,仍保留其城郭与组织,利用原商的部族来统治当地人民。因此西周时孤竹国仍由原姓部族统治,但已经沦为幽燕地区的小国,其疆域缩限到大约今天的河北唐山、秦皇岛地区。

  春秋时期,孤竹国进入晚期,燕国北部的山戎部落势力日益强大起来,吞并了燕国周围许多领土,此时的孤竹国也被山戎占领,已完全依附于山戎。燕庄公27年,齐公为救燕国,出兵攻打山戎。《国语·齐语》说:“齐桓公遂伐山戎,击令支、斩孤竹而南归”。公元前664年,齐祖公兵伐山戎后,此时的孤竹国并未彻底灭亡。据有关史书记载:周景帝五十五年(公元前530年),晋灭肥国,肥子奔燕,燕把肥人安置于孤竹地,建肥子国。《卢龙县志》也作同样记载。由此可知孤竹国确切灭亡年代应在公元前530年。以后,孤竹国故地属于燕国管辖,孤竹故城并入令支县地。此后史书再不见孤竹国的记载。近年来,在令支旧地,河北迁安市境内发现了几处殷商遗址,出土大量青铜器和陶器,其中有两件青铜器为鼎和簋”,依据上面的铭文,考古专家认定为商王室大臣箕子之物,箕子为纣王叔父,其器物出现在孤竹国境内,可见孤竹与商王朝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今在河北迁安卢龙等地还流传着箕子嫁女到孤竹的故事。这两件青锕器“鼎和簋”,被释为嫁女的陪嫁之物。

  从历史上看,孤竹国兴于殷商,衰于西周,亡于春秋。其建立到灭亡至少有1000余年。孤竹国作为商朝维护北方领土的大国,不仅是商在北方的强大藩屏,保证了商朝北方的安宁,也为弘扬殷商文化,加强北方与中原地区文化融合和北方各民族交流,促进古幽燕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孤竹国故城的考证

  对于孤竹故城的所在位置,目前在史学界存在着各种不同说法,以在今河北卢龙县南为多,《中国历史地图集》也将孤竹国故城暂确定在今河北卢龙县城南,这主要是原引《地括志》记:“孤竹故城在平州卢龙南二里,殷商诸侯孤竹国也。”和《营平地名记》载:“孤竹故城在肥如南十二里。”之说。史书记载,“肥如,故治在今卢龙县北十里,春秋时为肥子国。汉置肥如县,隋开皇六年废。”;“平州,北魏置,治所在肥如县,隋大业初废。唐武德二年复置平州,移治今卢龙县。”今卢龙县城始建于隋代,非肥如旧治。因此把孤竹故城确定在卢龙县城南的说法并非确切。

  《汉书·地理志》说:“辽西令支有孤竹城,注引应劭云:‘故弧竹国’。”令支今为河北迁安,春秋为令支县,秦设离支县,两汉设令支县。史书记载两汉时令支县下均附有孤竹城,晋后不见记载。这是因为晋代令支县被鲜卑族占据,南北朝时北齐将令支并肥如县,隋唐后又入卢龙县,无论是今天的河北迁安还是卢龙县,两地相临,历史上同属一地,这证明孤竹故城就在今冀东地区。对于孤竹城的具体位置,《水经注·濡水》说:“濡水南流迳孤竹故城西,右会玄水(青龙河)。又说:有孤竹祠,祠在孤竹山上,而城在山侧。”《方舆纪要》说:“孤竹故城在永平府西十五里。”据此推断其地在今迁安、卢龙、滦县三县交界地区,解放以前这里属于卢龙县管辖。今在滦县境内有一首阳山,山上有夷齐庙遗址。查《滦县志》:“首阳山,旧称洞山,山上有夷齐庙,1958年被毁。”再查《水平府志》和《卢龙县志》记载:“洞山,即古孤竹山,在永平府西十八里(县志为城西十五里),孤竹故城在其阴,孤竹祠在山上,其下滦水会之清风台在其上。”据《滦州志》中《重修偏凉汀记》说:“清风台北孤竹之旧墟也。”另据《永平府志》记载:“明景泰五年,知府在府西十八里洞山复建孤竹故城。”从首阳山地形看,其山北面和东面为滦河环绕,南面是平原,西距迁安龙山之间有约三公里宽的平原地带,其间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横河,怀疑是唐代以前滦河改道留下的故道,孤竹城很可能在靠近首阳山西北侧的地方,这与《永平府志》和《水经注》记载孤竹城在孤竹山之阴”十分相符。

  此外,在与滦县首阳山一河相隔的迁安市境内还有一处怀疑是孤竹故城的位置,据《永平府志》和《畿辅通志》的疆域图标注,在滦县首阳山东北,今迁安市坨上村和祁庄附近。《卢龙县志》说:“清风台址在县西北十五里清节祠(夷齐庙)。孤竹都邑址居其右3里许,今属迁安地,东南为滦河、青龙河汇合平原。”又据《县道记》载,“孤竹在肥如县南20里。”查《方舆纪要》:“肥如县在今卢龙县西北三十里。”也就是今迁安万军附近。其地向南20里大约就在坨上村和祁庄附近。此地西临滦河,距首阳山近1公里。这里向北约4公里处有一棒槌山,《迁安县志》记载,棒槌山原名团山,因有孤竹次君墓在此,又名次君山。又据《永平府志》载,双子山,府西北20里,有孤竹长君墓,又名长君山;马鞍山,在双子山西,有孤竹少君蔫,又名少君山。今两山均在迁安境内,且距坨上村和祁庄不远。近年来,在此不远的夏官营和马哨村附近发掘出土了大量商代青铜器,据专家对青锏器上的铭文考证,都与古孤竹国有直接关系。为假定孤竹故城所在地提供了有利依据。

  依据目前有关史料初步判定,孤竹故城应该在滦县首阳山周边地区,但至今还未发现孤竹故城遗址。当地有人怀疑孤竹城可能在唐代以后已湮于河床之下。但无论何种推测,以首阳山中心周边地区作为孤竹故城所在地,应该是比较科学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孤竹国与商朝有很深的渊源,孤竹国在春秋时期是怎么灭亡的?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国君想立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继位,先后都逃往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这个故事的背后,孤竹国其实不是北方小国,与商朝有很深渊源,伯夷叔齐也有他们自己的政治主张。四千年前,商朝取代夏朝,商朝的统治范围势力最强的时候,东到海滨,西到今陕西西部,南至长江流域,北到今辽宁一带。孤竹国诞生于商朝初年,位于河北北部。“孤竹”一名,亦作“觚竹”,“觚”是青铜制的酒器,“竹”是用以记事的竹简,二者反映了这个诸侯国的贵族生活和文化发展水平。孤竹国是商朝在北方的重要属国:其一,孤竹国君墨胎氏与商王同为子姓,同是东北夷的一支。夏朝前期,商朝祖先相土率领部众南下,孤竹墨胎氏一支没有随相土南迁,仍留居原地。其二,甲骨文中多有“妇竹”、“妻竹”、“竹妾”等,表明孤竹国女子嫁于殷商王室。...
· 孤竹国
地理位置孤竹国是北方一个位于商朝边境的小国,早期疆域,西至今唐山市、迁西兴城镇,北达凌源、朝阳、老哈河,东抵锦西,西南迄乐亭、滦南、曹妃甸等地。东临渤海,西边和燕国接壤,南边是齐国。历史早期孤竹人原为殷商宗室旁支墨胎氏氏族,殷商部落迂回南下中原时,孤竹氏逐渐与部落联盟分离,开始独立生存。后辗转于燕山腹地游牧,发展成农牧并举阶段,定居今辽宁省朝阳地区,成汤三月丙寅日封孤竹,大约公元前1650年。中期到了商代中晚期,孤竹国发展到了强盛时期,定鼎滦河、青龙河畔。这个时期孤竹国的疆域逐渐南移,西至滦河,北达青龙县北,东抵锦西,南临渤海湾。河北卢龙、延庆以及辽宁西部常出土这个时期的青铜器,其上有时会刻有金文“觚竹”。晚期西周末年,孤竹国晚期,西部令支(离枝,今迁安西)崛起,北部、东北部有山戎压境。孤竹国此时畛域西至滦河、青龙河,北达今天的明长城,东抵山海关,南濒渤海湾,版图明显缩小。公元前664年(...
· 伯夷简介商末孤竹国国君孤竹君之长子伯夷生平
伯夷简介:伯夷,商朝末期孤竹国国君,姓墨胎氏,名允,是殷商契的后代。其父把国君之位继承与其弟叔齐,叔齐又让位给伯夷,而伯夷以为是忤逆了父亲的命令而逃跑了,叔齐而不想继承,也一起逃跑了。接下来介绍一下伯夷的生平。人物生平事迹3000年前,秦皇岛一带正是孤竹国管辖的区域。这个古代方国建国很早,历经了商和西周两个朝代。当时它的管辖区域,据考古资料表明,大体包括现在秦皇岛市的全部、唐山市的东部和辽宁省的西南部,都城在现在的卢龙县城附近。这个古老的方国当时的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有大量饲养牲畜的畜牧业和可以用剩余粮食酿酒的农产品。从这个国家取名觚竹来看,它是以两种用以书写的文具,借代作国名,这就反映了这个国家已经有比较高的文化。孤竹国为商王朝在北方的一个诸侯国,其国君姓墨胎氏。墨胎氏在文献中或作墨夷氏、目夷氏。据《史书、殷本纪》:“契为子姓,其后分封,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
· 大国的兴衰
删节由于译者认为作者对国际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存在曲解,对马克思理论和实践态度偏激,因此对此书进行删节,并未提到删节部分。参见大国崛起
· 埃及古城惊现:3500年前动物残骸
耶拉孔波利斯古城遗址位于埃及首都开罗以南,那里埋葬的动物数量超过尼罗河流域任何一个早期城市中心。长期以来,考古学家便对埋葬于此的动物作用疑惑不解。耶拉孔波利斯古城遗址管理处负责人雷内·弗里德曼(ReneeFriedman)发现了这些动物属于耶拉孔波利斯古城统治者一个私人动物园的证据,这也是考古学家首次发现这种后来传遍整个埃及的做法的证据。弗里德曼说:“所有这些大型动物都是权力的象征。”网络配图在埃及古城耶拉孔波利斯(Hierakonpolis)的一座墓地边缘,考古学家挖掘出3500年前埋葬于此的一只狒狒的残骸,狒狒的旁边还埋着9只狗和6只猫。考古学家认为,古埃及人将动物埋在此地,赋予它们保护墓地的重任。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考古学家维勒姆·范尼尔(WillemVanNeer)发现了一头3500年前埋于耶拉孔波利斯古城的母牛及牛犊的骨骼。它们埋在早期城市统治者的墓地附近。母牛和牛犊与葬在此地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