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他16岁雁门之围救出隋炀帝,18岁就驰骋疆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62
转发:0
评论:0
他16岁雁门之围救出隋炀帝,18岁就驰骋疆场,李世民,16岁雁门之围救出隋炀帝;17岁成功抵御突厥;18岁太原举兵攻破长安

  李世民,16岁雁门之围救出隋炀帝;17岁成功抵御;18岁太原举兵攻破长安;22岁统一中原地区,进封天策上将;经过5年征战,27岁登上帝位。李世民的履历可以说时速罕见,是少有的军事天才,但他对李唐江山贡献真有那么大吗?

  李世民的功劳被夸大了,李唐平定天下李世民算是开国最大的功臣。晋阳起兵是李渊最重要的助手,信晋阳起兵是李世民策划的。攻克长安,李世民并无勋迹,超不过其长兄李建成,新唐书有详细考辩,不赘述。重点讲下李唐攻克关中后,李渊高瞻远瞩,立马派人招抚巴蜀,传檄而定的巨大意义完全被今人忽视,平定巴州首功之臣是被李世民认为完全靠李靖打仗的李孝恭,平定蜀州先靠的是李袭誉,后靠的是李渊的女婿段纶。

  地理上关中和巴蜀连为一体,蜀地号称天府之国,能有效的支撑天中,司马错灭蜀被认为是秦并天下的第一步,隋末关东大乱,几乎成了白地,巴蜀即剑南道人口居全国第一,贞观十三年有290万口,几乎占全国人口的1230万的五分之一,加上关内道170万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七,有关中加上巴蜀,李唐才有雄厚的资本统天下。

  从晋阳起兵到巴蜀平定,首功是李渊,不是李世民,李渊开王基,李世民李唐帝业,只不过李世民编史后这一点被淡化了。李世民在李唐开国统一中的作用更接近于韩信、徐达,他作为最大功臣能夺位最大的资本恰恰在于他是李渊的儿子,最大功臣篡父之位难度远低于推翻一姓王朝,说李世民的历史评价完全压倒了李渊不假。但也能和刘邦、刘秀、赵匡胤、朱元璋开国君主媲美,有历史上最高的评价即汤、武这样的传说中的三代圣君。

  李世民平定了,征服了漠北,让华夏的武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才有这样的定位。并不是说李世民开国的功劳就能和汉高祖,宋太明祖相提并论,李世民的历史评价压不了以上帝王,他们都是一个历史级别的,各有各的长处,评价也只能据实而论,而不是所有的君王都能称千古一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隋炀帝破解雁门之围靠的是权色交易?
话说雄才大略的隋炀帝杨广因晚年安于享乐,不但大肆游玩之风,大兴土木之建筑,而且对东边不听话的高丽进行了三次征伐,结果劳民伤财,。因此,三征高丽后,他极为郁闷,郁闷得茶不思饭不想。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同样的道理,皇帝有忧,群臣有责。眼看众人还在沉默,一个人站出来为杨广解忧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就让杨广愁去眉开,喜笑颜开。“皇上,臣在洛阳宫城东南的金殿前看见有鸾凤飞过,这是天大的祥瑞啊,预示着我大隋江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千秋万代啊。”说话的人叫高德儒,说这句话前,他的官职是亲卫府指挥官(六品),说完这句话后,他的官职立马升为朝散大夫(五品),并且得到了绸缎一百匹。杨广高兴之余不但嘉赏了高德儒,而且还马上来了个两步走。第一步是马上在洛阳宫城东南修建了仪鸾殿,希望祥瑞永存。第二步是再度去北方巡游,大有万水千山走遍之气概。对于喜欢搞工程建设,喜欢打仗,喜欢旅游的杨广来说,巡游原本是一件很普通很平...
· 雁门山腰雁门关联
雁门关在山西代县城西北的雁门山腰,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为历代戍守重地。雁门关城为明洪武七年所建。雁门关上有这一副对联:曙色晴明,残星几点雁横塞晨曦初朗,斜月孤怜门上关写的都是晨景,抓住残星、斜月来下笔,把雁门嵌入联中,创造了冷峭凄清、一片萧瑟的意境,使人心境寥廓。对仗工稳,形神俱备,是一副好对。关上还有集唐人诗句联:莫愁前路无知己西出阳关多故人
· 雁门之战
辽乾亨二年(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在宋辽战争中,辽军进攻雁门(今山西代县),被宋戍边军将潘美偕杨业率部击败的作战。宋攻辽高粱河之战后,太宗赵光义因败,乃于河北、河东各要地,积粟屯兵,部署防御,以抗击辽军进攻。遂命潘美为河东三交口都部署,杨业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分领所部驻守三交口(今山西太原北古城村)、代州(即雁门),捍边御辽。乾亨元年(979年),辽攻满城(今河北满城北)战败后(参见满城之战),继于二年三月,遣大军攻雁门。时潘美率兵巡抚至代州,即令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今山西代县西北西陉寨)出,沿小陉迂回至雁门北口;自率所部出正面,合击大败辽军于雁门北岭,斩杀其节度使、附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铠甲、革马甚众。
· 山西代县雁门
雁门位于山西代县。“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雁门,佘氏族人魂牵梦绕的地方。雁门关,矗立在晋北大地崇山峻岭之中的勾注山巅,东接壁立千仞的太行山,西望深广巍峨的吕梁山,南邻耸峙入云的五台山,北倚群峰林立的恒山,扼守在中国北方内长城核心部位的勾注“天没之险”,雄踞在内地与塞外、中原与漠北相衔相通必由的雁门古道上。由于她坐落在北纬39°,在自然地理上恰好是暖温带与中温带、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滹沱河盆地与桑干河盆地的分界线;在人文地理上又正是我国古代内地与塞外、中原与漠北、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之处。因此,她被人赞为“天下之大防”、“中华第一关”,被人们定格在“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编者注:此联为明代雁门关瓮城门的楹联)的崇高军事、文化...
· 佘氏郡雁门郡
雁门郡是一个地理名词,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郡名,据考证是现在山西省境内的右玉县南。是历史记载赵国时期李牧抗击匈奴第一线。也是赵武灵王为抗北方异族而设置云中、雁门、代三郡。雁门郡: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置郡,秦朝、汉朝沿用,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宁武、代县一带。东汉时期移治到阴馆(今山西代县),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朝初期,因北方崛起,屡有内犯,唐朝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概况]战国时赵武灵王置,秦时治所在善无,今山西旧代州宁武之北部、及朔平南部、大同东部北部皆其境,汉亦为雁门郡治善无,在今山西右玉县南,汉时郡辖:善无、沃阳、中陵、阴馆、楼烦、武州、剧阳、崞、平城、埒、马邑,疆阴等县。地理位置]后汉移郡治阴馆,在今山西代县西北,三国魏移治广武,在今代县西十五里,后魏移治古上馆城,即今代县治,隋开皇初废郡为代州,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