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蒙古骑兵长途远征为什么要带上大量母马随行?可以为士兵提供食物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93
转发:0
评论:0
蒙古骑兵长途远征为什么要带上大量母马随行?可以为士兵提供食物,在冷兵器时代,骑兵以其超强的机动性与冲击能力,而备受重视,由此盛行近两千年。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以其超强的机动性与冲击能力,而备受重视,由此盛行近两千年。我国历史上不乏骑兵作战的经典案例,如战国晚期名将李牧用骑兵配合步车兵大破匈奴,歼敌十万人,消除了北方隐患;楚汉相争时期,项羽率2万骑兵大破刘邦,差一点将其活捉。

  到了西汉时期,骑兵成为大汉对付匈奴的决定性力量。卫青、霍去病两大名将,曾多次率数万骑兵,采用迂回包抄,深入敌后等战法大破匈奴,立下不世之功。

  西汉以后,有骑兵参加的战争,更是不胜枚举,几乎每一场大的战争都有骑兵的身影。崛起于斡难河畔的蒙古族则是骑兵战术的集大成者,将骑兵技战术发展到了冷兵器时代的顶峰。

  众所周知,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落后,四周的政权也迎来了噩梦。在东方消灭了南宋、金、西夏、大理,在西方打败了花刺子模,征服了俄罗斯草原,阿拉伯帝国、打败了西方联军,一直打到欧洲的多瑙河边。近百年的时间里,蒙古骑兵一共灭掉了60多个国家,700多个民族都臣服在他们脚下,纵横亚欧非三大洲。在西方人眼中,蒙古骑兵成了恐怖的象征。

  长途奔袭的蒙古骑兵的一大特点,同时对于后勤来说也是极大的考验。虽然可以以战养战,就地取养。但是遇到对方坚壁清野的情况下,还是得依靠自身携带的物资。所以蒙古骑兵进行长途奔袭的战争时,一名士兵往往备有6匹以上的战马。除此外,还有带上大量处于哺育期的母马。为什么蒙古军队出征要带大量的母马随行?这么做自然是有原因的。

  虽然蒙古马体型较小,不及阿拉伯,雅利安马速度好、体型高大,但胜在适应力强,耐粗饲,易增增膘,寿命长,十分适合长距离行军,无后勤保障作战,这些马随处能找到食物,在草原地形能日行军五十至一百公里,可以终年使役。

  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蒙古马的母马哺育期可产奶三百千克,这成为长时间在外作战,无需后勤保障的蒙古军的一个重要食物来源。马奶除了可以当做水来饮用外,多余的马奶可以用来制作乳酪,通过发酵浓缩后制成,制作过程非常简单,每一个蒙古士兵都会这种手艺。

  乳酪这个东西有一个好处就在于,制作完成会变得十分坚硬,便于长期储存、携带。吃之前,提前切成一小块,放在包裹里,随吃随取,不耽误行军,免去了生火做饭暴露被发现的可能性。而且,马乳酪热量极高,营养丰富,可以很好地恢复体力。

  蒙古人是游牧民族,生长在苦寒之地,对于恶劣气候的忍耐力极强,物质条件要求很低。成吉思汗及其后人西征时,通常是十几万军队都不同生火做饭,这其中乳酪是立下了大功。无论是对军队的简便,或者因为不用生火带来的隐蔽性,都给了蒙古骑兵突袭时,更多成功的可能。

  但是,万物盛衰自有其规律,当热兵器开始大量装备,骑兵的地位与作用也就逐渐下降了,清军八里桥一战,两万多骑兵被英法联军一顿枪炮射击,全线溃败。蒙古骑兵就此走向谢幕,退出历史的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蒙古族的骑兵为什么这么厉害?蒙古骑兵都吃些什么?
古代蒙古族的骑兵为什么这么厉害?蒙古骑兵都吃些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时期的蒙古族,作为一个游牧民族来说,蒙古骑兵的军粮与农耕民族的军粮是截然不同的。农耕民族的军粮基本上就是以粮食为主了,发起一次远征的话需要准备充足的军粮以及安排补给线,并且还要保管好粮食。到了一个位置之后就安营扎寨,必须要有可以埋锅做饭的位置。过程复杂,但是只有这样才有打胜仗的可能。蒙古帝国的远征不同。作为游牧民族,他们军队伙食自然来源于牛、马、羊这些牲畜。蒙古军粮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以随身携带,保质期长,不用担心变质毁坏。食用时也很方便,可在马背上完成,不用生火做饭。在远征时,军队大规模移动,如果生火做饭,不仅需要携带更多物资,而且容易因为烟火被发现。13世纪的蒙古骑兵,如果没有这些军粮,绝对没有那些胜利的战国。它们对于提升蒙古士兵的战斗力,起到非常重要的帮助。我们先来讲讲第一个,乳酪。这是一种牛奶...
· 为什么浣熊要清洗食物
浣(huan)熊和黑熊并不是近亲,它的身材很小,体重只有10千克左右。浣熊的毛色很怪,是由灰、黄、褐等颜色混杂而成的。浣熊的嘴巴细长,眼睛周围有一圈黑毛,就像带着一副太阳镜,很惹人喜欢。浣熊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常常玩弄各种东西。浣熊经常在树上活动,窝也搭在树上。浣熊是一种行为奇怪的小动物,在吃食物之前,总是把食物放在水中洗一洗再吃。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才把这种可爱的小动物称做“浣熊”。那么,为什么浣熊在吃食物之前要把食物放在水中洗一洗呢?目前还没有确切答案,但根据目前的研究得知,浣熊的这种行为并不是为了清洁,也不是一种习惯。
· 司马昭为什么带上皇帝去远征诸葛诞叛军?
真实的历史是需要不断探索的,求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目标,历史文献只是参考;历史又是生动活泼的,一起来研究下“司马昭为什么带上皇帝去远征诸葛诞叛军?”的话题,感受历史的魅力。?司马昭接到报告,立即整顿人马讨伐淮南。这次他采取了一个非常举动:让郭太后和曹髦随大军行动。上次在许昌,曹髦的一个动作竟然差点把他逼到墙角,事后回想起来也确实可怕,幸亏曹髦并没有后续的行动相配合,否则在自己离开洛阳的时候再发生一次类似高平陵之变的事也没有什么不可能。为防止有人利用郭太后和曹髦做文章,司马昭干脆把他们都带在身边。司马昭率一部人马到达项县,六月下旬,由各地征召来的人马也云集于此,总兵力达到26万,几乎是叛军的一倍。司马昭宣布诸葛诞的镇东大将军即刻作废,命王基代行镇东将军一职,负责扬州地区的军事(都督扬州诸军事),会同安东将军陈骞包围寿春。等王基、陈骞指挥人马向寿春合围时,孙吴方面支援诸葛诞的人马也到了,孙吴派了...
· 次要战线——远征云南
被封为“海西侯”的纳哈出并没有享受太久的荣华富贵,便于1388年,病逝于跟随大将傅友德再征云南的战船之上。所谓再征云南指明帝国继平定盘踞在云南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故元梁王和土酋段氏之后,对云南的第二次用兵,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则不得不从1381年明帝国第一次出兵云南说起。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是忽必烈的第五子云南王忽哥赤后裔,其统治区域以昆明为统治中心,仍奉元朝正朔,服从退据蒙古沙漠地区的元朝残余势力的命令。土酋段氏则控制着大理一带,虽然直属北元政府管辖,但处于半独立状态,与梁王政权之间不时发生武装冲突。朱元璋起初欲以和平方式解决云南问题,曾多次派使者前往谈判,均被杀害,遂决定用武力统一云南。在远征云南的明军出发前,朱元璋召见傅友德,对其面授机宜。朱元璋南征的方略是:其一,以少数兵力从四川叙永进击贵州威宁,吸引元军及东川、昭通等当地部落武装;其二,因此,元军主力则必然死守作为“入滇咽喉”的曲靖,...
· 蒙古骑兵为什么能够所向披靡,他们靠的是什么?
蒙古铁骑作战能力彪悍,令人闻风丧胆,但是,他们之所以这么厉害,靠的不仅是武力,特别是他们能够特别注重人的利用。他们特别重视能工巧匠,对汉人工匠也一律优待。因此,蒙古大军的队伍中补充了很多的先进仪器,非常利于攻城掠地。也因此,他们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但敌人们对他们的了解还停留在过去,认为他们仍然只会用人力。缺少对对手的了解,在无形中已经使得蒙古大军的对手处于劣势。花剌子模和蒙古爆发矛盾,双方的战争一触即发,这时天真的花剌子模国军还认为只要守住城池,分散蒙古军队的兵力,就可以胜利了。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投石机和攻城塔等先进仪器一来,立刻攻破了花剌子模的防线。再加上震天雷等火药,更是让骁勇善战的蒙古骑兵如虎添翼。蒙古军队攻城拔寨易如反掌,花剌子模兵败如山倒。大势已去后国王出逃,守军在第三天就投降了。注重技术和策略的蒙古军队更加勇猛彪悍,这足以体现他们的机智。以此自省,如果在统治阶层只知道研究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