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级长官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140
转发:0
评论:0
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级长官,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级长官,相当于今日的铨叙、人事部长,

  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级长官,相当于今日的铨叙、人事部长,雅称大冢宰。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唐宋是正三品,明代是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通常称为天官、冢宰、太宰。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部长兼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人事部部长。

  吏部尚书者,初汉成帝置列曹尚书四人。其一曰常侍曹,主丞相御史公卿事。后汉初,光武改常侍曹为吏部曹,主选举齐祠事;后汉末改为选部曹;魏代又为吏部曹,专掌选职,右于诸曹尚书。至宋,置二吏部尚书,寻复省一人。沈约《宋书》云:初,晋世散骑常侍选望与侍中不异,其后职任材散,用人益轻,宋孝武欲重其选,待吏部尚书任重,遂分吏部置三人,以轻其任。蔡兴宗谓人曰:“选曹要重。”常侍闻谈,改之名而不以实。虽主意以为轻重,人心岂有变。自汉及魏,授此职者,或云吏部尚书,若授诸曹尚书,直云尚书。汉、魏、晋世,若授吏部者,即云以某为吏部尚书;若授他曹,云某为尚书。至晋、宋、齐已后,始云某授工部、刑部、五兵、度支等尚书耳。故历代职官之书,皆别纪吏部尚书,不与诸曹同。

  吏部 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

  户部负责财政、国库、人口统计

  礼部 负责贡举、祭祀、典礼

  兵部 负责军事

  刑部 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审。

  工部 负责工程建设

  官署名。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

  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唐朝前期主持科举考试,开元二十四年将主试权转礼部管辖。唐朝中期,尚书省职权为诸使职侵夺,本部对于官员的任免权力也日渐削弱。长官称吏部尚书,置吏部侍郎二人。一度曾改称司列、天官、文部,旋复旧。后代相沿不改。唯宋代使职盛行,吏部职务为审官院、东西铨所掌,吏部尚书亦不治本部事。

  《晋书.职官志》:“后汉光武改常侍曹为吏部曹,主选举祠祀事,灵帝以侍中梁鹄为选部尚书,于此始见曹名。及魏改选部为吏部,主选部事。”

  《新唐书.百官志一》:“吏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上;郎中二人,正五品上;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掌文选、勋封、考课之政。以三铨之法官天下之材,以身、言、书、判、德行、才用、劳效较其优劣而定其留入,为之注拟。其属有四:一曰吏部,二曰司封,三曰司勋,四曰考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吏部尚书
沿革此职可追溯至曹魏,将汉朝的吏曹尚书改为吏部尚书,管理官员选拔、考核和任免。隋朝确立六部,吏部尚书成为六部尚书之首,唐武德元年(618年),因隋旧制。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列太常伯。咸亨元年(670年),复为吏部尚书。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改为天官尚书。神龙元年(705年),复为吏部尚书。天宝二年(743年)三月二十七日。改为文部尚书。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十五日。复为吏部尚书。掌铨六品七品选。侍郎掌铨八品九品选。至景云元年(710年),宋璟为吏部尚书,始相通与侍郎分知,因为故事者也。至后代仍为常职。明朝废除宰相后,吏部尚书成为百官之首。吏部尚书名人晋朝谢安南朝萧子显隋朝虞庆则(开皇元年到开皇三年)韦世康(开皇三年到开皇七年,开皇十三年到开皇十五年)苏威(开皇十二年左右)牛弘(仁寿年间、大业二年之后)唐朝封德彝长孙无忌褚遂良宋璟明朝杨一清高拱清朝参见吏部:吏部侍郎尚...
· 吏部郎中
参考文献参见吏部郎中
· 明朝吏部尚书
沿革明朝初期,朱元璋沿用元朝政体、设四部于中书省,分别掌管钱谷、礼仪、刑名、营造等事务。洪武元年,初设六部,各设置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职位。尚书为正三品、侍郎正四品,郎中正五品,员外郎正六品,主事正七品。仍隶属中书省。洪武六年,各部设尚书两名、侍郎两名。吏部设总部、司勋、考功三属部,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各二人。洪武十三年(1380年),因胡惟庸案,明太祖朱元璋罢黜宰相与中书省,并仿照《周官》六卿之制,直属六部,并各设尚书、侍郎各一名,唯独户部有两名侍郎。每部分四属部,吏部属部加司封。每属部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寻增侍郎一人。洪武二十二年,改总部为选部。洪武二十九年,定为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司并五部属,皆称清吏司。建文年间,改六部尚书为正一品,设左、右侍中,侍郎为正二品,并除去诸司清吏字。燕王朱棣即位明成祖后,恢复旧制。永乐元年,朱棣以北平为北京,置北京行部尚书...
· 永乐吏部尚书王直
来源:庐陵王氏网王直(1379—1462),字行俭,别号抑菴,泰和县澄江镇西门村人。他自幼端重,虽家贫而好学。永乐二年(1404)中进士,改庶吉士,与曾棨、王英等二十八人同读书于文渊阁。皇上欣赏他的文章,命入阁起草诏书,不久授修撰。洪熙、宣德年间(1425—1435),升任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正统三年(1438)《宣宗实录》修好后,进礼部侍郎,学士如故。正统五年(1440)出任部事,尚书胡濙将部务都交他办理,他处理得井然有序,工作能力得到展现。正统八年(1443)正月代郭琎为吏部尚书。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蒙古瓦剌部在首领也先的统领下,大举南侵,英宗皇帝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决定亲征,王直率领廷臣力谏,说:“国家备边最为谨严。谋臣猛将,坚甲利兵,随处充满,且耕且守,是以久安。今敌肆猖獗,违天悖理,陛下但宜固封疆,申号令,坚壁清野,蓄锐以待之,可图必胜,不必亲御六师,远临塞下。况秋暑未退,旱...
· 清朝吏部尚书列表
吏部满尚书吏部汉尚书吏部尚书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日(1906年11月6日)改组,次日全部任命,各部各设尚书一员,不分满汉。相关条目明朝吏部尚书参考文献《清史稿》卷一百七十八至一百九十六·部院大臣年表钱实甫编《清代职官年表》一册·部院大臣年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