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吴昌硕的“石鼓篆书”是如何登峰造极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2
转发:0
评论:0
揭秘:吴昌硕的“石鼓篆书”是如何登峰造极的?,石鼓文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而几千年来,对《石鼓文》临习最多、最深

  石鼓文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而几千年来,对《石鼓文》临习最多、最深且最有独到之处的当数吴昌硕。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并不仅仅靠天分,而是比常人付出百倍的刻苦努力!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的吴昌硕,30多岁才开始临摹学习石鼓文,从零基础到NO.1,吴昌硕的“石鼓篆书”是如何登峰造极的呢?

  吴昌硕早年的篆书并没有受《石鼓文》的影响,此时他尚处于博采众长的学习阶段,个人面貌尚未形成。作于光绪四年(一八七八)春正月的七言篆书对联《司马名高文纪汉,隃麋光重字临王》,我们可看出其笔法还比较稚嫩。

  光绪十年(1884)是吴昌硕篆书创作实践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吴昌硕开始接触《石鼓文》拓本,对其后来的书法产生重要影响。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终于炼成一代大师,成为“石鼓篆书第一人”。

  1886年(43岁)

  吴昌硕得好友潘瘦羊赠送《石鼓文》拓片,花十二分力气,整日挥毫临习。

  1890年(47岁)

  日日临摹,仍觉得自己无一笔是处。

  1892年(49岁)

  虽然刻苦努力,无奈还是摆脱不了早期影响。笔画细瘦,体态平板,略显软弱拘谨。

  1894年(51岁)

  杨沂孙的影响还是如影随形,怎么摆脱他是吴昌硕的一大难题。

  1903年(60岁)

  临阮翻天一阁本石鼓书,仍然觉得不够满意,吴昌硕在考虑如何兼顾虚实。

  临石鼓如临大敌,兵戈相接,如闻其声?握管时不敢放松一步,一放则气象逋矣!

  1911年(68岁)

  尽管与初期相比技术熟练,但吴昌硕对自己还是不满意,说自己笔力疲,未能虚实兼到,愧疚不已。

  已是古稀之年的吴昌硕,两年前被选为西泠印社社长,翌年写成大名鼎鼎的篆书《西泠印社记》。对于临摹石鼓,吴昌硕有了更多的感悟,宜重严而不滞,宜虚宕而不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登峰造极
【成语】登峰造极【成语】登峰造极【读音】dēngfēngzàojí【释义】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近义词】叹为观止、无与伦比、至高无上、登堂入室、超群绝伦、无出其右、空前绝后【反义词】屡见不鲜、平淡无奇
· 石鼓镇
行政区划石鼓镇下辖以下地区:石鼓村,大新村,鲁瓦村,大同村,新华村,红岩村,四兴村,格子村,仁和村,仁义村和拉巴支村。参考资料
· 吴昌硕
生平1860年清朝发生太平天国之乱,当时吴昌硕17岁,在战乱中家破人亡,仅有他与父亲逃到了山中的石苍坞,这也是后来他称自己“昌硕”的由来,后来战乱平息后,父子两人定居于吴城芜园。在21岁时,也就是1865年(清同治四年)吴昌硕考取了秀才,之后开始以篆刻为生。1872年,他前往江浙一带,一边游历一边替人刻印谋生,31岁后,移居苏州,阅历大量金石碑文、玺印、字画。后来于1904年在杭州孤山创办了“西泠印社”,称自己“五湖印丐”,他曾说自己30岁时学写诗,50岁才学画。吴昌硕在32岁时,曾在江苏省担任安东县的知县,不过只做了一个月。后定居上海,广收博取诗书画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1915年起任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会长。艺术特色吴昌硕作品特色是篆文的书法。他的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他将篆刻时的刀法融入了书法当中。在绘画上面,他也惯用“写”的风格来绘画。在清末民初的中国画坛上,吴昌硕形成了“吴...
· 石鼓文
溯源石鼓文亦称“猎碣”或“雍邑刻石”,唐代初出土于天兴三畴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三畴原),唐代诗人韩愈曾作《石鼓歌》,其中有“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的诗句。可见,在唐代普遍认为石鼓文出于周代。至宋代,欧阳修认为石鼓文为周宣王时期史籀所作。近代罗振玉《石鼓文考释》和马叙伦《石鼓文疏记》将石鼓文的历史缩短到了战国秦,认为是秦文公时期出现的。郭沫若又考证石鼓文的制作年代为秦襄公八年。流转石鼓文历史上曾辗转流离。唐末至五代,战乱频繁,十面石鼓散于民间,到宋代时又集齐,为宋徽宗于大观二年(1108年)迁至汴京国学。后又为金人掳走。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帝令人仿刻十鼓,置于太学。至近代抗日战争时期,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将石鼓迁到江南躲避战乱,抗战胜利后又运回北京。书体特征石鼓文上承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与先秦时期的大篆又有所不同,可以说是大篆与小篆之间的一种书体。其笔法方正、均衡...
· 在古代没有高科局的情况下是如何破案揭秘古代是如何破案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如何破案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现在破案的方法有很多,科技发达了,再高明的作案方法都能够被破解。但是在古代破案那可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所以说在古代那种条件下能够破案的人都是能人。我们最熟悉的古代神探大概就数狄老和包拯了。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不是他们俩中的任何一个人而是汉朝的一位名臣,名字叫赵广汉。一般情况下,像这种神探都是一身正气,一心为老百姓着想的人,正义感爆棚啊。赵广汉也是很关心老百姓的,他非常强势的人,经常用自己的强势手段去为老百姓除害。赵广汉当时在京城担任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首都的市长。那能力也不是一般的强,势力也不是一般的大。作为一个探案高手,正好他这个职位也是可以去查案的,所以这也就方便他处置更多的危害社会的人。做好当时有一个叫做杜建的人在赵广汉的手下做事。这个人虽然官职不大,但是仗着自己资格比较老,非常强势,人也比较霸道。当时是汉昭帝在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