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李中梓有着哪些治病轶事?他是怎么给人治病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15
转发:0
评论:0
李中梓有着哪些治病轶事?他是怎么给人治病的,在明朝的时候,有个著名的医学家,名唤李中梓。他的医术颇高,有的病人即便是远隔

  在明朝的时候,有个著名的医学家,名唤李中梓。他的医术颇高,有的病人即便是远隔千里,也要请他来治疗。李中梓是上海人,有一个安徽新安郡的吴文邃患者,因病情难愈,不远千里请李中梓前去治疗。

  李中梓赶到患者家里的时候,患者告诉李中梓,说他头目眩晕已经三年了,但是李中梓给他诊治的时候却发现,他还有恶寒战栗的表现,而且已经是五月了,他还要烤火取暖,躺在病床上,还要几个小妾围在他身边,为他取暖。

  李中梓问他以前请的医生是怎么给他治疗的,患者说,请过几个医生,给他开的是一些干姜、桂枝之类的药材,但是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加剧了。李中梓于是就知道了,原来这是在治疗上没有对证,误治导致的疾病加剧。李中梓已然是心中有数,便开始分析眼前的这个患者的病情了。

  李中梓认为,这个患者的头目晕眩虽是主诉,但切中病机的证候反而是战栗恶寒,五月向火。你想想啊,怕冷,天热依然要烤火,这说明什么?按照常理来分析,明显是寒证嘛!但奇怪的是,前面几个医生也是按照寒证来治的,开了干姜、桂枝等辛温散寒的药材,不但疾病没有痊愈,反而加重了,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李中梓还是得拿出他的医学绝技,那就是把脉。一把脉,发现这个患者的脉象在浮取的时候,比较细小,但在沉取的时候,却又搏坚,这种脉象、这种证候迷雾重重,似乎矛盾较多,但仔细理清思路,便会发现,这原本就是表虚里实,内热外寒,郁火伏于内,难以发于外。

  李中梓看了这个患者的脉象,对这个病案作出了“虽恶寒而不喜热汤,虽脉细而按之搏指,灼然为内真热而外假寒,热极反兼胜己之化”的论断,所以就处以黄连解毒汤去黄芩之凉药,加柴胡、生姜发散之品,寒热之中,加以甘草调和药性,乘热服用,凉药热服,对待真热假寒,可谓是恰到好处。

  李中梓拿出纸笔,在处方上写道:“山栀三钱,黄连二钱,黄柏一钱五分,柴胡一钱,甘草五分,生姜五片,乘热亟饮之”,患者家属按照这个方子煎好药汁,患者喝了没多久,就感觉到没那么怕冷了,喝第二次的时候,就不要烤火了,差不多一月的时光,卧床不起的疾病也就好得差不多了。为了巩固疗效,强健患者的体魄,李中梓让他再用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用人参汤送服,两月之后就完全康复。

  后来,李中梓在给门人讲述医案的时候,提到了这个医案,门人也有疑惑,这个患者的主诉不是头晕目眩吗?为什么治疗方药中并一开始没有治疗头晕目眩的啊?李中梓不紧不慢,为门人们娓娓道来。

  这个患者所出现的主症是眩晕、战栗、恶寒、喜暖、不喜热饮,服用干姜、桂枝等药而病势日剧。那么,就得来剖析一下这个患者的病机了。

  一般来讲,引发眩晕的主要原因,大多认为与肝风有关,如《黄帝内经》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说法;忧郁恼怒等情志因素也能导致肝气不调,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中医有“乙癸同源”之说,由于肾精匮乏,导致肝木失养,也会发生眩晕。战栗在这里是由寒冷所致颤抖;恶寒多见于外感表证或阳虚里证,五月而向火,也证明其为寒,然而寒证应该喜欢热饮,而本案却不喜欢热饮。则应该值得我们反思了,这个细节也许无关紧要,但很可能是“独处藏奸”。此证本为虚证,而出现恶寒、战栗的兼证,而此兼证又有寒热性质的质疑之处。

  这个就涉及判断寒热真假了。那么,判断寒热真假的关键是什么?起码要有三个表现,一是口渴引饮(不喜热饮喜冷饮),二是脉搏有力,三是二便燥赤,这个患者具备口渴引饮和脉搏有力两个表现,这也正是整个病案的“法眼”所在,若忽略了这个细节,往往容易导致辨证迷失而出现误诊。

  而这个患者的脉象也是扑朔迷离的,“浮之细小,沉之搏坚”,是一对相反之脉,从这个脉象就可以瞧出端倪,浮之细小乃是表虚之脉,沉之搏坚便是内实之兆。

  从整个病案来分析,这是一则表虚里实、真热假寒证。火热内郁,难以发越是本病的核心病机,然而致病原因又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个患者的眩晕究竟是因何而起,究竟病位病性如何?从医者一进门就已经发现了,患者躺在病床上,还要几个小妾围着,这说明了什么?可以晓得,这个患者平时肯定是纵欲过度,损伤下元,导致肝肾亏虚,龙火内伏,难以发越。

  所以,刚开始发病的时候,那几个医生用干姜、桂枝等药没有效果,那是因为这个疾病的病因是“纵欲过度,肝肾亏虚,龙火内伏,难以发越”,所以治疗原则是什么?应该是《黄帝内经》中所说的“火郁发之”。前面几个医生可能并没有深层次了解疾病的本质,只是根据疾病的表象,屡用干姜、桂枝等药,不仅不能发越郁火,反而会导致内火更甚。

  门人们似乎明白了什么,于是了解到李中梓用药的奥秘,对于这个患者,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寒热真假的问题,再然后才是解决表虚里实,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眩晕以及其他一系列的症状也就自然而然的痊愈了。

  对于解决寒热真假问题,李中梓用的是黄连解毒汤加减,方中栀子、黄连、黄柏取黄连解毒汤之意,加柴胡、甘草、生姜,一方面清热解毒,另一方面,发散郁火。在整个方子里,栀子清解郁火,柴胡升解透邪,生姜发散解表,此三药将成为解决此证的关键。

  对于解决表虚里实的问题,李中梓采取了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加知母、黄柏的用意在于黄柏的苦寒泻热、补水涸燥,知母的苦寒泻肾火、补中有泻,本方的点睛之笔在于用人参汤送服,人参安神益智,对于这个患者的眩晕必有良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万密斋有着哪些轶事典故?他有着哪些有趣的治病故事
县学训导马公顺,蜀人也,一孙五岁出痘,至八九日脓成将靥,忽腹痛烦哭,大便秘,马公惊惶不安。万密斋曰:此结粪也,当急下之。马公曰:痘疮首尾不可下,今当收靥,中气要实,岂敢下耶?密斋思如不急下,加腹胀、气喘将不救。乃作桂枝汤,暗入酒蒸大黄,煎服,下燥粪,腹痛即止,痘靥而安。马公知之,谢曰:非子通变,几误此孙。此案时在正德年间,所记之事在万密斋23岁之前。本县户房吏阎某,麻城人也。子有虫痛,黄瘦,腹中时痛,口馋,如有肉食,则痛不发,一日无肉则痛发也。请万密斋的父亲治之,父命密斋前往。见其子甚弱,不敢下,乃思一计,只用苦楝根皮,放肉汁中煮食之,单服三日,下虫如蝌蚪者一盆,色黄黑,后以养脾丸调理而安。阎某厚谢之。嘉靖37年6月,知县朱云阁只一子,年七岁,病泻且渴,诸医治之不效,至七月中旬犹渴泻不止。后请万密斋愈之,又与调理康复。知县大喜,“亲书‘儒医’二字,作匾赐之”。嘉靖38年10月,黄州府同知张...
· 李中梓有着哪些著作理论?有着怎样的成就
著作著有《内经知要》、《药性解》6卷、《医宗必读》10卷、《伤寒括要》2卷、《本草通玄》2卷、《病机沙篆》2卷、《诊家正眼》2卷、《删补颐生微论》4卷、《李中梓医案》等。《诊家正眼》、《本草通玄》、《病机沙篆》三书,1667年汇刊在一起,署曰《士材三书》。《李中梓医案》本书共收医案50多则,不分门类,不立标题,大多为内科杂病疑难治案。书中体现出李氏长于脉诊和辨证,处方灵活,案语明晰。初未刊行,后收入李延昰《脉诀汇辨》中。医术教育知名弟子李氏门人以吴中医家为大多数,其中以沈朗仲、马元仪、蒋示吉尤卓越。至于马元仪门人又有叶天士、尤在径,一则创立温热论治有功,一则阐发仲景经旨得力,更使吴中医学得以进一步的发展盛行。治学方式李氏治学,博采众长而不偏执一家。他十分重视阴阳水火的相互关系。认为阴阳水火是万物之本,而于人身之中即是气血。水火宜交不宜分,水火的升降出入,运动不止,推动了万物的生长和发展。在...
· 黄元御有着哪些轶事典故?他有着什么有趣的治病救人的故事
轶事一授御医”及乾隆帝赐匾额——“妙悟岐黄”传说如下。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黄元御行医北京,适遇乾隆皇帝病重。太医院与京城名医多方调治无效,帝疴渐沉,百医束手无策。当时,宫中有一太监为昌邑玉皇庙村人,深知元御医术高超,便向朝廷推荐,诏进时黄氏辞曰:“敝乃草民,不懂军臣大礼,恐万岁见责,有欺君之罪。”乾隆帝传谕:“免恕一切,至宫廷时对朕面只行叩首之礼。”并令侍官带奉银及绫罗缎匹为礼,再诏黄氏进宫。黄氏辞曰:“无功不受禄,敝乃布衣之士,岂敢接受。”帝怒,再赐以五品顶戴,按品赐银,再次传进。黄氏见再难推委,遂入宫。乾隆欲试其医术高低,故虚设一帐,令宫女卧其内,只露一手于帐外,让元御诊脉。诊毕退出,侍官请处方,元御道:“龙体凤脉,无药可医,恐不久于人世。”侍官回奏,乾隆闻言心悦诚服,乃知其为良医,即令御诊,诊后帝问:“朕得何病,应用何方治疗?”元御道:“万岁小恙,乃七分药毒三分病,须先进两...
· 温病学派有着哪些医学特色?主张怎样的治病救人思想
温病学派是吴门最具地方特色和科技优势的一大流派,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吴门医派主流。明清时期达鼎盛阶段,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居世界科技领先的地位。温病学派的特色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在治疗外感病方面逐步摆脱伤寒学说的羁绊而形成的一大学派。2、温病家有强烈的崇实创新精神。通常被称为"时医",处方用药以"轻、清、灵、巧"见长。3、以卫气营血辨证论治典型的温病。以逆传心包、湿温、伏气温病理论治疗非典型温病。4、重视预防及潜伏期和初期治疗,病程中注意存津救液、保护元神。5、验齿察舌、辨斑疹白瘖等阳性体证检查被普遍采用,提高了中医诊断水平。温病学派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和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了中医学的理论温病学派将温病从伤寒中独立出来,纠正了前人的错误,补充了前人在理论上的空白,使温病的治疗摆脱了《伤寒论》的束缚,在临床上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初步建立了中医传染病学吴有性...
· 减肥也是治病
减肥也是治病由于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大,中国保健学会肥胖病研究会理事长翁维良教授提出,政府应把减肥看作医疗行为,将肥胖病作为重大疾病进行防治,并将肥胖防治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纳入社区医疗管理中去。科学研究表明,肥胖对人体危害甚大。体内脂肪过剩能引起代谢紊乱,尤其是腹部脂肪过多的中心型肥胖,可引起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从而继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在相同条件下,体重超标30%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体重者增加50%以上。目前肥胖病患者逐年攀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肥胖患者已超过7000万人。翁维良认为,目前的问题一方面是不少人没有将肥胖当成疾病对待,减肥只是因为以瘦为美,另一方面,政府未将减肥看作医疗行为,从事防肥减肥的医疗机构很少。翁维良建议,应明确减肥是医疗行为,是综合性措施和终身措施;考虑将肥胖病纳入重大疾病防治的范围,允许治疗肥胖药物进入保险范围;加强城市社区医疗保健网络对肥胖病防...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