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刑部尚书主要是做什么的?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77
转发:0
评论:0
刑部尚书主要是做什么的?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在很多古装电视剧中,我们都曾经听说过刑部尚书的名号,但是仅仅限于一个配角而已

  在很多古装电视剧中,我们都曾经听说过刑部尚书的名号,但是仅仅限于一个配角而已,古装电视剧中的英雄人物往往由兵部尚书来担任,考察官员功绩一般由吏部尚书来担任,给皇帝建造个宫殿啥的,由工部尚书来担任,但是刑部尚书是干啥的呢?

  有人说顾名思义,就是谁犯了错负责抓人施以刑罚的,这种说法并没啥问题,在明朝之前,刑部尚书的权力很大,谁要是犯了罪,被抓到刑部去,先把你审一顿,该定罪的定罪,该打死牢的打死牢,可以说是威风八面,朝廷里的贪官最不敢得罪的就是刑部尚书,一不高兴抓你没商量,咬文嚼字的功夫分分钟把你从死缓定成秋后问斩。所以刑部尚书在历朝历代来说绝对是个狠角色。

  但是到了明代,刑部尚书就威风不起来了,为啥呢?因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置了锦衣卫,刑部尚书的权力就削弱了,即使职位再牛也得老老实实听着人家吆五喝六,那时候的官员犯了罪,一听说刑部的人来抓自己,心里乐开了花,一听说锦衣卫或者东厂西厂的人来抓自己,马上痛哭流涕,没办法,锦衣卫和太监折磨人的招数太多了,朱元璋的那些新奇刑罚被这些太监们学的一样不落,动不动就是剥皮萱草,腰斩勾肠,想想心里都瘆得慌。

  而刑部还好歹讲点道理,先审审你再给你定罪,大不了就是个秋后问斩,死也死个痛快。明朝的刑部尚书在外边再牛,也不敢在东西二厂和锦衣卫面前牛,因为一旦得罪了这些祖宗,要你命是分分钟的事情,所以明朝的法制是比较混乱的,杀人的程序极其不正规,皇帝想杀,就杀了。

  那么刑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啥官职呢?具体来说就是公检法的最高领导,权力大的可怕,现在好歹还有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制衡,但是在古代,刑部尚书就是老大,这些部门全他一个人说了算,比现在的公 安部部长,最高检察院和最高法院院长地位高多了,可是就是如此牛的人物,也得看准时代嘚瑟,在宋代、唐代和清代都好说,就怕生在明代,一嘚瑟被皇帝派太监剥了皮,那就得不偿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大理寺少卿是干什么的?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
大理寺少卿是我们在古装剧中经常听到的官职名称,唐朝的大理寺是非常有名的机构。下面带你看看大理寺少卿是什么职位,相当于中国人民最高法院副院长。大理寺是什么机构大理寺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大理寺是中国古代掌管刑狱的中央审判机关。大理是中国古老的官名,大理之意:古谓掌刑曰士,又曰理。汉景帝加大字,取天官贵人之牢曰大理之义。寺,《说文》云“廷也”,即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以后寺人的官署亦即称之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因此,“寺”原来并非专指佛寺,而是一般官署、官府的通称。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关,梵语中,“寺”叫“僧伽蓝”,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越来越少,而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置大理寺的最初目的,是因为地方官员的司法权力过大,可自行勾决死刑犯人,造成不少冤假错案。为了使刑狱汇总,始置大理寺,作为复审机关。三司...
· 清朝的兵部尚书是什么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
清朝的兵部尚书应该跟我们现代的国防部长有些类似,不过又不完全相同,差距还是有很多的。清朝的兵部尚书是不掌握兵权的,在很多时候他们都是一个军队后勤的最高长官,平常打仗或者正常行军训练的粮草都是由他们调动、补给的,军队调动的线路、有关于军队内部将领官职的升降、任免都是由兵部尚书掌握大权的。至于具体到军队内部的行军打仗方面,兵部尚书是很少能插得上话的,在很多时候,兵部尚书的地位还没有地方的总督高。兵部尚书是从一品的官员,清朝的总督则是正二品的官员,总督一般辖管着1到3个省的军政大权,是真正的实权人物,相较于兵部尚书来说,他们的权力是大得令人羡慕的。而且在很多时候,总督也会因为荣誉的原因被皇帝授予兵部尚书的虚衔,享受着兵部尚书从一品的地位,但却不用像兵部尚书做着不是很重要的工作。在清朝的六部中,兵部尚书的位置只能算中等,真正排列在六部第一位的是吏部尚书,吏部尚书掌管着朝廷以及天下官员的任免升降,就...
· 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这职位的来历是什么样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这一职位设置的来历说起。国子监祭酒,始于西晋武帝国子祭酒,后经北齐、隋唐、明清延变。该官职基本隶属于朝廷最高学府:国子监。主要任务为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祭酒原意指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亦以泛称年长或位。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清末始废。后亦以泛称文坛、艺坛或学术界、文化界的首脑人物。西周时期国家的最高学府称为“太学”,汉武帝设置“太学”也是承袭了传授儒家经典最高学府的功能。而西晋初立“国子学”旨在突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的功能。北齐称之为“国子寺”。隋、唐、宋、元、明、清称之为“国子监”。清末改革学制,1905年12月6日设学部,国子监裁废,其教育行政功能并入学部。西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年)﹐始立国子学﹐设国子祭酒和博士各一员﹐掌教导诸生。北齐改名国子寺。隋文帝时,改寺为学。不久,废国子学,唯立太学一所...
· 隋朝官制中的御史台是个什么职位?主要是负责什么的
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又增设了谒者、司隶二台,合称三台。御史台的长官为御史大夫(从三品)1人,次官为治书侍御史2人。属官有侍御史8人,殿内侍御史、监察御史各12人,录事2人。御史职掌纠察弹劾。如《隋书·李孝贞传》载:隋初李孝贞为内史侍郎,不称职,文帝欲免其官,就先“敕御史劾其事,由是出为金州刺史”。御史还出使巡察,监诸军旅,如《隋书·柳彧传》载:开皇时,柳彧为治书侍御史,持节巡察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仁寿初,又持节巡察太原道十九州。炀帝时设置了谒者、司隶二台后,便分割了御史台的职权。谒者台的职掌是奉诏出使,慰抚劳问,并持节察按,遇有冤狱则受而奏之。长官为谒者大夫1人(正四品)。司隶台职掌巡察京畿内外,长官为司隶大夫1人(正四品),属官有别驾2人,分察畿内,一人管东都洛阳,一人管京师长安。有刺史14人,从事40人副之,掌巡察京畿以外的全国郡县,其职责是“激浊扬...
· 刑部尚书
沿革中国古代官署刑部的主官。刑部尚书的官职最早出现于隋五省六曹制,后来的明、清两代沿袭此制。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刑太常伯。咸亨元年(670年),复为刑部尚书。光宅元年(684年),改为秋官尚书。神龙元年(705年),复为刑部尚书。天宝十一载(752年),改为宪部尚书。至德二载(757年),复为刑部尚书。在清时,由于统治者是来自山海关外的满族人,所以为了维护满族的统治地位,清初各部主官均为满人。顺治五年(1648年),清世祖在六部改设两位主官,满汉各一。刑部也由此首次迎来两位尚书,称“刑部满尚书”和“刑部汉尚书”。名义上,二者在行使职权时不分级别高低,完全平等,然而由于满人在整个社会处于统治地位,所以部内权力基本上掌握在满尚书手中。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宣布“仿行”,改刑部为“法部”,“刑部尚书”之职正式从中国历史上消失。注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