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发展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63
转发:0
评论:0
揭秘: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发展,龙山文化的制陶术有两大进步。一是窑的结构和封窑技术,前一阶段的窑膛小,封闭不

  龙山文化的制陶术有两大进步。一是窑的结构和封窑技术,前一阶段的窑膛小,封闭不严,窑温低,烧出的陶器含有大量氧化铁,是红色,所以叫彩陶。

  这时火膛加深,增加了支火道和窑算的孔,使陶胚受热均匀。火口比以前缩小,提高了窑温,又掌握了严密封窑的技术,使陶胚里的铁元素能充分还原,烧出的陶器变成灰色或黑色,质地坚硬细密,称为黑陶。二是制作陶胚使用了快轮。用快轮修整陶胚,使器形更周正,厚薄均匀,器壁变薄,有的精制品其薄如蛋壳,制陶工业的量和质都提高了,男子也成了制陶业的主力。

  陶器的形制也有了大的发展,不仅原先的器形有了变化,而且出现了许多新形制,如駅(音演)、、盉(音不)、簋(音轨)形器,高脚杯等。考古工作者还发现过一支白色陶,用高领土烧成,是陶瓷的前驱。窑温提高为铜业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河北唐山大城的遗址和甘肃武成皇娘娘台、临夏大何庄等遗址,都发现了用红铜制作的小刀、锥、凿等工具和铜制装饰品。但红铜质地软,用途有限,不能排斥石器。不过,发明更高级的金属治炼技术,不会很久了。

  在仰韶文化时代,人们已经会捻制麻纱,用简单的织机织成粗麻布。这种麻布的经纬密度只有每平方公分十根。龙山文化时代,在浙江吴兴钱山发现细麻布和丝织物,丝织物有绢片和丝带。还有丝线,经鉴定是用家蚕丝制成的。在江苏吴江梅堰出土的黑上有猴纹。这样,我国江南的养蚕绿丝业就可以上潮到5000年前。在仰韶文化里,出土过少量的玉器,如玦、璜、管、珠等。河姆渡还出土过象牙雕刻。

  龙山文化时代,玉器已相当普遍。南京北阴阳营的基葬群出土了精美的玉石玛瑙制品边300件,有壁、璜、环、铲、管、珠等,邳县大墩子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有孔玉斧。山东日照两城镇遗址发现了大量半成品玉材。有的玉器很,刻有纹饰,非常精美。泰安大汶口进址则出土了雕刻精制的象牙制品,有的还镶嵌着绿松石。在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上,发现了六个文字和占卜笔划整齐规则的图形刻划。

  已故文学家唐兰先生认为这是六个文字,并且确定了它们的意义,很可能是我国古代文字形成的开始阶段,可情发现的数量太少了。在仰韶文化晚期遗址里,已经发现过ト骨。龙山文化中,ト骨的发现就比较普追了。ト骨是用来占ト而使用过的鲁骨。把鲁骨整制以后放在火上烤灼,骨上就会出现为裂的纹,根据这纹来判断吉凶。这些ト骨大都是猪牛羊的肩胛骨。ト骨说明巫师之类的人物已经出现。

  龙山文化的房屋建筑和仰部文化的相居室和葛比,有很大改进和变化。氏族村落的布局同过去基本一样,住房和窑穴交错地分布在一起,公共基地设在居住区附近。但是过去居住区中心那种大型房屋没有了。这时多数房屋的面积有所缩小,大约是同父系氏族公社出现一夫一妻制有关。有的遗址出现双室相连的房屋。有一个双室房屋,内室的中部有椭圆形凹入地下的小灶,外室北墙有一个较大的壁炉,壁炉附近还有几个小姓和窑穴。两室之间的通道很窄,只能容一人通过。

  门开在外室的南边。专家认为,这很可能是一种没有分居的父系大家族住宅。这一时期的落葬也充分显示了父系氏族公社制下的各种社会关系。成年男女合葬墓已相当普遍。如甘肃临夏秦魏家一处墓地,有合葬基24座,其中成人合葬墓16座,都是男在右方仰身直肢,女在左方侧身屈肢。妇女的社会地位下降,男尊女卑的观念已经形成。在大汶口墓葬中贫富分化现象已十分突出。

  有一个墓中有180多件随葬品,其中有很贵重的器物,如玉器、象牙器;而另一些墓葬则一无所有。南京北阴阳营一座墓葬的玉璜、玉玦、玉管、玉坠等多达32件。在大汶口发现少数大型墓,墓坑很大,有木。可见主都是有特殊地位的贵族领抽人物。在许多墓葬里,以猪头随葬。多数只有一个猪头,最多的一个墓有14个猪头排成行,这说明家帝已成为财富的象征。在邯郸涧沟发现用废坑或废井埋人。一个直径约1.5米的圆坑埋有10具骨骸,男女老少都有,排列无序。

  另一个废井发现有5层骸骨,也是男女老少都有,有的身首异处,陕西长安客省庄也有用废窑埋人的现象。这些人被排斥于公共墓地之外,可能是奴隶或战争俘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什么是仰韶文化?仰韶文化的发现和历史特征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它的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的名称来源于其第一个发掘地—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仰韶村。1916年6月当安特生教授在山西勘探铜矿资源的时候,偶然的机会让他发现了一批古新生代的生物化石,这一发现结合当时矿藏资源勘探工作难以为继的状况,安特生教授以及当时地理测绘研究所所长丁文江先生随即调整了工作重心,转而进行对古新生代化石的大规模收集整理工作,同时这一工作也得到了当时民国农商部以及瑞典皇家的支持,于是,安特生先生的考古生涯自此也拉开了帷幕。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陕西渭河流域、山西西南和河南西部的狭长地带为中心,东至河北中部,南达汉水中上游,西及甘肃洮河流域,北抵内蒙古河套地区。已发掘出近百处文化遗址...
· 龙山文化
历史时期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4000年,是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形成期。分布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山东山东龙山文化又称典型龙山文化属新石器晚期,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中部、东部和江苏省的淮北地区。它上承大汶口文化、下续岳石文化。蛋壳黑陶仅见于山东境内龙山文化的早中期遗址中,代表着黑陶技术的最高成就,其标志型器物是蛋壳高柄杯。河南河南龙山文化是指分布在洛阳平原与颍水下游登封、禹县一带的龙山文化,分为王湾三期、后冈二期和造律台三个类型。陕西陕西龙山文化或称客省庄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陕西泾河、渭河流域。山西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以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晋西南地区。特点黑陶黑陶是龙山文化的突出特征,是区别于仰韶文化的根本特点。龙山文化的黑陶是继仰韶文化的彩陶之后兴起的一种制陶技术。黑陶源自于人们的生活用器,而后由于质地易碎,逐渐走出日常生活。如今,黑陶被作为艺术品供人们欣赏。龙山文...
· 仰韶文化
概述仰韶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范畴的文化。它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以渭水河谷为中心,范围由陕西省宝鸡市向东延伸至河南省。生产工具以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常见有刀、斧、锛、凿、箭头、纺织用的石纺轮等,骨器也相当精致。各种水器、甑、灶等日用陶器以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现红色,红陶器上常彩绘有几何型图案或动物型花纹,是仰韶文化最明显特征,故也称为彩陶文化。文化特征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期时代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它的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河南省和陕西省为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的名称来源于其第一个发掘地—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仰韶文化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文化,其村落或大或小,比较大的村落的房屋...
· 茶药的由来和发展
茶从一开始就是以其独特的医闻保健作用而引人注目,而后才逐渐成为日常饮料。药茶即茶剂,是指以含有茶或不含茶的药物经加工而成的制剂,在应用时多采取沸水浸泡取汁服或加水煎汁服,可随时代茶饮而起到治疗作用。药茶是祖国传统医学宝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历史非常悠久,历代医书中昀有记载,最早记载药茶方剂的是三国时期的张揖所著的《广雅》:“荆巴间采茶作饼成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赤,......其饮醒酒。”此方具有配伍、服法与功效,当属于药茶方剂无疑。公元992年,由宋代朝廷组织有关名家编著的大型方书《太平圣惠方方》正式刊行,其书97卷中就有药茶诸方一节,收药茶方剂8首,公元1078年,由宋代太医局编成的《和济局方》中也有药茶的专篇介绍,其中的“川芎茶调散”一方可称得上是较早出现的成品药茶。宋政和年间撰成的大型方书《圣济总录》中载有大量的民间经验方,也有应用药茶的经验。公元1307年,元代邹铉增编的《...
· 宋姓的起源和发展
宋姓作为一个中华名族的一个大姓,起源于西周时期。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039年,原商朝第30代君王帝乙的长子微子启被封国立地,建立宋国,建都商丘。商丘是宋氏的发源地,微子启也被称为宋氏始祖。那么作为原商朝帝王的子嗣缘何被周封地立国?宋姓又是怎么得来?微子启,子姓,名启,他本是商朝最后一代君主商纣王的哥哥,因为被封微国,所以也称微子启。在商纣王统治时期,微子启就以贤明著称,多次劝谏纣王行善施仁政,但是商纣王却置之不理,导致微子启出走微国,在此循民向善。在周武王灭商之后,微子启为保全商民不受侵扰,向武王请降,于是武王同意由纣王之子武庚在殷地继续领导原商民,并设置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监视其动向,俗称三监。然而在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即位,由于对摄政的周公不满,三监联合武庚作乱。在周公历时三年的平乱后,叛乱被平息。此后,周成王封微子启于原商地,建立宋国,微子启为宋国第一代国君。这样一直持续到公元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