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的荤指的是什么 难道和尚真的不能吃肉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544
转发:0
评论:0
古代的荤指的是什么难道和尚真的不能吃肉吗,今儿抽空给您普及下一直被误解的历史常识,盘点人们日常中最易误解的历史常识。

  今儿抽空给您普及下一直被误解的历史常识,盘点人们日常中最易误解的历史常识。

  一,古代的和尚不吃“荤”,指的就是不吃肉吗?

  这种看法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说法,现代汉语中,“荤菜”也代指肉类食品,其实,这种看法却是一种由来已久的错误,实际上,不单是古代的和尚和道士不吃荤,连士大夫也不被主张吃“荤”。

  这种“荤”,您要以为是肉类,那就错了。“荤”的偏方是草字头,是一种植物。在周礼中,“荤”是特指一些类似于大蒜、葱、薤、韭菜和芫荽(香菜)这样的特殊的蔬菜,因为它们吃到嘴里,嘴会产生异味,十分不雅,所以不被士大夫所喜爱和接受。

  二,古代的正史全是为“帝王将相所立”的被篡改的假史吗?

  古代的史官,最早设立于夏朝,到了商代,成为一个重要的职业,最早的历史记录是指奴隶制王朝对祭祀大事和国王国君出行的记录,比如甲骨文,比如春秋时秦襄公的石鼓文。

  因为它是记录性质的东西,所以都是据实书写记录。到了封建王朝建立后,尤其是汉武帝设立刺史一职加强封建王朝的监察工作后,史书成为了监察上至帝王下至百官的一个中央监察机制的重要工具。祖制中,皇帝也不能要求史官在自己去世之前公布对自己当朝时期的历史记载,否则会被定下违反祖制的罪过,不能入太庙。

  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左转》中记录的齐太史前赴后继的故事。“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杼)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三,青铜器中的鼎,相当于现在的锅?是拿来煮肉的吗?

  记得小寒在儿时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里面的注释说鼎相当于现在的锅,并且一般拿来煮肉。这个看法,相信很多人都曾见过,并且认为是真理,实际上这次小学课本编纂中一个很弱智的错误。

  鼎,在商周的青铜文化鼎盛时期是重要的礼器,却不是拿来煮肉的锅。在祭祀活动中,祭司们会把事先就煮熟的肉,放入鼎中,然后鼎下加添了香料的柴火,持续加热,以帮助碎肉保持温度,让祖先和天神可以吃到热乎乎的碎肉,保佑国家的风调雨顺。

  四,中国人不用西式刀叉吃中餐?

  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认为刀叉这个东西是西方人吃西餐时才用的东东,在近代以来西餐传入中国后,拿刀叉吃饭牛盘和匹萨成为一种国人小市民眼中的时尚,让人不得不感叹“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圆”~其实用刀叉吃饭的国人如此崇洋媚外,却忽略了一个历史事实,那就是在古代中国人也拿刀叉吃过饭。

  在河南安阳阴虚以及陕西、河北的很多历史遗存中,出土了一套叫“匕”的青铜器——没错,正是“匕首”的“匕”。这是一种贵族用的食器,外形像今天的刀叉,是用来将釜(锅)中的肉切碎,然后插入自己的容器里食用的。这正是刀叉的雏形。

  五,古代的史官地位都很低吗?只是一个掌管祭祀和记录历史的弄臣?

  这种说法实在是业余,多的不说,熟悉唐史的人都知道,在唐代,宰相不只一个,而是多个,而一般如何区别哪一个是政事堂的首相?一般,如果皇帝要求一个宰相兼修国史的话,那说明这个宰相的地位和能力是众相中最高的!由此可见修史的重要性。房玄龄身居首辅二十多年,堪称唐初第一相,而唐初的国史主要由其牵头编纂。史官的地位和记史的地位可见一斑!

  其实,据我了解啊,不一定对,佛教最初并没有主张不吃肉,这是五代时期的萧衍帝提出来的。古代和尚说不吃荤,指的是不吃不净的肉,这个不净指的是见到动物死亡,听到了临死的呼喊。因为自己而死,所谓三不净。和尚禁吃肉是从萧衍帝以后全面实行起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皇帝秘闻:是哪个皇帝规定和尚不能吃肉的?
其实和尚原来是可以吃肉的。佛经《戒律广本》写得很明白:佛教没有的规定。佛家禁止吃的,是“荤”。这个荤,不是我们现在的概念,指鸡鸭鱼肉一类的动物食品。我们现在讲的荤,佛教叫做“腥”,而不叫“荤”。佛经里荤字不读hun,要读成xun,熏的意思,指气味熏人的蔬菜,“荤乃蔬菜之臭者”。网络配图为什么会容易对佛经的内容有误解?《梵网经》讲得更具体:“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辛。”荤就是这五种蔬菜。荤字从草头而不从肉旁,说明荤的原始意义,是植物而非动物,至于荤为什么从植物变成了动物,三言两语说不清。佛教认为吃了荤,耗散人气,有损精诚,难以通于神明,所以严加查禁。和尚可不可以吃肉,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不搞一概而论。佛教分为大乘与小乘。大乘是一心度人,以自度为度人手段,所以什么肉都不能吃。小乘但求自度不求度人,允许吃三种“净肉”(“三净肉”为“一、我眼不见其杀者;二、不闻为我...
· 和尚为何不能吃肉?全是因为这个奇葩皇帝
“皇帝”一词众所周知,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历史上也涌现了许多皇帝,其都个性非凡。今天说的就是一位非常个性的皇帝,他40年不近女色,并还要求全国效仿。并且非常信奉佛教,在皇帝圈中完全可以堪称崇尚佛教第一人。他就是萧衍,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史称梁武帝。萧衍在位初期,尚能留心政务,对一些弊端都有所纠正。在位后期,年事增高开始慢慢的疏于政事,迷恋佛教。有一次他去拜佛,之后竟然说不回去当皇帝了,马上要出家。这下大臣可是疯了,纷纷哀求,做了4天和尚后被请回宫。就这种事发生过三次。萧衍在大般涅槃经中发现僧人,便下令僧人必须。从此,汉传佛教便形成的传统。并在祭祀的时候,不准在用肉,全部用蔬菜代替。萧衍要,他便让神灵也。这一命令下达,遭到众大臣的反对,最后萧衍允许用面做成牛羊的形状来祭祀。梁武帝花费许多的钱财,来修建佛寺。侯景是北齐高欢账下的一位大将,战功显赫,但此人却心机重重,与...
· 三星堆为什么不能挖掘难道真的外星人有关吗
还不知道:三星堆为什么不能挖掘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我国考古中,发现了诸多大型的先秦遗址,这些遗址的发现改写了中华文明起源史。要知道,一直以来国人都以中原自居,认为中原才是文明的起源地,其他地方不是蛮夷就是蛮荒。现代考古发现,中原文明只是中华文明的最早起源地之一,而不是唯一。因为先后发现了距今超过五千年的大型遗址,如太湖流域的良渚遗址,辽河流域的红山遗址以及长江中上游的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在世人看来,这似乎只是一个与殷商遗址同时期的青铜文化遗址,其实不然,三星堆遗址的历史非常的久远,可以追溯到万年之前。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得从民国时期说起。1929年,当地农民燕道诚挖出了不少的玉器,这些玉器被当时的古董贩子高价收购,随后被考古家注意。考古家知道能出土如此玉器的地方必定有着大型的古墓,因此申请对三星堆的考古挖掘,结果发现这并不存在什么大型古墓,这些玉器也被鉴定是...
· 和尚以前是允许吃肉的吗?从什么时候开始
说到和尚,几乎所有人第一反应都是:光头、。关于光头,小编在前面的文章里已经跟大家说过了。第二点就是,为什么和尚只能不能吃肉呢?我们所通常看到的只不吃肉的和尚都是说的大乘佛教。那个谁,唐僧去西天取经不就说的是取大乘佛教的经嘛!。佛教分为大乘与小乘。大乘是一心度人,以自度为度人手段,所以什么肉都不能吃。小乘但求自度不求度人,允许吃三种“净肉”一是我眼不见其杀者;二是不闻为我杀者;三是无为我而杀之疑者。南朝梁武帝如今,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的洋和尚,中国蒙、藏、傣等少数民族的和尚,都允许吃肉。小编告诉你:其实大乘佛教的和尚在以前也是吃肉的。这可不是小师妹乱讲的哦。佛经《戒律广本》写得很明白:佛教没有的规定。佛家禁止吃的,是“荤”。这个荤,不是我们现在的概念,指鸡鸭鱼肉一类的动物食品。我们现在讲的荤,佛教叫做“腥”,而不叫“荤”。“荤”是指大蒜、葱、慈葱、兰葱、兴渠这五种蔬菜。南朝梁武帝图片为什么后...
· 宋朝时期吃肉是什么样的真的和能电视演的那样大口吃肉吗
宋朝时期真的能大口吃肉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肉类食物是很多人的心头大爱,一天不吃就馋的不要不要的。在小说里那些英雄好汉更是嗜肉如命,动不动就大喊来几斤牛肉。虽然对绝大多数现代人来说,大口吃肉并不是一个很困难的事,可是回到真实的历史中,宋朝人想大口吃肉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普通人平时常吃的肉类无外乎就是鸡,猪。羊和牛。鸡在宋朝不算太贵,宋朝绝大多数普通体力劳动者一天的收入差不多70~100文,而一只鸡大概70文左右,所以对大多数宋朝人来说吃鸡可是不太困难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宋朝经济的富庶,要知道在中国其他朝代普通老百姓能吃饱饭就是太平盛世了。猪肉在宋朝差不多70~100文一斤,这个价格已经不便宜了,绝大多数人也只能偶尔吃吃解解馋。羊肉在宋朝可是标准的贵族食物,差不多900文一斤,是普通人将近半个月的收入。如此高昂的价格注定只能是贵族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